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阅读教学,回归课堂本色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yy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主要任务。绘声绘色、抑扬顿挫的范读,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习新课创设情境、营造气氛;用心专一、精力集中的默读,可以迅速捕捉文本信息、理解课文;学生声情并茂、奔放昂扬的朗读,可以走进文本、领悟神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默读、范读、朗读三方面阐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 默读 范读 朗读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各地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日趋频繁,给沉闷已久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活力。在活动中,我思考颇多:语文课该怎样教,语文课堂的常态应该是怎样的。新课程理念淡化“教”,强化“学”,倡导语文课堂的阅读训练。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主要任务,必须实现“回到语文”的课堂本色。到底怎样去教学才能实现回归课堂本色呢?
  
  一、学生默读——于无声处听歌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默读是阅读的主要方式,首先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读与思的机会,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而“三到之中,心到最急”。默读时可以做到集中精力、用心专一。它不仅能增强记忆力、牢固掌握知识,还能安静地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对课文进行咀嚼、琢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默读速度较快,能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便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更多的语文活动,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第三,默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读书、看报、捕捉信息等,主要是用眼看,通过阅读实现的。假如我们的语文课堂忽略了默读的训练,不能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阅读能力和习惯,从而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那将是语文课堂的遗憾。这也有悖于《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
  《社戏》是鲁迅的小说,围绕去赵庄看戏这一线索写了许多事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熟悉课文,走进文本,我一开课就让学生默读课文,并对学生提出要求:(1)画出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2)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品味文章语言;(3)请同学们标出节次,并按时间顺序,理清本文的情节脉络。读完后能概括出这篇小说叙述了怎样的一件事。这样,学生在默读时就会有的放矢,圈圈、点点、画画、写写,促使学生读思结合,动脑又动手。默读时,多数学生能做到不指读、花时少、速度快,捕捉信息量大,对文章理解比较到位。通过“圈画批注”,学生养成了“潜心会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文章要在疑难处多默读、多思考,疑难问题才能迎刃而解。《社戏》中有“月下行船”、“月夜归航”两个片段,文质兼美,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多数教师教学时仅靠朗读、小组讨论来赏析品悟课文,而我在朗读赏析的间隙中适时运用跳读、品读等多种默读方式,让学生静心思考、沉浸文本、触摸情感,使文中景、景中情清晰地展现在头脑中。这为后面的分析和进一步朗读打好基础。
  宁静可以致远,思索才能睿智。静心默读把读与思有机结合起来了,让学生 “于无声处听歌声”,用心灵领悟文本,体验情感,从而唱响语文课堂。
  
  二、范读——创设激情入佳境
  
  范读是一种审美活动,是一种语言艺术,它的魅力是无穷的。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如散文、诗歌等,范读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与文本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教师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朗读,可以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朗读情感,消除学生这种距离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熏陶、艺术的陶冶,使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走进文本进入作品。
  《安塞腰鼓》是一篇诗话的散文,画面气势恢宏,词句铿锵急越。这样的文章只有通过大声的朗读、诵读,才能让学生体味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动,领悟作品的神韵。因此,教师的导读成为教学的重点。范读便是导读的前奏。
  在范读时,我根据作品的内容处理朗读的轻重、缓急、语音、语调,以高亢的基调、昂扬的精神、疾猛的节奏来表现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短句来表现生命的奔放热烈,读来要铿锵有力;大量的排比交错出现,一连再连、层层递进、气势非凡,犹如江河一泻千里,读来要激昂慷慨。通过范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情绪激昂,跃跃欲试,渐入佳境,为进一步朗读打下基础。
  又如,我在教读《理想》时,没有让学生听朗读录音,而是自己根据诗歌的特点、文章的内容,进行激情范读。学生听得认真、情绪激动,效果很好。一个学生课后给我写了一封信说:“老师,我原本是一个不太喜欢语文课的学生,但那天听了你的朗读,看到你那表情、神态,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语文……”没想到我的一次范读竟然改变了一个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
  因此,我觉得课堂上教师个性化的范读,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教师范读往往更容易感染学生,更容易让学生走近文本,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生朗读——声情并茂悟神韵
  
  新课程理念倡导语文教学要书声琅琅,要读得痛快淋漓,没有读书声的语文课便被视为失败的语文课。课堂上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通过朗读走近作者、走进文本、积累语言、领悟情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堂好的语文课就是通过教师导读,学生阅读能力、欣赏水平提高的过程。
  《海燕》是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散文诗,诗情、诗理、诗味只有通过反复朗读、诵读才能深刻体会到。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跟着录音轻声读,想象一下文中描绘的画面,然后提问。学生七嘴八舌地小声议论着,有说写的是“苍茫的大海、卷集的乌云”,有说是写“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搏击乌云、高傲飞翔的画面,以及其他海鸟呻吟害怕的场面”。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划分文中的一组画面,先请一女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第一幅画面,师生一起探讨她是如何通过朗读表现海燕的雄姿的,又是如何处理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的。然后全体学生有表情朗读课文,加以体会。在第二幅画面和第三幅画面的教学中,我运用了联读、个别示范读、自由读、品读、反复读等手段,进一步引导学生赏析把握朗读轻重音、语感,表达感情与作者共鸣,并引导学生赏析重点词句,感悟文章的主旨。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本节课的朗读训练,学生做到眼、口、耳多种器官共用,注意到语音的准确、语句的连贯、语调的高低、感情的变化等。学生不仅掌握了阅读的方法,提高了阅读水平,而且训练了思维,通过感受、想象、思考、赏析等一系列活动,去捕捉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意,去领悟作品中的神韵。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一种责任。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让我们还语文课堂以本来面目,回归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色。■
其他文献
期刊
有不少学生告诉笔者,他们不喜欢上语文课,越大越不喜欢上语文课,笔者问他们为什么,学生说语文课没意思,枯燥乏味。这引发了笔者的沉思,语文课怎么了?它什么时候成了单纯的知识
作为如今数码卡片相机的鼻祖,奥林巴斯(OLYMPUS)μ系列早在胶片机时代就风靡一时,继承了其衣钵的μ Digital则成为了数码时代来临后卡片机的代表人手。最新推出的μ 730几乎集成
下面看看4款升级版本。多媒体手机N70、带有卡尔·蔡司镜头的影像手机N73、带微硬盘的音乐手机N91以及旋转机3250,相信对这4款明显机型的描述已经可以略过不提。本次诺基
在我们利用器材的同时,也得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下的光线.而当自然光不能够满足我们拍摄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发挥闪光灯的功效,让闪光灯作为主光源或补光使用。摄影爱好者手上使用的
朗读是一种语言艺术。课堂朗读,舞台朗诵,话筒前播音,都属于这种艺术。一篇文章或一部文学作品,如果内容好又朗读得好,听一遍往往比我们自己看感触会更深。朗读是语文教学的
研究了成型加工中,炭黑填充HDPE复合材料必经的固相混合过程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混合使材料的导电性明显变差,冲击强度和流动性能的改善却极其微弱;但固相混合使炭黑的
语文新课标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
针对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的生产特点,建立了一套模型,用于加工过程中的传热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对于BOPET的生产,铸膜时必须保证有充分的冷却时间,铸膜辊的直径大小取决于
散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指诗歌以外的一切写作文体,包括文学作品和科学论文、应用文等。狭义的散文指纯粹的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等并列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