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程改革实施深入背景下,对教师教学有了更高要求,在课堂中不仅需要注重知识讲授,也需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思维导图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思考,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改革
思维导图主要是通过图像、符号、关键字、数字等形式表达,展示信息之间的联系,并将一个主题作为中心,然后向外散发节点,节点与主题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同时节点与节点又可以独立成为主题,呈现出一种放射状。在语文学习中会遇到大量知识点,学生单纯依赖死记硬背的方式难以取得较好效果,实际学习效率不高,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使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意义
语言的输出主要是由学生的思维决定,对于学生来讲,语言的输出能够促进其有效表达自身思想。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对于学生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其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只有建立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才能进行有效创新,并且对学习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升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1]。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使教学更加多元,色彩化更明显,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更能使学生清晰认识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
传统模式中,教师在讲授阅读教学内容时,往往会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在对课文中的段落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归纳段落的大概意思,然后得出文章主旨,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会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和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有所违背,学生在学习中的热情难以被充分调动。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加强学生对文章结构与主旨的掌握程度,使其抽象思维得到锻炼。在学习《马说》这文章时,由于这是一篇文言文内容,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学习不久,加上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语言环境,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中,往往难以取得较好学习效果,而思维导图是文言文学习中的运用,能够将知识通过图形、符号等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如学习文章中的通假字,相同字的不同含义,以及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等,学生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绘制。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对知识体系有更清晰、完整的认识,也能构建相应知识结构,进而在学习中取得更好效果。除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文言文知识讲授之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现代文知识讲授,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文章主要脉络,逐渐领会文章中蕴含的主旨与情感[2]。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记叙了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中自然的写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情境,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构建时,在构建者两个部分之后,还需要对文章内容进行细致划分,将文章中一些細小的知识点体现出来。
(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教学
初中课程和小学课程相比,难度有所上升,也要学习更多的内容,但写作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初中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积累写作素材,构思文章结构,拟定问题提纲以及修改文章内容等。思维导图是重要思维辅助工具,对于学生来讲,写作中,思维的形成十分重要,思维导图的利用,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发散思维、选定素材、掌握写作方法等,进而促进其实际写作水平的提升。传统写作教学中,教师习惯使用模仿、积累等方法,模式和思想上过于僵化,学生自身个性化观点难以充分表达,内容上缺乏新意。思维导图是写作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使初中语文写作学习模式得到丰富。在陶行知教育理念中,倡导使用生活化内容引导学生,使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积累较多写作素材,形成属于自己的写作方式。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题目与要求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审题之后,明确写作内容,了解写作中的一些关键词,然后在写作中根据主题和关键词发散思维,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例如在写“挫折”这一内容时,单纯的理论描写不免使文章产生晦涩之感,那么学生在写作时,就可以将生活中一些挫折内容,或者是一些和挫折相关的事件联系在一起,构建与之相应的思维导图,增强整体生动性、感人性,从多个角度对文章内容进行挖掘,这样才能使写作学习取得更好效果。
(三)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复习规划
复习主要是指学生对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回顾,检验知识的学习成果。在复习中,学生会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定语文素养。在复习中,如果知识点过于复杂,学生又没有采用合理复习方法,很容易在复习中丧失信心,学习热情受到影响,整个复习处在比较尴尬的局面。由此可见,学生在复习中,有效复习策略的使用十分重要。因此在实际复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构建,使学生在复习中,能够细化知识点,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强化复习实际效果。例如在期末复习中,教师可以以单元为板块,制定复习范围,并且使用倒叙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这种方式的使用和学生的记忆特点相符,也能使单元学习内容之间环环相扣,使较多的知识内容更系统、精细。同时教师可以以时间为出发点,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大致需要复习的内容,并且利用思维导图详细构建学习内容。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在复习中更轻松,对知识的印象也会更深刻。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的形成,同时也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思维导图影响下,发散思维,积极参与到交流、讨论中,树立结构意识,更好把握文章中的知识点和整体脉络,进而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马玉环.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0):53.
[2]包燕.思维导图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南北桥,2019(11):148.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改革
思维导图主要是通过图像、符号、关键字、数字等形式表达,展示信息之间的联系,并将一个主题作为中心,然后向外散发节点,节点与主题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同时节点与节点又可以独立成为主题,呈现出一种放射状。在语文学习中会遇到大量知识点,学生单纯依赖死记硬背的方式难以取得较好效果,实际学习效率不高,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使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意义
语言的输出主要是由学生的思维决定,对于学生来讲,语言的输出能够促进其有效表达自身思想。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对于学生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其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只有建立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才能进行有效创新,并且对学习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升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1]。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使教学更加多元,色彩化更明显,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更能使学生清晰认识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
传统模式中,教师在讲授阅读教学内容时,往往会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在对课文中的段落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归纳段落的大概意思,然后得出文章主旨,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会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和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有所违背,学生在学习中的热情难以被充分调动。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加强学生对文章结构与主旨的掌握程度,使其抽象思维得到锻炼。在学习《马说》这文章时,由于这是一篇文言文内容,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学习不久,加上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语言环境,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中,往往难以取得较好学习效果,而思维导图是文言文学习中的运用,能够将知识通过图形、符号等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如学习文章中的通假字,相同字的不同含义,以及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等,学生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绘制。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对知识体系有更清晰、完整的认识,也能构建相应知识结构,进而在学习中取得更好效果。除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文言文知识讲授之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现代文知识讲授,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文章主要脉络,逐渐领会文章中蕴含的主旨与情感[2]。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记叙了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中自然的写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情境,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构建时,在构建者两个部分之后,还需要对文章内容进行细致划分,将文章中一些細小的知识点体现出来。
(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教学
初中课程和小学课程相比,难度有所上升,也要学习更多的内容,但写作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初中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积累写作素材,构思文章结构,拟定问题提纲以及修改文章内容等。思维导图是重要思维辅助工具,对于学生来讲,写作中,思维的形成十分重要,思维导图的利用,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发散思维、选定素材、掌握写作方法等,进而促进其实际写作水平的提升。传统写作教学中,教师习惯使用模仿、积累等方法,模式和思想上过于僵化,学生自身个性化观点难以充分表达,内容上缺乏新意。思维导图是写作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使初中语文写作学习模式得到丰富。在陶行知教育理念中,倡导使用生活化内容引导学生,使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积累较多写作素材,形成属于自己的写作方式。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题目与要求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审题之后,明确写作内容,了解写作中的一些关键词,然后在写作中根据主题和关键词发散思维,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例如在写“挫折”这一内容时,单纯的理论描写不免使文章产生晦涩之感,那么学生在写作时,就可以将生活中一些挫折内容,或者是一些和挫折相关的事件联系在一起,构建与之相应的思维导图,增强整体生动性、感人性,从多个角度对文章内容进行挖掘,这样才能使写作学习取得更好效果。
(三)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复习规划
复习主要是指学生对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回顾,检验知识的学习成果。在复习中,学生会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定语文素养。在复习中,如果知识点过于复杂,学生又没有采用合理复习方法,很容易在复习中丧失信心,学习热情受到影响,整个复习处在比较尴尬的局面。由此可见,学生在复习中,有效复习策略的使用十分重要。因此在实际复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构建,使学生在复习中,能够细化知识点,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强化复习实际效果。例如在期末复习中,教师可以以单元为板块,制定复习范围,并且使用倒叙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这种方式的使用和学生的记忆特点相符,也能使单元学习内容之间环环相扣,使较多的知识内容更系统、精细。同时教师可以以时间为出发点,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大致需要复习的内容,并且利用思维导图详细构建学习内容。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在复习中更轻松,对知识的印象也会更深刻。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的形成,同时也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思维导图影响下,发散思维,积极参与到交流、讨论中,树立结构意识,更好把握文章中的知识点和整体脉络,进而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马玉环.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0):53.
[2]包燕.思维导图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南北桥,2019(1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