《台北人》

来源 :广东教学·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123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介绍】
  白先勇,台湾作家,1937年生于广西桂林,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文学创作硕士。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明星咖啡馆》《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电影剧本《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等,重新整理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和高濂的《玉簪记》,并撰有父亲白崇禧及家族传记。他的小说被译成英、法、德、意、日、韩等多种语言文字,在海内外拥有读者无数。
  【作品简介】
  《台北人》写是沦落台北的大陆客。包括十四个短篇,主人公都是跟随国民党赴台的大陆移民。不管是将军贵妇、学者商人,还是妓女仆役,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过往与感伤。“大陆客们”朝夕思念远在大陆的亲人,在今昔对比中形成一股浓郁的独特的“大陆情结”。白先勇是国民党名将白崇禧的儿子,从西南军阀首领到偏安台海一隅,他对自己人生况味的感受和理解显然要比同时代的大多数人深刻。
  小说卷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是《台北人》系列小说主题的总起,读后不能不让人思绪万千
  【推荐词】
  《台北人》是我的小学班主任在毕业前送给我的,看完后,才感到那么一丝的哀伤。这本书中的人物全都来自中国大陆,在那个混乱的时期,他们漂洋过海来到台北这座陌生的城市,或许,从他们走进台北的那一瞬间起,就已经决定了他们悲惨的命运。于是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选择在现实中苟延残喘,在回忆中醉生梦死。书中没有很多华丽的言辞,没有很多感叹现实的话语,也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作,而只有那残酷的真实,每个人自己的哀伤与忧愁。白先勇先生用一個个鲜明的人物,一件件耐人寻味的故事,今昔对比,刻画了那个年代的悲惨,折射出一群人和一座城的一生心疼。
  【作品赏析】
  永远的尹雪艳(节选)
  尹雪艳总也不老。十几年前那一班在上海百乐门舞厅替她捧场的五陵年少,有些头上开了顶,有些两鬓添了霜;有些来台湾降成了铁厂、水泥厂、人造纤维厂的闲顾问,但也有少数却升成了银行的董事长、机关里的大主管。不管人事怎么变迁,尹雪艳永远是尹雪艳,在台北仍旧穿着她那一身蝉翼纱的素白旗袍,一径那么浅浅的笑着,连眼角儿也不肯皱一下。【批注1小说以一句“尹雪艳总也不老”开篇,使她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让我们感觉一种“非人化”的境地。接下来写的都是尹雪艳的恒久不变以及她身边人、事、物的变迁,“不管人事怎么变迁.尹雪艳永远是尹雪艳……一径那么浅浅地笑着.连眼角儿也不肯皱一下”使笔下的尹雪艳更加带一种特殊的性格和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
  尹雪艳着实迷人。但谁也没能道出她真正迷人的地方。尹雪艳从来不爱擦胭抹粉,有时最多在嘴唇上点着些似有似无的蜜丝佛陀;尹雪艳也不爱穿红戴绿,天时炎热,一个夏天,她都浑身银白,净扮的了不得。不错,尹雪艳是有一身雪白的肌肤,细挑的身材,容长的脸蛋儿配着一副俏丽恬静的眉眼子,但是这些都不是尹雪艳出奇的地方。见过尹雪艳的人都这么说,也不知是何道理,无论尹雪艳一举手、一投足,总有一份世人不及的风情。别人伸个腰、蹙一下眉,难看,但是尹雪艳做起来,却又别有一番妩媚了。尹雪艳也不多言、不多语,紧要的场合插上几句苏州腔的上海话,又中听、又熨贴,有些荷包不足的舞客,攀不上叫尹雪艳的台子,但是他们却去百乐门坐坐,观观尹雪艳的风采,听她讲儿句昊侬软语,心里也是舒服的。尹雪艳在舞池子里,微仰着头,轻摆着腰,一径是那么不慌不忙地起舞着;即使跳着快狐步,尹雪艳从来也没有失过分寸,仍旧显得那么从容,那么轻盈,像一球随风飘荡的柳絮,脚下没有扎根似的。尹雪艳有她自己的旋律。尹雪艳有她自己的拍子。绝不因外界的迁异,影响到她的均衡。【批注2尹雪艳的迷人之处也并不单单是她的样貌,更多的在于她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出来的神态.也许就是这份神态,使她永远不老吧。虽然她由上海法租界的花园洋房搬到仁爱路的西式洋房.由旧上海百乐门舞厅的红舞女变成洪夫人,到最后成为尹公馆的主人、台北上层社会的交际花,她不停地变化的身份却一点都不影响她的魅力。她给我们的感觉并非一个风尘女子那么简单.更多的是社会里一个特殊的贵族。】
  尹雪艳迷人的地方实在讲不清,数不尽。但是有一点却大大增加了她的神秘。尹雪艳名气大了,难免招忌,她同行的姊妹淘醋心重的就到处嘈起说:尹雪艳的八字带着重煞,犯了白虎,沾上的人,轻者家败,重者人亡。谁知道就是为着尹雪艳享了重煞的令誉,上海洋场的男士们都对她增加了十分的兴味。生活悠闲了,家当丰沃了,就不免想冒险,去闯闯这颗红遍了黄浦滩的煞星儿。上海棉纱财阀王家的少老板王贵生就是其中探险者之一。天天开着崭新的开德拉克,在百乐门门口候着尹雪艳转完台子,两人一同上国际饭店廿四楼的屋顶花园去共进华美的夜宵。望着天上的月亮及灿烂的星斗,王贵生说,如果用他家的金条儿能够搭成一道天梯,他愿意爬上天空去把那弯月牙儿掐下来,插在尹雪艳的云鬓上。尹雪艳吟吟地笑着,总也不出声,伸出她那兰花般细巧的手,慢条斯理地将一枚枚涂着俄国乌鱼子的小月牙儿饼拈到嘴里去。
  王贵生拼命地投资,不择手段地赚钱,想把原来的财富堆成三倍四倍,将尹雪艳身边那批富有的逐鹿者——击倒,然后用钻石玛瑙串成一根链子,套在尹雪艳的脖子上,把她牵回家去。当王贵生犯上官商勾结的重罪,下狱枪毙的那一天,尹雪艳在百乐门停了一宵,算是对王贵生致了哀。【批注3当尹小姐风生水起的时候.总有些羡慕的女人们便不服气儿:当与她关系太近的人遭厄运时.便叹“气煞气重的娘儿们到底沾惹不得”,可是十几年来.无论是在王贵生还是洪处长亦或是吴经理的外甥徐壮图,都似乎逃脱不了这“煞星”,轻者家败,重者人亡。然而,尹雪艳永远都是那个尹雪艳,那个永远优雅,永远淡定,我们心里的那个尹雪艳。】
  最后赢得尹雪艳的却是上海金融界一位热可炙手的洪处长。洪处长休掉了前妻,抛弃了三个儿女,答应了尹雪艳十条条件;于是尹雪艳变成了洪夫人,住在上海法租界一幢从日本人接 收过来华贵的花园洋房里,两三个月的工夫,尹雪艳便像一株晚开的玉梨花,在上海上流社会的场合中以压倒群芳的姿态绽发起来。【批注4这是一句比喻句.把尹雪艳比喻成一株晚开的玉梨花,由此看出,尹雪艳是多么富有魅力,在上流社会当中有自己独特的风采。如果说金兆丽是观音菩萨,那么尹雪艳就是九尾狐妲己。永远迷人,永远不老,光彩照人。】   尹雪艳着实有压场的本领。每当盛宴华筵,无论在场的贵人名媛,穿着紫貂,围着火狸,当尹雪艳披着她那件翻领束腰的银狐大氅,像一阵三月的微风,轻盈盈地闪进来时,全场的人都好像给这阵风熏中了一般,总是情不自禁地向她迎过来。尹雪艳在人堆子里,像个冰雪化成的精灵,冷艳逼人,踏着风—般的步子,看得那些绅士以及仕女们的眼睛都一齐冒出火来。这就是尹雪艳:在兆丰夜总会的舞厅里、在兰心剧院的过道上,以及在霞飞路上—幢幢侯门官府的客堂中,一身银白,歪靠在沙发椅上,嘴角一径挂着那流吟吟浅笑,把场合中许多银行界的经理、协理、纱厂的老板及小开,以及一些新贵和他们的夫人们都拘到跟前来。
  尹雪艳本人极少下场,逢到这些日期,她总预先替客人们安排好牌局;有时两桌,有时三桌。她对每位客人的牌品及癖性都摸得清清楚楚,因此牌搭子总配得十分理想,从来没有伤过和气。尹雪艳本人督导着两个头干脸净的苏州娘姨在旁边招呼着。午点是宁波年糕或者湖州粽子。晚饭是尹公馆上海名厨的京沪小菜:金银腿、贵妃鸡、炝虾。醉蟹——尹雪艳亲自设计了一个转动的菜牌,天天转出一桌桌精致的筵席来。到了下半夜,两个娘姨便捧上雪白喷了明星花露水的冰面巾,让大战方酣的客人们揩面醒脑,然后便是一碗鸡汤银丝面作了夜宵。客人们掷下的桌面十分慷慨,每次总上两三千。赢了钱的客人固然值得兴奋,即使输了钱的客人也是心甘情愿。在尹公馆里吃了玩了,未了还由尹雪艳差人叫好计程车,——送回家去。
  当牌局进展激烈的当儿,尹雪艳便换上轻装、周旋在几个牌桌之间,踏着她那风一般的步子,轻盈盈地来回巡视着,像个通身银白的女祭司,替那些作战的人们祈祷和祭祀。【批注5尹雪艳真的是个令人着迷的女子,拥有着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品质。或许一个人的相貌不能决定一切.但是一个人气质却可以让人永远记住.这就是尹雪艳。】
  “阿媛,干爹又快输脱底喽!”
  尾批:“尹雪艳总不老。不管人事怎么变迁.尹雪艳永远是尹雪艳。”作者在开篇就将尹雪艳这个形象神化了.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不禁想知道:尹雪艳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呢?白先勇先生用最朴实的笔调.最通俗的言语,用冷色调的词语来描写尹雪艳的外表、衣着和打扮,又以尹雪艳周围的人物和环境,来衬托尹雪艳的不凡,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尹雪艳。她的外表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冷艳”,但是在性格上.却是“和善”。一个女子可以做到这么令人喜欢.不管别人怎么评论.她依然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自得其乐,着实是一个迷人的女子。
  白先勇在小说中表面上赞美尹雪艳,而实际上却是对当时社会的讽刺.鞭挞当时台湾上流社会的奢靡浮华。透过一个红尘女子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悲剧命运.让我们领略到那个时代人物的兴衰与人生的沧桑,引起我们对命运的思考。
  【读书感悟】
  有人说《台北人》很像曹雪芹的《红楼梦》,讲述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正如白先勇先生自己说的那样:“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对历代兴亡感时伤物的追悼,从屈原的《离骚》到杜甫的《秋兴八首》,其所表现的人世沧桑的一种苍凉感。正是中国文学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三国演义》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历史感。以及《红楼梦》的‘好了歌’中‘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的无常感。”白先勇先生永远是那个白先勇先生。
  所以,在白先勇先生笔下的《台北人》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人们的生活是有多么的艰难,看到这本书总能联想到老舍先生写的《骆驼祥子》,一个讲述台湾,一个讲述北平,天南地北,但都让我在书中看到了那些年代里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或许现在的我永远都无法体会到他们的心里的辛酸,他们所经历的,所害怕的,所追求的……这本书没有很多大道理,也没有很多“心灵鸡汤”,却让我看到了我从来没有经历过的那种生活。读完这本书,产生了许多同情,或许是因为自己的故乡就在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省,那缕乡愁牵引着我,所以对这本书越来越感兴趣,愿意深层次去了解,去多读几遍。每每去县城玩耍.偶尔能看到台湾的亲人与大陆的親人见面时的悲欢离合,心里总有些黯然神伤。在这本书的扉页,我的小学班主任给我留了六字赠言“求真、求善、求美”.一开始我并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班主任要写这六个字。如今重读.才被深深触动,白先勇先生用笔下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和所经历的事情.告诉我:无论我以后遇到了什么.都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永远不要变坏,跟随自己的内心.不要被周遭环境所影响而迷失了自己,如果一时迷路了不要紧,只要记得回家的路就好。而《台北人》所教给我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他文献
午后,微风和煦,秋阳在前方铺了一条大道。我享受着微风的温柔,带着愉悦的心情出发去图书馆了。  到了图书馆,人挺多的,但没任何噪响,宁静的空气和浓郁的书香夹杂在一起,别有一番美好。我寻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打开书,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  接着,有两个人同时进来了,坐在我对面。我抬头好奇地打量了一下,是两个青年。我接着看我的书了。正当看得入神,突然,一只脚狠狠地踢在我腿上,一阵钻心的痛。  沉醉在书中精
我们知道,《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那么,《桃花源诗》是怎样的呢?  晚年的陶渊明,已经看透了黑暗的政治和污浊的社会现实,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诗》就是在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写道: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
端午节前后,陪妻和女儿以及外孙女往四马路购物。广场有“应节塑像”:中秋是嫦娥,农历新年是财神爷;端午节,当然轮到屈原了。此类塑像我向来不很留意。譬如财神爷,总是一个样儿——谁知道他长得什么样儿?至于嫦娥,也同为神话人物,只要塑成个古典美女就行。  这一次,却令我刮目相看。不同于嫦娥和财神爷,屈原到底是名列史传的古代大诗人,虽没人见过他,诗人却有作品传世,而这作品便成为历代画家按图索骥的灵感来源。“
塔拉·韦斯特弗,美国历史学家、作家。1986年生于爱达荷州的山区,十七岁前从未上过学;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18年出版处女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2019年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这本书被比尔·盖茨评为年度荐书NO.1,上市第一周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至今已累计80
充满渴望的目光,透过已有些许铁锈的护栏,游离到了窗外面的世界,不甘地回首望向堆积如山的国庆作业,眼中的它们仿佛也已锈迹斑斑。  静谧的房间里,唯独空调仍保持着亘古不变的呼呼声,但它所释放的丝丝凉意,并未抚平盘踞在男孩心头的燥热,倒是周围随意摆放的杂物,令男孩心中的不快如火上浇油。  “咔——”不知过了多久,房门被打开了。房里的灰尘们好像因为这室内浑浊空调气中被注入一丝新鲜空气而感雀跃,四处飘动起来
家里做了简装,玄关处需要一幅装饰画,于是上网搜索,结果系统推送一大批有关“鹿”的各式挂画。这才忽然意识到,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鹿”这种温顺可爱、体态矫健的动物,逐渐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集合了人们渴望得到的许多美好寓意。  首先,“鹿”是美丽的代言。“丽”的繁体字“麗”,是一个形声字,它的形旁就是“鹿”。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研究“丽”在甲骨文中的写法,就会发现,它的造型很像一只鹿,长着一对美丽的角。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综观2019年各地中考试题,涉及文言文阅读的考点主要有以
本文提到的“烧脑”科普综艺节目,你关注过吗?读完本文,你会不会怦然心动?周末就跟着这些节目点燃一下自己的大脑吧?  网罗图像识别等领域的顶尖人工智能技术,足够酷炫;充满悬念的“人机比拼”和极具未来感的悬浮“太空舱”观众席,吸睛无数——作为国内首档聚焦智能科技的科学挑战类节目,央视播出的《机智过人》成为近期荧屏“爆款”。  在《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节目引领荧屏“文化热”之后,今年暑
“3月5日,今天我看到很多人帮助老师开锁”“3月10日,六年级3班的同学把倒了的队旗扶了赶来”……杭州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杭师附小)的好人好事本,就挂在班级后面的黑板边上,只要发现了好人好事,或是自己做了好人好事都可以记录在上面。虽然每件事都非常简单平常,但让人心里暖暖的。  好人好事本在25年前一度是校园里非常流行的。学生们相互收集每天看到的好人好事并记录在本子上,但是随着新学校的建设
古典诗歌的鉴赏离不开对意象的解读。诗歌意象的形成,是隐喻与转喻的应用结果。传统文体学认为隐喻与转喻是修辞格,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与转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更确切地说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  眼前所见之“象”、心中所念之“象”,在人思维的加工下,被赋予了更深至的情思。诗歌通过“象”,传达“意”,构建出相对完整的隐喻桥梁,其中包含着从思维到语词的运动转化过程。因此,解读诗歌,需要咬文嚼字,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