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来水处理的目的就是将原水中给工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带来危害的细菌、胶体物质、悬浮物质通通去除掉,使净化的水满足工业生产和生活饮用的需要。本文就如何有效加强自来水的处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自来水;处理;生活饮用
中图分类号: U216 文献标识码: A
一、原水水质及饮用水水质标准
1、原水中的杂质
任何水源的水中,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各样的杂质。这些杂质主要有2种:一是自然过程中产生的杂质,例如地层矿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中微生物的繁殖及其死亡残骸,水流对地表及河床冲刷所带入的泥沙和腐殖质等。二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杂质: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及生活污水的污染。这些杂质按颗粒尺寸的大小分成悬浮物、胶体物和溶解物3类。1)悬浮物:尺寸较大(粒径>1Lm),主要是泥砂颗粒、矿物质废渣和体积大而密度小的有机物,它们易在水中下沉或上浮。
2)胶体颗粒:尺寸较小(粒径1 nm~1Lm),多数为粘土微粒、高分子物质和细菌及病毒等,它们在水中长期静置而较难下沉。胶体和微小悬浮物颗粒会使水产生浑浊现象,其中有机物还会造成水的色、嗅、味,细菌、病毒及原生动物等病原体则会通过水传播疾病。因此,饮用水处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去除这些悬浮物和胶体颗粒。
3)溶解物质(粒径<1 nm)包括无机溶解物和有机溶解物2类,它们与水构成均相体系,外观透明,是特种水处理的对象。但由于水源受到了各种污废水的污染,溶解的有机物已成为目前水处理专家们的重点研究和力图去除的对象之一。
2、饮用水的水质标准
现代的饮用水水质要同时满足卫生和美感两个要求,即水质不仅要有益或无损于人的健康,还要在饮用时感到晶莹可口。
二、自来水净化工艺
一般情况下,自来水水源水质由于各种各样的自热和人为原因,含有大量悬浮物、胶体、溶解物等杂质,并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因此,供水系统在提供生活饮用水时,要对水源水进行净化和消毒,以保证饮用水的安全。自来水水源主要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其净化工艺也不尽相同。以地表水为水源的自来水水质处理工艺如下:原水→混合槽→网格反应池→斜管沉淀池→气水反冲洗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供水管网这种工艺的完成主要经历以下四个步骤:
1、混凝反应处理
原水经取水泵房提升后,首先经过混凝工艺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加入水处理剂,使其与水均匀混合起直到大颗粒絮凝体形成为止,整个称混凝过程。常用的水处理剂有聚合氯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目前使用的是聚合氯化铝。根据铝元素的化学性质可知,投入药剂后水中存在电离出来的铝离子,它与水分子存在以下的可逆反应:Al3++3H2O←→Al(OH)3+3H+,氢氧化铝具有吸附作用,可把水中不易沉淀的胶粒及微小悬浮物脱稳、相互聚结,再被吸附架桥,从而形成较大的絮粒,以利于从水中分离、沉降下来。混合过程要求在加药后迅速完成。混合的目的是通过水力、机械的剧烈搅拌,使药剂迅速均匀地散于水中。经混凝反应处理过的水通过道管流入沉淀池,进入净水第二阶段。
2、沉淀处理
原水从网格反应池进入斜管沉淀池,水流入沉淀区后,水中相对较大的颗粒团通过沉淀池的斜板时,会附着并最终沉淀到斜板底层,经过这道工序之后,水质将得到大大改善。沉淀下的各种杂质将由排泥车定期清理走,沉淀池将始终被保持在清洁的状态中。沿水区整个截面进行分配,进入沉淀区,然后缓慢地流向出口区。
3、过滤处理
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有空隙的粒状滤料层通过黏附作用截留水中悬浮颗粒,从而进一步除去水中细小悬浮杂质、有机物、细菌、病毒等,使水澄清的过程。
4、滤后消毒处理。水经过滤后,
浊度进一步降低,同时亦使残留细菌、病毒等失去浑浊物保护或依附,为滤后消毒创造良好条件。消毒并非把微生物全部消灭,只要求消灭致病微生物。虽然水经混凝、沉淀和过滤,可以除去大多数细菌和病毒,但消毒则起了保证饮用达到饮用水细菌学指标的作用,同时它使城市水管末梢保持一定余氯量,以控制细菌繁殖且预防污染。主要是通过氯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在细菌内部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经消毒处理的自来水会被贮存在清水池,在通过水厂二级泵房的水泵加压后,洁净的自来水将沿着供水管道流入千家万户。为了保障供水管网的供水安全,供水厂根据管网分布、使用人口分布等情况,选取合理的管网点,每日对管网点进行水质抽查;同时,配合水务公司管网管理部门,对管道末梢进行定期冲洗,杜绝细菌滋生造成二次污染,保障供水安全。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净化过程比较简单,可省去混凝、沉淀和过滤,直接加氯消毒即可。
三、有效加强自来水处理的方法
1、原水质量的保障
原水是供水部门提供合格产品的原料,水源水水质的优劣是直接关系到自来水水质的好坏。供水部门要提高警惕,积极主动地站在保护水源的第一线,做到让政府和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这一工作,充分认识保护水源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供水部门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加强对水源水安全工作的监督。一旦发现不法企业或者个人污染水源的现象或者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及时收集水样和水质数据、图片或图像等依据,立即向政府或者环保部门进行报告,并在供水调度和净化处理上采取应急措施,把危害降低到最低。同时,供水部门也要掌握水源变化规律与污染的因果关系:如有的浸染和季节、水文條件和大气变化有关,做到有备无患。如水库上流和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牲畜的排放物,水库藻类暴发等等。
2、混凝剂与消毒剂的投加
混凝阶段是净化工艺的关键步骤,混凝剂的合理运用直接关系到原水净化效果。因此供水部门应通过混凝试验,经验积累,找出最佳投加量,并应均匀、计量地投加。消毒过程主要是通过氯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在细菌内部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虽然水经混凝、沉淀和过滤,可以除去大多数细菌和病毒,但消毒则起了保证饮用达到饮用水细菌学指标的作用,同时它使城市水管末梢保持一定余氯量,以控制细菌繁殖且预防污染。供水部门应根据水源水质和季节变化,选择合理投加量,最终控制好出厂水到管网末梢水的余氯,在水质恶化时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总投加量,使腐殖酸等母体和氯产生的氯仿等有机物含量降低。
3、加强自来水水质处理的设备管理
保证自来水处理能够顺利进行,离不开自来水水质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转,有效的设备管理应是全过程的管理,包括备件备品报废、管理、维护保养、运行、安装调试、设备采购等。特别是在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性能分析、设备定型等方面加强相应的管理,使得设备可以正常运转。
4、提高出厂水水质和稳定性,严格控制浊度超标
通常,原水在经过消毒处理、过滤、沉淀、混凝等传统常规处理工艺净化之后,有些还是不能符合国家出台的饮用水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增加诸如光氧化法、接触氧化法、活性炭法、生物活性炭法、臭氧法在内的浓度处理工艺和预处理方法。如果原水中含氟量高,可以采用离子交换法、沉淀法;如果原水中含铁量高,可以采用充氧回藻法、碱化法、氧化法,同时还可以实现投注加药自动化。
5、水质检测人员的要求
水质检测是在履行水质把关的职责,以前通常把检测人员比喻为水质“哨兵”,光是起监视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应起到水质管理甚至净化技术上的参谋和侦察兵的作用,检测中心应健全制度、设备齐全,分工明确。这就要求水质检测人员能够熟练运用水质预报软件,它根据生物可降解有机物、细菌、余氯、pH值、水温等参数与水质变化的关系,可以预报管网中的余氯、细菌等指标的变化,为改善管网水质提供决策依据。
结束语
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饮用水安全问题都保障不了,那么我们的发展就会变得苍白无力,甚至是毫无意义。确保自来水的安全已经成为公民的基本诉求,供水部门必须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让自来水供应成为人们最放心的工程。
参考文献
[1]陈振民.水质处理工艺技术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03:266.
[2]徐胜.自来水水质的异常情况[J].山西建筑,2014,14:147-148.
[3]何亮.浅谈自来水水质检测常规处理措施[J].科技风,2013,02:75.
[4]吕秀梅,王晓静,张志宇.自来水处理措施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3,06:160.
关键词:自来水;处理;生活饮用
中图分类号: U216 文献标识码: A
一、原水水质及饮用水水质标准
1、原水中的杂质
任何水源的水中,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各样的杂质。这些杂质主要有2种:一是自然过程中产生的杂质,例如地层矿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中微生物的繁殖及其死亡残骸,水流对地表及河床冲刷所带入的泥沙和腐殖质等。二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杂质: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及生活污水的污染。这些杂质按颗粒尺寸的大小分成悬浮物、胶体物和溶解物3类。1)悬浮物:尺寸较大(粒径>1Lm),主要是泥砂颗粒、矿物质废渣和体积大而密度小的有机物,它们易在水中下沉或上浮。
2)胶体颗粒:尺寸较小(粒径1 nm~1Lm),多数为粘土微粒、高分子物质和细菌及病毒等,它们在水中长期静置而较难下沉。胶体和微小悬浮物颗粒会使水产生浑浊现象,其中有机物还会造成水的色、嗅、味,细菌、病毒及原生动物等病原体则会通过水传播疾病。因此,饮用水处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去除这些悬浮物和胶体颗粒。
3)溶解物质(粒径<1 nm)包括无机溶解物和有机溶解物2类,它们与水构成均相体系,外观透明,是特种水处理的对象。但由于水源受到了各种污废水的污染,溶解的有机物已成为目前水处理专家们的重点研究和力图去除的对象之一。
2、饮用水的水质标准
现代的饮用水水质要同时满足卫生和美感两个要求,即水质不仅要有益或无损于人的健康,还要在饮用时感到晶莹可口。
二、自来水净化工艺
一般情况下,自来水水源水质由于各种各样的自热和人为原因,含有大量悬浮物、胶体、溶解物等杂质,并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因此,供水系统在提供生活饮用水时,要对水源水进行净化和消毒,以保证饮用水的安全。自来水水源主要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其净化工艺也不尽相同。以地表水为水源的自来水水质处理工艺如下:原水→混合槽→网格反应池→斜管沉淀池→气水反冲洗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供水管网这种工艺的完成主要经历以下四个步骤:
1、混凝反应处理
原水经取水泵房提升后,首先经过混凝工艺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加入水处理剂,使其与水均匀混合起直到大颗粒絮凝体形成为止,整个称混凝过程。常用的水处理剂有聚合氯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目前使用的是聚合氯化铝。根据铝元素的化学性质可知,投入药剂后水中存在电离出来的铝离子,它与水分子存在以下的可逆反应:Al3++3H2O←→Al(OH)3+3H+,氢氧化铝具有吸附作用,可把水中不易沉淀的胶粒及微小悬浮物脱稳、相互聚结,再被吸附架桥,从而形成较大的絮粒,以利于从水中分离、沉降下来。混合过程要求在加药后迅速完成。混合的目的是通过水力、机械的剧烈搅拌,使药剂迅速均匀地散于水中。经混凝反应处理过的水通过道管流入沉淀池,进入净水第二阶段。
2、沉淀处理
原水从网格反应池进入斜管沉淀池,水流入沉淀区后,水中相对较大的颗粒团通过沉淀池的斜板时,会附着并最终沉淀到斜板底层,经过这道工序之后,水质将得到大大改善。沉淀下的各种杂质将由排泥车定期清理走,沉淀池将始终被保持在清洁的状态中。沿水区整个截面进行分配,进入沉淀区,然后缓慢地流向出口区。
3、过滤处理
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有空隙的粒状滤料层通过黏附作用截留水中悬浮颗粒,从而进一步除去水中细小悬浮杂质、有机物、细菌、病毒等,使水澄清的过程。
4、滤后消毒处理。水经过滤后,
浊度进一步降低,同时亦使残留细菌、病毒等失去浑浊物保护或依附,为滤后消毒创造良好条件。消毒并非把微生物全部消灭,只要求消灭致病微生物。虽然水经混凝、沉淀和过滤,可以除去大多数细菌和病毒,但消毒则起了保证饮用达到饮用水细菌学指标的作用,同时它使城市水管末梢保持一定余氯量,以控制细菌繁殖且预防污染。主要是通过氯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在细菌内部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经消毒处理的自来水会被贮存在清水池,在通过水厂二级泵房的水泵加压后,洁净的自来水将沿着供水管道流入千家万户。为了保障供水管网的供水安全,供水厂根据管网分布、使用人口分布等情况,选取合理的管网点,每日对管网点进行水质抽查;同时,配合水务公司管网管理部门,对管道末梢进行定期冲洗,杜绝细菌滋生造成二次污染,保障供水安全。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净化过程比较简单,可省去混凝、沉淀和过滤,直接加氯消毒即可。
三、有效加强自来水处理的方法
1、原水质量的保障
原水是供水部门提供合格产品的原料,水源水水质的优劣是直接关系到自来水水质的好坏。供水部门要提高警惕,积极主动地站在保护水源的第一线,做到让政府和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这一工作,充分认识保护水源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供水部门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加强对水源水安全工作的监督。一旦发现不法企业或者个人污染水源的现象或者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及时收集水样和水质数据、图片或图像等依据,立即向政府或者环保部门进行报告,并在供水调度和净化处理上采取应急措施,把危害降低到最低。同时,供水部门也要掌握水源变化规律与污染的因果关系:如有的浸染和季节、水文條件和大气变化有关,做到有备无患。如水库上流和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牲畜的排放物,水库藻类暴发等等。
2、混凝剂与消毒剂的投加
混凝阶段是净化工艺的关键步骤,混凝剂的合理运用直接关系到原水净化效果。因此供水部门应通过混凝试验,经验积累,找出最佳投加量,并应均匀、计量地投加。消毒过程主要是通过氯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在细菌内部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虽然水经混凝、沉淀和过滤,可以除去大多数细菌和病毒,但消毒则起了保证饮用达到饮用水细菌学指标的作用,同时它使城市水管末梢保持一定余氯量,以控制细菌繁殖且预防污染。供水部门应根据水源水质和季节变化,选择合理投加量,最终控制好出厂水到管网末梢水的余氯,在水质恶化时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总投加量,使腐殖酸等母体和氯产生的氯仿等有机物含量降低。
3、加强自来水水质处理的设备管理
保证自来水处理能够顺利进行,离不开自来水水质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转,有效的设备管理应是全过程的管理,包括备件备品报废、管理、维护保养、运行、安装调试、设备采购等。特别是在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性能分析、设备定型等方面加强相应的管理,使得设备可以正常运转。
4、提高出厂水水质和稳定性,严格控制浊度超标
通常,原水在经过消毒处理、过滤、沉淀、混凝等传统常规处理工艺净化之后,有些还是不能符合国家出台的饮用水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增加诸如光氧化法、接触氧化法、活性炭法、生物活性炭法、臭氧法在内的浓度处理工艺和预处理方法。如果原水中含氟量高,可以采用离子交换法、沉淀法;如果原水中含铁量高,可以采用充氧回藻法、碱化法、氧化法,同时还可以实现投注加药自动化。
5、水质检测人员的要求
水质检测是在履行水质把关的职责,以前通常把检测人员比喻为水质“哨兵”,光是起监视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应起到水质管理甚至净化技术上的参谋和侦察兵的作用,检测中心应健全制度、设备齐全,分工明确。这就要求水质检测人员能够熟练运用水质预报软件,它根据生物可降解有机物、细菌、余氯、pH值、水温等参数与水质变化的关系,可以预报管网中的余氯、细菌等指标的变化,为改善管网水质提供决策依据。
结束语
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饮用水安全问题都保障不了,那么我们的发展就会变得苍白无力,甚至是毫无意义。确保自来水的安全已经成为公民的基本诉求,供水部门必须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让自来水供应成为人们最放心的工程。
参考文献
[1]陈振民.水质处理工艺技术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03:266.
[2]徐胜.自来水水质的异常情况[J].山西建筑,2014,14:147-148.
[3]何亮.浅谈自来水水质检测常规处理措施[J].科技风,2013,02:75.
[4]吕秀梅,王晓静,张志宇.自来水处理措施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3,0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