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得开手扣语用 迈得开步益语能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rin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自清的《春》,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教什么”自然不成问题,“怎么教”展现的是老师的教学理念与功力。丁老师教《春》,在众多的精美设计中另辟蹊径,完全从语用的角度,放开手脚,让学生酌词品句;学生呢,则迈得开步,在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中增益着语文素养,养成着语文能力,有新意,又实诚,在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又觉得特别值得向同行们推介。
  设计:舍“面”抓“点”,放得开。像《春》这样一篇散文经典,学生应该背诵,应该模仿着写作。一般的老师设计教学,总是一幅图、一幅图地让学生读,让学生体会写的精妙。所以很多老师在教学时,自己津津乐道,不讲又不放心;学生细细咀嚼,背不下来又显得不圆满,结果往往费时很多。好好的一篇文章,给分析得太满,反而失了美感。丁老师不失男儿本色,教学处理时比较大胆。他花不多的时间让学生理清“盼春→画春→颂春”的总体结构,简要分析作者表现的优美,接着就拉出“春草图”,与学生一起细细品味,然后要学生用品酌“春草图”的方法去欣赏“春花图”“春风图”,学生学得兴味盎然,自然也能浸润其中,悟得真谛。事实上,学生学这篇文章,文字上是没有障碍的。作品的文字美、画面美、情感美,老师适当引导后学生自己品读,就能得其要义。设计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丁老师这种舍“面”抓“点”的大胆设计基于学情,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在课内课外去搜诵读领悟,另一方面,更多的是从语用的角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努力创造让学生与语言亲密接触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游弋于语言的海洋,直接获得语文的滋养。老师放得开手,学生才能迈得开步。舍“面”抓“点”的设计是真正为了学生的“学”而进行的教学设计,是真实有效的教学设计。
  导学:品“词”嚼“句”,细入微。2013年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落实到具体的课堂上,学生对文章内容、题旨、技法、情感等的理解,就是应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鉴赏,来进行揣摩、感悟。丁老师教《春》,因为舍“面”抓“点”的设计,使课堂师生的互动更多地落脚于文字和句式,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特别需要一提的是,作为一个男教师,他有着女教师的温婉、娴静,指导学生品味语言很具体、很细微,深入到文字的底层。在带着学生品味“春草图”时,丁老师通过让学生读、思、说,去感受语言的魅力,析得那样细,议得那样透。读,让学生轻声读、齐读,读准声调,读准重音,读出抑扬的节奏,读出语言的美感。涉及到细微处,诸如叠词等,都及时地提醒;思,让学生找到文本中的重要词语,了解其字面意思,明白其再现春草某一方面的特点,揣摩出文字后面所隐含的信息;说,让学生说出自己体会到的,又引导学生去触摸他们体会不到的地方,走进语言深处。学生这样去品读,就能像丁老师所说的那样,能真正“触摸语言的温度和力度,能读出句子的情韵”。现在,很多的语文课之所以没有语文的味道,缺少的正是这样一种精雕细琢的功夫。而只有这样一种细致,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到语言所能带给我们的韵味,并通过有温度的语言,悟出作者的情感、倾向,以及表达上的匠心。
  技法:推“特”出“新”,有创意。当语文教学还是“以课文为例子”这种格局的时候,一个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最大的成功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真正喜欢上了课文,与课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亲密拥抱。这样,课文的丰富养料才能真正滋润学生的心田,并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素养。听丁老师执教《春》,我们发现,他不以通常的套路自说自话地把文本之美说得天花乱坠,而是变着法儿地以独特的路径让学生去体悟、比较,从而由衷地喜欢上作品。他的这种创意在这堂课上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文句”变“诗行”。教学中,丁老师两次将作品文字的散文句式改变成诗行的句式加以排列,让学生朗读。虽然只是形式上的细小变化,但一变而诗意顿生。这是朱自清散文语言本来就蕴藉着的诗意,更是丁老师教者诗心的本能发现。有了这样的发现,作了这样的排列,学生惊奇了,课堂涌动了,朱自清《春》的美丽就缓缓地站起来,款款地走进孩子的心田,滋润起他们的心灵。
  二是“原文”变“改文”。为了让学生更真切体会到作品语言的美丽,教学中,丁老师还对原文进行变式处理,给学生展示改变后的文字,引导孩子将“原文”和“变文”对比着读,悟觉作品语言的独有味道。
  三是“文本”和“课外作品”比照着读。丁老师在带着学生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时,向同学们介绍了著名作家林斤澜在《春风》一文中写北方春风的句子,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这样,学生就更深切地体会到文中所再现的南方的春风那温暖、和煦、舒适、令人陶醉的特点。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后才更有感触,丁老师将课外作品引入课内,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更让学生用语文的方法感受语文的魅力,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思考。
  四是将想象性文字与课文进行比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画面的活力,丁老师对写花的色彩的排比句进行想象性描写,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教学是艺术。丁老师课堂教学中高超技法的运用,路径新,展现的是全新的教学角度,这对我们如何老文新教,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语能:日“积”月“累”,重养成。语文教学,美文是教不完的,关键是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而方法的教学必须是渗透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不知不觉,巧妙自然。丁老师深悟其道,教学中,不经意间,他就在对学生进行这方法的点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潜滋暗长着学生的阅读水平。如丁老师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带领学生温习学过的关于春的古诗词。这样开始新课一点也不新鲜,也不稀奇,不过却很实在。为什么?孩子要能说出一句句再现春色的古诗词,必须有丰厚的古诗词阅读积淀,这其实也是语文学习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方法。课堂上,学生经受老师这样的挑战,一定会心有所动,然后行动。一旦真正行动起来了,其益处可谓大矣!又如,丁老师让学生阅读时关注“旁批”,要学生在阅读时自己也要学会批注,这种学法的引导,关注的是终身阅读的能力。
  (作者为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大鼠癫痫模型脑组织病理变化,探讨癫痫发病机制.方法:采用1寸毫针,分别沿大鼠双眼球内侧刺入眼底,针尖达视神经孔,并在两根毫针柄上连接YSD-4型药理生理多
本文用历史分析和经济分析、历史分析和现实分析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国家所有制与现在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导出:前者有效地维护了传统社会的皇族统治,导致了中
随笔写作已引进我校一年多,在这一年多里,笔者有过收获,有过困惑,有过迷惘,也有过豁然开朗的时候。现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几点总结如下:
期刊
对于一个没有悠久尊师传统的国家,教育对他们来说是神圣而有巨大因难的。《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8位美国当代名师的精神档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
目前,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出现大好发展形势,基层医院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患者的数量较前明显增加。国家政府在基层医院的建设投资逐步加大,资金逐步到位,全国新型农村医疗体制改革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TⅡ)对系膜增生性肾炎肾组织中系膜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慢性血清病性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模型,以不同剂量雷公藤多甙片治
文章通过对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病害的成因分析.采取可靠的防治措施达到对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病害的控制。
主持人语  教育从本义上讲是对心灵的加温,是对人性气息的涵养与汇集,是温暖而温馨的。温暖的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我们该如何实施温暖的教育?本期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温暖的教育”的话题。  常常有人问我:新教育是什么?我总是用这样的名词解释来作答——新教育是朱永新教授倡导的,以教师专业成长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为途径,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如此解答总感觉是没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