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之道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vi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韩子健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装置艺术家,他从雕塑延伸到装置,以其扎实的功底创作了一批中国古代文人的雕塑。他的观念来自传统美学,直接的来源甚至是中国古典的大师,他将二维平面的画面变成了三维立体的造像。这种维度的转换背后是其深厚学院功底的显现,在转换的过程中他尽量抓取出原画的风格特点,沟通了绘画和雕塑中的写意性。他的装置作品来自禅宗思想,在他创作的一些列作品中,对于传统美学的再认识和视觉化是其一贯的主旨。
   关键词:装置艺术;写意人物画;禅宗;传统美学
   在首届重庆双年展我第一次见到韩子健的作品。因为喜欢梁楷,而韩子健作品又来自于梁楷,所以他的作品给我印象极深,其素描与雕塑形象的原型来自梁楷《泼墨仙人图》和《李白行吟图》。就梁楷本人来说,在南宋的中国画坛他是一个开创性的人物:他的减笔人物画打破了宋朝院体绘画的精细描绘,其绘画中言简意赅、飘逸洒脱的用笔,为中国画开创了泼墨直至大写意一系。而韩子健正是借取了其绘画中的形象并将其从水墨形态中解放出来,做了另外的转换。
   韩子健零八年的作品《古典风景·仿梁楷》是将宋代梁楷的泼墨人物画转换成为素描形式和雕塑的三维实体的人物,在近期作品“指月”之中,我看到了一种转变,这种转变延续了前面的对于中国传统美学的关注而进入到禅宗美学的深层。实现由技法和形态层面到观念层面关注的转变。他从传统中挖掘创作资源,但其思考上却非文化保守主义的心态,而毋宁说是当前历史节点上对于自身文化的反思与寻找。
   有趣的是当韩子健将梁楷的两幅图变成了素描和雕塑两形态后,中西方艺术形态上出现了一些共通性:以铅笔而非毛笔绘制的素描作品具有了印象派素描的某些某些特质。而雕塑也发生了相同的变化,笔墨由二维到三维的转变使得印象派雕塑的特质更加地清晰化展现出来。两雕塑非常近似于罗丹所作的《巴尔扎克》。忽然中国的水墨写意一派中竟潜藏着的印象派特质,或者也可以说印象派具有中国的写意性。(印象派许多画家曾受到过日本绘画的影响,而日本绘画的本源即中国画。)在韩子健的艺术实践中,关于中西对立的想象似乎未有那么强烈,其绝对性得到了消解。韩子健将他的作品变成了一个互动的交流场地。
   韩子健喜欢以水泥作为其雕塑创作的材质。传统的古典雕塑是先由泥土塑造后翻模,最后将铜灌注入模子里成为最终的成品。中间多了一道工序,且经历了泥土和铜两类材质的转化。
   结合于两个人物雕塑的还有一个一个书桌的装置作品。作品是以水泥浇铸的桌案,其中水泥里中镶嵌着毛笔、笔洗和书本等文人文化象征的物件。他的作品昭示着一种想象并伴有对于古代和今天精英知识分子的思考和追问。
   作品《望月》则是更进一步地深入到了传统中国文人的精神的生活中来,表达出的是对于禅宗思想的关注。“指月”是一个著名的禅宗典故,探讨的是语言的能指和所指的可能性的故事论述的便是二者的矛盾。在语言和观念中,禅宗看到了二者的矛盾,证实了语言对所指物的游离性,表现出对于语言传达思想层面坚决的不信任。而道家也在某种程度上表达出相通的观点,老子认为“道可道,非常道”。而西方雖然也认识到了二者的矛盾性,但却始终认为能指与所指可以实现对应,关键落在了如何做到语言的精确性的探讨。
   李泽厚先生曾就此做出过区分,他认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式的分析哲学表达出了一种对于外在经验的反驳,强调一种基于肉身经验的真实与对于终极关怀的拷问。因此禅宗极其强调“顿悟”。而西方的分析哲学则排斥掉并且企图脱离掉肉身经验,达到一种“纯粹”的理性,并以此为手段来追寻终极不变的“永恒”不动的“一”。而这不可避免使得西方的文明有着一种形而上的焦虑感。基于肉身而脱离肉身的理知本身也就成为了悖论,其先验地已经预设出了一种矛盾性以及由此导致的概念纠结。但因为中国人执着于肉身而不将其脱离的思考方式,所以,中国的终极是“道”,是变动的而非不动的“一”。万物在变动中,仅存的只是“刹那即永恒”的瞬间的悟道,而这是禅宗游离性所指的本源。
   韩子健以图像的方式呈现出这则寓言,本意要表达的便是这种关切。他的“指月”在当下结合于身份的追问构成一种共同化的语境关系,和其早期作品形成了连续的关系。
   韩子健的思考层面跨越古今中外,切合当下和历史具有宏观的视野。九零年代至今的中国当代艺术是零碎的生活经验和对于私密情绪的描述。这些艺术自有其意义,其价值不可否认。但微观叙事不应当是当代艺术的全部,中国当代艺术仍需要有思考力而不单单有感受力的艺术家。
   多年里,韩子健始终将视点集中于对文化的思考,他的作品冷峻、无我而具有理性思索的精神,潜在的其作品中还渗透着一种怀疑精神。他对于文化融合浅尝则止,本意是在证实中西文化的共通性,而这抛弃了二元对立的文化思考方式。他的指月则更进一步去思索自身文化的思维模式层面。他走的仿佛是一条回溯之路,但他思考的基点却植根于当下。
  
   (作者简介:刘飓涛(1985-),男,汉族,河南人,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10级硕士研究生,从事美术批评和策划研究。)
其他文献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是涉及农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综合性工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   中国是农业大国,更是人口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解决人口问题,而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所以积极推进和发展新型生育文化对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控制人口数量,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优化农
期刊
摘要:在西方,和谐统一的美最早被人们所注意,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是和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古典艺术的准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审美范围进一步扩大,崇高这一概念得以提出并得以发展,而且作为与美相对立的美学范畴得以确立并不断的深入。文章将从朗吉努斯、博克以及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崇高这一美学范畴的建构进行阐释。   关键词:崇高;朗吉努斯;博克;康德;美学范畴   古罗马修辞
期刊
无论在世界历史、中国历史还是藏族历史上,1709年都是可堪记载的年份。因为,彼得大帝在这一年,击败了瑞典国王查理十二,确立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而在万里之遥的中国,半年前被废黜的皇太子胤礽,不知出于何种安排,又被康熙颁诏天下,复立为太子;在华夏腹地的著名庙宇拉卜楞寺,这时也由第一代世嘉木样阿秀阿旺宗哲活佛,创建于甘南。   拉卜楞寺全名为“噶凡夏珠达尔吉札西益苏奇贝琅”,简称“拉章札西旗”,后由“
期刊
摘要:推动文化站免费开放是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实践,是提高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行动。文章从浙江丽水莲都区文化站的基本情况,剖析其免费开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文化站;免费;问题;对策    莲都区地处浙西南腹地、瓯江中游,是丽水市唯一的市辖区,市委、市政府驻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1502平方
期刊
摘要:海城高跷秧歌艺术风雨三百年,是经过数辈艺人的精心打造,全力传承,重点保护延革至今。迄今,各级政府、各级专家加工、整理、挖掘,进行了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才有了现在的海城高跷秧歌的声望,享誉国内外,并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关键词:海城高跷秧歌;现状    一、民间组织,自我发展   海城高跷是地地道道的传统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几百年来在几代艺人的努力传承发展沿革至今
期刊
摘要:刘恒的小说《伏羲伏羲》通过王菊豆、杨金山及杨天青等人间的纠葛,揭示人在人性与人伦撕扯下的扭曲异化。文章拟对此主题作详细分析。   关键词:人性; 人伦; 异化    两千年多前,孟子和荀子便对人性善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然而,在我看来,性善或性恶仅仅是对人的本性的一种描述、评判,是对人处事的原始动因的道德定位,而并没有说明人性是什么,于是,二人为支持论点提出的论证便沦为自圆其说的一家之谈
期刊
一、打醋罈   打醋罈是过去农村除夕晚上敬神前除秽洁庭的一项重要工作。年前,人们就从河滩里捡来鸡蛋大小、干净而无破碎的几块河卵石备用。大年三十做晚饭时便将石块放在灶火洞或炉子上烧,贴罢春联,洒扫完庭院后,把烧得几乎通红的石块夹入脸盆中,立即在石块上撒些柏枝叶(柏香)、浇上醋,盆中立即发出“嗤—嗤”的爆裂声,在柏枝燃烧和醋味四散的时刻,再倒入滚烫的开水,夹杂着柏叶清香和醋味的氤氲之气,顿时充满了房
期刊
摘要:黎英海创作的《夕阳箫鼓》改编自我国古代同名琵琶文曲,此乐曲在保留原有曲调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中国特有的民族化元素以及西方作曲技术,是钢琴改编曲的代表作之一。形象地描写了清雅秀丽的江南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秀河山、描绘了春风和煦、皓月当空、云蒸霞蔚、花月交辉、渔舟晚归的大自然景色。委婉质朴的旋律音符和雅致恬静的意境韵味使此曲广为流传,故令人人“只要耳闻一次,随即神往遐思”。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是高校对在读研究生的一种评价制度。文章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知识对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中的各项评判指标进行了系统地分析评价,求出了各项指标的具体权重,并对该评价体系进行了综合评判,得出了评价者对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的评价意见。   关键词:模糊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综合评价   一、引言   高校研究生综
期刊
摘要:《铁匠》作者雷平阳借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通过地区特色、宗教、迷信来构筑一个云南世界,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神秘关系。并且运用诗意、散文化的语言,冷峻而又精确地叙述故事,产生强烈的艺术张力。   关键词:魔幻现實主义;诗意;冷峻;人文关怀   恰如评论家所言,雷平阳是“是有根的诗人”,青年诗人、散文家雷平阳以其文字中独特的地域色彩获得鲁迅文学奖,他的背后是属于他的故乡和村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