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努埃尔·里瓦斯作品中文化本土化映像分析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班牙作家马努埃尔·里瓦斯(Manuel,Rivas),以周遭生活环境取材,表现居民的纯朴生活观与理念,不仅表现了西班牙地区之本土意识同时也展现了进入现代以后被各国文化输出挟裹而巨变的都会多元文化之状况。种种时代特色,通过马努埃尔·里瓦斯独特的笔调以及对周遭生活另类模式的阐述展现出来,成为西班牙文学中的一抹异色。
  【关键词】马努埃尔·里瓦斯 本土化映像 西班牙文学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世界本源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对宗教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文学艺术领域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历了20世纪的现代性动荡之后,一部分作家开始把眼光重新投向故土,这其中就包括了西班牙作家马努埃尔·里瓦斯(Manuel,Rivas)。馬努埃尔·里瓦斯往往以周遭生活环境取材,文本多表现居民的纯朴生活观与理念,不仅刻画了西班牙地区本土习俗,同时也展现了西班牙进入现代以后被各国文化输出影响从而发生巨变以后的状况。种种特色,马努埃尔·里瓦斯通过其独特的笔调表现出对周遭生活另类模式的阐述,成为西班牙文学中的一抹异色。
  所谓文化本土化的概念,在《大辞海》里对其的解释为在单个民族进行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之中,根据自身历史伴随而来的习俗和传统等形成自己民族独有的认知体系,其表现不仅在于被本国传统文化同化或是排斥外来文化,更表现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之中不断对本土文化的维护,甚至是对了维护文化和利益采取一定的行动,以此维护本土文化的完整性。
  从1999年开始,马努埃尔·里瓦斯开始在作品中不断加深本土化映像。他汇集《百万只母牛》与《马铃薯食用者》等多部短篇小说,以《土地的秘密》重新命名出刊。其中《百万只母牛》涵括38篇由诗、寓言、短篇故事等多种叙述文体,作者创造性的将其有机的组合成完整的一篇,前后连贯,各具章名,既可以拆解对其中一篇进行阅读也不妨碍理解,也可以汇总成为一篇完整的叙事体。本篇的命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英国作家约翰·伯格(John,Berger)的《野地》一书的影响,但此外,马努埃尔·里瓦斯也企图借助“百万只母牛”的命名来反映“人类本性里的神秘区域”,展示万千世界的一个缩影。
  《马铃薯食用者》在叙述文体上中规中矩一些,以短篇小说的形式表现。其灵感源自于文生·梵谷的同名画作《夜幕低垂》——一个农村家庭围绕着简陋的餐桌,其上摆着自田里摘收烹煮过后的马铃薯。整幅画以黑灰色的基调表现出家人间亲密却又生活拮据的景象。马努埃尔·里瓦斯曾对这幅画提出质疑,他认为在一日忙碌工作之后,在全家在接受造物主祝福的晚餐进食时刻,画面理应表现出宁谧和谐的气氛,但这幅画却传达了令人不安,甚至是震慑心灵的信息。因此,他移植了画布中的氛围,构建了一个进入现代的西班牙乡村,叙述了以主角山姆为中心从而展开的西班牙乡村生活,并将其所经历的事件串联起来产生了一系列短篇故事。
  此外,《木匠的画笔》以西班牙内战时期发生于加里西亚的真实事件为叙述蓝本。作者借由书中人物赫而巴的观察,成功地勾勒出巴而卡医生与他的妻子之间的坚贞爱情,故事采取双线叙述,主线以赫尔巴的视角进行展开,暗线则着重介绍了巴尔卡在狱中的经历,表达了他坚忍不拔的内心,最终以想象赋予自己心灵的自由,并帮助其他罹患肺结核的战俘度过困难时刻。马努埃尔·里瓦斯在字里行间显露对内战残酷的谴责,以及感怀坚贞人士“鸡鸣不止于风雨”的高风亮节的情操。同时,一如《土地的秘密》中大部分的叙述故事,作者在《木匠的画笔》里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栩栩如生、活泼生动人物风俗画。
  本土主义最初是强调本地民俗和当地历史的延续和继承,并企图通过这种本源的文化力量去刺激发展。约翰·汤林生(John,Tomlinson)从全球文化和政治分配的角度分析指出“本土主义”的指导原则,是扩大地区自主权以及控制当地环境和保存特殊的“生活方式”。倘若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评析,马努埃尔·里瓦斯对故乡的反复书写,实际上也就是对故乡“本土主义”的认同。
  首先,在上述两部作品中随处可见对加里西亚人的生活型态与自然的脐带关系的描写。作者在一次访谈中即曾说道:我们经常说:“在加里西亚有v表示母牛群(vacas)和b意指航向海洋的船只(bacas),加里西亚拥有巨大的耐力。”标题中的“母牛”与“船只”,其实就象征着大地与海洋。类似的主题同样反映在《百万只母牛》中的《与爱尔兰人的赌局》中。后者在开篇的描写就用第一人称叙述着主人公离开故土上船出海工作的经历,在他的床边挂着一幅画有一只母牛的年历,每当他望着它时,就觉得“母牛的影像带我到一处仿佛家庭一般温暖的世界,带我到一处有着鼓舞、炊烟和欢笑的世界”。甚至当他和爱尔兰水手赌博时,为了保留这只母牛,竭尽全力,反败为胜,最后“爱尔兰人回到他的行军床,而我坐着哭泣,面前的母牛盯着我瞧”。由此可见,对故事里的主人公,或者说就是对作者笔下的加里西亚人而言,母牛已成为故乡的象征。
  此外,在《马铃薯食用者》一文中,当主人公山姆的奶奶过世后,他陪着母亲返回位于艾一塔(Aita)的故居。临行前,山姆的母亲嘱咐他要保管好拿那把能够开启故居大门的钥匙,“在这世上没有任何事物能让你遗失它”。“钥匙”本身就蕴含着进入某处的权利,从物质层面来说是打开一扇门进入某处,但同样可以指进入精神层面的居所,进入灵魂的家园等。因此,对文本便可以做出这样的解读:作者在这里借助母牛和钥匙递交的象征,抒发加里西亚人对乡土的情怀,并暗喻不论物换星移、时势变迁,这份精神情怀将持续传递至永远。
  值得注意的是,里瓦斯在《土地的秘密》抒发“本土主义”的同时,也将观察的触角伸向外来文化对加里西亚的影响。在《百万只母牛》中,《英国人》一篇所描述的“激进份子”,实际上是来自加里西亚的明多澳(Mindoao)小村。这位主人公自英国回来后,便开始在布列蒙港口开始引进霓虹灯、游戏机,并建设迪斯科舞厅等娱乐产品,借此他逐步走向富人之路。而在他的改造下,布列蒙港口的生活形态也逐渐改变。等到他终于完成盖一处高尔夫球场的梦想后,“明多澳的海滨低洼地和小湖已经埋葬在他的脚下”。里瓦斯借由种种城乡改变的描述,暗喻外来文化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导致本地文化的“失根”问题。于是,当明多澳的自然环境被破坏殆尽之时,“激进份子”原来的身份也随之被埋葬,因为居民们都认定他为英国人,且为当地带来繁荣:“当乐团演奏起英国皇家进行曲为他致敬时,所有的人都笑逐颜开”。   毫无疑问,这种因外来文化而致本土文化逐渐失根的生活型态,自然也影响到加里西亚的年轻族群的行为模式,尤其是易受多元文化影响的都会青少年。于是我们在《百万只母牛》中《自远方来的家伙们》一文中,发现一群生活无忧的青少年聚集吸毒,而他们在毒品的催化下,竟以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开玩笑。除此之外,小说中更是出现了大量对人心败坏的描写。由此更见里瓦斯认为当人们处于多元化的文化下,唯有寻回根本,才能认清自我之本质。
  全球化加速各国间各个层面的联系与交流。因此,麦克古鲁(McGrew),强调全球化事实上是“全球相依程度的强化”,他认为这种依附关系“使得财货、资本、人员、知识、影像、犯罪、污染、毒品、流行时尚及信仰,无一不跨过地域版图的限制,从学术研究到两性关系都被这种全球化交流所影响”。显然,此种快速传播的所带来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大幅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但是,如里瓦斯在作品中忧患的那样,传统封闭的乡村在被全球化浪潮挟裹而被迫转型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事实上,这种“以虚为真、以真为虚”的价值判断,导致年轻一代忽略在日常生活中傳统文化,甚至漠视过往的历史。因此在里瓦斯的笔下,年轻人对于发生于祖父辈的西班牙内战无法感同身受,他借笔下人物的之口诉说:“老头子(他祖父)开始长篇大论,谈述内战过往情形。他妈妈如何亡于战火中的饥饿,及红军如何让他父亲见鬼去了,以及他如何捡拾一些烟屁股,再将它搓揉吸用等。陈年往事。往事总是无聊透了”。
  在这里,里瓦斯的影像文化代表新世界的观念,但是,在享受科技信息带来的舒适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人际关系日渐疏远,并逐渐牺牲自我意识的独立与人格内涵的提升,易言之,里瓦斯以充沛的感情去描述加里西亚的民俗,并希望在新旧世界嬗变中可以维护本土文化,在小说中皆以“电视”的媒体功能,意指本土文化融合具全球性特色之多元文化建构新的通俗文化。在《土地的秘密》中的《孤独的航行者》,巧妙地叙述酒店老板“拿起扫把,用把柄打开电视机”,就好像摁下了时空的按钮,使我们可以迅速地接触另一个社会文化下的生活现象,借以提升我们认识全球化下各个不同的本土民俗文化。但最终多元的文化建构并没有带来积极健康的影响,反而导致了理想、意识、创意、历史意识的丧失,文化极端的虚无主义。
  社会学家凯而纳认为:“现代社会主要靠着大众媒体,尤其是靠着电视系统呈现自我,因此成为媒体社会,透过电子媒体,把社会风貌传播到每一家的观众前”。简单来说,大众媒体是现代群众接收信息、形成概念的主要工具。但是在里瓦斯的笔下,古老的加里西亚在尚未有电视的声光影响下,既往的传说、历史,或日常发生的事件主要靠群体性的口耳相传,达到承续或通知的功能,然而这种群体生活,随着媒体科技的发展与普及,逐步被电视等传媒所取代。本土化创作内容,终将面对全球化的冲击,因此也必将以更广泛的角度去看待多元文化的乡野发酵,马努埃尔·里瓦斯结合本土文学,倡导本土意识在迷失的社会中,所应有的存在价值及无以撼动的必然性,从而架构了西班牙文学在从古典主义迈进现代创作的一道桥梁。
  参考文献:
  [1]王梓.后殖民主义视角下解读西班牙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以马努埃尔的《雾中的萨克斯》为例.文艺争鸣,2019.
  [2]董燕生.西班牙文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廖秋林.后现代主义符号学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
  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wt42。
其他文献
【摘要】结合“新课改”政策背景,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中所倡导的以生为本,角色互置的理念尝试运用于语文阅读环节,旨在最终建构起“自主式阅读,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以期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并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完善现代化小学语文教学体系。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模型  一、模式设计:传统教学形式的理念创新  (一)研究思考:政策改革驱动教学变迁  新教改、课改等系列政策改革,在对传统教
美洲雁原产于南美洲,具有一定的飞翔能力、爱洁,是不太嘻水、性情温顺的、叫声柔哑的禽种。又称美洲香醇。  在美国、巴西等国家,经驯化养殖,肉食已进入饭店家庭的餐桌,为市场增加了新的飞禽肉食品种,深受消费者欢迎,美洲雁成年体重:雄性3-5公斤,雌性:2-3公斤,幼仔80天:雄性3-4公斤,雌性2-3公斤。料肉比为2.7:1。  美洲雁有其独特的野禽风味,营养极为丰富。通过权威技术部门检测报告,蛋白质含
【摘要】随着公办小学晚托班在全国各地的普及,完善公办小学晚托班制度,提升公办小学晚托班的教育价值和效果,已经成为当下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提高公办小学晚托班的满意度是学校教育问题的延伸发展,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措施。在调查平湖市3所公辦小学晚托班的实施现状后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最后从政策、学校、机制、家校合作等四个层面提出建议,以期不断提高公办小学晚托班的满意度。  【关键词】公办小学
【摘要】新高考背景下,从小学阶段就引领孩子们读好书、好读书、大量读等已经成为大趋势。以课文中的某一篇为突破口,由“单篇精讲”到“组文群读”,由“好书推荐”到“易读乐读”,以有效方法促人文素养,不失为一条大阅读之路,以此打造一片更加博大、厚重、高效的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新时空。  【关键词】语文核心 群文阅读 整本书阅读 素养提高  一、以生为本:由“单篇精讲”到“组文群读”  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
摘要:从英语教师面对学校由中职转型发展为高职的现实及困境出发,根据高职教育形势对公共基础课的师资要求,分析了英语师资的队伍结构和知识结构以及存在问题,在实践中通过培养教师的职教意识、职教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多样化路径促进英语师资的专业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对职业艺术院校的其他公共课教师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 艺术院校 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1.学校由中职向高职的转型发展  广
【摘要】 中国 音乐剧发展30多年,音乐剧教育开办20余年,形成了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的音乐剧教育以学院为中心,现有的或许可称为中戏模式、上音模式、上戏模式、北舞模式、地方模式等符合各自院校特色的培养模式。多年来,各高校摸索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在各自的有效探索中相互学习与成长。立足我国音乐剧的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以中国国情下音乐剧教育的特点和问题为思考,指出应重新审视音乐剧教育20多年的发展
羊草为喜温耐寒的北方型牧草,营养丰富,适口性强,饲喂效果好,适合北方广大家畜养殖户栽培,其栽培技术如下:    一、选地和整地  羊草选地不严,除低洼内涝外均可种植。草原地带过牧退化草原和退耕还牧地都适合种羊草。    二、施肥  羊草需肥多,必须施足基肥和及时追肥。羊草需氮肥多,无论基肥还是追肥,都要以氮肥为主,适当搭配磷肥与钾肥。每亩施有机肥2500-3000kg翻地前均匀撒人。土壤贫瘠的沙质
【摘要】论述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体验式学法进行语法学习,品词析句,体验情感,陶冶情操,确实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这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相当有益的。  【关键词】联系生活学语法品词析句解疑释难核心素养  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众多名家的共识。依据这个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面对学生学习中的疑点和难点,就可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分析,从而化难为易,让学生理解
【摘要】 了解“00 后”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是高校立德树人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通过问卷调查表明,咸阳市高校“00后”大学生总体社会公德较好,但在佛系、利己、从众等心态的影响下,对于不文明现象主动制止及维护社会公德的意识较弱,在学校社会公德教育层面提出从文化育人、课堂育人及网络公德引导三个方面,切实提升“00后”大学生主动维护社会公德的意识及自我公德的提升。  【关键词】 “00后”大学生 社
橙色:炽烈之生命,太阳光的颜色。  红色:热情、兴奋、刺激、容易鼓舞勇气,按西方以此作為战关象徽(古罗马)牺牲之意,东方则代表吉祥、乐观、喜庆之意。  在遥远的撒哈拉沙漠,曾经漫步着这样一位女子——面容娇好,身材匀称,脸上永远带着一份宁静的笑容,很普通,很平凡。但那双眼睛透着智慧,热情而又炽烈,这种橙红色的气质永远属于她——三毛。  这是一个传奇的女子,因为一本国家地理杂志,就选择去撒哈拉。那里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