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主义特征简论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i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保守主义是西方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政治哲学思潮之一,众多学者都有关于保守主义的论述,通过赫恩肖(Hearnshaw)和罗素·柯克(Russell Kirk)对保守主义的观点来探析保守主义的特征。
  关键字:保守主义 赫恩肖 罗素·柯克 特征
  保守主义是西方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政治哲学思潮之一,关于保守主义的基本特征,各种论述保守主义的书均有涉及,现在通过赫恩肖(Hearnshaw)和罗素·柯克(Russell Kirk)对保守主义的观点稍作摘录,再进行概括。
  赫恩肖(Hearnshaw)在《英国保守主义》一书中指出保守主义的十四个特征[1]:(1)尊重过去的传统;(2)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3)自治体的联结;(4)制度具有延续性;(5)反对革命;(6)谨慎或渐进的改革;(7)国家以宗教作为其基础;(8)统治的合法性权威来自神圣的渊源;(9)义务对权利具有优先,即义务优于原则;(10)群体和个人一样重要(11)对国家忠诚;(12)强调国民的共识;(13)现实主义的态度;(14)实践性政治
  罗素·柯克(Russell Kirk)在《保守主义的心灵》一书中指出保守主义有六个特征[2]:
  (1)信仰超越的秩序,相信这种超越的秩序同良心一道统治者社会。认为政治问题本质上是一宗教问题和道德问题,坚信宇宙中存在着一种人类理性或哲学无法探究与测度的伟大力量,而真正的政治是一种理解与运用超越于人类心智之正义的艺术,狭隘的理性不能满足人的这种追求超越正义的宗教需要;(2)喜欢事物的多样性,相信人类存在的神秘性,反对狭隘的一致性,平等主义与激进的功利目标,反对社会中的“逻辑主义”(logicalism);(3)相信文明社会需要等级秩序,认为在人们之间抹去自然的差别,就会导致寡头统治,不反对在上帝面前最根本的平等和法律面前的平等,但激烈反对身份地位的平等,认为身份地位的平等是对人的奴役;(4)主张自由与财产紧密相连,认为取消私人财产形式,就会产生极权国家。衡量经济的标准不是经济的发展进步,而是经济占有形式;(5)相信传统礼俗构成的社会,不相信知识渊博的学者和精明的经济学家可以按照抽象的计划构建社会。传统、合理的成见,过去的习俗都可以抑制人的无政府冲动,并能够抑制求新者夺取权力的冲动;(6)反对激进的改革,主张谨慎的改革,认为只有谨慎的改革才是保证社会稳定的方法,故谨慎是政治家的首要美德。
  以上列出的保守主义的诸特征,有的属于对待改革的态度,如尊重传统渐进改革等,不涉及保守主义的实质性理念内容;有的与自由主义相通,如强调自由与财产权紧密相连,不属于保守主义独有的特征;故将二者略去,简要概括出保守主义的十八个特征,亦即保守主义十八个原则(因其具有实质性理念内容故为原则),这十八原则是:
  (1)宗教为国家基础原则(宗教赋予国家世俗权力以神圣性、永恒性与尊严);(2)政教合一原则(确立宗教的宗教地位与性质);(3)信仰超越正义与秩序原则(政治中的正义与秩序来自超越之上帝或超越理念而非人);(4)神圣合法性原则(统治的合法权威来自超验的神圣世界,即统治权力为神授的代理权);(5)传统合法性原则(统治的合法权威来自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6)世袭合法性原则(统治的合法权威来自因长期占有和使用而获得的继承权);(7)社会有机体原则(社会是一具有神秘性质的生命延续体,而非人依理性构造之机械组合体,故不能打碎社会另造社会,亦不能由单子式个人依其理性建构社会);(8)义务优先原则(义务优于权利);(9)群体优先原则(家庭、家族、群族优于个人);(10)国家优先原则(国家优先于个人);(11)“中间性团体”优先原则(“中间性团体”的权利自由优先于个人的权利自由);(12)追求多样性原则(强调自主性组织、地方分权、分散社团、本土风格——“小旅馆与休息处”,反对社会中的逻辑主义,即反对法治将社会一体拉平的齐一性与民主对人的同质化);(13)追求特殊性原则(强调民族特性、民族精神、独特的的历史文化与制度具有不可改变的本位性价值与首要意义,反对政治上普遍性价值与一体化);(14)追求等差性原则(强调人因自然的不平等形成社会等级秩序与身份地位的不平等,因而主张这种“自然的贵族等级制”,反对将人同等看待打破等级秩序的平等主义);(15)父道政治之干预原则(国家可以出于仁慈爱民的理由在不伤害个人的前提下对社会事务进行干预,此种干预是一种“仁慈的权威主义”);(16)以特定历史之具体性与特殊性解释社会国家起源与政治制度性质原则(反对以普遍抽象的形而上学理论、自然法理论与功利主义理论解释社会国家的起源与政治制度的性质);(17)反对民主制推崇君主制原则;(18)反对进步主义提倡中世纪封建价值原则。
  参考文献:
  [1]转引自William Aylott Onton: The Liberal Tradition一书中第一章:“Liberlism and Conservatism”,Yale University Press 1945年版,第13~14页.
  [2] Russell Kirk: The Conservative Mind , sixth revised edition ,Gateway editions, Ltd. South Bend ,Indiana,第7~8页
  简介:姓名:秦淳延(1988年1月)男,26岁,汉,河北省石家庄市,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186号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邮编:264025;2013级学科教学(历史)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数学是众多学生们喜欢的一门学科,它不像语文、英语等主课需要下大量的功夫去反复记忆,它需要的是学生们有较强的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这些能力都是用来处理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并且对其进行形式符号语言的运算推理。长期以来有众多的家长问我学生们该如何学好高中数学,以下就是我从教多年总结出来的体会,希望对广大高中学生们有所帮助。  一、培养学习兴趣  众所都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常言道:“
期刊
摘 要:随着精神文化的发展,阅读逐渐成为广大民众的一种学习能力的象征,无论对于老年人还是中年人,青年人还是少年,阅读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针对我国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认识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并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阅读能力;小学生  一、我国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小学语文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于课堂阅读能力
期刊
所谓班级文化,指的是在学校生活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等及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丰富的班级文化生活,有助于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素质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1.建设和谐班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的基本场所,是学生成长为社会人的过渡阶段。班级文化具有高度的认可性、公共性,能让学生在学习公共
期刊
【摘要】要提高小学毕业班的学生数学复习的有效性,就必须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技巧的进行指导。多层次的教学计划会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也能使学生更好地学到知识。让学生系统化、全面化的掌握教学知识,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师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文就一些提升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效率的方法做一简要地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毕
期刊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经过科学抽象.运用数学工具概括总结出符合实际经验规律。而事物的发展往往是由不完美到完美,由抽象特殊到一般规律.物理学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完美的科学。因此,中学物理学科的教学方法涉及的有:观察法、兴趣培养法、自学指导法、思维培养法等。以上各种教学方法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
期刊
一、企业会计信息披露  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企业从维护信息使用者的权益出发,维持资本市场运行秩序,按照法定要求,直接或间接地将自身的重要会计信息以报告的形式提供给社会公众,投资者,以及相关部门。且会计信息披露主要包括企业的各期报表,定期报告、临时报告、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等。  企业的会计信息是企业决策的根本,也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来说包括:1可靠性2相关性3可理解性4可比性
期刊
班级文化体现一个班集体的灵魂,是师生之间的独特价值观和共同思想的总和。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主导着班级生存和发展方向,也有助于使学生心情愉快,约束着学生的不规范行为,并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进。因此,班级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要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出发,加强班风和学风建设,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不断努力。  一、突出物质文化建设,营造氛围  从心理学的角
期刊
摘要:  有人说课堂是活动的教学,我们怎样去演绎这种活动,要坚持以学为核心,使课堂教学走进人心、深入人心。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在生态课堂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感悟教育的内涵和实质。  关键词:  教学、学问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种主要呈现方式,我们细细思考“教育”和“教学”这两个词语,便能够发现其中的奥妙。  教育可以理解成教书育人,教学又是教师对知识传授的过程,包含教与学两方面,人们也常说,教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的过程是学生探究思考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教师提问与学生提问这二者所产生的后果也不一样,教师提问给学生产生的印象是,提问题是教师的事情,问题都在教师那里了,我们只是作出回答而已。如此长期下去,养成学生的懒惰思想,不肯动脑筋去思考问题,失去了质疑和进行深层次思考的能力,最终丧失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当然更说不上展开创新活动了。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培养提出问题的能
期刊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结束,对于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准新生们来讲,如何尽早的适应大学生活,尽快进入大学学习状态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对近年来大一新生的调查,我们发现,一般情况下的大学新生,很多并不能及时的进入到大学的学习状态,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调整,这样才能从高中的学习状态逐步进入到大学的学习状态。为使众多的新大学生及时适应大学环境,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本论文以承载我们传统文化、贯穿学生整个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