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fe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使之充满人文关怀。
  【关键词】语文 教学 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13-01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一、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层次的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的需要;有劳动、学习、创造等发展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追求文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这些正是人性正常的需要,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特别是对那些高层次的需要,我们应尽力创造条件,使其有满足的可能,这样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不再是外在的口号,而成为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当学生心中那些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尽义务、为社会尽义务,以至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而奋斗的需要强烈起来时,他才会充满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对即使看起来这方面需要不强烈的同学,也一定要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创造的需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找寻出这种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同时,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体验课文中传递出的人性。如《边城》为人类的“爱”字作了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通过教师的引导赏析,使学生领略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变形记》用荒诞的手法记叙了格里高尔变为大甲虫的故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其变形的根源,使学生了解、认识到现代西方社会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由此引发学生对人性的理性思考。
  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就强调了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做“转运站”,而必须“披文入情”。首先,透过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着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
  作为关注学生情感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把诗情、文情传送到学生心中,而且要精心地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情感,评价情感的条件。放手让他们评价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幽默美,从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借诗移情,借文移情,化景設情,表达自己的情意和体验。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情感互动活动中去,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关系,创设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心施教、以情激情,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活跃振奋的积极发展状态。只有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有默契的配合,教者乐教、学者乐学,也更容易点燃中下水平学生的情感火花,才能有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没有感情的文章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情的课堂没有活力,没有活力的课堂难以激起学生心灵涟漪……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情感加温,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催化力。
  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怒发冲冠凭栏望”的岳飞,无不使学生感受到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穷年忧黎元”的杜甫,无不激起学生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品质和伟大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效仿的楷模。同样,课文中许许多多的文学形象其优秀品质,会给学生以真、善、美的启迪与熏陶。廉颇知过改过,坦率真诚;信陵君仁而下士,救人之困;海伦凯勒坚强乐观,积极进取;……在教学中,倘能让这些光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学生自会肃然起敬,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此外,通过课文中理论文章的学习,也能使学生受到道德教育。《说谦虚》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谦虚的传统美德;《谈骨气》教育学生保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人生的境界》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握青春,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语文教学只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悉心关注学生人性、个性、情感和道德,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才能使语文教学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使语文教学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简明中学语文学科教育学》(张楚延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
  [3]《用人文精神照亮心灵》(《北京教育》2003/3)
其他文献
你了解中国的节日吗?对于许多学习英语的同学而言,在英语学习或练习的过程中,往往在表达中国节日的时候大感踌躇,本人将这些节日收集到一起,并将它们译成英语,以飨读者:New Y
新课改以后的高中化学部分知识点,在知识观、教师观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无机化学部分的知识点变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着日益重要的地位。以无机化学
体育教学中有的项目对于身体能力和基本技术较差的学生来讲,是有一定危险性的,由此学生亦易产生恐惧心理。为了教学话动的顺利进行,可采取下列方法来予以抑制:一、进行心理诱
周方清1961年5月生,江西省永修县人,现为《艺术与收藏》杂志诚邀专家、陶瓷鉴定顾问。江西省收藏协会顾问、中国科技研究交流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周先生长
人的记忆力是不断变化的,并具有很大的潜力。据专家研究推测,人脑可以存储的信息容量是目前世界上任何计算机所不可比拟的,而且大脑存储信息的时间也是相当长的,从几十年以至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给以帮助,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 In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
语文学习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好语文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日积月累才小有成就。本文从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两个方面略谈了高中学生如何学好
习作评改教学是作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叶圣陶先生曾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改的能力”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5—6年级)也提道:“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近几年来,各地的作文讲评课赛课、讲评课研讨等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应该说作文讲评课已进入到跟作文指导课并驾齐驱的地位。笔者本人也对讲评课一直非常关注,并曾参与讲评课的赛课活动,有一些心得
回顾这几年新课程改革所走过的路,我们有过茫然、有过兴奋、有过深思。课改之初,我们几乎把教学中所有传统的东西都毫无原则的排斥在课堂教学之外。评价一节数学课的好与坏,
在被Dom事务所当成办公室之前,这个空间是一个仓库,完全和外界是隔绝的。所以Dom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将室内空间向户外的街道和花园打开。于是,他们把办公室设计成了一个铁皮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