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小镇哈斯坦特

来源 :游遍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过哈斯坦特(Hallstatt)后,忽然明白奥地利为什么盛产水晶。哈斯坦特就好像一块上佳的水晶雕琢而成,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是不含一丝杂质的美丽。除了美景,哈斯坦特的历史和童话,尤其适合休养生息——红尘里的结,大多要到红尘外才能解开。
  


  没去哈斯坦特之前,奥地利并没给我留下特别的印象,维也纳同许多欧洲城市一样,堆砌着雕塑、古老建筑和匆匆的人影,繁华却无意留连。几乎是狼吞虎咽地咀嚼过茜茜公主的故居,就直奔了哈斯坦特。
  


  哈斯坦特位于阿尔卑斯山东部Salzkammergut(德语,意即产盐的皇家领地)地区,曾经是中世纪皇家领地,由于在1846年发掘出欧洲著名的哈斯坦特文化古迹所以被联合国授予人类文化遗产的称号。哈斯坦特还是Salzkammergut地区14个湖区中最空灵秀美的一个,素有“世界上最美的湖畔小镇”之名。
  哈斯坦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史前就有人居住,是“哈尔施塔特时代”原始文化的中心。无法想像直到一个世纪前,人们还只能通过划船或者驮畜到达这里。现在竟已成奥地利著名的旅游胜地。不过也许是季节的原因,游人并不多,哈斯坦特一如我想像中安静,宛如哈尔施塔特湖畔敛眉低首的天鹅。
  
  对访,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哈斯坦特并不容易到达,通往那里的路颇费周章。奥地利的路标不甚详尽,我们租来的那辆簇新的mini-bus并没有配备GPS,一切只能靠手里那张薄薄的地图。折腾了大半日,才看到曲折的公路旁渐渐有了哈斯坦特的标志。
  初见哈斯坦特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小镇在夜色中静无声息,游客中心停车场就在湖边,木制的栈桥围廊突出在湖面上,扑面清新的风,还夹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倚栏望去,山水田园融为一体,黑漆漆的辨不清方向。湖水沉沉的不起波澜,有零星灯火沿湖渐渐远去,并不见一丝喧闹,扶着围廊探身细看时,一群野鸭正在湖畔酣眠,小镇安静得恍惚睡去。
  这样的安静固然惬意,对远道而来的旅行者来说却是个难题。据说湖畔民居多的是湖景房间,应该是最好的住处,可是沿湖辗转,时间不过8点左右,却早已关门闭户,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营业的小店,问过才知道,这个季节湖畔民居多已不开了,只有半山上还开着两家小旅馆。趁着夜色仔细打量,小镇依山而建,沿着山势蜿蜒上去,不知道有多远。这景象不由令我想起在怒江峡谷寻访废城知子罗的那一夜,也是一样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时正值淡季,沿着石子路走上去,渐渐听见山泉奔泻,原来还有一条小河,更不曾想河上竟有座小小的廊桥,趁着夜色穿过廊桥的时候,薄雾隐隐浮起,刚好有位黑衣老者拄着杖慢慢经过,那感觉十分特别,总觉得夜幕中似有中世纪的马车灯摇摇欲坠,其实正是旅店的灯光。旅店门很小,里面却别有洞天,居然有三层之多。
  我们的房间在三楼最尽头,两面都是窗,推开,水声潺潺,似乎就在耳边流淌。
  夜幕中的哈斯坦特模糊了时光的界限,空气中弥漫着中世纪的味道,仿佛数百年来从未改变过。
  
  古镇,品味湖光山色
  
  爱上哈斯坦特的理由有很多,但第一一定是它的美景。品味哈斯坦特的方式也很多,在路上,在船上,在窗边,每个角落都可以从容欣赏,但绝不能只是从头到尾走一遍就作数,因为它实在很小,走马观花会错过许多精彩。
  


  哈斯坦特是座名副其实的小镇,大概只有2000居民,沿着湖从一头走到另一头大约只要十分钟,小镇沿湖而建,一条石板小路分隔了湖光山色,依山一侧是一色的小巧独栋小楼,刷出各种斑斓的色彩,即使在阴天,也绽放着一番明媚,沿湖一侧则是朴素的小木屋,在湖边重重叠叠不知有几许,塔尖细细的基督教堂干脆就在湖中架空而建,远远望去,如空中楼阁,缥缈于水色薄雾中,几近梦幻。
  


  哈斯坦特也是座名副其实的古镇,磨得发亮的石板路当然记载过无数沧桑,各种建筑都保留着百年前的样式,镇中的广场上,还有手工精美的雕塑。天使、修士、受难的基督,各种宗教形象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布满了中间的雕塑喷泉。听说当年这里优美的环境吸引了众多浪漫的艺术家,从而留下了大量建筑和艺术遗迹。广场周围散布着三三两两的咖啡馆,要想静静欣赏小镇之美,这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广场另一面是拔地而起的山峦,不远处的山坡上,隐隐耸立着罗马式尖顶教堂,山林红黄交织,渐渐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刻。
  小镇与湖相伴相生,湖面十分开阔,三两叶小舟在其上悠然自得,偶有几只水鸟从水天深处掠过,看久了,不免有些写意画的意思。最难得的是没什么人,纵然有,也作了画中人。若要作画中游,可以放舟湖中。小镇两端各有一个码头,可乘观光游船在湖中兜风。可惜正赶上周末,不开船,一人独钓一江秋的怡然自乐,只好想像一下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哈斯坦特的美都无懈可击,因为有水,这美里便有了小家碧玉的温润即使只坐在湖边喂喂天鹅,也不失为最浪漫的享受。
  
  盐矿,千年悠悠
  
  来到哈斯坦特任谁都无法忽略那座900年历史的盐洞,4000年前就开始开采的盐矿无疑是个活生生的传奇,当然盐洞现在早已停止开采,可是作为一座盐矿博物馆,它却能带你深入地下数百米探索一个陌生的世界。
  小镇公路入口处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座中世纪盐矿工人的雕像,从他身后背着的大盐桶,几乎可以想像当时盐矿工开采山盐的艰辛。小镇后身的半山腰上至今保留着一座完整的采盐洞(Saltmines),现在成为对游人开放的“采矿世界”(saltWorlds)。
  没进入哈斯坦特盐洞之前,博物馆在我脑海中是个根深蒂固的学术名词,这一印象被哈斯坦特盐洞之行彻底颠覆了。
  盐洞在山腹之中,需要先乘缆车上山,然后再向上爬15分钟左右到达盐坑,在盐坑入口处换上草绿色的“矿工服”,再排队走进一条迂回曲折、幽深诡异的隧道。不过这个冗长的过程十分值得,不断深入中,隧道的墙壁上渐渐就出现了盐的结晶,偷偷挖下一角放进嘴里,果真咸!由于矿洞一直深入地下,沿着隧道下行之外,还要经过几条滑梯,才能到达坑底。滑梯很长,坡度很陡,坐在上面直冲而下绝对够刺激。还可以玩些花样,比如大家抱成一条龙呼啸而下,有外国帅哥表演了自己设计的潇洒动作,花样百出,十分有趣。
  矿坑里有美丽的讲解员用德、英两种语言详细讲解盐坑历史及采矿的过程,配合她的讲解,矿坑内装置了电动模型矿工模拟采矿动作,令人一目了然,至于盐坑历史,则在墙上用电子模型模拟出沧海桑田的地壳变动,让整个讲解变得非常生动,我们甚至在矿坑里看了一场采盐历史的小电影。就像一堂自然历史地理课绝对印象深刻。
  进入矿坑的过程十分复杂,离开却很简单,大家跨坐在当年采矿工人乘坐的小火车上,一声令下,呼啸而去,好像坐上了哈利波特的魔法列车转瞬就回到了地上世界。
  为了纪念这次有趣的经历,我在镇上买了一瓶用盐洞的矿盐制成的浴盐,说明书上夸张地说是数千年的历史结晶。我将这瓶浴盐持赠好友,希望下次她在拉萨沐浴更衣的时候能想起我和我的故事。
  
  童话一样的日子
  
  阅尽哈斯坦特山水历史,不由向往起这里的生活。也许是环境的关系,哈斯坦特水畔林间的小房子尤其可爱,小巧玲珑宛如积木搭成,像极了童话场景,人在其中,不由自主受了感染,忽然就童心勃发起来。所以走在小镇的路上有人忽然感叹道:“难怪欧洲盛产童话,欧洲人民简直就是生活在童话里嘛。”
  小镇居民十分钟爱园艺,房前屋后随处都打理出一道道风景。阳台上开满了各色鲜花,矮牵牛,洋绣球,在风中袅袅娜娜摇曳,一株苹果树紧紧贴墙而生,就像是镶嵌在墙上的版画,偏偏还结满了红彤彤的果实。下一个尖顶的门廊旁边开出一株巨大的曼陀罗,低垂着串串娇艳的花朵。在这样的小镇闲居真是神仙一样的日子,终日只在鸟语花香之间徜徉,一抬头,便可悠然见南山。
  


  从来人杰地灵,所以哈斯坦特的居民几乎个个都是艺术家,差不多每户人家都有自制手工艺品出售,每款只有一两个。精美的首饰、摆设、木雕、粗陶饰品用具不一而足……
  最受欢迎的是国内不大常见的各种园艺摆设和用具,铁皮制的布谷鸟和小公鸡最可爱,羽毛纹路都做得清清楚楚,仿佛张口便会叫出声。还有铁制小乌龟,陶土猫兔,个个憨态可掬,令人爱不释手。我们索性大肆采购,人人满载而归。我的收获包括一个会坐着摇脚的铁皮圣诞娃娃,玻璃和铁混合材质的吹号角的女神,因为刚好赶上过生日还额外多得了生日礼物,一个扬着金属鼻子神气十足的小陶象。
  离开哈斯坦特的下一站是萨尔茨堡,走着走着阴郁多日的天忽然放晴了,我们竟不约而同地叫起来,“天晴了!再回去看一眼吧!”立即掉头而去,于是,我看到了晴空下的哈斯坦特,这一次湖面有了倒影,水天一色,风景如画,宛如仙境。少顷,湖里的水鸟多起来,涟漪四起,哈斯坦特在水中渐渐模糊,终于,淡出了我的视线……
其他文献
对于许多到过澳大利亚东海岸的旅行者来说,西澳也许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地方,但它却是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所在:浪漫的人文风情,灵慧的野生动物、新鲜的佳肴美馔……与澳洲东岸美景相比,西澳有着“千面澳洲”的另一番风情。    珀斯和它的后花园    珀斯是西澳大利亚绮丽旅程的首选之地,虽然贵为西澳首府,却没有大城市的喧哗烦扰,取而代之的是传统的“澳式”纯朴与乡野风情,空气里每一分子都渗透着悠游自在。  在澳洲
期刊
1965年4月29日,毛泽东从武汉到达长沙。22天后,从长沙出发,经醴陵、攸县、茶陵、莲花、永新、宁冈,沿着1927年秋收起义之路重上井冈山。  38年后,毛泽东重返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这是一次感情的寻觅回归,还是执政党领袖对使命的深层呼唤?    上山  长沙-醴陵-攸县-茶陵-莲花-永新-古城-龙市-茅坪-黄洋界-茨坪    长沙  1965年3月26日,毛主席南下到达武汉,下榻东湖梅岭
期刊
一袭红装的亚航飞机火一样掠过湛蓝的南海。不到三个小时,便见冰河般棱角分明的白色海岸蜿蜒摆动;花瓣般缤纷的屋顶随意洒落青山绿水间。    ——沙巴到了。    闲散的沙巴    台风来了,有菲律宾和台湾挡着;地震来了,有苏门答腊和爪哇顶着。有“风下之乡”美誉的沙巴虽身处热带岛屿却终年无灾无难,四季悠哉悠哉。  没撞到乞丐,也没碰到过西装革履;没看见醉鬼,也没赶上过吵架骂街。没堵过车,没排过队,夜色下
期刊
佛山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而佛山剪纸是最能代表佛山民间文化的艺术瑰宝之一。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发展迅速,至明清时,与河南朱仙镇、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并称手工业“四大名镇”。据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述:“小经纪有剪字、剪簇花样”,可知当时的佛山剪纸已进行大批量生产。《岭南民间百艺》更有详尽记载。“清代已有专门生产剪纸的作坊、店铺30多家,从事剪纸的艺人达300多人……产品销往广东省内各地和湖南。湖北
期刊
从甘南出发穿行过若尔盖草原和红原草原,或者从成都出发一路向西北方向,就到了阿坝藏族自治州的首府马尔康。    马尔康这个名字让我产生美国西部片的奇特想像:落日下黄沙漫天,街道边安静地立着一间小酒吧,骑着高头大马的藏民从远处飞驰而来,腰间挂着长刀,酒吧热闹得就像城市里的迪厅,你可以肆意和漂亮的姑娘谈笑,要不就随时准备握紧拳头,跟上前挑衅的醉鬼畅快淋漓地干上一架。  当然,这不是真实的马尔康,那个和任
期刊
近日常有友人问我,“冬日泡泉,何处最美,”皆因身为“旅记”,对旅游目的地向来挑剔,而我恰好是个典型的“温泉狂热分子”,叹尽广东及福建大大小小的温泉,无论春夏,无论秋冬。出于对温泉的非典型性狂热,吾又拜声名远播的温泉研究员梁均树先生为师,对温泉水向来先亲身体验之,再以理论验证之。浸泡温泉几载,于是常诚心向友人推荐——冬日泡泉,广东从化碧水湾温泉最宜人。原因有三:景美、水美、人美。      景美:山
期刊
到过尼泊尔,眺望过那些壮丽冷峻的雪山就难以按捺住更进一步亲近喜玛拉雅的冲动。  不是登山运动员,也不是探险家,对于诸多旅游者来说,更亲密的亲近喜玛拉雅的方式非健行莫属了。    尼泊尔不仅是登山胜地,也是徒步天堂,大多徒步线路都是围着喜玛拉雅山身边打转,可以看见有村庄、有树林、有湖泊、有人烟的山峰,通过多个角度遥看喜马拉雅山,强烈的对比与巨大的落差,会产生在登山营地或高海拔地区欣赏最高山峰所不能获
期刊
找个地方越冬,不,应该是跃冬,这地方是香港离岛之一——西贡,新界东部远离城市喧嚣的半岛。  赤门海峡连接的南中国海,使这个郊野的活力半岛,在严冬里仍然荡漾着温暖的快乐。    马料水—赤径,穿越赤门海峡    这天的行程多少让人心生激动——去西贡,走的不是寻常路。从新界半岛东岸香港中文大学旁的马料水码头乘船,沿西贡岛北端轮廓东行穿越整个赤门海峡,在赤径村登缶西贡岛。  赤门海峡,是连接新界东岸内港
期刊
赤柱的天空下,香港半岛南端海岸轮廓和小镇天际线如此鲜明,天空那近似无限透明的蓝,是小镇空灵的背景。别样的建筑,成就了这方透明的天空。只是,不知有多少游人能读懂小镇各式新旧建筑的况味。    赤柱小镇,有种别样味道    这个香港岛最南端的秀丽小镇,自古便是香港人主要聚居地之一。1841年,以今湾仔、金钟和中环为中心的维多利亚城尚未落成时,赤柱曾是早期临时行政中心。后来行政中心迁往港岛北岸,但赤柱仍
期刊
雅鲁藏布大峡谷命名10周年    1998年10月18日,国务院批准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  地处藏东南,深5382米、长496公里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1994年初经我国科学家和新闻工作者合作发现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改写了百余年来科罗拉多大峡谷以“世界第一大峡谷”自居的历史,是20世纪世界地理的一次重大发现。  雅鲁藏布大峡谷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险峻幽深,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