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庞公谈文化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中国学术界,庞朴先生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先生学识渊博,思路宽广,为学善于小中见大,爱用“汉学”方法钩稽“宋学”课题,每每新见迭出。他气度温文尔雅,说话不瘟不火,与人相处时是宽厚长者。因此,学者圈中多尊称他为“庞公”。
  结识庞公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庞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1982年,他在《人民日报》上率先发出“应该注意文化史”研究的呼唤,并和朱维铮教授一起主编《中国文化史丛书》。在整个80年代,他曾就文化学、文化史、文化传统与现代化诸问题,发表演说数十次、撰写大量文章,推動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可以说,庞公才称得上名副其实的“80年代文化热”主将。只是他埋首学问,没有闲功夫在媒体上出风头。
  1985年的一个春日,听说庞公到上海来讲学了,我就赶紧去拜访他。在复旦大学一座幽静的小楼里,听他就上海文化发展战略谈谈看法。他说:“现在我国正处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的历史性的社会变革时期,人们的目光更多地注视着经济目标。社会上流传着‘一工二农三财贸,有空再来抓文教’的说法,似乎并无改变。要把发展文化摆到相当的位置,一般人认为不合时宜。但应该看到,目前的经济改革是在缺乏一定理论准备和心理准备的前提下发生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然而,应该看到这是出于迫不得已的现实原因,绝不能因而忽视理论、观念和思维方式,即整个文化背景在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他又说:“对西方文化固然不能全盘否定,不能一提西方文化就想到腐朽没落,在文化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也不能把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都看成消极落后的。只有那些对中华传统文化既无了解,对西方文化精髓也无认识的人,才会放弃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去追逐西方那些浮面上的声色犬马。有人主张文化现代化就是全盘西化,抛弃传统文化,这是极端错误的。这里面既有一个民族自信心问题,也有一个中华文化的价值问题。中国要实现文化现代化,只能从中华文化出发,同时勇敢地大量地吸收西方文化精华。”
  他还说:“上海是中西文化的交汇点,既处于我国近代文化最发达的东南地区,又是对外经济往来最大口岸,这就决定了上海文化的特征。北京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上海既保存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又大量吸收了西方文化因素。因而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向外扩散的窗口,又是西方文化向中国内地传播的前沿,形成了开放型多样化的文化。假如丢掉了这一点,也就不成其为上海文化了。但这二三十年来上海文化发展却愈益落后,或者说有些糟糕。上海一旦失去文化优势,就会失去人才优势;失去人才优势,随之也就失去经济优势。多功能中心城市的地位就会动摇。”当年我曾经将庞公的这次谈话内容整理后公开发表。可以说,他的见解不仅在80年代是最深刻的,即使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那次谈话后,我和庞公的来往就多了起来,只要他来上海,或者我去北京,都会见面聊天,在我出国后才中断了联系。直到七八年前,有一次去北京出差,才有机会约了庞公、孙长江和包遵信一起喝酒聊天。庞公告诉我,他这些年的学术兴趣,一方面集中在对出土简帛的研究,倡议成立了国际简帛研究中心,并开辟了“简帛研究”网站,另一方面则致力于中国辩证思想的研究,以解读中华文化密码。
  1995年春,庞公访问海德堡大学。在黑格尔当年的讲堂里,他想起黑格尔的放言高论,说中国没有“三位一体的高卓的意识”。其实,就在黑格尔发表那场著名的哲学史讲演前164年,庐山脚下有一位叫方以智的避世僧人,正在撰写一部叫作《东西均》的著作。书中所着重阐发的正是后来黑格尔常讲的三位一体的辩证法,其思想深度比起黑格尔来毫无逊色。方以智可以说是黑格尔思想的先行者。于是,庞公发愿着手注释方以智的这部论著。相信庞公的此一研究必将给当今学界一记当头棒喝!听说他近年长居济南。待到成书之日,我当携酒远赴泉城,和庞公浮一大白。
其他文献
5月2日,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任东来教授告别他深爱的家庭和学术,去往彼岸,享年52岁。作为中国第一位美国史方向的博士,在近三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在中美关系史、美国对外关系史等多个研究领域里都有着他人难以超越的代表性成果。  任老师早年受的严格学术训练为他后来的学术生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被他尊称为四大精神导师的丁则民、杨生茂、李慎之和资中筠教授,都是国内美国史研究的元老级人物。任老
2005年7月,与众弟子重游周公庙  农历三月初三,接到张易师兄电话,语气沉痛地告知:张元勋老师于当天下午14时去世,享年80岁。在他80寿诞宴会上,他声若洪钟,谈笑风生,跟我们相约再活50年,给我们过80大寿呢!  张老师,毕业20年来,我始终难忘您当年的谆谆教诲,敬重您嫉恶如仇、正直善良的人格情操,同情您在极左年代遭受的磨难,也仰慕您困境不失志,在北大荒晨诵《离骚》、夜读《聊斋》的传奇人生。可
图/宋金峪  从老家临汾坐了5个小时的火车到省会太原,乘大巴抵达机场,又经过两个半小时的飞行,许霆重返羊城,试图重启案件审理第三季,目标直指“无罪”。  下飞机没走几步,许霆发现随身携带的纸袋破了,身份证、充电器、内衣掉了一地,刚捡起来一抬头,发现广州电视台的摄像机已对准了自己,嘴里嘀咕一声“啥情况”,赶紧把内衣揣兜里,捧着一堆东西开始接受采访。  推开兴业银行大厦14楼的玻璃门,面对4架摄像机、
李昌平  1963 年4 月生于湖北省监利县。先后4次担任乡镇党委书记、县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等职,2000 年3 月,致信朱镕基总理,反映当地面临的突出问题。此信引起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后辞去职务,任《中国改革》、《改革内参》记者、编辑。现在就职于乐施会、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  人物周刊:你有幸生在饥饿年代后,但记忆中是否还有饥饿的感觉,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什么印象让你刻骨铭心?  李昌
张克伦(1921-2012),重庆人,高级金融师  父亲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几次突发疾病,坦然面对死亡,最后一次病重住院后,他还期待着能有机会再坐上自驾车去祖国各地观光。  父亲5岁丧母,12岁丧父,兄妹5人随继母生活。兵荒马乱的年代,家境日益艰难。作为长兄,父亲只能终止学业,读完初中就去找工作。在众多求职者中,他以优异的成绩和漂亮的字迹脱颖而出,考入了“重庆美丰银行”当练习生。工作中父亲结识了川
港媒把女明星们跟郭富城谈恋爱称为“攻城”,简单二字盖住了杀气、决心还有背后的血泪,既唏嘘那些倒下的,也警醒粮草储备充足、跃跃欲试的勇士们,来吧,这注定是一场惨烈持久、艰苦卓绝的战斗。  熊黛林是伤口最新鲜的输家,滴着血还要咽泪装欢。之前传出的“10月大婚”要么就是郭富城随随便便的许诺,要么就是她自己的一厢情愿。熊黛林不能细数这7年来的付出甚至牺牲,那会让人确认她就是个怨妇。之前还有人猜测郭熊二人是
芳芳姐,写《梦中情人》,我第一时间选了你,选了才知道错,因为担子太重,怕糟蹋了。我出生时,你红透半边天的年代已经过去,我认识你时,你是无线电视里的林亚珍,娃娃头,戴厚厚圆圆的深度近视眼镜,有着鼻敏感一样的神经质挤脸动作,一派义无反顾的搞笑范儿。那时的你,只会为我带来欢笑。直至一天,我的粤语片迷老奶奶告诉我,《天下第一剑》里穿云小燕林翠儿、当时13岁的萧芳芳已经是一副美人胚子了,我才惊为天人——落差
让两拨正在热烈论战的人停下来,考虑一下对方的观点有没有合理的部分,我越来越觉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据说在心理学上,这个叫确认偏误,人们开始相信什么东西之后,会倾向于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有选择地注意和收集信息。  《小时代》引发了今年电影市场上大规模的嘴战。业界前辈名人纷纷出场批评,有的犀利,有的温和,重点抨击电影的价值观拜物,顺带点评拍摄手法普通、演技平庸之类。而《小时代》的粉丝们愤怒反
不管你承不承认,眼下影视话题的风头都属于《小时代》们。在它们强势攻占网络内外大小阵地后,同期亮相的其他作品的确很难抓住眼球。就像浑不吝的倔强主人公王葡萄一样,电视剧《第九个寡妇》在这个当口,登陆卫视上星播出了。  数年前,当作家严歌苓的“新移民写作”陷入瓶颈时,在父亲的提醒下,她果断选择了更加突出白描和人物形象的写作尝试。2006年3月,转型之作《第九个寡妇》正式发表,她称其为“最看重的一部作品”
“砰”的一声沉闷的巨响,一个人影从楼上跳了下来。  还是孩童的陈国华被母亲牵着手,正从边上经过。那个人摔在地上,两腿扎在土里,下面是一摊鲜红的血。“他跪在那里看着我,眼泪汪汪的。人还没死,但肯定是完了。我当时难过极了。”  “文革”期间,陈国华家附近的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大楼,是频频发生跳楼事件的不祥之地。  1999年的一个下午,在北京三里河南沙沟的寓所里,年近九十的林默涵回忆他在“文革”中4次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