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开展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一定要寻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不固定的,但却需要教师用心去找。其实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本身具有注意力差、爱玩等特点。作为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些特点开展教学,从更多的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让小学生真正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提升自身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
小学生 语文 有效性 探索
创建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是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上课的有效性相对较低,一方面,教师很难顾及全班同学,因此多少会有一些同学不能很好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另一方面,学生很难40分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之中,学习效果不良。鉴于此,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小组合作与趣味活动相结合,倡导全员参与
小组合作教学是最近十分火热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是通过开展主题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其中,通过共同完成教学活动的方式提升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目标。在开展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尝试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首先对教学活动产生兴趣,吸引所有的同学融入到活动之中,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也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
比如,在讲授课文《蜗牛的奖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时,教师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蜗牛杯躲避赛。具体的活动内容是这样的:“全班同学分为4个小组,每组同学人数相同;每个小组一个道具,教师击鼓传花,通过这种方式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上台参加课文知识竞答;第四名将获得一个蜗牛杯,持有蜗牛杯的同学要扣在头上重新参加下一轮活动,直到获胜为止。”这个游戏本身很有趣,同学们参与的欲望很强,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动力很强,教学效果也取得很大的提升。
二、课文讲解与趣味问题相结合,引导全员思考
在进行语文讲授过程中,传统的讲解方式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大家一起解答问题。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效,但缺乏趣味性和引导性。为此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尝试在讲授过程中设计一些更加有趣的问题,当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兴趣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反复思考这一问题的答案,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解题欲望,保证实现全员思考。
比如,在讲授课文《小鹰学飞》(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时,教师在课前准备时想在“小鹰反复学飞,妈妈反复鼓励它”这一部分设计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先按照传统的提问方式设计问题:“课文中小鹰一共取得几次飞行突破?每一次妈妈都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从中你懂得什么道理?”这一问题很好地将课文内容概况在其中,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然而就问题本身而言,缺乏趣味性和引导性,为此教师对其进行再设计,最后将问题修改为:“小鹰学飞让我想起了孙悟空学艺,大家谁能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这个问题看似与课文没有太大的关系,但由于学生对孙悟空的熟悉程度远远高于小鹰,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会远远高于第一个问题。的确,在实践课堂中,学生们拿到这个问题后纷纷思考并给出对应的答案:“孙悟空学艺的时候,第一次翻筋斗云时非常高兴,但他的师傅告诉他还差得远,随后他开始学习各种腾云驾雾的本领,最后终于掌握了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技能。”当学生讲出来这个故事后,教师可以继续将第一次设计的问题融入到其中,由于学生已经对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再次提问学生也不会感到有任何的厌烦心里。
三、教学引导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指导全员反思
所谓过程评价,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具备一边学习、一边记录、一边反思的好习惯。通过对所学知识及时思考和反思,梳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想法和认识,其整个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经验记录。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过程反思同样需要与趣味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記录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事情,并引导学生展开全员反思。
比如,在讲授《花木兰》(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时,教师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大家看下课文的题目,猜一猜花木兰是什么,是一朵花?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动物?”面对这个问题,大家纷纷展开谈论,有的同学说是人,也有的说是花。随后教师说道:“不管答案是什么,大家先把答案记录下来。”随后让学生自由地开展小组活动,学习课文的前两段内容。当学生结束后,教师引导道:“大家学完这两段后知道花木兰是什么了吗?”学生:“人。”教师:“非常好,为什么开始时大家却答案不一样呢?”教师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反思对“花木兰”缺乏认识的原因。通过反复讲授与引导,大多数学生认为以后应该增加阅读量和知识储备。随后教师又提出问题:“那么文章主要讲了花木兰的什么事迹呢?”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们进行阅读和思考。通过这种反复提问、反复引导的方式,学生逐渐实现了过程评价的目标。
总之,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运用能力,应找到一套属于全班同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首先教学课堂应富有趣味性,所有小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是充满愉快气氛的课堂;其次应具有引导性,让学生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最后应具有评价性,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从而真正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菁.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7(A5)
【2】周爱香.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17(A5)
在开展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一定要寻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不固定的,但却需要教师用心去找。其实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本身具有注意力差、爱玩等特点。作为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些特点开展教学,从更多的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让小学生真正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提升自身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
小学生 语文 有效性 探索
创建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是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上课的有效性相对较低,一方面,教师很难顾及全班同学,因此多少会有一些同学不能很好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另一方面,学生很难40分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之中,学习效果不良。鉴于此,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小组合作与趣味活动相结合,倡导全员参与
小组合作教学是最近十分火热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是通过开展主题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其中,通过共同完成教学活动的方式提升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目标。在开展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尝试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首先对教学活动产生兴趣,吸引所有的同学融入到活动之中,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也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
比如,在讲授课文《蜗牛的奖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时,教师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蜗牛杯躲避赛。具体的活动内容是这样的:“全班同学分为4个小组,每组同学人数相同;每个小组一个道具,教师击鼓传花,通过这种方式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上台参加课文知识竞答;第四名将获得一个蜗牛杯,持有蜗牛杯的同学要扣在头上重新参加下一轮活动,直到获胜为止。”这个游戏本身很有趣,同学们参与的欲望很强,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动力很强,教学效果也取得很大的提升。
二、课文讲解与趣味问题相结合,引导全员思考
在进行语文讲授过程中,传统的讲解方式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大家一起解答问题。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效,但缺乏趣味性和引导性。为此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尝试在讲授过程中设计一些更加有趣的问题,当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兴趣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反复思考这一问题的答案,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解题欲望,保证实现全员思考。
比如,在讲授课文《小鹰学飞》(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时,教师在课前准备时想在“小鹰反复学飞,妈妈反复鼓励它”这一部分设计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先按照传统的提问方式设计问题:“课文中小鹰一共取得几次飞行突破?每一次妈妈都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从中你懂得什么道理?”这一问题很好地将课文内容概况在其中,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然而就问题本身而言,缺乏趣味性和引导性,为此教师对其进行再设计,最后将问题修改为:“小鹰学飞让我想起了孙悟空学艺,大家谁能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这个问题看似与课文没有太大的关系,但由于学生对孙悟空的熟悉程度远远高于小鹰,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会远远高于第一个问题。的确,在实践课堂中,学生们拿到这个问题后纷纷思考并给出对应的答案:“孙悟空学艺的时候,第一次翻筋斗云时非常高兴,但他的师傅告诉他还差得远,随后他开始学习各种腾云驾雾的本领,最后终于掌握了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技能。”当学生讲出来这个故事后,教师可以继续将第一次设计的问题融入到其中,由于学生已经对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再次提问学生也不会感到有任何的厌烦心里。
三、教学引导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指导全员反思
所谓过程评价,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具备一边学习、一边记录、一边反思的好习惯。通过对所学知识及时思考和反思,梳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想法和认识,其整个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经验记录。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过程反思同样需要与趣味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記录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事情,并引导学生展开全员反思。
比如,在讲授《花木兰》(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时,教师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大家看下课文的题目,猜一猜花木兰是什么,是一朵花?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动物?”面对这个问题,大家纷纷展开谈论,有的同学说是人,也有的说是花。随后教师说道:“不管答案是什么,大家先把答案记录下来。”随后让学生自由地开展小组活动,学习课文的前两段内容。当学生结束后,教师引导道:“大家学完这两段后知道花木兰是什么了吗?”学生:“人。”教师:“非常好,为什么开始时大家却答案不一样呢?”教师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反思对“花木兰”缺乏认识的原因。通过反复讲授与引导,大多数学生认为以后应该增加阅读量和知识储备。随后教师又提出问题:“那么文章主要讲了花木兰的什么事迹呢?”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们进行阅读和思考。通过这种反复提问、反复引导的方式,学生逐渐实现了过程评价的目标。
总之,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运用能力,应找到一套属于全班同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首先教学课堂应富有趣味性,所有小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是充满愉快气氛的课堂;其次应具有引导性,让学生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最后应具有评价性,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从而真正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菁.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7(A5)
【2】周爱香.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17(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