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对部分理工科专业进行了改革,采用文理兼收的模式招录考生。由于文科考生和理科考生在知识体系和知识能力差异很大,这给理实一体化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对文理兼收专业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文理兼收;理实一体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2012702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连年扩招,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连续下滑,生源已经显著下降。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发展,2014年后,由于文科考生看好理工科的就业优势,各个高职院校又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源,部分理工专业在高招录取时采用文理兼收。这些专业分班时,就会导致每个教学班里有文科和理科两类考生。
1 文理兼收后面临的问题
1.1 文科生在专业选择中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妥协性
文科选择理科专业时仓促而又无奈,有许多学生并不是热爱和喜欢这个专业的,他们往往看中的是理工科不错的就业前景,或者是被父母和家庭强迫报考的理工科专业。这样录取的文科学生,他们的学习动力明显不足。
1.2 文科生较差的数学、物理和化学功底导致专业基础课学习困难
高校的高等数学课程是几乎每个学科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但是文科生数学基础差,高考数学分数低是不争的事实,理工科对高等数学要求又较高,很多课程都要求有扎实的数学基础,例如工程力学,理论力学等课程。在后继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文科考生薄弱的数学基础最终导致后续课程学习困难。文科生中甚至有一部分拒绝学习后继的课程。
高中物理和高中化学是很多专业基础课(例如,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力学和工程材料等)的理论基础,但是高中阶段很多文科学生迫于高考的压力,接受的物理化学知识少的可怜,离高校理工专业对理化基础知识的要求相差很远。文科学生薄弱的理化知识必然导致,他们在学习和高中阶段课程结合紧密的专业课程时会遇到很多阻力。
1.3 文理生思维习惯在专业学习中差距明显
对文科生来说高数是枯燥和抽象;对理科生来说英语单词是难记和乏味。部分文科学生甚至有畏难情绪,对某些理工课程拒绝进一步学习,甚至彻底放弃学习某门理工课程。文科考生喜欢记忆一些条条框框,而理科却喜欢逻辑推理,这是文科和理科学生最明显的差异之一。
1.4 文科生动手能力差
虽然高中阶段,文科学生也开设了各类实验课程,但是一方面学生自己认为文科生不需要动手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实验教师对文科学生也网开一面,最终导致文科生的高中实验课程流于形式,甚至部分学校把教学资源转让给理科学生,文科学生根本就不上实验课程。在文理兼收的班级里,文科生与理科生的动手能力的差距就凸显出来,理科觉得的很简单的实验内容,文科生却不知道如何下手。
2 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教学过程改革
(1)针对文科生学习动机不明确的问题,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增加与实践结合的环节由于很多文科生是冲着理工科的就业好才报考的,再加上供文科生选择的专业很有限,他们往往对专业不了解甚至是迫于无奈才报考某个专业。这就导致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增加“这个知识点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或者“上班之后,在哪里可以用到这个知识点”的讨论,这样可以激发文科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知道学习每个知识点都是有用的,从而使文科学生逐渐认可自己所学的专业。
(2)针对文科生数学和理化基础差的问题,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增加“我帮你学高中知识”环节。
由于很多文科生,在高二就只学历史地理,不再学习物理化学知识,直到大学学习专业课程时用到高中的理化知识才意识到自己知识的欠缺。如果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按部就班的开展课程,势必导致文科生无法接受,甚至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内容。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开展“我帮你学高中知识”环节,让理科的学生给文科生讲解高中的基础知识,弥补文科生知识的欠缺,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友情,消除了文理科学生之间的隔阂。
(3)针对文科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增加高中理化实验部分。
由于文科在高中阶段理化实验做的不到位,甚至部分学校文科专业根本没有开始实验课程。文科生的这一缺陷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表现突出,在课堂出现了很多基本仪器仪表不会使用,基本的实验原则不清楚的尴尬局面。为了弥补文科生这一不足,在教学环境增设“高中实验”回顾环节,这不但弥补了文科生欠缺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理科生的认识深度,可谓一举两得,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效果很好。
2.2 教学条件改革
(1)增加高中理化的实验设备。
根据高校课程的衔接需要,配备部分高中学实验设备。例如,根据电工电子课程的需要,增加高中的电学实验设备,以供文科学生动手练习使用,可以有效弥补文科学生动手能力的不足。
(2)根据“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增加高中必要的理化实验项目。
根据高校课程的需要,编写高中实验指导书,为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增加高中实验做准备,减少教师的资料准备时间,协助教师顺利完成实验。
2.3 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考核评价必然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理论知识的考核。
根据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基础的差异,在考核内容的多样性上下功夫,根据文科理科学生的不同分别出两套试卷,一套考基础知识的记忆,一套考理论知识的推理和判断,这样文科理科都有用武之地。这种改革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
二是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考核。
根据文科理科学生的特点,任课教师将文科理科学生搭配分组。文科生发挥记忆力好的优势,主要负责回答教师的提问,并完成实训报告。理科生发挥动手能力强的优势,主要负责动手完成实训环节,打分时教师要强调合作精神,按团队打分,不再为每个学生单独打分。
3 文理兼收专业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再思考
文理兼收是个新生事物,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其一由于文科考生的高中阶段欠账太多,在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给学生补充大量知识,这就给教师带了额外的工作量。其二由于在“理实一体化”中补充大量的高中知识,如何有针对性的补充高中知识,删减合并原有课程的知识点,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雅萍.对高职文理兼收的分层次教学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4,(14):222.
[2]张天.文理兼收高职学生有机化学课程问题浅析[J].广州化学,2013,(13):289290.
关键词:文理兼收;理实一体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2012702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连年扩招,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连续下滑,生源已经显著下降。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发展,2014年后,由于文科考生看好理工科的就业优势,各个高职院校又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源,部分理工专业在高招录取时采用文理兼收。这些专业分班时,就会导致每个教学班里有文科和理科两类考生。
1 文理兼收后面临的问题
1.1 文科生在专业选择中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妥协性
文科选择理科专业时仓促而又无奈,有许多学生并不是热爱和喜欢这个专业的,他们往往看中的是理工科不错的就业前景,或者是被父母和家庭强迫报考的理工科专业。这样录取的文科学生,他们的学习动力明显不足。
1.2 文科生较差的数学、物理和化学功底导致专业基础课学习困难
高校的高等数学课程是几乎每个学科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但是文科生数学基础差,高考数学分数低是不争的事实,理工科对高等数学要求又较高,很多课程都要求有扎实的数学基础,例如工程力学,理论力学等课程。在后继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文科考生薄弱的数学基础最终导致后续课程学习困难。文科生中甚至有一部分拒绝学习后继的课程。
高中物理和高中化学是很多专业基础课(例如,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力学和工程材料等)的理论基础,但是高中阶段很多文科学生迫于高考的压力,接受的物理化学知识少的可怜,离高校理工专业对理化基础知识的要求相差很远。文科学生薄弱的理化知识必然导致,他们在学习和高中阶段课程结合紧密的专业课程时会遇到很多阻力。
1.3 文理生思维习惯在专业学习中差距明显
对文科生来说高数是枯燥和抽象;对理科生来说英语单词是难记和乏味。部分文科学生甚至有畏难情绪,对某些理工课程拒绝进一步学习,甚至彻底放弃学习某门理工课程。文科考生喜欢记忆一些条条框框,而理科却喜欢逻辑推理,这是文科和理科学生最明显的差异之一。
1.4 文科生动手能力差
虽然高中阶段,文科学生也开设了各类实验课程,但是一方面学生自己认为文科生不需要动手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实验教师对文科学生也网开一面,最终导致文科生的高中实验课程流于形式,甚至部分学校把教学资源转让给理科学生,文科学生根本就不上实验课程。在文理兼收的班级里,文科生与理科生的动手能力的差距就凸显出来,理科觉得的很简单的实验内容,文科生却不知道如何下手。
2 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教学过程改革
(1)针对文科生学习动机不明确的问题,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增加与实践结合的环节由于很多文科生是冲着理工科的就业好才报考的,再加上供文科生选择的专业很有限,他们往往对专业不了解甚至是迫于无奈才报考某个专业。这就导致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增加“这个知识点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或者“上班之后,在哪里可以用到这个知识点”的讨论,这样可以激发文科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知道学习每个知识点都是有用的,从而使文科学生逐渐认可自己所学的专业。
(2)针对文科生数学和理化基础差的问题,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增加“我帮你学高中知识”环节。
由于很多文科生,在高二就只学历史地理,不再学习物理化学知识,直到大学学习专业课程时用到高中的理化知识才意识到自己知识的欠缺。如果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按部就班的开展课程,势必导致文科生无法接受,甚至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内容。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开展“我帮你学高中知识”环节,让理科的学生给文科生讲解高中的基础知识,弥补文科生知识的欠缺,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友情,消除了文理科学生之间的隔阂。
(3)针对文科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增加高中理化实验部分。
由于文科在高中阶段理化实验做的不到位,甚至部分学校文科专业根本没有开始实验课程。文科生的这一缺陷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表现突出,在课堂出现了很多基本仪器仪表不会使用,基本的实验原则不清楚的尴尬局面。为了弥补文科生这一不足,在教学环境增设“高中实验”回顾环节,这不但弥补了文科生欠缺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理科生的认识深度,可谓一举两得,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效果很好。
2.2 教学条件改革
(1)增加高中理化的实验设备。
根据高校课程的衔接需要,配备部分高中学实验设备。例如,根据电工电子课程的需要,增加高中的电学实验设备,以供文科学生动手练习使用,可以有效弥补文科学生动手能力的不足。
(2)根据“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增加高中必要的理化实验项目。
根据高校课程的需要,编写高中实验指导书,为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增加高中实验做准备,减少教师的资料准备时间,协助教师顺利完成实验。
2.3 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考核评价必然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理论知识的考核。
根据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基础的差异,在考核内容的多样性上下功夫,根据文科理科学生的不同分别出两套试卷,一套考基础知识的记忆,一套考理论知识的推理和判断,这样文科理科都有用武之地。这种改革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
二是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考核。
根据文科理科学生的特点,任课教师将文科理科学生搭配分组。文科生发挥记忆力好的优势,主要负责回答教师的提问,并完成实训报告。理科生发挥动手能力强的优势,主要负责动手完成实训环节,打分时教师要强调合作精神,按团队打分,不再为每个学生单独打分。
3 文理兼收专业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再思考
文理兼收是个新生事物,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其一由于文科考生的高中阶段欠账太多,在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给学生补充大量知识,这就给教师带了额外的工作量。其二由于在“理实一体化”中补充大量的高中知识,如何有针对性的补充高中知识,删减合并原有课程的知识点,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雅萍.对高职文理兼收的分层次教学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4,(14):222.
[2]张天.文理兼收高职学生有机化学课程问题浅析[J].广州化学,2013,(13):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