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土地

来源 :幸福·婚姻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wanmeili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4年,我因为学习偏科而高考溃败,连预选都没选上。无奈,只好背着铺盖卷灰溜溜地回家,内心十分沮丧,生怕父母亲怪罪,可又不得不面对现实。
  一个农民的孩子,考不上学,就意味着这辈子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修地球。
  走进屋,父亲见我背着行囊,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问我:“咋这早就放假了?”我耷拉着头,低声回答:“没预选上。”便一头钻进了屋里。父亲再没说什么,只顾干他的活儿。
  那段昏暗的日子好难熬,整天愁眉苦脸,长嘘短叹。
  有一天,家里请来几个劳力给我们种麦子。我才知道,我在屋里已经窝了一个夏季,时间已到了秋天了。
  父亲让我领着几个劳力下地种麦子。
  他是想让我出去散散心,从挫败的阴影里走出来。
  我扛上锄头,和父亲一起走到我们家不远的一块山地边停下。父亲说,这是咱们的承包地。看着眼前这块贫瘠的薄地,我问父亲,这么瘦的地能长麦子吗?父亲说,一分种三分收,先种上。
  父亲手把手教我撒麦种。这是个技术活,稀密均匀全靠手感把握,弄不好就撒一堆堆,要么就成了“秃子光”。
  撒上一地种子又撒上化肥,然后我们就一锄一锄地开挖。一天下来,手磨起了几个血泡,好疼好疼的。
  看着我手上的血泡,父亲打趣说:“农民也不好当吧?”我苦笑,默不作声。他接着说:“没做过活的手,等长起茧子就好了,咱考不上学当农民也能吃饱饭,为啥要在一根藤上吊死?当不了官有秀才,讨不到米有口袋,世上种田人一层,只要有一把力气,到处黄土都养人。”
  父亲的话,像一阵轻风扫过阴霾,我的心当下敞亮了。我知道,他是在安慰他的儿子。事已至此,还能怎么样。彼时,父亲患食道癌一年多了,动过一次大手术,他需要在家静养,可地里的活也得有人做啊。我接过父亲的锄头,当起了农民,种他承包的三亩四分地。
  跟父亲学种田,春播夏管秋收冬藏,啥季节种啥庄稼,全都听从他的安排。三亩多承包地,桃园一块山地,后窑一块坡地,河边一块坪地。包产到户时,队里就是这样分的。每户按照坪地、坡地、山地,“好、中、差”三个等级平均搭配,所以不是一个整块,耕种起来不太方便。
  父亲对这些地的属性太熟悉不过了,哪一块地先种,哪一块地后种;哪一块地先收,哪一块地后收;哪一块宜种苞谷,哪一块肯长麦子;哪一块碱性地长红苕,哪一块酸性地长洋芋;哪一块是下湿地,哪一块是漏风土,他了如指掌。
  在他身体好的时候,一年365天,除了下雨天,剩下的时间全在地里扒拉。收完庄稼就把所有的空地深翻一遍,好让它冻上一个冬季,来年春天土壤松软,种上一地正茬苞谷和洋芋。土地来回地“倒茬”,合理地利用,就像抚养自己的孩子一样,经管着他的庄稼。
  即便是患病以后,他勤劳的双手也从未闲下来。我不在家的时候,他就悄悄下地干一些轻巧活。我嚷他,让他以后不要干了,好好养病。他却说,一辈子做习惯了,见了活就想伸手,不做心里发毛。
  父亲敬畏土地。他不信神,却对土地敬若神明。每年春节,他都要让我们给土地老爷写一副对联。他说,只要你敬奉土地,土地老爺才会给你恩赐,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父亲喜欢整地,有事没事就在地里抚弄,不是薅草松土,就是施肥,把地里打理得利利朗朗,井井有条。
  古人说,薄地、丑妻,无价之宝。父亲说,人不怕穷,地不怕瘦。我们在桃园的那一块薄地,承包时没人要,他是队长,只好留给自己承包。父亲没有嫌弃这块地,每年都要深翻一道,增加活土层。为了保住土肉,他从上至下倒着挖地,地里的小石头也拣得干干净净。就像抚养一个瘦弱的孩子一样,偏吃偏喝,他狠命地给这块地上农家粪,年复一年地精耕细作,终于把土壤改良过来了。现在这块地种啥成啥。
  这一年,我亲手在那块薄地上种的麦子,一天天地长高了,长势喜人。
  麦收的季节,布谷声声叫个不停。父亲蹲在地头,一边抽旱烟锅子,一边欣赏金色的麦浪。这是他的儿子的“处女作”,他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一个人偷着乐了。天遂人愿,这年麦子获得了大丰收。
  两年后,父亲的癌细胞扩散,躺在了病床上。为了照顾他,我什么也不干,守在他的身边,一刻也不离左右。他生命的最后几天,还在惦记着地里庄稼,吩咐我说:“赶紧把后窑地里的黄豆收回来,都啥时候了,再不收就炸一地黄豆籽儿,糟蹋了。”我答应着,心里却很难受:他都病成这样了,还舍不得心爱的庄稼,放不下他敬奉的土地。
  摘自《商洛日报》
其他文献
十来年前了吧,我有个朋友陷于左右为难。爸妈逼结婚,他不愿结,真觉得生不如死。我在一边帮着出主意:  “那就结呀!”  “我又不想结!我跟那姑娘和她家里,都处不好。”  “那就跟爸妈闹翻。”  “那我爸妈得多生气啊,我妈心脏不好!”  最后,他还是结婚了,挺简单:他最后还是放不下爸妈,所以只能委屈一下自己。  我说这个,不是想宣扬愚孝或包办婚姻,只想说明个案例:对他来说,结婚很苦,但已经是可选择范围
期刊
去年,当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播到一半时,女主角扮演者赵丽颖突然“官宣”与情感经历丰富的男主角扮演者冯绍峰结婚,操心的观众觉得她简直像被大灰狼吃掉的小红帽。可是,别看小赵姑娘长着一张“人畜无伤”的小圆脸,演了很多“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热播剧,现实中的她才不是个“傻白甜”。  从出道开始,赵丽颖演了很多年的配角。可无论演的是《金婚》里的三女儿、《锁清秋》里的小丫鬟,还是新
期刊
作者简介:宋丹,男,骑行者,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武汉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线飘札记》(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鲁迅先生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可这句话,在多雄拉山似乎并不适用。因为,这座被背夫们和徒步者翻过无数次的高山,在我看来,依旧没有路。  穿过松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寸草不生的苍茫的灰黑色山体,脚下满是细碎的石子儿,让险陡的山坡随时都可能变作滑梯,把人从山上传
期刊
第二天,我们在扎通寺见到了丹增的奶奶和他在那里出家的弟弟。  丹增的弟弟小时候身体不好,总是咳嗽发烧,但是一遇到扎通寺的江白活佛,马上不烧不咳,后来父母就把他弟弟许给寺庙,在那里当了和尚。  丹增的奶奶和弟弟住在扎通寺后山上的一个院落里,房子是由寺庙出地、家里出钱盖的。这个院落里还有其他五六间类似的房子,也都住著小和尚和陪伴的家人。这样就在扎通寺内部形成了一个小型“社区”,妇孺老幼,炊烟袅袅,鸡鸣
期刊
从重丁教堂出来,道路顺着江流左拐右拐,经常会出现很急的弯,我们捏紧刹车,不敢把速度放得太快。好在靠江的一侧建有护栏,不至于担心冲进江里。  骑了两三公里,前方又出现一个九十度大拐弯,只好把速度压得更低,小心翼翼地转过弯去。顿时,一股挟裹着水汽的强劲大风向我们袭来,同时天色一暗,有泰山压顶之感。我倒吸一口凉气,本能地抬头一望,只见两道绝壁拔地而起,兀然立于眼前。这绝壁分列江的左右,夹岸而立,高耸入云
期刊
作者简介:谢春枝(笔名茹冰,紫藤冰冰),女,湖北人,现居武汉。博士,研究馆员,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创作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近百万字。发表中长篇小说多部,出版长篇小说《紫藤》,作品散见于报刊与网络,现供职于省级公共图书馆。  悲与喜,否与泰  转换不过瞬间  植物和阳光不解盛极而衰的风情  正好供我们肆无忌惮地挥霍  让绿叶覆满象牙色肌肤  百合沿指尖暗香跳跃  长发牵牛缠绕,所有的蓝  都不许泄
期刊
在一家网店订购了一枚篆刻印章,看完客服发给我的设计图样后,我觉得“之”字的刻法不对。客服说:“这是参照唐代某位大家的印章刻法,很有底蕴,刻章师傅特别讲究。”听他这么一说,我还有点不相信。我查了这位大家的印章,发现他的几十个印章图样就没有这种刻法。我再次问客服,客服一开始还辩解,后来不好意思地说:“这种刻法比较省事。”  ——504010  有一次,我在网上买了一支500块钱的百乐笔。因为在那家店我
期刊
我在一个类似于大杂院的公寓里长大。我家所在的公寓一共有八户人家,有不少同龄的孩子。不管是同岁的,还是稍稍大点的,或者小点的,大家都在一起玩耍,不管什么时候,身旁都不会缺少玩伴。  住在公寓里的人,关系都十分融洽。即使是大人,也可以自由出入别人家,甚至对别人家抽屉里放了什么东西都了如指掌。不管是去小巷子还是公园、空地,抑或车站内的糕点店,只要在家的周边,去哪儿都没有不认识的人。邻居家晚上做的是土豆烧
期刊
石階把拢起的折扇藏在山林  拾级而上,一步步撑开  扇骨的缝隙  鹰翅扑来汹涌的沉默  连篇累牍的算术  如松涛过境,答案敲打出  光阴断裂的声音  有的,如繁星落地  开枝散叶果实累累堆积  有的,卷面清癯  凝着墨水里化不开的泪滴  纵然可以共衾取暖  喧嚣和悲喜,枯叶标本般  定格在,方寸漫漶的数字里  生命,需要一次救赎和逃离  有多少灵魂  经得起频繁的开阖,探秘  摩肩接踵地展示  不
期刊
只到現在,我都不好定义一款在宜昌很有名的小吃“凉虾”,到底应该算饮品还是小吃?  从文本角度看,宜昌所有关于“凉虾”的介绍资料,都把“凉虾”归于小吃的类别,最近宜昌的烹饪专家、媒体、市民代表共同评选出“宜昌十大名小吃”,“凉虾”赫然在列,并向全国发布;从宜昌市民日常食用“凉虾”的习惯看,无论是过早还是吃正餐,市民们都接受把“凉虾”划入小吃的现实,从未有过什么疑议。但以我的看法,似乎把“凉虾”归为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