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可以全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习成绩、心理素质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育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强调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就是说,语文学科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是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不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外“附加”一个培育人文素质的环节。因此,人文教育的“主战场”就是课堂。
一、中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加强育人理念的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体现语文教学中的育人理念。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参与以下四个问题的讨论:如何减少废弃物,如何重复利用,如何再生,如何进一步研究自然和环境。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懂得人类是自然界的成员,保护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最后号召大家制作环保宣传专栏,在家里开展环保行动,以实际行动来保护自己身边的自然环境。这些活动都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的,唤起了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与合作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这些活动从多方面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人类,建设祖国,创造世界的人文情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发现自己面对着各种越来越严重的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战争、危机,这些危机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单靠媒体呼吁是不够的,要使人们加强环保意识,就要从孩子入手,让他们从小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的意识。每个学生由于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等不尽相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审视学生个性的差异,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给每个学生留下自由发展的空间,减少不必要的限制,以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在潜意识里消除“师道尊严”的影响,把学生当作平等、共同探讨问题的伙伴,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博爱、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理解、关心、帮助他们,创造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身心能自由地表现和舒展,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中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发语文学习资源,不断地给学生输入新的血液。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我们应该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两种,其中课堂学习资源主要以教科书为主,因此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也要多给学生们讲一些我们生活中的实例,真正把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紧密的联系起来。因为好多课外的学习资源都比较直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和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家庭文化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也是一种资源。学生作为班级的每个个体,他们不是都是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生活习惯,这种特定的范围让每个学生的文化素养也不一样。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个体的特性,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此,我们必须要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其人文素养。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学语文教师要从中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断地发现每位学生特长和发光点,对学生多多鼓励和肯定,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阅读一些课外文学作品,从而丰富其人文知识,再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内化,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学生在小的时候就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等到了大学都是很有帮助的。
三、中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人格发展
教师不仅仅是教学还要育人,要在完成自己的课程要求以外的时间里教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一切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人”来进行的,离开“育人”,“教书”也无从谈起。语文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的学科。语文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好多都是源于生活,升华于生活。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发展,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培养他们的人生观极为重要。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用自己的大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上好多事情都是好的。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不能歧视他们,更不能以成绩的好坏去评论一个学生的好坏。教师要尽可能地触及学生的精神世界,用宽容和感动来聆听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总之,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知识与能力、学习习惯以及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等。人文素养有多方面的内涵,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人文素养教育已经被列为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要求。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结合语言教学向学生传授我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学、艺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社会文化知识,不断增进学生对祖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加深他们对祖国的感情,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教学改革工作。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为一体,拓宽了教学范围和教学视野,必将给当前的教育改革带来新的生机,为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中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加强育人理念的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体现语文教学中的育人理念。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参与以下四个问题的讨论:如何减少废弃物,如何重复利用,如何再生,如何进一步研究自然和环境。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懂得人类是自然界的成员,保护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最后号召大家制作环保宣传专栏,在家里开展环保行动,以实际行动来保护自己身边的自然环境。这些活动都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的,唤起了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与合作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这些活动从多方面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人类,建设祖国,创造世界的人文情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发现自己面对着各种越来越严重的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战争、危机,这些危机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单靠媒体呼吁是不够的,要使人们加强环保意识,就要从孩子入手,让他们从小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的意识。每个学生由于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等不尽相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审视学生个性的差异,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给每个学生留下自由发展的空间,减少不必要的限制,以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在潜意识里消除“师道尊严”的影响,把学生当作平等、共同探讨问题的伙伴,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博爱、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理解、关心、帮助他们,创造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身心能自由地表现和舒展,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中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发语文学习资源,不断地给学生输入新的血液。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我们应该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两种,其中课堂学习资源主要以教科书为主,因此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也要多给学生们讲一些我们生活中的实例,真正把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紧密的联系起来。因为好多课外的学习资源都比较直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和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家庭文化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也是一种资源。学生作为班级的每个个体,他们不是都是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生活习惯,这种特定的范围让每个学生的文化素养也不一样。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个体的特性,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此,我们必须要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其人文素养。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学语文教师要从中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断地发现每位学生特长和发光点,对学生多多鼓励和肯定,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阅读一些课外文学作品,从而丰富其人文知识,再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内化,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学生在小的时候就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等到了大学都是很有帮助的。
三、中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人格发展
教师不仅仅是教学还要育人,要在完成自己的课程要求以外的时间里教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一切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人”来进行的,离开“育人”,“教书”也无从谈起。语文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的学科。语文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好多都是源于生活,升华于生活。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发展,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培养他们的人生观极为重要。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用自己的大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上好多事情都是好的。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不能歧视他们,更不能以成绩的好坏去评论一个学生的好坏。教师要尽可能地触及学生的精神世界,用宽容和感动来聆听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总之,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知识与能力、学习习惯以及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等。人文素养有多方面的内涵,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人文素养教育已经被列为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要求。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结合语言教学向学生传授我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学、艺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社会文化知识,不断增进学生对祖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加深他们对祖国的感情,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教学改革工作。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为一体,拓宽了教学范围和教学视野,必将给当前的教育改革带来新的生机,为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