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唐云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632411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年夏天,为纪念著名画家唐云先生百年诞辰,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唐云全集》精装四册的大开本,逸览画家也给我留存了一套,并告诉说:第四册里还转载了我昔日写的回忆文章——《唐云的情趣》。
  这一说,又勾起了我的无限怀念,唐云先生的言谈举止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嗜好古器物
  唐先生嗜好古器物,这是熟知他的人都知晓的事。
  一天,我到大石斋,唐先生正在静静地完成一幅半成品画,过不多久,他停下笔,点燃一支烟坐到椅子上小憩,画桌边缘的小碗内贮满清水,里面浸泡着一个白色的古玉璧。
  我脱口而出:“这是汉代的玉璧。”
  唐先生抬起头,高兴地问:“你倒懂的?”然后一拉抽屉,从里面取出一块鱼形的玉器说:“我考考你,这是什么年代的?”
  我摇摇头回答:“这个年代不远。”
  唐先生不加理会,再次追问:“什么年代?”
  “应该是明、清两代的。”我勉强回答。
  “错了,是宋代的。”唐先生纠正完我的话,将那件小玉鱼放了回去……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许多大陆文物都流入港台地区,一次,唐先生从木架上搬出一个青灰色的汉代大陶罐,告诉我是费了4000元从香港买回来的。
  我说:“太贵了!”
  他说:“不贵的,因为上面有字的。”
  他指着陶罐口刻的“大吕”两个字,命我回去查查,下次来说答案。
  过了一会儿,唐先生用手指着陶罐下方一个很小的像是封泥的印迹说:“字太小,眼神不好,里面有一个字看不清楚,你看看。”
  我仔细辨认,那是一个很细小的篆体“宜”字,便用上海话告诉他,可唐先生听了几遍还是不清楚,我情急,找了片纸写出来,“宜!”唐先生一看就用杭州话纠正我……
  怀旧之情
  唐云先生是重情义之人,他有几首怀念故友的诗,写来情真意切。
  比如,回忆与挚友若瓢和尚在杭州少年时代的生涯:“苍水祠边负手行,一秋十日住南屏,寺僧与我都飘泊,剩有湖山入梦青。”
  又如,题好友来楚生书画七绝二首诗:“画笔对君难出手,酒兵输我破重围。侵寻四十年前事,烂醉西泠送汝归。”“展图重瞻墨犹新,老笔纷披越有神。不信楚生竟死去,腾腾活气有余春。”
  我知晓唐云先生才艺极高,有时候还很自负,唐先生在同龄人中可谓最全面能画的画家,但这两首诗将自己写得很谦虚,最后写得也很动情。
  唐云先生迁新居后,有一次,我前去请教,因我的名字与他的杭州老友边政平先生相同,便问我:“边政平怎么样了?”我摇头说不知道,他使我前去问候,我就来到了中山公园附近兆丰公寓三楼的房间内。
  边先生是上海文史馆馆员,别名边成,长唐先生数岁,瘦瘦的,留着山羊胡子,他的双腿已行动不便,盘坐在床榻上,但人很精神;墙上的镜框里挂着一幅唐云先生十多年前为他画的水墨《兰竹石图》,六尺开四的条幅,用笔苍劲,留给我很深的印象。
  边先生言谈和蔼,身旁有一个女儿叫边含光,长我许多岁,圆而略尖的脸上戴着眼镜,不时插上几句话来。
  下一次,唐先生见到我就说:“边政平来信了,里面还夹着字和照片!”
  两位老先生已多年没有见面了,彼此也难以走动,边先生在信中述说很想请老友寄一张照片看看,聊慰平生。
  唐先生又对我说:“可惜没有现成的照片。”
  我立刻自告奋勇:“过几天我带一个照相机来。”唐先生点头赞同。
  不久,我就带着一个海鸥牌DF2型手动对焦距的照相机前来,这一天,唐先生很开心,因为是加底片的,无法预先知道效果,为保险起见,我选择多角度进行拍摄;中午时分,来了一位推拿师傅,乐呵呵的样子,唐先生将他引入隔壁的房间,我也顺便告辞了。
  几张照片和几幅画
  我当初为唐先生拍摄的这些照片,经过许多年以后,到如今也是弥足珍贵的资料了,我仔细端详,好像往事再现:
  照片中,唐先生在画桌前,插手而坐,手边有一把井栏壶。从照片的左下角可以看到,他晚年作画舔笔用的小纸片,往往是他认为不满意的画裁下来的。
  画桌上有一张鱼形图画草稿,这幅正式完成的画现在已被收入《唐云全集》第三册第677页,名为“杨梅熟时”;画面的中偏右侧是一盆从树上采折下来的杨梅果实,底下有一条刚捕捉到的黄鱼,一束芦草从鳃间穿将出来,画上题两句诗:“石首鲜呈黄蜡面,杨梅浓绽紫晶盘。”
  记得创作这幅画的前几天,我来到大石斋,唐先生用杭州话问:“花绽开的绽怎么写?”又补充说:“就是花开的意思。”见我还不理解,他调侃我说:“你还复旦大学毕业呢!”
  我听后心急道:“有字典吗?”
  “有的。”唐先生说着递给我一本小封面的《新华字典》。
  我顺着拼音快速查到“绽”字,递了上去。
  “唔!”唐先生接过字典。
  再从照片上看,唐先生背后的墙上挂着几幅立轴,自左至右,分别是:石涛《淮扬洁秋图》,属高清晰的仿制品;汉碑拓本,裱件的右侧有晚清沈树镛的题字,赵之谦篆刻的印记;还有何绍基七言对联。
  我当时曾肃然起敬地仰视这何绍基的真迹。“蹩脚的!”唐先生简短地说道,我不敢再言语。
  《唐云全集》第三册第674页有“雏鸡图”,许多部分是我看着唐先生画的,那时,他手执一支并不算阔大的狼毫笔,出笔准确,当画完小鸡的上半身时,唐先生停下笔来,高兴地问我:“画的什么?”
  “一只鸟。”我没加思索就回答。
  “一只孵壳鸡。”唐先生纠正说。
  他画下面坡石轮廓的时候,只寥寥数笔,迅疾而肯定;过了一会儿,唐先生在小纸片上舔净笔,蘸上红色,然后褪去眼镜,认真地画出鸡冠。
  “唐先生,您的眼镜几度啊?”我好奇地问。
  “500多,近600度。”唐先生回答。
  “我也500多度。”我开心地应和着。
  他画上面花卉枝干、叶子的时候,用笔也很简练,然后,用一支较尖细的狼毫笔,勾勒出花形,背影处再擦几笔,显现出质感。   “这是吊钟花。”唐先生告诉我。
  诗情和最后想见的诗人
  唐云先生对古典诗词具有浓厚的兴趣,他喜欢的诗人有吴梅村、袁子才等,更喜读唐代李白、杜甫等人的诗句。应该说,他的诗文很严谨,斟酌再三,并亲口告诉我:“没有画笔快。” 故不轻易题咏。
  我曾携一印章裱拓件想请他题词,那时候,唐先生与我已经很熟悉了,就将那裱件推开说:“唉,没有句子。”又看着上面遍集时贤的字迹,用手一指,笑着调侃我说:“像发票一样。”
  还有一次,我画了一幅时蔬图,上面借题画家沈子丞先生的诗:“园蔬清且腴,梁肉不能及。可怜富家子,只求山海鲜。”我携画前往大石斋,却疏忽了唐先生喜欢肉食,他流露出并不欣赏这样的诗意。
  我三十岁时,自画一竿墨竹,并寄题前人诗句:“一枝风篁点笔新”,持去请他指教,唐先生看后说:“有点顾定之的趣味,画得不错。”也喜欢那句题画诗。
  我知道唐先生是杭州人,还有一次,特地准备了一首自己《登孤山远眺西湖》的律诗:“临安故事梦成空,吴越湖山旧日同。欲度六桥迷翠柳,重寻净刹有仙风。斜阳帘外轻笼雾,岚树台前晚退红。难得留连为过客,孤山独坐绿荫丛。”想得便请他过目,但那次时间匆忙,未能出示。
  唐先生与同样是杭州籍的诗人徐定戡先生已许多年没有往来了,他们也都与杭州前辈诗人徐行恭先生熟悉。
  徐定戡先生也是上海文史馆馆员,抗战前,祖父辈在杭州、上海两地都有纱厂,同仁医院先前就是他们家的厂址。他的诗思是很快的,曾自负地对我说:“你还没有走出房门口,我的诗已经成了。”昔日,他藏有许多唐云先生早年的成扇,都画得极精致,我曾将此事转告唐先生。“画呢?”唐先生提起精神来追问,“可惜文革中都没有了。”我回答,唐先生默然不语。
  现在仔细回想,唐云先生很器重徐定戡先生,唐先生在我面前不止一次提起徐先生来,并问起他的诗集,我就到徐先生家索取,可是,大公子出生的徐定戡先生满不在乎的,只在扉页上留了电话号码,并未有任何称谓之语,唐先生性情敏锐,对我说:“代我问候徐定戡先生。”
  唐先生很想与徐先生相见,但那时,江苏路大维修,路面被挖得崎岖不平,所以,也一直未能如愿。
  古吴轩《唐云画集》与《石涛画集》
  记得1993年夏天,我告述唐先生:苏州古吴轩出版了一本《唐云画集》,他回说自己还不知道,让我取来看看;过了几天,我带去两本画册,先递上古吴轩的画册,他快速翻阅一遍说:“里面有几张画选得不够好,不能代表水平,不算数的……”我笑道:“唐先生,你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当翻阅到画册后面时,许多画上都有巧娟、李健的名字,我好奇地问:“唐先生,巧娟、李健是谁?我看张大壮的画册里也多有他们的名字,你给他们画得真多啊!” 唐先生听后只简单地回答我一句话:“我们是朋友。”临近中午,我将要离开,匆匆请他在画册里签名,唐先生看着我问:“用钢笔可以吗?”我学着他往常的样子答道:“随便。”他就在空隙处题写:“一九九三年新秋,唐云。”不曾想,这竟然是唐先生最后一次为我题字。
  还有一本就是《石涛画集》,唐先生看得很仔细,我乘兴追问:“石涛的老师是谁?”他冲我道:“石涛是没有老师的。”停了一会儿,他又说:“除了石涛,还有黑涛也画得不错。”他用手指着画册中的一幅画说:“喏,这就是黑涛画的……”可惜,直到今天,我都没有搞懂黑涛是谁!
  他让我将这本《石涛画册》留下,准备闲暇时慢慢赏阅。但数月以后,唐先生就去世了,我也没有将这本画册再取回来。
  最后的唐云
  1993年中秋,一天午后,我去苏渊雷先生家,刚进得门来,傅韵碧师母迎面说道:“唐先生故世了!今天早晨,逸览来过,请苏先生写了挽联。”听到这里,我一下跌坐在椅子上,愣了片刻,才慢慢道:“真难过!真难过!”苏先生是乐天派,靠近安慰说:“够了,够了。”我抬起头问:“苏先生,怎么能这样说话?” 苏先生补充说:“比起钱瘦铁、江寒汀够了。”我立刻站了起来说:“你比唐先生还大几岁呢!” 苏先生笑着解释说:“我不一样的。”
  1993年10月15日,唐云先生追悼会那个上午,时由蒙蒙细雨变成中雨,仿佛天也流泪,我与边政平先生的女儿边含光女士相约而至,手里各持一支鲜花。唐先生还戴着宽边的眼镜,魁伟的身体静静地躺在那里,我们默默向前,奉上鲜花,随着人流走了过去,边先生的女儿突然提议:“再看唐先生一眼吧!” 于是又各持鲜花,再次奉上,我的心情倍感低沉,侧眼一看,边先生的女儿不知何时起,已泪流满面。对面正遇见唐先生的长女涤览,相互示意,边先生的女儿又用手一指我说:“这是唐先生的学生。” 涤览女士含着眼泪,点点头说:“见到过。”
  记得那天韩天衡先生主其事,刘旦宅先生在人陪同下经过,翁闿运先生拄杖而过,有唐先生老友为此大恸……
  第二天,《新民晚报》刊载苏渊雷先生的诗句,苏先生在诗中回忆与昔日友人谈画论诗、文酒相会的场景,至此,苏先生与唐先生已有四十多年的情谊。据他们的友人符骥良先生回忆说:“苏渊雷和唐云两位先生,如按古人的观念来衡量,几可为刎颈之交。”
  日后,我每每忆及往昔观唐先生作画,谈论石涛、谈论诗文之旧事,感慨良多,也成一对联表示怀念:
  “画笔千秋,清湘月下真名士;
  文心几度,大石斋前小学生。”
  前四字是借用晚清吴昌硕悼任伯年的诗句,我受唐云先生启发,都深爱清湘老人石涛的画艺,唐先生身前名士风度,故又有下句;我写了几篇回忆唐先生的文章,故末句转用元代黄公望回忆大画家赵孟頫的典故。
其他文献
棉花吐絮期是增铃重、提高纤维品质的关键时期,力争早熟不早衰,实现绿叶托白絮,上下见双花。1.棉花开花后半个月内纤维迅速伸长,若此期缺水,则纤维明显缩短,影响产量和质量,经常检查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现状,指出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英语教学新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目的探讨研究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4.5h以内)给予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分别于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早剥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子痫前期患者,将25例合并胎盘早剥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单纯子痫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对比两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措施。方法: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患者对症治疗。结论:脑梗死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病时间等情况制定具有个体化的治疗
目的研究产后出血和致子宫切除的应对办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产后出血和致子宫切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应对方法和预防措施。结果通过采取科学的应对方法和预防措施,有效
1923年4月15日,坐落于上海闸北青云路青云坊(今青云路323号附近)的上海大学迎来了一位贵客。只见此人身着长衫,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两撇八字胡既浓又密,炯炯目光之中透着睿智与坚毅。他正是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他曾多次来到上海从事革命活动,其中有重要影响的就有七次之多,在黄浦江畔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反对独裁复辟 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若要追溯李大钊与上
通过对车辆内部噪音的统计分析,对于车辆在不同的速度下的情况,分别采用短时能量-过零率及小波分析降噪的方式进行端点检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实现。仿真结果表明:此方
针对二次调节五轴液压加载系统,建立了系统的方框图模型,根据系统的工作特点,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系统采用模糊PID控制器和普通PID控制器两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停车难的问题,运用物联网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构建由服务器、移动终端和控制器组成三级网络结构的智能车位远程管理系统。实现服务器、移动终端、控制器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