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浇灌心灵的花朵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hei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会遇到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有时候上课玩手机,有时候不交作业,有时还会发生打架、骂人现象。我们教师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处分,或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有时干脆来个“冷处理”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今天,当我读了《我的教育理想》的第一章“理想的德育”后,我心里想,我们教师的这些做法是多么“危险”呀。第六条告诉我们:“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在学校的教育中安营扎寨”,这更使我认识到沟通的紧迫性。
  朱永新教授在这一章中写道:“学生们最不满意在课堂上和办公室里用两种声音说话的教师。”反思我们的言行,是不是属于这种“用两种声音说话”的老师呢?我们很少与学生用心理距离对话,没有与学生认真地促膝谈心过。他们一旦逃课、旷课,也不去了解他们自身的原因,就让其叫家长,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呵斥,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到教育的“恐怖”。我们能不能像书中说的那样:与其给学生规定诸多“不准如何如何”,还不如让学生自然地不去“如何如何”。
  打开学生的心扉,建设心灵的桥梁
  在我的记忆里,有个学生叫钱捷,性格开朗,上课从不听课,总是玩手指或者发呆看窗外。有时问他一些事情或问题,他抬起头,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你一言不发,任你怎样小声耐心地问,或者大声严厉地问,他总是保持沉默,甚至于走开。他经常欠交作业,学习成绩很差。下课的时候我就观察,发现他和同学之间的相处很融洽,谈笑风生,和课上与老师的剑拔弩张相比,简直判若两人。我就利用自习课或者活动课主动找他谈话,刚开始他很防备什么也不说,时间长了,他话就开始多了。当我问他为什么上课不认真听講时,他告诉我:上课的内容他都听不懂,所以只好以玩打发时间,还有自习课或者活动课项目太过单一也让他没有什么兴趣。得到这样的答案我很意外,这是很多学生的通病,怎么办呢?首先我找到任课老师,建议他们把内容简单化,同时在活动课或者自习课上增加内容,从目前流行的动漫到大家感兴趣的球赛,利用电脑放映给他们看。时间一长果然得到显著的变化,渐渐的,师生间的心理阻隔消失了,实现了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
  记得读过一个台湾学生的作文《老师,您听我说》,其中有这样一些话:“老师,我希望您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是一架教书的机器;老师,请您不要单看我的成绩,更要看我所做的努力;老师,请您经常给我一点鼓励,不要让您的要求,超过了我的能力。”看了这位学生的诉说,我想,作为一个班主任,如果能从内心去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多为学生考虑,那样学生才会真心真意地去跟你沟通、与你交流,你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才能有效地进行,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包容
  十七八岁的学生特别要面子,你可以批评他,你也可以教育他,但就是不要在同学们面前做这件事,他们把这件事看得非常重,老话说得好:“头可断,血可流,面子不能丢。”直白一点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所以如果能不在教室里处理学生的问题,就尽量不要在教室,更不要在办公室,因为学生还想在其他老师面前保持良好的形象。他们要面子,我们就给他们面子,他们要形象我们就给他们形象,只要能教育好学生,我们不需要拘于形式和方法,更不需要顾及我们的面子。
  吕博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代表,他是个极其聪明又极不用功的学生,上课不听,课后不做,迟到次数比较多,联系家长电话是空号,联系本人手机关机,而且曾经多次被任课老师和学校领导批评头发太长。
  对他的教育来源于一次对于仪容仪表的整改,那是第三次他向我请假要到校外剪头发,我同意了,同行的还有其他三位同学。在此之前,已有同学向我反映,他每次去校外剪头发是假,玩一趟才是真,头发没有剪而是吹一下风就回来了。(而且更过分的是理发店9点才开门,他每次去都是7点。)这一次,我还是没有说什么,签了请假条。中午回校后,我检查了他的头发,没有变化,我把他带到一个空教室里,这时我才发作。首先我表明了对他感到失望,同时也表明了我的态度,一个人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人感到失望,感到不信任,那是很失败的事。如果再不改,不知道还值不值得大家的信任。只有做事让人放心的人,才是大家值得交往和信任的人。我对他说:“我没有在教室也没有在办公室里对你说这些话,就是想给你最后一次机会,给你最后一次面子,也是最后一次信任你。”
  我把“信任”两个字讲得很重,同时鼓励他,相信他一定能做到。他真的听进去了,因为第二天进校我就发现他把头发剪短了。
  看到这些变化,我及时在班会课上对他进行了表扬,同时对他近阶段的表现进行了点评,原来的迟到大王变成了从不迟到的好学生。通过这件事,让我感到:一件小事,可以演变成大事,一件大事同样也能演变成小事。只要我们的老师能够多一点的宽容,多一点的包容,就能润物细无声地化解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同时也能很好地让学生明白,面子是老师给你的也是你自己争取的,信任是老师给你的也是你自己赢得的。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明白自己犯了错,怎样去改正自己的错才是最终的目的。
  鼓励也是一种方法
  杨春是我2011届的学生,他最大的问题就是说谎。作业没有交,他敢说我就放老师桌子上了,任你怎么找,结果只有一个——没有;向我请假,我没有同意,他敢爬围墙出去;早上5点从家出发到学校,原本6点就可以到,结果他在网吧待了一上午,下午才回学校。对我说的理由更荒谬,说他是从家走到学校的;早操或者升旗仪式他都会在第一时间逃掉或者躲在厕所里。遇到这样的学生,除了联系家长,我想了很多办法,但在他的面前都一一宣告失败。
  直到有一次班会课上,学校让我们班推选一名班级手册记录员,记录员要记录班级一日常规,例如早上迟到人员、早读课内容、课间秩序、课堂纪律、作业布置、班级卫生等等。我一下子想起了他,就对他说:“杨春,你的字写得不错,同学之间关系也处得非常好,关心同学、尊敬老师。我知道这件事你一定能够胜任,但就是要牺牲你很多业余时间了。早上要比其他同学来得早,做的也要比其他同学多,但是班级记录是关系全班的大事,你能够做好吗?”他迟疑了一下,然后爽快地答应了。之后如我所料,他不仅改掉了他的那些坏毛病,还把记录工作做得非常好。   小小的一次鼓励让他自己做出了改变,可能我在做出决定的时候也没有意识到,原来鼓励的能量这么大。鼓励是一种方法,让每个人都心向往之,它让我们渐渐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同时也让我们忘记过去,努力朝着正确的方向奔跑。
  让他们自己学会成长,插上翅膀飞翔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鼓励,同学的支持,而对于有些同学而言,一个好的“机会”会让他们了解自己真正的实力,也会让他们自己学会长大。
  2018年上学期,我们班准备举行一次校级主题班会,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班长和纪律委员,并且对他们说:“这是我们班第一次举行这样的活动,以前没有弄过,也没有经验,更没有参考模板,我班主任能给你们俩的,只有这次主题设定和内容审核。你们可以去别的班看看,吸取经验,了解一下主题班会的模式,也可以去网上看看。”两位同学一脸茫然,对着我苦笑。
  一个星期过去了,他们俩把主题班会的主题确定了,把大纲也制定得差不多了;两个星期过去了,他们俩把主题涉及到的调查问卷、活动内容也打印好了;第三星期一开始,他们已经带着全班同学开始了排练,节奏把控得相当快。班长看到我很疑惑,就认真地对我说:“老师,一开始我们也不会啊,就到别的班去看,一个班不行就多看几个班。看多了,就发现里面的门道了,主题班会就是要把主题传递给大家,用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能用视频,能用语言,也能用小游戏,但是最关键的是,不能用大家都用过的方式,要不然同学们会审美疲劳的。”看着他们自信的样子,我突然明白过来,也许就是这样的“机会”才会让他们去挖掘自己的潜能,才会发现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成长的路上,每个这样的“机会”都是同学们的一次成长,只有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主宰,作为班主任我想让他们自己去感受。
  在做班主任的日子里,我因为学生打架生气过,因为他们不做作业批评过,因为他们迟到说谎纠结过,也因为他们上课睡觉反省过,更因为他们的仪容仪表认真思考过。可是在我内心深处,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们,我寻找各种各样的方法,应对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作为班主任的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以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影响了对事件的正确处理。
  我始终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现在的他们也许还不明白,但是总有那么一天,他们能理解作为一个班主任的心。爱是相互的,用爱去浇灌每个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产生心灵的共鸣,再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去引導,他们自然就会扬起自信的笑容,迎接未来各种各样的人生挑战。
  (作者单位: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雨巷  油纸伞  丁香般的姑娘  酒幌  青石板  暮归的卖油郎  昏灯  茅草屋  打更的守夜人  荒野  羊肠道  山间铃响的马帮  想要循着……  却已时过境迁  只能一遍一遍地读着诗稿  品味其中的美好  瀟潇暮雨中  哪里还有 巷  微微清风里  哪里还有 桥  心中浮现  浓淡相宜的水墨  浸透出人间风情画  不是怀旧  不是访古  的确唯美得不忍戳破  留住  其他的随风而去  秋雨
期刊
我的祖国  我深爱着的祖国  你是雄鸡,昂首挺胸真神气  你像巨龙,蜿蜒盘踞在山的顶端  你有国宝,憨态可掬赢得世界的关爱  你犹如母亲,勤劳智慧拥有博大的胸怀  我的祖国  我深爱着的祖国  春天,油菜花开,青蛙在荷叶上歌唱  夏天,清风徐徐,露珠儿在叶尖上不肯  滑落  秋天,田园热情,夕阳是那么富有诗意  冬天,漫天飘雪,青松傲然挺立  我的祖国  我深爱着的祖国  我驕傲你的悠久历史,我自
期刊
漫长又无尽的日子里  清晨,我想吮吸窗口的那滴甘露  一次次烹饪,仿若娴熟的演员走片场  进门,我要整装穿过一条笔直的小道  英俊的小树上,还绽放着五彩的光  传送带接连不断地回放  在机台里,和无声的空气交响  一片片成品,如同风一般来又去  午饭后,车间依旧人满为患  产线上,大家飞速地来回挥舞  只要一停下,就能看到堕落的自己  一切都那么有序  赞美  这令人心驰神往的爱情  在波光粼粼的
期刊
缕缕情思如幻梦,绵绵情思也浓浓。梳理着心事的脉络,只将昔日的花好月圆装进记忆的香囊。秋雨打残了落花的念,夜晚装点了秋的凄凉。所有的愿望终抵不过逝水流年,流年里,一曲笙箫痛断了谁的愁腸?  ——题记  长相思·忧满眉  桃花飞,杏花飞,枝杪残红不复回,飘零为了谁?  倒三杯,饮三杯,借酒消愁忧满眉,夜深情更悲。  长相思·望穿红尘  盼凝眸,待凝眸。望断天涯无尽头,倾依月满楼。  怕泪流,又泪流。遥
期刊
我家有辆夏利车,是2008年买的,当时买车时花了三万三千元钱,用掉了家里小一半的存款。一家人很是喜欢这车,我妈说夏利和宝马的使用价值是一样的,就给车起名叫宝马。  2007年,姥爷得病了,需要每月去医院验血。姥姥姥爷在遵化生活,我们在丰润,两地相距五十三公里。有长途汽车,从家里到汽车站,等车、上车、下车后再找车到遵化的家中,折腾下来就是半天。累先不说,主要是医院采血必须九点前,我妈周五就得请假回家
期刊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冬至刚过,兰州的雪也稀稀落落地下了两三场了,不知家乡的雪是否仍像记忆中那般厚重。求學兰州已三年有余,然而,我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的一草一木;牵挂着家中辛勤劳作的父母;牵挂着儿时乡间的玩伴。  每当独自一人走在回宿舍的路上,看着路灯下过往行人的身影,我的脑海中总会时不时浮现出家乡的影子。冬至的夜晚,当我躺在床上时,家乡的影子便很自然地出现在了我的梦中。梦中,我在麦积山上
期刊
水滴石穿  从地心深处走来  在溶洞内  逼真地注解炽热的心情  澎湃 澎湃  沸腾为岩浆  骨髓里的清凉,从地球深处  丝丝缕缕涌出,清爽  现代的浮躁  清澈的注意力依附  一尾魚的思念  迸射的活力  让钟乳石  恢复喷发  这千百年来蕴藏的  深刻活力  凝固成景观  在游客的心头落座  钟乳石  钟乳石  在模仿亿万年前的运动  时针在恐龙身上投下  日晷的幻影  磨合 磨合一把远古的石
期刊
忆秦娥·秋声叹  秋声叹,浓云蹙泣惊空乱。惊空乱,苍枫揉碎,骤时昏暗。  烟暝雨坠青竹伞,寥别梦醉孤魂断。孤魂断,彷徨愁紧,冷疏相伴。  卜算子·细雨落孤灯  细雨落孤灯,烟笼遮春幕。  试问缘何独枕眠?却道蛾眉误。  微草缀幽光,寂静轻声语。  忘尽前尘旧梦人,笑看离别路。  蝶恋花·云笼池塘春水素  云笼池塘春水素,摇叶风轻,吹皱波澜处。  细雨含羞偎碧树,盈盈花草浮幽露。  魂断衣身余旧雪,
期刊
我对上海是没有恶意的,我觉得我得提前说一声,以免被扣上地域歧视的帽子,况且上海倒是没必要这么拘谨,毕竟本就没有地域上的压力,要说真的有,那肯定是某些人带着羡慕嫉妒的成分而来的了。我没去过上海,故我所谓的上海精神大抵都是由毛先生熏陶而来的。  不少人总有个奇怪的口头禅,听多了也就成了那个人特有的标志,毛先生外头有名号,就是因为他那口厚重浓郁的口音,加上那句常挂在嘴边的“真呐”。  真呐!毛先生说话的
期刊
時光如逝,瞬间三载,思吾慈母,昼夜时常。  音容颜貌,常留脑海,呜呼吾母,念母悲伤。  思母之德,高风博爱,远近亲邻,皆受恩赏。  不做诳语,不欺世心,教儿育女,不需回报。  母之勤俭,后人难忘,历尽变革,绵绵流长。  抚育七子,家徒四壁,五更织绵,夜半补裳。  日积月累,伤身劳神,病魔缠身,痛在儿肠。  母之爱洁,亲邻悉晓,一尘不染,心表如常。  即使农忙,不忘教子,身教相传,后人难忘。  母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