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技术产业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朝阳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亟须具有创新能力的生物技术专门人才。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学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的实验内容设计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业后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而急需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本研究结合现阶段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本校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对生物技术实验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和建议,旨在培养生物技术创新型综合人才。
  关键词: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4-0158-03
  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生物技术是当前发展最为迅速的高精尖产业之一。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尚有很多亟待拓展的研究领域。创新能力是21世纪人才基本的必备素质,也是决定我国科技竞争力强弱的一项重要指标 [1],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扩大了创新型生物技术人才的缺口。生物技术是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实验教学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也是提高本专业教学质量及水平的关键环节 [2]。本研究通过探索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法,构建了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生物技术人才。
  一、生物技术实验教学现状
  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内容广泛,发展日新月异。生物技術人才培养目标不仅是学生掌握生物技术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优异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而实验教学是培养这一能力的主要途径 [3-4]。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存在如下问题:1. 实验课内容设置依附于理论课,各自相对独立,缺乏系统性。实验课程的独立设置,不利于各课程的交叉融合,常会造成同一实验内容的重复。这不仅造成了实验教学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学生系统性学习生物技术实验技能;2. 实验课在内容设定上多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所占比例较小;3. 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考评机制,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与理论教学不同,学生的实验课表现很难量化,大多只是根据学生实验课出勤率、实验报告书写情况等判定实验成绩,很难看出学生实践能力的真实水平,即便实验操作考试也很难考查学生综合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4. 缺少科研能力培养环节,在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弱,缺乏系统的科研思维;5. 实验课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严重脱节,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差。学生实验课使用的实验仪器较为基础,与科研机构、生物医药企业的仪器及实验环境相差较大,实验课上接触的内容与科研及生产实际差距也较大,导致学生进入科研及生产实践环节后很难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因此,为实现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生物技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生物技术专业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二、创新型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
  (一)建立生物技术创新实践基地
  吉林医药学院检验学院于2011年创立了生物技术专业,开设课程包括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概要、医学检验课程及其他多门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本校的生物技术学生专业具有医学背景,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有利于将来从事体外诊断及生物医学的相关研究。检验学院拥有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抗体工程协同创新中心”,拥有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实验室“中药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和校级科研平台“分子诊断工程研究中心”两个科研平台,我院还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9年9月,在这些平台的支持和辅助下,根据本院的生物技术特色建立了生物技术创新实践基地,聘请生物技术教研室及抗体中心的博士教师作为学生导师,以导师科研课题为基础,成立生物技术创新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导师指导为辅,开展课外科技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参加科研小组的同时逐步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也可以科技活动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及学校举办的各类创新创业比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科研活动小组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国家级以上论文8篇,获得各级创新创业奖项15项。
  (二)实现生物技术实验的分层次教学
  将各类专业课的实验内容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类,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将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等课程的实验内容综合成一门生物技术技能训练实验课程,以基因工程为主线,将目的基因的获得、重组载体的构建、目标蛋白的表达及纯化、基因工程产物的发酵培养等内容贯穿成一个大实验,集中实验课时,使学生可以完整、系统地掌握生物技术基本实验技能,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形式,可以在综合性实验之后开设。在设计性实验中,教师给出几个可选的题目,由学生自选题目,建立实验小组,以已经学过的生物技术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自主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经指导老师审核通过后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途径自行解决,分析最终得到的实验结果,判断实验成功与否,评估实验的影响因素等,都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通过设计性实验,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检索、资料加工等科研方法,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应贯彻“开放性”的原则,即内容开放和结果开放,学生自己选择时间完成实验内容,实验没有固定的结果,根据学生的设计和实验条件进行摸索,同一实验内容可以有不同的结果。通过分层次的实验教学,各学科的实验内容得到了有机融合,训练了学生对生物技术实践技能的整体认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5]。   (三)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的考评和激励机制
  合理的考评及激励机制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制度保障,在创新型实验改革中建立适宜的考核及激励机制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学生设计性实验的成果、发表的论文、发明专利、毕业设计等创新成果进行综合考核。同时,设立“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创新学习。在创新实践教学中,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并紧密结合相关课程,从理论到实践,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从而取得创新成果,根据创新结果获得相应创新学分。创新学分的评判因子包括:1. 根据创新成果或奖项等级,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学院级,分别计50分、30分、15分、10分、5分来给予相应创新学分,设定激励标准;2. 根据学生参加创新活动次数及活动表现给予相应创新学分。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针对生物技术专业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前沿性的特点,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授课中适时使用在线课堂、微课、虚拟仿真等新型教学模式,建立课前线上预习和自测,课后线上讨论和测评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制”的积极作用
  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安排生物技术教研室和抗体体中心老师作为导师,在学生选课、设计性实验、科学活动小组及科研实验等方面,起到指导及监督作用。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导师不仅要督促和指导学生的实验学习过程,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心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施创新学分制的目的是优化学生个性化培养,而个性又是创新的基础。因此,本科生导师制是创新学分制实施的保障,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三、结语
  创新能力是新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高等学校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基于生物技术在世界科技及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是现阶段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进行生物技术实验课程的创新性改革。实验教学的创新改革是提高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水平及质量的关键环节,能够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培養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研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造就创新型人才。本研究通过不断挖掘及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科研平台和教学资源,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构建和完善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旨在充分发掘学生创新潜能,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生物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安勇. 基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6):137-138.
  [2] 王云,杜伟. 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33(01):19-20.
  [3] 廖蓉. 谈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3):122-124.
  [4] 刘宁宁. 本硕阶段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衔接现状及其成效研究[J]. 现代教育管理,2019(01):108-113.
  [5] 王清亮,任恒峰. 基于兴趣驱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以近代物理实验教学为例[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07):87-89.
  (责任编辑:汪旦旦)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规模屡创新高,地方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环境更加艰难。就业工作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辅导员是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护航人”。本文立足地方高校工作实际,分析了就业创业指导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以构建辅导员就业创业工作“四心”服务体系为重点的指导方法,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关键词:地方高校;就业创业;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在宋代特殊的政治与文化背景影响下,艺术、文化、宗教呈现兼容并包的开放局面,著名文学家苏轼也并不是一个死板拘束的学者,其生存哲学不断随着朝中改革、政变而融合、重构.文
人是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的德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因此老子十分强调个体和谐素质的重要性.《道德经》作为老子的重要杰作,全文虽只有千字,但在政治、经济和
摘 要:在当前我国高校大力发展创客教育的形势下,本文结合自身在学校实施创客教育的经验和体会,立足于学校研究创新中的创客教育系统建设,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使创客教育成为学校特色教育的的新发展方向,以期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创客文化;创新创业;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4-0152-03  創新创业是未来中国发展的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渐凸显,而地方普通师范院校的就业形势也更加严峻。本文通过对集宁师范学院在校生就业意向、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疫情形势下的就业指导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师范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正在改革创新过程中,并且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也越来越多元化。在互联网技术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创新路径,充分发挥网络教育载体的优势和作用,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还要重视对网络载体创新的监督管理,实现科学把控。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创新研究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其提供一些参考。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类社会不断侵蚀自然的边界,种种生态环境问题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环境的需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生态治理工
现代社会商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现代社会的公司不断地进化,公司的结构越来越向着集团化转变,母子公司的形式越来越多.而我国基于单一公司组织架构的《公司法》,在很多方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数据,从贫困状态、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三个角度测量农户贫困状况,实证检验了不同类型健康冲击下农村家庭借贷对贫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
“立德树人”关键靠教师,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校高知群体党员发展工作意义重大。本课题通过现场调查,分析高校高知群体党员发展工作现状,剖析原因,探索建立高校高知群体党员发展工作的新路径和新策略,为发展高知群体党员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