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海啊故乡是一首借用对大海的深厚感情,来表达人们对于故土不可剥离的故土情怀,具体有深刻的内涵,歌曲广为除传唱,深受大家喜爱。
关键词:大海;深情;故土;赞颂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219-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国诗歌艺术表现的区域里出现了运用音乐手段来演绎作品的现象,自古中国人民一向比较喜欢诗歌,特别是歌颂大海的诗歌和音乐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如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白居易的诗句《海水无风时》,陆游的《三万里河东入海》等等,这些诗歌自近现代以来大都经作曲家谱曲、歌唱家所演唱。
现实生活中笔者对大海形象的认识主要是在歌曲、文学作品、电影、电视里看到大海雄浑壮丽的影子,其次就是我们用歌声来赞美大海的刹那,感受到它博爱的存在。而词曲作家王立平笔下的大海就展现在我们眼前,真实得如同画卷一般,一切都让人惊叹!那海边的阳光、沙滩、波浪等等,这一切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面。面对大海,让人仿佛回到了离别已久的故乡,不由自主地唱道一首歌曲《大海啊!故乡》:"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海边出生,海里成长,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海风吹海浪涌,随我飘流四方,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走遍天涯海角,总在我的身旁。海边出生,海里成长大海啊大海……"
这是一首二段体歌曲,第一部分速度平稳、深情,演唱时发声咬字很亲切、自如;直到高潮处继而转为歌唱激情的抒发。第二部分的演唱应表现出新的歌唱内容,表现要从容、热情,唱出内心对大海和祖国母亲的赞美之情。
歌词从"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开始,通篇质朴深情,如叙家常。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自己成长的故乡祖国的热爱之情。若从科学角度考察,生命起源于大海,人类对于大海总有一种天生的留恋,也许大海就是人类的故乡!这不仅是艺术,也是音乐形象,当我们读歌词时,就会这样联想,妈妈生育了我们,大海生育了人类,"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你就理解了为什么大海是我的故乡了。因此对大海深情的歌唱,就是对母亲炽热的挚爱,这是第一乐句。
母亲的生活,应是自己故乡的起源,歌词中用了"海边生,海里长",说明作者对大海的依赖,正是对自己母亲的依恋。母亲的呵护是为了放飞自己的儿女,让儿女们去走自己的人生路,不管走到什么地方,母爱都是你的精神支柱、生活的源泉,因此随我飘流四方的是深爱,这是演唱的第二乐句。
大树对根的依恋,孩子对母亲的眷念,是永恒的。无论你走到何方,如同风筝一样,放飞的风筝总围绕风筝的线,风筝和线的关系,就如母亲和自己儿女的关系。因此,"走到天涯海角,总在我身旁"这是演唱的第三乐句。这样层层叠叠深情的演唱,把感情推向了高潮。耳边回荡着"大海啊故乡,大海啊 故乡,我的故乡,我的故乡"。这种割舍不断的声音在回荡。
此曲首唱者中国著名歌唱家朱明瑛,她把这首歌曲表现的高雅而不失亲切,她真情演绎更为此曲添光加彩;她的嗓音深沉舒缓、情谊深长,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母亲的思念之情。在演唱技巧方面,这首歌纯朴亲切、优美感人,格调高雅、深情;节奏可以稍自由控制,可把演唱技巧和对大海的真情实感的完美融合,歌唱气息的平稳恰好能展示大海的美好形象,使听者仿佛置身于漂游的海船上;尤其是歌曲演唱结尾处的声韵回旋美,让人留恋往返。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的生活变化让很多有志之士离开家乡,环游世界;因此,许多歌唱祖国,抒发思乡之情的歌曲广为传唱;《大海啊,故乡》就是其中的一首,这首歌曲的词、曲作家都是王立平,主要作品有:《潜海姑娘》、《海港之歌》、《红楼梦》,《少林寺》等;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旋律优美,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歌曲创作于1981年,是作曲家王立平为中国第一部反映海边海员生活的影片《大海在呼唤》而作的电影歌曲。这首歌之所以在一直深受人民的喜爱,是因为它有一个博大的主题――爱。它表面上是对大海、对故乡的爱,实际上是歌唱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对伟大祖国的歌颂与祝福。
作者王立平说:"这首歌应该说是关于爱的赞歌。是对童年、对大海、对母亲、对生活、对祖国的一种赞美和深深挚爱的一首歌曲。"这首歌可能引起人们对爱的许许多多的联想。演唱时能感觉到真挚的爱、深沉的爱,能于很多人产生情感共鸣,使很多人喜欢它。正是因为这首歌蕴含着一种博爱的主题,所以它不仅在中国广为传唱,更成为不少音乐会及歌舞晚会上的保留曲目,同时也深受海外华侨和外国人的喜爱,音乐是无国界的,这首作品不光能打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她的旋律感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灵。尤其是海外的学子,看到大海,能勾起对故乡的思念,仿佛隔着大海能够看到故乡。这种音乐魅力也同样可以带进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种族、每一个不同文化生活背景的每一个人,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想,这就是音乐,这种美的音乐是全世界人都能感受的。
这首歌表达了中国大陆和台湾不可剥离的感情,这首歌没有气壮山河的气势、没有纵横妖娆的旋律,但它却让人们在朴实中见到了真情,在温暖中见到力量;这首歌没有用华丽的词藻,更没有用很高的很强的音调来表达,但它娓娓道来,倾诉着一种非常质朴的、纯真的感情;歌曲的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动听,歌词虽简洁质朴、却满溢真情。通过描写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表达了主人公对哺育自己成长的故乡与祖国的热爱之情。整首歌浓郁的抒情色彩与优美秀丽的曲调相互辉映,造就了一种别致的浪漫情调。在演唱时要用真情实感,唱出歌曲中那缠绵而又浓烈的故土情!
参考文献
[1]米哈伊拉瓦 E.《音乐概念》捷希伊出版社. 2009年.
[2]普希金 A.《精选创作第二卷》文学艺术出版社. 1978年.
[3]徐青筎《声乐教程》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4年.
[4]罗小平《音乐与文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年.
[5]李海瑞《认识中国古代文学》,阿赫缅特时娜 H译. 莫斯科人民出版社. 2007年.
关键词:大海;深情;故土;赞颂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219-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国诗歌艺术表现的区域里出现了运用音乐手段来演绎作品的现象,自古中国人民一向比较喜欢诗歌,特别是歌颂大海的诗歌和音乐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如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白居易的诗句《海水无风时》,陆游的《三万里河东入海》等等,这些诗歌自近现代以来大都经作曲家谱曲、歌唱家所演唱。
现实生活中笔者对大海形象的认识主要是在歌曲、文学作品、电影、电视里看到大海雄浑壮丽的影子,其次就是我们用歌声来赞美大海的刹那,感受到它博爱的存在。而词曲作家王立平笔下的大海就展现在我们眼前,真实得如同画卷一般,一切都让人惊叹!那海边的阳光、沙滩、波浪等等,这一切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面。面对大海,让人仿佛回到了离别已久的故乡,不由自主地唱道一首歌曲《大海啊!故乡》:"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海边出生,海里成长,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海风吹海浪涌,随我飘流四方,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走遍天涯海角,总在我的身旁。海边出生,海里成长大海啊大海……"
这是一首二段体歌曲,第一部分速度平稳、深情,演唱时发声咬字很亲切、自如;直到高潮处继而转为歌唱激情的抒发。第二部分的演唱应表现出新的歌唱内容,表现要从容、热情,唱出内心对大海和祖国母亲的赞美之情。
歌词从"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开始,通篇质朴深情,如叙家常。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自己成长的故乡祖国的热爱之情。若从科学角度考察,生命起源于大海,人类对于大海总有一种天生的留恋,也许大海就是人类的故乡!这不仅是艺术,也是音乐形象,当我们读歌词时,就会这样联想,妈妈生育了我们,大海生育了人类,"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你就理解了为什么大海是我的故乡了。因此对大海深情的歌唱,就是对母亲炽热的挚爱,这是第一乐句。
母亲的生活,应是自己故乡的起源,歌词中用了"海边生,海里长",说明作者对大海的依赖,正是对自己母亲的依恋。母亲的呵护是为了放飞自己的儿女,让儿女们去走自己的人生路,不管走到什么地方,母爱都是你的精神支柱、生活的源泉,因此随我飘流四方的是深爱,这是演唱的第二乐句。
大树对根的依恋,孩子对母亲的眷念,是永恒的。无论你走到何方,如同风筝一样,放飞的风筝总围绕风筝的线,风筝和线的关系,就如母亲和自己儿女的关系。因此,"走到天涯海角,总在我身旁"这是演唱的第三乐句。这样层层叠叠深情的演唱,把感情推向了高潮。耳边回荡着"大海啊故乡,大海啊 故乡,我的故乡,我的故乡"。这种割舍不断的声音在回荡。
此曲首唱者中国著名歌唱家朱明瑛,她把这首歌曲表现的高雅而不失亲切,她真情演绎更为此曲添光加彩;她的嗓音深沉舒缓、情谊深长,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母亲的思念之情。在演唱技巧方面,这首歌纯朴亲切、优美感人,格调高雅、深情;节奏可以稍自由控制,可把演唱技巧和对大海的真情实感的完美融合,歌唱气息的平稳恰好能展示大海的美好形象,使听者仿佛置身于漂游的海船上;尤其是歌曲演唱结尾处的声韵回旋美,让人留恋往返。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的生活变化让很多有志之士离开家乡,环游世界;因此,许多歌唱祖国,抒发思乡之情的歌曲广为传唱;《大海啊,故乡》就是其中的一首,这首歌曲的词、曲作家都是王立平,主要作品有:《潜海姑娘》、《海港之歌》、《红楼梦》,《少林寺》等;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旋律优美,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歌曲创作于1981年,是作曲家王立平为中国第一部反映海边海员生活的影片《大海在呼唤》而作的电影歌曲。这首歌之所以在一直深受人民的喜爱,是因为它有一个博大的主题――爱。它表面上是对大海、对故乡的爱,实际上是歌唱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对伟大祖国的歌颂与祝福。
作者王立平说:"这首歌应该说是关于爱的赞歌。是对童年、对大海、对母亲、对生活、对祖国的一种赞美和深深挚爱的一首歌曲。"这首歌可能引起人们对爱的许许多多的联想。演唱时能感觉到真挚的爱、深沉的爱,能于很多人产生情感共鸣,使很多人喜欢它。正是因为这首歌蕴含着一种博爱的主题,所以它不仅在中国广为传唱,更成为不少音乐会及歌舞晚会上的保留曲目,同时也深受海外华侨和外国人的喜爱,音乐是无国界的,这首作品不光能打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她的旋律感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灵。尤其是海外的学子,看到大海,能勾起对故乡的思念,仿佛隔着大海能够看到故乡。这种音乐魅力也同样可以带进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种族、每一个不同文化生活背景的每一个人,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想,这就是音乐,这种美的音乐是全世界人都能感受的。
这首歌表达了中国大陆和台湾不可剥离的感情,这首歌没有气壮山河的气势、没有纵横妖娆的旋律,但它却让人们在朴实中见到了真情,在温暖中见到力量;这首歌没有用华丽的词藻,更没有用很高的很强的音调来表达,但它娓娓道来,倾诉着一种非常质朴的、纯真的感情;歌曲的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动听,歌词虽简洁质朴、却满溢真情。通过描写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表达了主人公对哺育自己成长的故乡与祖国的热爱之情。整首歌浓郁的抒情色彩与优美秀丽的曲调相互辉映,造就了一种别致的浪漫情调。在演唱时要用真情实感,唱出歌曲中那缠绵而又浓烈的故土情!
参考文献
[1]米哈伊拉瓦 E.《音乐概念》捷希伊出版社. 2009年.
[2]普希金 A.《精选创作第二卷》文学艺术出版社. 1978年.
[3]徐青筎《声乐教程》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4年.
[4]罗小平《音乐与文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年.
[5]李海瑞《认识中国古代文学》,阿赫缅特时娜 H译. 莫斯科人民出版社.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