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思路探析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f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四五”规划建议稿明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科技创新被置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因此,探究国家、企业、人才队伍等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思路对科研力量配置、科技人才培养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当前科技创新形势的基础上,对科技创新在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主要方向进行概括,提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基础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发展思路。
  关键词:科技创新;十四五;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9-0009-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1]。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节点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迫切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一、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一)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
  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未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发展规划[2],多次指出创新对发展具有强大的动力作用,强调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学技术强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水平。1949年以来,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投入不断加强,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中国从“洋钉”“洋火”“洋车”时代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世界制造业强国。
  (二)科技创新是“十四五”时期的重点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正文第一部分明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3],科技创新被置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充分显示了科技强国战略在“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地位,要通过科技创新战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科技创新是打破困局的后盾
  近年来,科技创新不断进入公众的视野,特别是近两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发动了所谓的“科学技术战争”,以莫须有的罪名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发起制裁和限制,对部分高水平科技及应用进行封锁,限制中国高科技产业与国外的合作,限制高水平人才的国家交流,拉拢部分国家和地区加入对中国科技封锁的队列,妄图通过科技封锁遏制中国的发展。
  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在科技方面有了较深厚、全面的技术积累,但在基础科学研究、重大原创性成果和社会基础研究的重视方面仍然存在短板,部分工法仍未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一方面这是由于科技积累需要时间,而中国仍在全力追赶;另一方面也受全球化工业链分工的影响,部分技术应用采用国际交流合作的形式开展。这使个别国家对中国进行科技封锁获得了可乘之机,也暴露了中国在部分尖端科技方面的薄弱之处。
  因此,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有利于打破中国科技发展中的“木桶效应”,消灭在基础科学研究、重大原创性成果和社会对基础研究等方面发展的明显短板,提高在关键性、核心性科技方面的竞争力,也将为逐步打破部分科技“卡脖子”的困局提供越来越强大的后盾。
  (四)科技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关键
  在2020年9月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性[4]。当前,中国的各个区域仍面临发展不够均衡的局面。一部分人已经进入了便捷的“5G”时代,一部分人还受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影响,归根结底在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足或不均衡。在社会的高质量、高速发展中存在许多现实问题,科技创新将成为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关键,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关键推动力。
  二、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
  (一)“十三五”期间的科技创新成果
  “十三五”期间,中国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的进步[5],2019年全社会的研发经费投入为2.21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0.78万亿元,占GDP的2.3%,世界创新指数排行榜也上升到了第14位(2015年为第29位)。
  在关键科技方面,不断涌现出新的“明星”:C919大飞机成功首飞、嫦娥四号成功登陆、北斗导航系统實现全球组网、复兴号高速铁路系统投入运营并走向世界,在5G、区块链、人工智能、核聚变、航天科技、新能源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不断推进国家科技管理机构改革,不断完善创新战略的设定,建立起了科技体制改革的主体构架。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涌现了一大批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科研的主力人员不断呈现年轻化、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人才结构得到优化,科研人员规模也得到提升。
  (二)“十四五”期间的科技创新方向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为中国未来科学技术革新发展擎画了明确的蓝图,参考科技部对“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可知[6],主要的发展方向有三个:一是配合世界科学技术革新发展的趋势,结合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开展中长期的科技创新工作,聚焦国家的发展需要,聚焦人民生活需求;二是不断优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支战斗力强的、结构优化的科研队伍;三是不断优化科研创新体制,建立起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特色的创新体系。
  三、科技创新的发展思路
  (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1. 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要以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为导向,对当前科技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加快构建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领头羊”的战略科技研究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聚焦创新领域的国家级实验室。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学研究所、企业等的研究资源优化、整合与资源共享。强化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投入,丰富新型研究性大学的投资主体构成,优化学科教育结构,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聚焦发展继续的前沿领域,培养研究性高水平人才。   2. 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要从国家急迫需求和长远需求出发,在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基础上,集中优势科研队伍加强对生物安全、生命健康、集成电路、空天深海、关键元器件等领域的核心科技的攻关和研发。通过相关领域的研发,既解决当前“卡脖子”的难题,也解决长远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核心难题,为科技强国的未来建设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3. 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
  不断加强基础研究投入,优化支出结构,鼓励社会以多种形式投入基础研究,建立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支持系统,重点建设高水平基础学科研究中心,鼓励研究自由探索。
  4. 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建立起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创新中心,不断强化各地区与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发挥创新中心在人才引进、投资吸引中的积极作用,形成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培养、投入之间的良性循环。全面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设计建设,提高使用效率。还要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交流平台,强化科技交流的国内化和高水平化。
  (二)提升企业基础创新能力
  1. 激发企业研发积极性
  企业是革新的主题,是推进革新的主力军。企业一旦产生技术需要,对该类技术的发展创新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因此,要加强企业在科技革新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调整税收方式,鼓励企业加强对科技革新的投入和生产。
  2. 支持共性技术研发
  促进企业、高校、研究所等科研创新机构的聚合,支持企业牵头建设创新联合体,构建上下游联合的复合型创新中心;支持企业和科学研究院共同设立行业研究所,加强技术服务共享;构建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加强共性技术的研发和难关的突破,解决跨行业领域的重要共性技术问题。
  3. 扩大科技成果开放
  进一步扩大科学研究院、大学的科技成果对企业的开放度,促进不同单位科研人员的深度广泛交流,促进理论研究的快速落地,缩短科技研究到应用的时间周期。
  (三)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1. 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
  在充分遵守人才培养规律和科研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培养符合中国科研特点的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通过科研任务和创新培养基地发现和培养人才,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锻炼人才,丰富人才的培育路径。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国外高水平科研人才来华工作、交流。健全工资福利、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体系,为海外科学家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境。
  2.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要在当前人才激励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发展特色,不断优化对人才的激励办法。在研究路线和经费使用上赋予更大的自主权,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灵活的科研环境,提高科研创新方向事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3. 提升科学研究素养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要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科学家典型,强化科技工作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积极作用,强化科技工作者的获得感。
  科学创新成绩的获得,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7],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的氛围,发挥优秀科学家对科研工作者引领作用,加强研究人员内在精神力量。
  (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1.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谁能为国家作贡献就支持谁[8]。加强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加强良性政策引导和创新环境建设,减少对项目直接干预。健全科研项目立项的评选机制,在科研工作中实现唯才能论,逐步淡化唯权威论。推进科研投入体制改革,重点关注战略性领域,改变科研部门分散状态,集中有限的科研资源发挥最大效果。
  2.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在科学技术革新的发展中,保护知识产权是不可缺少的。在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改进保护知识产权的各种法律法规体系,严格落实各类侵权案件的惩处,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杜绝一个原创、多个抄袭现象的发生,更好地保护科技原创。
  3. 促进科技开放合作
  科技创新是全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以开放、包容、互利、共享的原则开展国际科技创新交流,特别是在涉及全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上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建立科技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四五”期间将是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实现科技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就需要从高层面进一步布局好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完善科创新的体制机制,需要在企业层面增强创新的积极性,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科学研究素养。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EB/OL]. (2021-03-15). 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5/content_559 3022.htm.
  [2]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17-10-28).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 94-29613660-7.html.
  [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 (2020-11-03). 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4] 习近平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 (2020-09-11). http://www.gov.cn/xinwen/2020-09/11/content_554 2851.htm.
  [5] 科技部晒“十三五”科技创新成绩单[EB/OL]. (2020-10-22). 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0-10/22/c_1126641462.htm.
  [6] 科技部:“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有三个主要思路[EB/OL]. (2020-05-09). http://news.cyol.com/app/2020-05/19/content_186 19649.htm.
  [7]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从塑造鲜活的先进典型形象做起[EB/OL]. (2021-02-18). 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1-02/ 18/c_1127078614.htm.
  [8] 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强调 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EB/OL]. (2021-03-25). http://www.xinhuanet.com/2021-03/25/c_1127254519.htm.
  (荐稿人:杨杏本,湖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党史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题中之义。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党史教育要从学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四个方面着力,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教育方法方式改革、教育载体创新、教育环境营造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质增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党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
中国的神仙喜欢住在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比如天上.但也有神仙喜欢住在人类好像能够到达,但实际上也无法到达的地方,比如浩渺无边的大海的尽头处.人类误以为乘着船,船上备好足够的给养,假以时日,就可以到达那里,与神仙们交流.其实,这是妄想.rn神仙可以在人间自由往来,他们的住所,却拒绝人类踏入.
期刊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规定,语言思维是高职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思辨性及创新性易被教师忽视。本文在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视角下,以提升学生思辨能力为目的,通过大学英语阅读思辨教学实例,教师可通过问答、讨论、辩论、反思等课堂活动进行有效的思辨教學;引导学生梳理归纳议论文论证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写作思辨能力;英语思辨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
期刊
初中美术作为初中教育侧重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强化其精神修养的课程,其在综合素养培养背景下被赋予了更多的教育功能.因此,为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资源,全面渗透各项教育内容,兼具高效性与综合性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在新型初中美术课堂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也随之提升,其具体应用途径也成为相关教师当下重点关注的问题.
摘 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大量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接受本科和研究生等阶段的专业教育,中国高校也逐渐成了高质量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从跨文化适应来看,来华留学生在快速了解并融入中国的文化圈子的同时,还要提高学术适应能力,以此实现来华留学学有所成的目标,一方面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另一方面拓展多元发展空间。本文立足跨文化背景,使用逻辑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新文科建设旨在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宽广、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文科卓越人才,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构建新的学科范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涉外语类学科跨文化思辨能力的训练。本文以山东农业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中德合作办学项目为例,介绍新文科视野下将德语强化教学与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相融合的实践经验,为培育具备文化自信、独立思考能力、高度社会责任感、跨学科知识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提供路径参考。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数字媒体技术普遍应用于各行业领域.因该技术有突出的效果,所以影响力不断增强.作品创作中,部分艺术家应用数字媒体技术使得作品风采性更强.基于此,针对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制作中的应用相关知识,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简单地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