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闻写作中借鉴文学手法的技巧分析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r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闻写作中对文学手法的借鉴与应用,可以促进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之间的有效融合,促进新闻传播效果及文学价值的有效提升。基于此,本研究就新闻写作中借鉴文学手法的技巧进行分析,首先介绍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差异性,进而探讨新闻写作中对于文学手法及创作技巧的借鉴与应用方法。
   关键词:新闻写作;文学手法;修辞手法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5-0113-03
  新闻报道,就是对新闻事件、时事热点等重要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与再创作,其主要传播载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手机、网络等多种渠道。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愈发丰富,新闻媒体平台日益增多,新闻创作也在不断创新与优化。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在新闻写作中,就需要合理借鉴文学手法及创作技巧。
   一、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的差异
  (一)从表现方式上来看
   新闻写作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因而新闻写作也具备其特定的审美情绪。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有着本质差异,文学是以艺术为本质,新闻是以信息为本质。另外,新闻报道强调客观陈述,文学作品强调刻画塑造。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今天,文化事业正向着更加长远的方向发展,国民文化艺术追求也日渐提升,这就给文学创作及新闻写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也对提高新闻信息感染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提高新闻价值,并获取更大的市场竞争力,新闻行业就必须对其内容及形式加以创新与优化,丰富新闻信息的文化内涵,并提高新闻信息的感染效果。
   出于提升新闻信息的交流效果与传递效果的考量,可以将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加以有效融合,这一过程,就需要充分明确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差异性。首先,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应用极为常见,同时也常常运用到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等表现方法,可通过场景分析与氛围营造等方式,起到铺垫与渲染的效果。而新闻强调真实性、及时性、公开性、准确性及变动性等原则,因而在实际的写作中,应当突出其真实与完整的价值,所以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现方法,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要相应减少,应当避免文学创作方式的过度应用,一切以新闻写作原则为主。
   (二)从写作目标上来看
   从新闻写作来说,其目标在于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对新闻内容加以传播,因而其创作方向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其一,在于真实报道新闻事件并扩大新闻影响范围;其二,在于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正面精神文化。而文学创作也着重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在于对作者思想情感与理想追求的抒发;其二在于使读者通过阅读获取愉悦感,理解作者在写作中创设的情景,体现其中的精神内涵。新闻报道以提供信息为主要目标,其满足的是人们对于信息的需要;文学创作以提供审美为主要目标,满足的是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在进行新闻写作时,应当在尊重真实情况的前提下,重视新闻事件的艺术价值,提高新闻报道的感染效果与传播价值。
   (三)从写作风格上来看
   在写作风格上,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之间也有较大差异,新闻写作强调简洁明了,用词简单明确,而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其语言风格受作者自身素质及文化水平的影响,语言风格具备多样性特征,或者简洁明练、或者深沉唯美、或者充满趣味。在实际的新闻写作过程中,一切以达成写作目标为主,多余的语言及修饰并不重要,因而要想提高文学新闻写作水平,还应当正确认识新闻写作的要求,明确文学创作与新闻写作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以新闻写作为基础,对文学创作方式加以适当参考与借鉴[1]。
   二、新闻写作对于文学手法的借鉴
  (一)对新闻结构进行优化
   一直以来,新闻写作的结构主要有五种类型,即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菱形结构、辐条结构、并列结构,而在实际的新闻写作过程中,新闻事件不同,新闻内容不同,所想要传达的精神内核也有所不同,就需要突破这五种结构的限制,与时俱进地对新闻结构加以优化,同时可以结合散文“形散而文不散”的艺术特征,为新闻写作赋予散文美。
   在新闻写作中,记者可以将新闻叙事模式与文学创作手法相结合,在新闻稿中融入一定的情感因素。新闻叙事模式包括蜂巢模式、钻石模式及菱形模式。在这三种模式中,蜂巢模式是基于当前新闻语境下的常见模式,这种模式通常以新闻时态报道为主,对分散性新闻元素进行收集,这种新闻与散文结构具备一定的相似性;钻石模式则是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运用文本、图像、画面等元素作为佐证,提高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及完整性,切实提高新闻内容的可信度及公信力;菱形模式是在新闻传播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及其他渠道,强化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更好地了解受众的看法,对新闻的传播范围适当扩张。在进行新闻写作时,记者也可以对文学手法进行充分借鉴,用现代新闻叙事模式对新闻内容加以扩充,对新闻的交互性有所增强,以切实体现受众的实际需求与真实看法。
   (二)对修辞手法进行创新
   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应当将新闻标题及写作目标作为重要依据,灵活运用文学创作的修辞手法,通过有效的烘托与渲染,对人物形象加以凸显,营造优质新闻内容的立体价值。在众多的新闻写作中,对新闻人物及报道对象,通常会将与新闻人物相关的其他人进行采访,以此作为辅助,对人物形象起到了烘托与渲染的作用,例如新闻《八旬功勋老飞行员完成生命最后遗愿》新闻稿中,对老飞行员王文儒的事迹与形象进行介绍,除了介绍老人曾经作为战斗机飞行员的履历,介绍老人在2017年5月确认多发性骨髓瘤及其捐献遗体的遗愿之外,还描写了王文儒老人的老伴兒,面对王文儒老人遗体时的动作、语言及其对于王文儒老人捐献遗体决定的态度等,渲染了悲伤而庄重的情感氛围,烘托了王文儒老人的伟大形象,为新闻传播赋予了人性价值[2]。    文学创作中,渲染与烘托是其中重要的写作手法,可通过环境渲染与气氛烘托,营造新闻的立体感,吸引读者的关注度,集中读者的注意力。在新闻写作时,描写景色与环境,渲染及烘托的应用可以提高新闻的形象性,更好地凸显新闻事件的背景。另外,渲染与烘托的应用,可以有效凸显事物的主要特征,加深读者的印象。例如,大庆电视台播发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时的新闻导语中,通过“六月的百湖之城,满目葱笼、花团锦簇,处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的语句,采用烘托与渲染的文学创作手法,营造富有生机的运动场景。
   (三)对文学知识加以应用
   在新闻写作中,对于文学手法的应用,还应当充分发挥文学知识的巨大价值,从而保证语言的敏感性,对新闻写作中可能存在的低级错误进行有效规避,提高新闻稿的文学价值。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自民族诞生之日就已然形成,在千秋百代的流传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与革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环境及语言体系。尽管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且丰富繁杂,但也遵循着人类文明的普遍规律。在新闻写作中,不仅应当合理运用文学手法,还应充分重视对基础语法知识的应用,保证新闻质量的同时,避免由于基础文字及语法错误而对新闻价值及新闻形象造成影响。例如,新闻《触摸砥砺奋进的脉博——西峰区经济社会发展精彩回眸》这一标题中,“脉搏”一词明显写错,这种问题的存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的权威性及公信力。
   (四)语言文化元素的应用
   将语言文化元素融入新闻写作当中,能够对其客观性与真实性起到辅助作用,在遵循新闻原则的同时,还应该积极追求文字形式上的艺术美感,保证新闻写作的丰富性、生动性、形象性与真实性,有效提升新闻报道的文化价值[3]。在新闻报道中,如果存在语言干瘪、词汇老套等问题,则会使读者感觉到厌倦,难以确保受众更好地感受新闻传播的真实情景,凸显新闻传播的巨大价值。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的有效融合,要求记者要充分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在文学著作及文化典籍中汲取精华,提升自身的新闻写作能力,形成有个人特点的语言风格,突出新闻报道的文学魅力。
   (五)文学创作技巧的运用
   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设置悬念是其中较为常见的手法,大量的侦探小说、悬疑推理小说中,悬念设置的方法最为常见,而新闻信息与侦探小说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向受众传播其想知道又不知道的事件,紧抓受众的求知心理,通过矛盾冲突以设置悬念,勾起并调动受众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设下悬念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新闻标题是受众首先接触到的新闻内容,也是吸引受众兴趣的首要因素。新闻标题可以对事件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对受众进行引导,使受众产生一定的新鲜感,引导受众更好地了解新闻内容,增加新闻内容的可读性。
   另外,在新闻写作中,应当对新闻事件的“个性”加以注重,以突出新闻内容的独特性,避免文章千篇一律、全无特色。新闻写作要充分抓住新闻事件的特点,对其独有信息进行捕捉,并通过新闻写作将其准确地传达给受众。为此,在新闻写作中,就需要在繁杂的新闻内容中准确发掘新闻事件的自身特点与自身价值,抓住那些能够准确反映时代精神的重要元素,在具体的新闻写作中加以表现,紧抓细节进行描写,以起到见微知著的新闻效果。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考察的新闻报道中,记者着重描写了习近平总书记接受老人邀请,在门口吃花生的细节,以细节情景来生动表现当时的具体情境,增加新闻信息的真实感及生动性,给新闻受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新闻体验与感受[4]。
   三、结 语
   在新闻写作中,对于文学手法的借鉴与运用,可以对文学与新闻之间的融合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凸显新闻的文学价值及其吸引力,促进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而新闻记者在写作中,就需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及创作技巧,提高新闻写作的生动性、趣味性及文学性,从而给受众以身临其境的新闻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 刘新.浅议汉语言文学功底对新闻写作的作用[J].传播力研究,2018,2(31):120-121.
   [2] 梁建华.新闻写作借鉴古典文学浅议——坚定文化自信 汲取传统文化营养[J].电视指南,2018(9):105.
   [3] 史崇胤.浅谈如何在新闻写作中借鉴文学手法的技巧[J].视听,2017(12):156-157.
   [4] 沈谦.将文学叙事技巧引入新闻写作——對特稿类深度报道写作技巧及传播效果的思考[J].新闻知识,2011(9):115-116.
  [责任编辑:杨楚珺]
其他文献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材中课文的选材要更加深入,文章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增多,句子的结构和内容也变得更加复杂,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能仅向学生讲授每个句
简单介绍了各种网络对内容的过滤技术。
大量致敏花粉飘散于空气中会引发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和气候差异使空气中致敏花粉的种类和分布不同,因此花粉症的发
兴趣,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精神需要,一个人如果对某人感兴趣,就会用心去观察他她、去了解他她的方方面面;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就会不惜一切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去探讨,然后
作为高中阶段开设的主要学科,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设计和技术操作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
现阶段,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打工,陪他们长大的爷爷奶奶无法看懂他们所学的知识,所以没有办法辅导他们的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如果不注重学生兴趣的提高,只是一味地
小班幼儿不但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处在言语发音器官发育的重要时期,因此小班幼儿口语表达常见为发音不准、词汇量少,语句结构不完整、缺乏逻辑性,等等。特别是小班幼儿缺
素质文化教育在我国的全面推广过程中,小学美术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开展美术教学工作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审
湖南卫视原创新形态声乐演唱节目《声入人心》以美声这一垂直细分元素为题材,从内容的编排、环节的设置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高雅艺术的大众化传播路径,打破了大众对歌剧、音
小学时期正是了解知识的初期阶段,这个时期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上,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当然这一思想需要得到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