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我们欣喜地发现小学数学课堂的变化,尊重代替束缚,开放代替封闭,自主学习代替被动思考,课堂中学生操作多了,讨论交流多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因而数学课堂上时常是一幅热热闹闹的景象。但当我们冷静下来,不难发现,在这绚丽多彩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背后。同时也存在着这样的事实:学生们可能是在热烈的讨论,但是交流之后获得的收获却不一定经得起“新”的考问;如此一来。“上课时热闹,考试时茫然”的现象就比比皆是了。虽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怕都和“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低下”有关。而要改变这一现状的唯一出路只有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其核心问题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双方都受益,应该成为教学追求的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通过实践和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实现有效小学数学教学的前提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新课程要求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有效教学”的核心因素是师生间的关系。在教师和学生间交往中,平等、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生成。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我们的教学过程就会成为一个充满智慧和创造的过程,我们的教学就会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所以,师生关系的重塑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保证。
(二)加强教学的情感性,发挥学生的主觀能动性
教学的情感性缺失与教学设计不设计情感直接相关。现行教学设计强调的只是教学的科学性,即怎样整体、有序地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而忽视了教学设计中的人文性和艺术性,特别是缺乏对情感活动和情感培养的关注,从而加剧了教学的情感性缺失,影响了真、善、美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必须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首先,要重视课堂交往结构中的情感设计。这里,教师要考虑的是怎样变师生单向交往为多向的师生、生生交往,灵活运用全班、小组、个别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活动,使课堂交往既有利于认知的发展,又能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提高。其次是学生学习心理活动中的情感设计。这里,教师考虑的重点是怎样变单一的认知心理活动为知情统一的全面的心理活动。充分发挥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在认知活动中的动力作用,并贯穿于认知活动的始终。再次,要重视认知操作活动结构中的情感设计。教师设计的重点是怎样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的情知得到有机和谐的发展。最后,还要重视对教学环境的情感设计,其设计重点是怎样使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相互帮助、乐学向上的教学环境中专心致志地学习。
二、备课从“无效”走向“有效”是实现有效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
传统备课的中心任务是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尽管提出了研究学生的任务,但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教师备课过程中只是作为一个处于一定年级段的抽象群体来认识,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能否掌握教材、难点在何处等,即以教材为中心地思考学生。教学过程的设计除了课堂进行的程序外,重点是按教材逻辑,分解、设计一系列问题或相关练习,教师心目中甚至在教案上就有明确答案设定。要转变传统的“备课”观念,使备课由“无效”走向“有效”,就要突出以下三点:
(一)关注学生的差异
在备标准、备教材、备学生的三大备课要素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一经确立就相对稳定,而学生是生成的差异,教师在备课时要洞悉时代精神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构建符合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境。无论是教学环节的预置还是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都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备学生的“可能”,尽可能地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也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如备“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应该着重考虑,在当今信息社会里,对每部分的知识,有百分之几的学生已经了解,有百分之几的学生不知道;哪部分的知识是这一年龄段学生所关注的问题等,从而分析学生的差异,作为上课的起点,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关注学生的发展
过去,教师们花在教学设计、编写教案的工夫实在太多,从教材分析到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从学法提示、训练题型到课堂板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都一一在案,知识的东西过细过多。有的还盲从于别人的现成教案。随着新课程的实践,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每天都在发展、变化,而个性化、创造性的课堂教学也绝不能用同一种样式来套。因而,要以学定教,把教学设计的关键放在考虑学生的学习和需要上,把工夫花在钻研教材上。花在分析学生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和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上,花在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知识重点,从而设计多种策略,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关注实践的空间
40分钟是一节课的常数,而教师和学生是变量,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总量应在考虑之列。在编写教案时,应更多地考虑课堂实际,留有师生灵活操作和活动的空间,强调从思路上整体把握,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表达。克服程式化设计,留给学生更多的语言实践空间,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大塘中心小学)
一、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实现有效小学数学教学的前提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新课程要求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有效教学”的核心因素是师生间的关系。在教师和学生间交往中,平等、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生成。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我们的教学过程就会成为一个充满智慧和创造的过程,我们的教学就会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所以,师生关系的重塑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保证。
(二)加强教学的情感性,发挥学生的主觀能动性
教学的情感性缺失与教学设计不设计情感直接相关。现行教学设计强调的只是教学的科学性,即怎样整体、有序地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而忽视了教学设计中的人文性和艺术性,特别是缺乏对情感活动和情感培养的关注,从而加剧了教学的情感性缺失,影响了真、善、美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必须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首先,要重视课堂交往结构中的情感设计。这里,教师要考虑的是怎样变师生单向交往为多向的师生、生生交往,灵活运用全班、小组、个别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活动,使课堂交往既有利于认知的发展,又能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提高。其次是学生学习心理活动中的情感设计。这里,教师考虑的重点是怎样变单一的认知心理活动为知情统一的全面的心理活动。充分发挥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在认知活动中的动力作用,并贯穿于认知活动的始终。再次,要重视认知操作活动结构中的情感设计。教师设计的重点是怎样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的情知得到有机和谐的发展。最后,还要重视对教学环境的情感设计,其设计重点是怎样使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相互帮助、乐学向上的教学环境中专心致志地学习。
二、备课从“无效”走向“有效”是实现有效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
传统备课的中心任务是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尽管提出了研究学生的任务,但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教师备课过程中只是作为一个处于一定年级段的抽象群体来认识,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能否掌握教材、难点在何处等,即以教材为中心地思考学生。教学过程的设计除了课堂进行的程序外,重点是按教材逻辑,分解、设计一系列问题或相关练习,教师心目中甚至在教案上就有明确答案设定。要转变传统的“备课”观念,使备课由“无效”走向“有效”,就要突出以下三点:
(一)关注学生的差异
在备标准、备教材、备学生的三大备课要素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一经确立就相对稳定,而学生是生成的差异,教师在备课时要洞悉时代精神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构建符合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境。无论是教学环节的预置还是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都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备学生的“可能”,尽可能地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也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如备“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应该着重考虑,在当今信息社会里,对每部分的知识,有百分之几的学生已经了解,有百分之几的学生不知道;哪部分的知识是这一年龄段学生所关注的问题等,从而分析学生的差异,作为上课的起点,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关注学生的发展
过去,教师们花在教学设计、编写教案的工夫实在太多,从教材分析到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从学法提示、训练题型到课堂板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都一一在案,知识的东西过细过多。有的还盲从于别人的现成教案。随着新课程的实践,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每天都在发展、变化,而个性化、创造性的课堂教学也绝不能用同一种样式来套。因而,要以学定教,把教学设计的关键放在考虑学生的学习和需要上,把工夫花在钻研教材上。花在分析学生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和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上,花在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知识重点,从而设计多种策略,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关注实践的空间
40分钟是一节课的常数,而教师和学生是变量,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总量应在考虑之列。在编写教案时,应更多地考虑课堂实际,留有师生灵活操作和活动的空间,强调从思路上整体把握,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表达。克服程式化设计,留给学生更多的语言实践空间,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大塘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