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市场失灵在国内有多种译法,因此也称为市场失效、市场失败、市场障碍等,简单的来讲市场失灵就是指市场失去了效率,换句话说,当市场对资源配置出现低效率或者无效率时,就出现了市场失灵。随着西方学者对市场的研究,对市场失灵判别标准也出现不同的看法。
【关键词】:市场失灵;资源配置;标准
一、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也称市场失效、市场失败、市场障碍等,从简单的字面上理解就是指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者无效率状态。市场失灵时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按照萨缪尔森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它连接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正是由于微观下的市场会出现对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者无效率,才需要政府作为调控者在宏观层面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讲市场失灵喻为“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
市場失灵的概念是最初是由巴托在《市场失灵的剖析》一书中提出的,按照巴托的解释,市场失灵的概念是价格-市场制度不能维持“合乎需要”的活动或不能阻止“不合乎需要”的活动的状态。1巴托认为市场失灵中是否合乎需要决定于人们采取怎么样的评判标准,即与人们对“最大福利函数”的价值解释有关。从巴托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市场失灵的概念诞生之初,其标准的制定就是模糊的。因此,对市场失灵的标准的探究与争论在其诞生之初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二、市场失灵评判标准的历史演变
1.旧福利经济学的庇古——标准的开创者
旧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庇古在其代表作《福利经济学》中讨论的社会福利最大化与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对市场失灵的判别标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庇古的中心思想就是效率标准和公平准则,庇古使用者两个标准衡量和评判了市场价格机制的功能和缺陷。
在论述经济资源配置和经济福利的关系时,庇古对效率标准进行了论述。庇古认为,如果一个经济社会能够把经济资源在各部门、各行业之间进行最优分配,使得经济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率,即在既定的生产资源下使国民收入达到最大值,在这种情况下,全社会的经济福利就会得到增加,而要实现经济资源配置的最优条件就是边际私人纯产值等于边际社会纯产值。他认为,当经济社会在配置经济资源时达到这一标准,此时经济资源的配置是有效率的,这就是庇古在其书中所称的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通过庇古的看法可以推出市场失灵的判断标准,即边际私人纯产值不等于边际社会纯产值时经济社会对经济资源的配置没有达到最优状态,或者说资源配置是缺乏效率的,这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市场失灵。
在论述收入的分配和经济福利的关系是庇古提出了公平标准。庇古在承认杰文斯和马歇尔的货币边际递减规律,由此出发,庇古认为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在富人一边是远远低于穷人一边的,因此,如果把富人的一部分货币收入转移到穷人一边就会增加社会的整体经济福利,而转移的最终结果是当货币的边际效用对每个人都相等时,社会整体经济福利将达到最大化。很明显,庇古的公平标准,即货币收入的转移导致每个人的货币边际效用相等并不能由市场自我调节,那么社会整体的经济福利就无法达到最大化,市场就会处于失灵的状态。
庇古通过对效率和公平的角度探讨了经济社会对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收入分配问题,并且提出了自己标准,他本人并没有明确提出市场失灵的概念,但是庇古的标准对与市场失灵标准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后来的经济学家很多都是在庇古的研究思路上,对社会福利函数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市场失灵的问题。
2.帕累托最优标准——判别市场失灵的绝对标准
帕累托最优又称为帕累托效率,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帕累托在其20世纪初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教程》中提出的。在平狄克帕累托有效配置是这样叙述的:“一种商品配置,一个人的境况无法在其他人的境况不变坏的情况下变好。”关于帕累托最优可以这么理解,经济社会对经济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一种最优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对经济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能在不损害别人的前提下使自己的状态变好,也就是说要使一个人的状态变好必须损害他人的利益。
新古典经济学,以帕累托最优为研究标准来判断市场是否失灵。新古典经济学对实现帕累托最优标准条件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他们认为当消费者商品交换达到帕累托最优时,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相等;其次是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当任何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的生产者相等时,厂商的生产达到帕累托最优;最后是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当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他们的边际转换率时,对于厂商和消费者来说,生产和交换都达到帕累托最优条件。新古典经济学家们认为,在帕累托最优这个绝对标准满足是,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有效率,但是要注意的时,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有效率并不一定满足社会整体经济福利最大化。依照帕累托最优标准,阿罗和得布鲁归纳出了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定理。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中对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这样描述的:“如果所有人都再竞争性市场上进行交易,则所有互利的交易都讲得以完成,而其产生的均衡资源配置将是帕累托最优的。”福利经济学第二定律:“如果个人偏好曲线是凸的,则每种帕累托有效配置(契约曲线上的没一点)都是某些商品的初始配置下能够得到的竞争性均衡。”
帕累托最优原则探讨的时微观层面上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因此部分学者也把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的市场失灵称之为狭义的市场失灵。
3.科斯的交易费用——新制度经济学标准的崛起
科斯1937年在其著名的论文《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在文章中他对“如果价格机制是完全有效的,为什么会存在企业”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最终他认为利用价格机制并不是免费的,而是有成本的,而这种成本就是交易费用。之后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对交易费用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不同的新制度经济学家对交易费用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对交易费用的论述可以简要概括为:1)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包括各种为获利和处理市场信息的费用,如寻找交易对手、了解交易价格的费用。2)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3)由于不确定性所导致的较高的实施长期合同的费用。科斯在另外一篇著述《社会成本问题》中对交易费用作出了更详细的解释,可以简单归纳为:1)度量、界定和保护产权的费用。2)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3)讨价还价、订立合同的费用。4)督促契约条款严格履行的费用等等。
对交易费用与市场失灵之间关系的分析,关键在于将市场本身作为一种制度分析,且这种制度并不是像新古典经济学一样给定,于是对市场效率的分析就转嫁到对制度效率的分析,于是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交易费用就成了衡量制度效率即市场效率的标准,这个标准可以简单的描述为:制度效率与交易费用成反比,即交易费用越低,表明制度越有效,进而表示市场越有效;交易费用越高,表明制度越缺乏效率,市场也就是缺乏效率的。后来的经济学家对科斯的理论进行总结,得出了著名的科斯定律:在正的交易费用的条件下,只要产权明晰且可以自由转让,市场机制可以有效的克服外部性,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平狄克.丹尼尔·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本社,2013
[2]毕泗锋.经济效率理论研究述评.[J].济南:山东大学,2008
[3]高洁.市场失灵评价标准的演变及其争论.[J]. 武汉:湖北经济学院,2008
[4]王冰.市场失灵评价标准的演变及其争论.[J].武汉:武汉大学,2000
[5]伍世安.杨青龙.论市场失灵的判别标准.[J].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0
【关键词】:市场失灵;资源配置;标准
一、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也称市场失效、市场失败、市场障碍等,从简单的字面上理解就是指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者无效率状态。市场失灵时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按照萨缪尔森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它连接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正是由于微观下的市场会出现对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者无效率,才需要政府作为调控者在宏观层面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讲市场失灵喻为“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
市場失灵的概念是最初是由巴托在《市场失灵的剖析》一书中提出的,按照巴托的解释,市场失灵的概念是价格-市场制度不能维持“合乎需要”的活动或不能阻止“不合乎需要”的活动的状态。1巴托认为市场失灵中是否合乎需要决定于人们采取怎么样的评判标准,即与人们对“最大福利函数”的价值解释有关。从巴托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市场失灵的概念诞生之初,其标准的制定就是模糊的。因此,对市场失灵的标准的探究与争论在其诞生之初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二、市场失灵评判标准的历史演变
1.旧福利经济学的庇古——标准的开创者
旧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庇古在其代表作《福利经济学》中讨论的社会福利最大化与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对市场失灵的判别标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庇古的中心思想就是效率标准和公平准则,庇古使用者两个标准衡量和评判了市场价格机制的功能和缺陷。
在论述经济资源配置和经济福利的关系时,庇古对效率标准进行了论述。庇古认为,如果一个经济社会能够把经济资源在各部门、各行业之间进行最优分配,使得经济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率,即在既定的生产资源下使国民收入达到最大值,在这种情况下,全社会的经济福利就会得到增加,而要实现经济资源配置的最优条件就是边际私人纯产值等于边际社会纯产值。他认为,当经济社会在配置经济资源时达到这一标准,此时经济资源的配置是有效率的,这就是庇古在其书中所称的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通过庇古的看法可以推出市场失灵的判断标准,即边际私人纯产值不等于边际社会纯产值时经济社会对经济资源的配置没有达到最优状态,或者说资源配置是缺乏效率的,这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市场失灵。
在论述收入的分配和经济福利的关系是庇古提出了公平标准。庇古在承认杰文斯和马歇尔的货币边际递减规律,由此出发,庇古认为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在富人一边是远远低于穷人一边的,因此,如果把富人的一部分货币收入转移到穷人一边就会增加社会的整体经济福利,而转移的最终结果是当货币的边际效用对每个人都相等时,社会整体经济福利将达到最大化。很明显,庇古的公平标准,即货币收入的转移导致每个人的货币边际效用相等并不能由市场自我调节,那么社会整体的经济福利就无法达到最大化,市场就会处于失灵的状态。
庇古通过对效率和公平的角度探讨了经济社会对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收入分配问题,并且提出了自己标准,他本人并没有明确提出市场失灵的概念,但是庇古的标准对与市场失灵标准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后来的经济学家很多都是在庇古的研究思路上,对社会福利函数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市场失灵的问题。
2.帕累托最优标准——判别市场失灵的绝对标准
帕累托最优又称为帕累托效率,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帕累托在其20世纪初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教程》中提出的。在平狄克帕累托有效配置是这样叙述的:“一种商品配置,一个人的境况无法在其他人的境况不变坏的情况下变好。”关于帕累托最优可以这么理解,经济社会对经济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一种最优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对经济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能在不损害别人的前提下使自己的状态变好,也就是说要使一个人的状态变好必须损害他人的利益。
新古典经济学,以帕累托最优为研究标准来判断市场是否失灵。新古典经济学对实现帕累托最优标准条件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他们认为当消费者商品交换达到帕累托最优时,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相等;其次是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当任何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的生产者相等时,厂商的生产达到帕累托最优;最后是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当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他们的边际转换率时,对于厂商和消费者来说,生产和交换都达到帕累托最优条件。新古典经济学家们认为,在帕累托最优这个绝对标准满足是,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有效率,但是要注意的时,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有效率并不一定满足社会整体经济福利最大化。依照帕累托最优标准,阿罗和得布鲁归纳出了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定理。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中对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这样描述的:“如果所有人都再竞争性市场上进行交易,则所有互利的交易都讲得以完成,而其产生的均衡资源配置将是帕累托最优的。”福利经济学第二定律:“如果个人偏好曲线是凸的,则每种帕累托有效配置(契约曲线上的没一点)都是某些商品的初始配置下能够得到的竞争性均衡。”
帕累托最优原则探讨的时微观层面上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因此部分学者也把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的市场失灵称之为狭义的市场失灵。
3.科斯的交易费用——新制度经济学标准的崛起
科斯1937年在其著名的论文《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在文章中他对“如果价格机制是完全有效的,为什么会存在企业”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最终他认为利用价格机制并不是免费的,而是有成本的,而这种成本就是交易费用。之后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对交易费用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不同的新制度经济学家对交易费用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对交易费用的论述可以简要概括为:1)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包括各种为获利和处理市场信息的费用,如寻找交易对手、了解交易价格的费用。2)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3)由于不确定性所导致的较高的实施长期合同的费用。科斯在另外一篇著述《社会成本问题》中对交易费用作出了更详细的解释,可以简单归纳为:1)度量、界定和保护产权的费用。2)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3)讨价还价、订立合同的费用。4)督促契约条款严格履行的费用等等。
对交易费用与市场失灵之间关系的分析,关键在于将市场本身作为一种制度分析,且这种制度并不是像新古典经济学一样给定,于是对市场效率的分析就转嫁到对制度效率的分析,于是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交易费用就成了衡量制度效率即市场效率的标准,这个标准可以简单的描述为:制度效率与交易费用成反比,即交易费用越低,表明制度越有效,进而表示市场越有效;交易费用越高,表明制度越缺乏效率,市场也就是缺乏效率的。后来的经济学家对科斯的理论进行总结,得出了著名的科斯定律:在正的交易费用的条件下,只要产权明晰且可以自由转让,市场机制可以有效的克服外部性,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平狄克.丹尼尔·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本社,2013
[2]毕泗锋.经济效率理论研究述评.[J].济南:山东大学,2008
[3]高洁.市场失灵评价标准的演变及其争论.[J]. 武汉:湖北经济学院,2008
[4]王冰.市场失灵评价标准的演变及其争论.[J].武汉:武汉大学,2000
[5]伍世安.杨青龙.论市场失灵的判别标准.[J].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