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组

来源 :星星·诗歌原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3年10月的一天,王右木根据党中央指示建立了四川最早的党组织,即中共成都独立小组,直属党中央领导。
  ——题记
  回忆充满激情。一九二三年,成都
  黑白时光被红色照亮
  一个小组,一个举起拳头的集体
  一组滚烫的词语。先知者透彻的目光
  瞬间收拢,小布尔乔亚浪漫的裙裾
  先生从大地方回来,他念的书本
  一直与穷人相关
  他召唤无产者,用全部的贫穷,组成强大
  贫穷不是过错,只是压榨者的罪证
  世界,怎能因剥夺而倾斜
  革命天生具有通感,即使用洋文表达
  也让人眼睛发亮
  “无产者失去的只是锁链
  得到的是整個世界!”
  那晚的街灯,充满了启明意味
  闲散的城市也竖起了衣领
  那晚温柔的成都,用川西礼节
  向卡尔·马克思致敬
其他文献
如此你会记得什么?漫长的夏天,沸腾的  月季和童心。她在一声再见里栩栩如生。  我们交换声音,而沉默点起了灯——  有人在七月扫雪,有人歌颂时代;  没有人提醒我们一场雨已经下过了。  没有酒。没有人和你一起回家。  你不会记得太阳只是一颗稍亮一点的星星,  我也不会告诉你北方几乎就是南方。  记忆就是在梦里攀登一架透明的楼梯,  而遗忘就是坠落;且志得意满。  如此你总会记得什么:  从前的雨一
期刊
抒情常被视为诗歌的代名词,而叙述往往遭到某种不公的待遇。事实上,在诗歌话语中,叙事是为了更好地抒情,“它的实质是抒情的”(孙文波语)。诗人通过有效准确的叙事,能够捕捉日常生活的纹理,探触生命的体温,拓宽诗艺的容量。本期三首作品在叙事与抒情方面有独特的表现,绽放出诗歌话语修辞中隐秘的火焰。  吴乙一的诗歌“常怀敬畏之心”,饱含沉静、隐忍、疼痛的穿透力。《10月25日,父亲淋巴瘤手术周年》抒写了“我”
期刊
从无到有,我们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完美转身,后来居上  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  一条条经济的动脉  遍布祖国的每一个城市  跨江河,穿低谷,鉆隧洞  一座座脊梁,以青铜般的骨骼  撑起中国梦  比风快,比风神奇  一条条银灰色的长龙风驰电掣  惊飞昔日荒凉的贫瘠  里程还是原来的里程  时间被一次次缩短  生命,被速度一次次拉长  许多幸福不再等待  三千里路朝发夕至  两个城市的人,如同
期刊
告别在幽暗空间中错落的雕塑  静室如雪,长春的神秘惹人迷恋  而安静也是告别唯一的美德  傍晚,斜阳如织  从非洲艺术博物馆返回酒店  我冒着热气的肩膀,虚弱得  像一座钟楼。我温习整天的时光  看着黄昏的西泰尼,无尽的西泰尼  从相册中涌来,我的此身正在模糊  浴室的角落,它们释放的黑色  构成了世界的一个短处,这小  而精密的反差,像异星球来到我身边  不必说什么规整或者圆满了  也不必说:美
期刊
我从不担心花的脆弱  它会按时打开自己 释放胸腔中的怕  我擔心的是树干  它沉默坚忍 如锡制的士兵  怎样才能让不会说话的事物开口 怎样才能消除  袒露内心的羞耻感  我猜不出你究竟承受着什么  承受不住的时候 我用一支笛子说话  鸟衔走其中温暖的部分 用来筑巢  我和我的你  就这样被封在泥和羽毛里看日落  临近黄昏 我又紧张起来  今天能看到日落吗  每一次错过都不可饶恕  阴雨天总是很失落
期刊
楼尖,一千水簸箕,无风不转  乍然住进一原子身体。双眼拉开抽屉  大光圈中有一核,只喝白雾  像神冈町茂住矿山大槽中  星空与物理,一边儿一半兒,喂的粥  我剥开一粒词谷,就把偶然还给必须  我凝视一个主题  利润和地租就以右扑左  绿酒瓶在双肱处,限购不对称的观赏  和劳动力  诗之十人有八九,消费了  个体虚美的公建这个词  的等价物,溢出劳动,就等价着  立在虚构之鸡上的鹤,等价着把栈桥  
期刊
唯有时间可以过滤  我有三个朋友。一个遁入山林  每天以孤独对抗孤独  一个隐于闹市,每天以孤独对抗纷扰  还有一个痴迷于尘世  某晚我和她漫步郊外  她感叹,“月色多么美  ——因为烟火的缘故”  这么多年过去,有些朋友早已不再是朋友  唯有他们,一直都是当我们回忆起往事  当我们回忆起往事的时候  往事被动地接受我们的甜蜜或忧伤  我们的天空就会刮过长风  一个声音从心底深处传来  ——“那时
期刊
听 见  我听见雨点与叶子私语  蚯蚓翻耕泥土时铿锵的调子  一棵草向另一棵草问路  一个池塘请求风向另一个池塘送去涟漪  一个人站在村口,仿佛一枚星子  站在黑夜  明亮而略显突兀  我听见你们难以注意到的细小之物  在向我汇报  这些年来它们从未改变初衷  人群候鸟一样迁徙  村庄不动  为了等候他们回来  依然把自己打扮得郁郁葱葱  整理得干干净净生在农村  在农村呆上几十年,你才能看清大地
期刊
据说汀江盛产鹅卵石  据说汀州的孩子喜欢光屁股  下到汀江摸鹅卵石打水仗  据说这群孩子,扩红时都当了红军  据说松毛岭战后  老鄉上山收敛遗骸  用了一年七个月  有三千闽西子弟  没能跟上长征的队伍  他们的骨骸  合葬在松毛岭的半坡上  据说他们的墓地  叫松毛岭战斗无名烈士墓  其实,他们的墓地  既无名  也无字  一块半人高的鹅卵石  算是碑  一万个鹅卵石肩挨着肩  手拉着手覆盖在墓
期刊
伟人的雕塑,行走于大地  在橘子洲头,他的人民已用手指  在键盘上敲打出又一个秋天  湘江的水位漫漫上涨  上涨的水文,漫过多少心房  江水清澈得扣人心弦  流光无法用语言或文字表述  与伟人的思想一样深邃  浮想联翩,或触景生情  在意气风发的伟人像前  不敢去遥想当年,只能信手  推开两岸的青山,去看山外之山  那輪红日曾照过的层林尽染  这个时候,风物依旧无限  曾经的风云再次漫过三湘大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