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为高中历史课堂撑起了一片绿荫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Q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对历史场景的创设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关键的是要教会学生从历史事件本身去思考和归纳发展的规律,从而达成以古鉴今、明事晓理的终极教学目标。中学生对感性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力,进行教育时如果我们用的总是贫乏的语言,尤其是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容易牵强附会,学生对此容易反感,而多媒体可以运用自身的优势来创设历史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去深刻感受历史事件,这样的处理,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让他们在润物无声中更加轻松地去了解历史。我在讲“南京大屠杀”这一知识点时,是通过用多媒体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照片展示出来,如《〈东京日日新闻〉报道的向井敏少尉与野田岩少尉在南京举行杀人竞赛》的图片、《1937 年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活埋中国军民》《南京大屠杀中被日军割下的中国人的头颅》等能让学生的心为之一振的图片。之后又将这些图片与现在的如“2002 年7 月8 日的日本右翼分子趁机抬头,禁止学生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新闻相对比,这种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无形中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远比教师生硬空洞的语言,长篇累牍地教育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历史场景中体会得更为深刻。
  二、多媒体技术有利于重点难点的化解
  一堂历史课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得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没有被巧妙地化解。在历史教学中,用多媒体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产生多元效应,并用视觉、听觉引导学生自觉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化难为易,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如,“冷战”政策的概念及表现是“美国的霸权政策”中的重点之一,这个概念是连成人都会感觉陌生的,为了让学生更加轻松愉快的理解,我巧妙地使用多媒体将古代战争与现代战争两组录像演示了出来,引导他们思考:古代和现代在武器方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学生不断在交流这一难题,他们表现出极大的求知欲,渐渐地将两者区别的关键点找了出来,从而对冷战的含义有了真正的认识。至于冷战的表现,我采取了总分总的教学方法,出示幻灯片《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声情并茂地讲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上升,从而使重难点得以有效分解。
  三、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教学容量的增加
  历史学科包罗万象,它的图片、图像等文献资料远比其他学科多,中学历史教材中列举的也仅仅都是众多历史事件的一小部分,课本中对于有一些历史事件甚至只用了几句话或几个字稍稍带过,而很多的历史事件都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的。此时,多媒体就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弥补课本的不足,扩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声像结合有效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教师减少了自己板书和讲授的时间,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自悟、自问、自查。我在教学“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一节中“七七”事变这一知识点时,通过多媒体引用了大量课外的丰富的相关文献资料,从而加深了学生认识“七七”事变是怎样刺激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总动员的,这样设计,教学容量增加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分析阅读材料的能力提高了。再如,我教学“南京大屠杀”这一内容时,教材中只对日本侵略者杀害中国军民的人数30多万提了一下,又利用多媒体增加了几张反映大屠杀的历史照片和东史朗日记的摘录,更能将学生仇恨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情感激发出来。
  四、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积累
  众所周知,学习的发生是需要一定的前提的,学生对新知的构建是在先前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学生会主动加工所接受到的信息,派生新的意义和获得新的技能。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平时我们总是习惯于在上课的时候适时地带领学生回顾旧知,或者为后面的内容进行一定的铺垫,中学生的这种知识迁移的能力应该是具备的,而当新旧知识的数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可以用教学课件将前后知识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如,学习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时,我发现其中的四课内容的关系是前后递进的,而学生并不熟悉“世界市场”这个概念,及时将四节课全部上完之后,学生脑海里的印象可能也不会很深,于是,我利用课件将这四课的知识加以整理,构成一个知识网络,包含了它的含义、发展过程及影响。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教会了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兴化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陈幽泓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社区治理与政策分析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慧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研究所(现名为
健身健美操表演性较强,没有难度动作,易于学习掌握,因而针对中小学学生学习能力模仿能力强但没有多少运动基础的特点,健身健美操比赛开展较多。作者查看了近几年开展的全国青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与“学”是两个有机联系的部分,启蒙在教,重点在学。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如何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已经成为有效教学探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正确的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实现以教促学,以学助教,提升教学与学习的有效性。  一、精心准备,做好相关的备课工作  每一堂有效的初中历史教学都需要教师认真的钻研教材,
10月15日,万科物业CEO朱保全在第四届中国物业管理创新发展论坛上透露,万科物业已推出独立子品牌“万物商企”,并成立专门运营公司,全面进军商企市场,寻求规模发展机会。这也意味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教育考察团到上海访问,听了一堂特级教师的数学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所讲的重点突出,教师和学生双方配合也相当默契,学生的课堂作业和思考题都完成得相当出色。课后听课的所有教师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但美国一个教育专家在肯定中国的教师教学的同时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这节课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出来,这节课还上它干什么?”原来他们认为学生应该带着问题走进
A380机库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机库,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重点配套工程,属于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的配套工程,总建筑面积超过70437m^2,可容纳6架A380同时维修。整个屋面设置了3道南北向通
课堂有效性以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为惟一标准。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笔者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六条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化  “只有知道去哪里,才能确定方向。”只有确定一节课的目标才能明确一节课的教学方向。所以教师课前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掌握重点、难点,有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专业的重要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就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而言,教学模式单一,并且教学主体不明确,"全承包"的实践教学模式,无法适应环境监测教学的需求,也将实践教学带入尴尬的境地,不利于课程改革的有效开展。所以,审视环境监测课程特点,针对存在的教学问题,切实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考核评价体系,都是优化与创新环境监测实践教学的重要举措。一、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作为一种具有创新功能的高级素质,创新素质集中体现了人的综合素质。而新时代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学习
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纤维增强塑料FRP具有高强、轻质、抗腐蚀和耐疲劳等特点,因而受到土木工程界的关注.本文简要从结构试验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关于FRP混凝土构件和结构动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