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老师的内心成长是一条不断上升下降的曲线,成长过程中的许多拐点,决定着一个老师的走向和未来。面对这些教师生涯中的拐点,向左转还是向右转会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
“晏子使楚”和“张骞通西域”都是我喜欢的历史故事。对我而言不同的是,“晏子使楚”是语文课,“张骞通西域”是历史课。
1996年,在走向工作岗位关键的毕业实习期,我运气好得难以置信!可在此之前,师范学习的三年却厄运连连……
由于母亲是中学教师,报考师范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当报考师范已成定局,那么别人中考前的发奋苦读、忘我背书就和我一点关系都扯不上了。因为在我看来,考上师范是手拿把攥的事。在同学羡慕和诧异的目光中疯玩了三个月后,中考成绩下来了。果然,语文依旧是全年级第一,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依旧是不用狂背随便发挥就说得过去。至于数学、物理、化学嘛,不提也罢吧。
崔永元老师在《不过如此》一书中有一段有意思的话:“对我来说,数学是疮疤,数学是泪痕,数学是老寒腿,数学是类风湿,数学是股骨头坏死,数学是心肌缺血,数学是中风……”
崔老师在整天想入非非的年龄,遭遇了粉笔砸在脸上的“杯具”。 所以当数学是灾难时,它什么都是,就不是数学。我则是从还在小学懵懂的年龄时能想起数学老师的,就除了她那张从没有笑容的脸,咆哮得已发紫的嘴唇,奋力扔在倒霉蛋脸上的作业本和我藏在楼下邻居家杂物堆小黑板后那些永远也不敢让家长签字的卷子外,什么都记不起来了。所以当以数学为代表的理科是世界末日时,它们什么都是,就不是我想学的。
赵玉岺老师,我初中的语文老师。至今我记得她的声音、笑容、举止甚至上下讲台的动作。我记得她的板书,甚至她教过的每一篇古文我今天都能一字不落地背诵。所以,当师范三年我迫切地想要寻觅一个和赵老师相近的文科老师却怎么也找不到。我只能这样反抗:文科睡觉,理科尿尿,打打小抄,留什么作业啥也不知道。这样的反抗险些让我在高一蹲了班,期中考试成绩揭晓时我破天荒成为全年级唯一的一个四门不及格的人。于是,迫于无奈,我想方设法,奋起直追。期末一门都没补考,谢天谢地!总评全过!不幸的是陪我上课睡觉,下学路上同看小说,在期中考试中三门不及格的同学,留级了。
我很难过。
从此,周一补作业的时间能持续到下午放学;放眼全班我没抄过作业的人几乎没有;连名字一起抄下交了这种事在我身上绝不是个位数;大考小考公布成绩时从后往前找总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自己……
从高一到高三,一路坎坷。终于我考出了“更高”水平。班主任是年级组长,教化学。我是全年级唯一的一个化学不及格的人。
唉,厄运连连。
所以当1996年,在走向工作岗位关键的毕业实习期,得知我被派往实验二小实习一个月时,我运气好得难以置信!实习语文!运气好到让我瞬间“蒙圈”,可语文的感觉,想了好久,我忘了。
“晏子使楚”,我印象极深的一课。讲台上是语无伦次的我,讲台下是听了不到20分钟就推门离去的李烈校长。于是,后20分钟我完全找回了感觉,那是在师范三年中已习惯的颓废感觉。
人生拐点的出现通常没有明显征兆,往往不约而遇。来实验二小实习是我不期而遇的重要拐点。但出现拐点能否准确把握,关键在于心智、心愿和时效。聪明人在拐点尚未出现时,就能嗅到气息,提前做好准备。问题是我还算是个聪明人吗?面对李校长离去的背影,我自己都不确定。
实习期已近尾声。各方面的小道消息已经几乎证实留在二小是不可能了。这天我来得特早,心里不甘,总想在离开这所学校前再多感受下这所老校的气息。未来将到哪里去工作?教什么科目?一片茫然……
无意间,逸夫楼前,远远地我看到一位老教师提着刚刚打过热水的暖壶向我这边走来。我本能地迎上去,跑到她面前接过了她手中的两个暖壶。
她问我:“实习生吗?”
“嗯。”我应了一声。
“你们这批实习生中有实习历史的吗?”她语气很迫切。
“没有,我们实习的内容都是主科。”
我沉默了一下。“不过,师范时我是班上的历史课代表。”天呐,这可是我师范三年唯一坚守的阵地。
“那你回去准备准备,讲堂‘张骞通西域’我听听。”
一瞬间,我感到这是最美妙的声音。很难想象我居然还有机会用我三年来唯一留下的这点尊严捍卫一下自己曾经的荣耀。想起李校长出门时的背影,离开前只剩一个念头:我要证明自己!该醒醒了,这一觉我已经睡得太长了。
“张骞通西域”是实习期的最后一课,是为证明自己讲的,是为寻找曾经失落的感觉讲的,也是为交往了1个月的学生而满怀深情的讲的。我和学生都挺沉醉,那是很潇洒的一课,算是为我三年师范画个句号,为梦醒了寻找新的工作单位饮酒壮行。
几天后,我居然在正数的名单里发现了我的名字:周晓超——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新任历史教师;师傅,历史中学高级教师,高云仙(那个打水的老教师)。
一瞬间,愣在哪里。好久,好久。
直到两年后师傅退休,我都不知道我究竟为什么能留在实验二小教历史。直到多年后,和李校长一次谈话中才得以了解当年的那次激烈交锋。
原来,我讲完“张骞通西域”后高老师找过李校长,向李校长提出还有两年就退休了,想带个徒弟。李校长很支持,并表示学校的老师中若有看中的立马安排。但高老师提出我的名字时,李校长拒绝了。
“这个实习生的课我听过,以他的能力不足以在实验二小任课。“李校长果断地说。
“但我听了他讲的一堂“张骞通西域”,我觉得他可以当我的徒弟。“高老师并没放弃。
“除非您立个军令状!如果您有把握两年内把他带得像您一样出色,您就留下他,否则我坚持我的观点。“一番交锋过后,李校长抛出了杀手锏。
至今,我都非常感谢高老师。没有她,我留不到实验二小。但在此之前,高老师从没跟我提过这事。接下来的两年师徒生涯中,憋了三年的我找到了最好的释放出口。高老师带徒弟的方法也很特别,绝不是自己很有名,是高云仙,就再手把手带出一个小高云仙。而是强调我独立备课有自己特色,厚积薄发有自己风格。这种授徒方式也成就了我很多讲课中天马行空般的设想。教学设计只有在她特别看不过去时,才会指出我的不足,每次彼此听课后都一起反思教学中的得失。那两年,是我最难以忘怀的时光。我一个个主意思如泉涌时,高老师引导、激励、解惑不遗余力,更把我和我的课推向区里、市里,甚至电视里,让我在更广阔的舞台展示自己并找到差距,找到新的成长点。
逆境是通向拐点的第一条路,人经过拐点磨难,才能释放出更强的能量,绽放异彩。高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使我得以在颓废里寻得超脱。师徒生涯这两年是又一次人生拐点。而这次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渐进过程。这让我感到,人生拐点就是拐点人生,拐点产生伟大,产生成功,产生奇迹。
我像变了个人!
我也庆幸自己在人生拐点处终于清醒分辨出该向左还是向右,因此我开始拥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责任编辑 甘 璐)
“晏子使楚”和“张骞通西域”都是我喜欢的历史故事。对我而言不同的是,“晏子使楚”是语文课,“张骞通西域”是历史课。
1996年,在走向工作岗位关键的毕业实习期,我运气好得难以置信!可在此之前,师范学习的三年却厄运连连……
由于母亲是中学教师,报考师范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当报考师范已成定局,那么别人中考前的发奋苦读、忘我背书就和我一点关系都扯不上了。因为在我看来,考上师范是手拿把攥的事。在同学羡慕和诧异的目光中疯玩了三个月后,中考成绩下来了。果然,语文依旧是全年级第一,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依旧是不用狂背随便发挥就说得过去。至于数学、物理、化学嘛,不提也罢吧。
崔永元老师在《不过如此》一书中有一段有意思的话:“对我来说,数学是疮疤,数学是泪痕,数学是老寒腿,数学是类风湿,数学是股骨头坏死,数学是心肌缺血,数学是中风……”
崔老师在整天想入非非的年龄,遭遇了粉笔砸在脸上的“杯具”。 所以当数学是灾难时,它什么都是,就不是数学。我则是从还在小学懵懂的年龄时能想起数学老师的,就除了她那张从没有笑容的脸,咆哮得已发紫的嘴唇,奋力扔在倒霉蛋脸上的作业本和我藏在楼下邻居家杂物堆小黑板后那些永远也不敢让家长签字的卷子外,什么都记不起来了。所以当以数学为代表的理科是世界末日时,它们什么都是,就不是我想学的。
赵玉岺老师,我初中的语文老师。至今我记得她的声音、笑容、举止甚至上下讲台的动作。我记得她的板书,甚至她教过的每一篇古文我今天都能一字不落地背诵。所以,当师范三年我迫切地想要寻觅一个和赵老师相近的文科老师却怎么也找不到。我只能这样反抗:文科睡觉,理科尿尿,打打小抄,留什么作业啥也不知道。这样的反抗险些让我在高一蹲了班,期中考试成绩揭晓时我破天荒成为全年级唯一的一个四门不及格的人。于是,迫于无奈,我想方设法,奋起直追。期末一门都没补考,谢天谢地!总评全过!不幸的是陪我上课睡觉,下学路上同看小说,在期中考试中三门不及格的同学,留级了。
我很难过。
从此,周一补作业的时间能持续到下午放学;放眼全班我没抄过作业的人几乎没有;连名字一起抄下交了这种事在我身上绝不是个位数;大考小考公布成绩时从后往前找总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自己……
从高一到高三,一路坎坷。终于我考出了“更高”水平。班主任是年级组长,教化学。我是全年级唯一的一个化学不及格的人。
唉,厄运连连。
所以当1996年,在走向工作岗位关键的毕业实习期,得知我被派往实验二小实习一个月时,我运气好得难以置信!实习语文!运气好到让我瞬间“蒙圈”,可语文的感觉,想了好久,我忘了。
“晏子使楚”,我印象极深的一课。讲台上是语无伦次的我,讲台下是听了不到20分钟就推门离去的李烈校长。于是,后20分钟我完全找回了感觉,那是在师范三年中已习惯的颓废感觉。
人生拐点的出现通常没有明显征兆,往往不约而遇。来实验二小实习是我不期而遇的重要拐点。但出现拐点能否准确把握,关键在于心智、心愿和时效。聪明人在拐点尚未出现时,就能嗅到气息,提前做好准备。问题是我还算是个聪明人吗?面对李校长离去的背影,我自己都不确定。
实习期已近尾声。各方面的小道消息已经几乎证实留在二小是不可能了。这天我来得特早,心里不甘,总想在离开这所学校前再多感受下这所老校的气息。未来将到哪里去工作?教什么科目?一片茫然……
无意间,逸夫楼前,远远地我看到一位老教师提着刚刚打过热水的暖壶向我这边走来。我本能地迎上去,跑到她面前接过了她手中的两个暖壶。
她问我:“实习生吗?”
“嗯。”我应了一声。
“你们这批实习生中有实习历史的吗?”她语气很迫切。
“没有,我们实习的内容都是主科。”
我沉默了一下。“不过,师范时我是班上的历史课代表。”天呐,这可是我师范三年唯一坚守的阵地。
“那你回去准备准备,讲堂‘张骞通西域’我听听。”
一瞬间,我感到这是最美妙的声音。很难想象我居然还有机会用我三年来唯一留下的这点尊严捍卫一下自己曾经的荣耀。想起李校长出门时的背影,离开前只剩一个念头:我要证明自己!该醒醒了,这一觉我已经睡得太长了。
“张骞通西域”是实习期的最后一课,是为证明自己讲的,是为寻找曾经失落的感觉讲的,也是为交往了1个月的学生而满怀深情的讲的。我和学生都挺沉醉,那是很潇洒的一课,算是为我三年师范画个句号,为梦醒了寻找新的工作单位饮酒壮行。
几天后,我居然在正数的名单里发现了我的名字:周晓超——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新任历史教师;师傅,历史中学高级教师,高云仙(那个打水的老教师)。
一瞬间,愣在哪里。好久,好久。
直到两年后师傅退休,我都不知道我究竟为什么能留在实验二小教历史。直到多年后,和李校长一次谈话中才得以了解当年的那次激烈交锋。
原来,我讲完“张骞通西域”后高老师找过李校长,向李校长提出还有两年就退休了,想带个徒弟。李校长很支持,并表示学校的老师中若有看中的立马安排。但高老师提出我的名字时,李校长拒绝了。
“这个实习生的课我听过,以他的能力不足以在实验二小任课。“李校长果断地说。
“但我听了他讲的一堂“张骞通西域”,我觉得他可以当我的徒弟。“高老师并没放弃。
“除非您立个军令状!如果您有把握两年内把他带得像您一样出色,您就留下他,否则我坚持我的观点。“一番交锋过后,李校长抛出了杀手锏。
至今,我都非常感谢高老师。没有她,我留不到实验二小。但在此之前,高老师从没跟我提过这事。接下来的两年师徒生涯中,憋了三年的我找到了最好的释放出口。高老师带徒弟的方法也很特别,绝不是自己很有名,是高云仙,就再手把手带出一个小高云仙。而是强调我独立备课有自己特色,厚积薄发有自己风格。这种授徒方式也成就了我很多讲课中天马行空般的设想。教学设计只有在她特别看不过去时,才会指出我的不足,每次彼此听课后都一起反思教学中的得失。那两年,是我最难以忘怀的时光。我一个个主意思如泉涌时,高老师引导、激励、解惑不遗余力,更把我和我的课推向区里、市里,甚至电视里,让我在更广阔的舞台展示自己并找到差距,找到新的成长点。
逆境是通向拐点的第一条路,人经过拐点磨难,才能释放出更强的能量,绽放异彩。高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使我得以在颓废里寻得超脱。师徒生涯这两年是又一次人生拐点。而这次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渐进过程。这让我感到,人生拐点就是拐点人生,拐点产生伟大,产生成功,产生奇迹。
我像变了个人!
我也庆幸自己在人生拐点处终于清醒分辨出该向左还是向右,因此我开始拥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责任编辑 甘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