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就在门后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ydedao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年以前的一场战争中,一名间谍被敌方抓获了,被敌方首领判处死刑。
  尽管这个判决是那么残酷无情,但实际上这位首领却充满了仁慈和怜悯之心。
  多年来,他一直都采用一种奇怪的方式来执行死刑。他会允许被判处死刑的人在两种行刑方式中自己选择一种。或者被行刑队枪决,或是选择通过一扇神秘的黑色大门。
  同样的选择,也摆在这个间谍面前。
  他想选择通过那扇黑色的大门,但是,每当他走近那扇巨大而又厚重的大门并把颤抖的手伸向钥匙的时候,他都会犹豫着缓缓停下。最后,间谍告诉首领说,他宁愿被行刑队枪决,也不愿通过那扇黑色的大门。因为,对可能隐藏在神秘的黑色大门后深不可测的、未知的恐怖使他感到更加恐惧。
  几分钟之后,一声枪响宣告了死刑执行完毕。
  这时候,那位首领将目光从远方的地平线上收了回来,转过头来对他的副官说:“你看,人就是这样,他们总是宁愿选择已经了解的,而不愿意尝试未知的。尽管我已经给了他选择的权利,但他还是盲目地选择了死亡。”
  “那扇黑色的大门后面究竟是什么呢?”副官问道。
  “自由,”那位首领回答:“不过很少有人有足够的勇气打开它。”
其他文献
母爱有时表现得既不波澜壮阔,也不轰轰烈烈。杨绛先生的《尖兵的钱瑗》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故事,写的不过寻常小事,却一字一句浸透了母亲的爱意,让我们聆听到母亲的诉说,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杨绛先生称钱瑗为她“平生唯一杰作”,简单平淡的语言中透出无尽的自豪与满意。热心教书,关怀学生,为人真诚,治学严谨,孝顺谦和,富有情趣,这些都是作为母亲的杨绛对女儿的赞美与爱怜之词。对英国派来的监管人的“和气”和“十二分
期刊
李小全十八岁高中一毕业就来到省城打工,发现自己的身体根本不适合做体力活。那天他走在街上,看到一家广告公司在招聘文字策划,想到自己过去写过一些文章,于是就鼓足勇气走了过去。这是个小型公司,老板是个精瘦的、显得很能干的人,叫刘百常。刘总听说他是来应聘的,就顺手拿给他一个产品,叫他用诗一样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来。他写了,刘百常当下就叫他第二天来上班。  知遇之恩,无以为报,李小全只能拼命学习和工作。三个月
期刊
《定情木梳》真切地展现了山区百姓的纯真美好,文笔朴实自然,情节张弛有致,是一篇传大美于无形的佳作。    一、情节欲扬先抑、张弛有致    山区条件的艰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唯有爱情能让“我”暂时忘掉所有的烦恼和孤寂,而定情木梳居然怎么也找不到了,谁把梳子偷偷带走了?寻物启事也贴了,找了好几天也没结果。条件那样艰苦,唯一的精神慰藉又没了,此情何以堪!来时的满腔热情,似乎渐渐被这大山消磨殆尽,作
期刊
大火燃烧之后的圆明园,残留的不仅仅是石块、石柱、石雕,还有那穿越时空、萦绕华夏大地的令人心揪的哭声。  这哭声,诉说着一个民族屈辱的历史;这哭声,诉说着外国列强的野蛮罪行;这哭声,叩击着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扉;这哭声,震撼着东方古老的大地上生活着的子民的灵魂。  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能闻听到圆明园撞击心灵的哭声,都能感受到圆明园百年以来经久难愈的疼痛,那种切入肌肤的疼痛。  如此的疼痛,让我们明
期刊
饶有兴味地读完《细节决定成败》这则小说,“误解”一词蓦然跳出,小说的作者可谓是匠心独运,构筑出了文中的重重“误解”!  首先,从阅读的接受心理来说,“细节决定成败”,是一个认真而严肃的话题,我们平时大多将之奉为圭臬。然而,当我们带着接受教育的心理进入小说情节时,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周晓抱着“细节决定成败”的宗旨做出了许多反常的举动,闹出了不少笑话,最后甚至被打,被认作精神病人——这是读者始料
期刊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
期刊
美国俄亥俄州有一座地理位置非常独特的房子。下雨时,落在屋顶北侧的雨滴,与小溪会合后,流进附近的安大略湖,然后汇入位于加拿大东南部的圣劳伦斯湾;而落在房子屋顶南侧的雨滴则经密西西比河,最终流入位于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  在这座房子屋脊的最高处,两边雨滴的落点常常变幻不定。许多应该落在南侧的雨滴落在了北侧,或者应该落在北侧的雨滴落在了南侧。这些最初相距不过咫尺的雨滴经蜿蜒流淌最终抵达大海后,彼此之间的
期刊
资本主义度过了它辉煌上升的“黄金时期”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的种种不和谐就急剧地暴露出来。机械化大生产,激烈的竞争,使大量企业破产,大量人员失业。饥饿、贫困威胁着人们的生活,人们不得不疲于奔命。创造机器、金钱、财富的人不能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反而成了它们役使的工具。这种颠倒是非的世界,使人感到苦闷,难寻出路。卡夫卡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作为一个作家,他对生活、社会有深刻的观察和理解,作为一个懦弱、
期刊
很早就听说那家伙要出本《讲台下的花》,那时候我是他讲台下的一朵花,而且还是一朵不怎么听话的花,老是在不该开放的时辰开放,然后发出不一样的花香。我大概也是个教人头痛的学生,他看到我总是一副很沧桑的样子,感觉像一棵老树。  可能是受了那棵树的影响,后来我的网名干脆叫“一棵开花的树”,很多陌生的网络游魂会过来搭讪:“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期刊
那是15年前的事情了。  高考前的若干日子里,我常盘算这样一个问题:高考一结束,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我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纪念逃出“魔窟”的喜悦?盘算这个问题的环境和时间不一,但答案基本一致:先把书本试卷全部撕碎,再踏上一只脚,然后到远在省城的二叔家,疯狂玩到填报志愿的那一天。  三天的高考结束了,我按计划完成我的第一件事,把所有的书本撕了个天女散花。第二天早晨回到家里,爸妈问我考得怎么样,我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