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都市圈增长极:定位、功能和建设路径

来源 :中国房地产·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3439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打造都市圈成为国家战略,以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为引领,未来全国将形成围绕30-50座大城市的都市圈,它们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基于人口、产业、基建集聚,都市圈也是激发内需、夯实消费主导的重要载体。而且,借助“集聚-辐射”效应,都市圈还很缓解“城市病”、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城乡协同发展。当前,基于行政区域限制的经济竞争和公共服务配置,这是都市圈建设的最大障碍,而作为承接上海纾解出的资源,促进“环上海”发展的“沪嘉一体化”,正在探索打破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互联互通的体制机制,值得学习借鉴。
  关键词:都市圈;增长极;消费主导;城市病;行政区划;沪嘉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38-(2019)07-0019-23 收稿日期:2019-06-06
  1都市圈是我国经济增长极
  今年以来,我国都市圈建设按下“加速键”,比如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落地、国家发改委公布培育都市圈的指导意见。5月13日,国务院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内最大的都市圈一体化启航。这距离去年11月“进博会”上,习主席宣布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升级为国家战略,不到半年的时间。5月22日,首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在芜湖开幕,长三角“一市三省”(上海、浙江、江苏、安徽)26城主要领导参加,共商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实事互联互通。这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正式落地,也是继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之后,第五个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
  作为国家级战略,包括长三角一体化在内的都市圈,承载着城市群发展“火车头”、多维度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等多重使命,并借此继续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制度性阻碍。一般来说,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尽管全国经济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但区域经济增速分化。围绕更高能级、更高等级城市,而打造的都市圈、城市群,这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报告,由于发达国家大城市和城市群人口继续增长,促成劳动生产率年均2%-5%的增长水平,这是这些国家长期均衡增长水平能保持的关键。未来,即便我国告别高增长,但几个大的增长极稳住了,经济增长的底部就有支撑。
  2城市化“下半场”我国将出现30-50个都市圈
  发达国家都市圈发展的经验表明,当城镇化率在30%左右时,城镇化开始出现加速度推进,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市壮大;当城镇化率超过50%以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镇)开始加速形成都市圈。2011年以后,我国城镇化率加速推进至50%以上,城镇化开始进入“下半场”,即“大城市化”“都市圈化”。目前,我国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等三大城市群,以5%的国土面积占比,集聚了近25%的人口,产出超过40%的GDP,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绝对核心和增长“压舱石”。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与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发布《2018年中国城市圈的发展研究报告》显示,都市圈划定的基本门槛是:中心城区人口规模500万人以上,而且在1小时通勤圈内,人口密度超过1500人/平方公里。
  按照上述標准,除港澳台地区之外,报告在全国识别出了34个都市圈。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参与的一项研究报告,按照GDP规模,我国排名前30位城市的GDP全国占比达到42.5%;按照主板上市企业数量,排名前30位城市的全国占比高达69.7%,其中排名前三位城市的全国占比达39.6%;按照制造业辐射能力,排名前30位城市的货物出口全国占比高达74.9%;按照机场便利性,排名前30位城市的旅客吞吐量高达81.3%;按集装箱港口便利性,排名前30位城市的集装箱吞吐量高达97.8%;按高等教育辐射力,排名前30位城市的211、985大学数量全国占比高达92.8%;按医疗辐射力,排名前30位城市的三甲医院数量全国占比约为50.2%。
  未来,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为引领,以全国30-50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构造已轮廓初显。严格来讲,GDP占全省达到20%以上的城市,并开始扩展建设区范围、交通外联,以这个城市为中心城市的都市圈已形成。比如,近期退出住房限购政策的南京市高淳区,这个2013年才撤县划区的行政区域,距离南京主城区以南100公里,它应该是大南京都市圈的外围卫星城或外围城市;再比如,笔者所在的广州市,新建商品房供应量占全市80%的增城、从化、花都、南沙,属于外围“新四区”,占全市行政面积的70%,距离主城区20-50公里不等。主城区和外围“新四区”,应该就是大广州都市圈,而广佛同城则是另一个层面的都市圈。
  3都市圈将是消费内需的主战场
  如此来算,随着“抢人大战”的推进,人口流动进入“存量人口”博弈的下半场,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仍然是大趋势。再加上,我国正在告别投资和出口这两大传统的增长动力,开始转向打造消费主导增长新动力,全国也必然会形成30-50座城市为核心城市的都市圈。这其中,地域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融、经济相通的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一体化等三大都市群,分别以2.2%、0.6%和2.3%的国土面积集聚全国19.2%、12.4%和9.7%的经济总量和11%、5%和8%的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火车头”。当然,这三大城市群中的每一个,人口都将超过1个亿,按照都市圈的定义和门槛值,其内部将会形成多个都市圈。比如,大湾区内部就有深港合作、深莞惠、广佛同城、广佛肇等都市圈,长三角内部有环上海、环南京等。
  另外,近年来在国家层面,依据经济体量、辐射能力、战略任务和支点,我国已规划了9个国家中心城市,各省也在打造“强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以形成地区增长极,都市圈正在全国各地兴起。另外,近年来国家反复强调,要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作为城镇化最后一块版图,特色小镇、乡村振兴也备受重视。未来,我国将形成“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大小城市协同发展-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的战略格局和全尺度的空间组合链条,这就是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与结合我国特殊国情的城镇化新路径。都市圈“火车头”功效的发挥,一方面有赖于集聚和辐射效应。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我国GDP的贡献率为76.2%,2019年或将超过80%。而借助人口、产业、基建集中和集聚,都市圈成为激发内需、夯实消费主导的重要载体。如表1所示。   4都市圈将破解城市病和实现协同发展
  都市圈发展,既突出内部的强核城市,又强调圈内大中小城市的协同发展;既需要核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也需要高质量的中小城市众星捧月。都市圈的战略规划下,中心城市能成为圈内的核心,必须要保障这个核心城市在圈内的“首位度”。因为,只有它发展了,先集聚人口、高端产业、轨道交通等资源和要素,才能形成辐射效应、分工效应,带动外围中小城市(镇)发展。而且,在规划上,都市圈的发展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病,释放核心城市的集聚能力。比如,大家常说的城市拥堵,我们的选择是减少人口,还是造更多地铁,提供更加便捷的通勤条件?毫无疑问是后者。如果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可以实现任意地点,500米范围内必有地铁站。那么,时间越来越宝贵的情况下,面对无缝对接、高效率通勤的地下轨道,即使是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也会选择乘地铁上班。可以想象,那时的地面交通将不会再拥堵。
  这就是纽约、东京、香港已经实现的场景。有数据显示,在轨道交通、公共(电)汽车、小汽车、出租车四种主要出行方式中,东京圈轨道交通出行比例为59.6%,东京都区更是高达78.4%,而北京这一比例仅为22.7%。原因在于,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较短,路网密度明显较低。高德地图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济南、呼和浩特、贵阳的常住人口规模不足1000万,哈尔滨常住人口为1092万,但这些城市的拥堵指数却高于上海、广州、深圳。这意味着,城市病是规划、技术和管理上的问题,而非人口集聚导致的。相反,人口集聚将带来解决城市病的路径,比如地铁和轻轨,治污技术的营用,大数据和智能化处理城市交通(比如阿里的“城市大脑”),这些都需要上规模的人口以摊薄成本。
  此外,由于大城市高房价、高成本、高密度的“三高”特征,以及户籍和非户籍在公共服务享有上的不均衡,不管是新市民“扎根”,还是公共服务供给,抑或给实体产业留出发展的空间,所有这些供给侧的改革,都因为居高不下的成本、难以平衡的利益诉求而难以施展或不得不搁浅。但是,如果放眼在都市圈内的话,腾挪的空间就很大了。比如,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发改委年初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此外,通过基础设施连接及公共服务一体化,都市圈建设能把更多发展机会通过市场的方式,让渡给都市圈内其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从而带动城市群的大中小城市、城乡协调发展,也能缓解城市病。
  基于要素利用价值最大化的空间自由流动和配置,大城市存量空间就可以得到盘活,既能够为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腾出空间,继续强化其集聚功能的同时,还能为周围小兄弟们发展创造条件。因为,大城市的优势产业壮大了,一般制造业就可以转移到都市圈外围,而且大城市的优势产业,也需要外围中小城市做上下游的配套。这样,即使全国户籍政策仍有屏障,非户籍人口享受不到大城市的优质公共服务,他们在大城市买房和就业有困难,但通过都市圈内的协同,能够解决人口的自由流动,破解“一线城市容不下肉身,三四线容不下灵魂”的难题。在这个城市圈内,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它们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对周边人口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也能部分缓解特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再加上围绕中心城市的小城市、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策略,通过产业,而非简单的政策推动内部人口的自由流动将成为新的平衡点。
  5行政区域竞争是都市圈建设的最大障碍
  当然,都市圈的协调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行政力量干预,既有统一规划的好处,但也要克服内部因为政绩考核等带来的资源抢夺。因为,公共服务供给是区域封闭的、GDP政绩和财政供给,也都以行政区为界限。行政区域之間的竞争,直接影响到基础设施区域间的配置,影响人口的流向,最终关系到利益分配格局。而由行政权力传导形成的要素积累,使中心城市产生了一定排他性。比如说,公共服务优质化、基础设施供给现代化、对低学历人口排斥、利用等级化的权力,对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强化发展约束等。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终极目标。2018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的营商环境排名,从第78位到第46位。但是,在不当准入、地方保护、行政性垄断等方面,迈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这是都市圈打造的最大障碍。
  而且,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资源,仍然受到城乡、区域、体制、政策等多方面的限制和影响。近年来,江浙环上海区域(比如浙江嘉善、江苏昆山等),已成为承接上海人口、产业疏解,解决住房诉求的重要区域。但是,无论是土地供应、交通规划,还是环境保护、产业和公共服务配套,抑或是跨界房地产调控方面,均没有实现跨区域的统一部署和协调,导致上海人口、产业疏解不出去、住房问题解决不了,规划的利好很大程度上异化为楼市炒作。
  6从“沪嘉一体化”看都市圈要素融合的路径
  2017年,嘉兴市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行动计划出炉,交通和公共服务两大领域开启沪嘉一体化。今年2月,《青浦、吴江、嘉善2019年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发布,确立51项互联互通重点工作;今年3月两会上,提出沪苏浙三地交界处设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聚焦规划、土地、建设、人口、股权交易等领域,意在畅通要素循环、激活微观活力,从身边之“小处”,落实国家战略之“大处”。例如,打破医保系统自成闭环,2018年以来,长三角13市加入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今年9月前,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将实现医保联网全覆盖。再比如,从打通断头路,到毗邻地区公交客运衔接,再到轨道交通扫码,交通一体化不断升级。
  民生实事方面推进一体化,让长三角人正在成为一个新名词。此外,生产要素融合正在推进。2018年,苏州、上海两地率先推出政府“科技创新券”两地通用政策,实现本地科研补贴异地使用;长三角“三省一市”打造“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网”,价值3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学仪器26000多台,大科学装置和设施有23个,已实现共享,企业更便利、更低成本使用科技资源。作为我国放宽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后的第一家外商独资整车项目,特斯拉新工厂建在上海,厂区在上海临港,但整车基地所需的供应链体系、市场空间却遍布长三角各个城市。
  作为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一直承担着两个角色,一是以引领更大力度的开放,促进更大力度的改革;二是在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胆创新探索,为全国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在面积逐步扩容的同时,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也逐步深化。除了进一步打破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本流的行政边界外,将朝着打造从贸易、到投资,再到金融等更深层次的开放流程,建设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迈进。比如,取消外资行业准入和贸易管制措施、放松外资控股限制,离岸金融发展等。
  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来说,地缘、人缘和文化相亲、沿长江下游黄金水道布局的长三角城市群,在一体化协同上更容易实现。目前看,要素一体化、制度创新方面,长三角有很多进展,但内部城市规划、社会保障,行政边界还需要进一步打破。区域内部,上海与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之间,上海疏解与其他城市接收,这是清晰的,但在更大范围内的协同,各城市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怎么分工和合作,比如研发与生产和生活、上游与中下游、主体与配件和物流等,这些功能定位尚待明晰。
其他文献
2010年伊始,成都传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传晟)在成都市高新工商局注册成立,到2020年1月13日,刚好十年。从成立之时,成都传晟便立足于国土、房产行业,以我国的房产交易与不动产登记政策为导向,专注于房产交易和不动产登记相关软件的研发,形成集研发、销售、实施和服务于一体的业务模式。十年的专注与积累,让成都传晟凝聚了智慧和经验的力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房产交易与不动产登记信息化解决方案。 
期刊
10月25日,2016 GMIC+智慧社区国际峰会在深圳华侨城洲际酒店隆重举行。来自中美两国的数百名物业管理行业专家、投资公司、人工智能研究专家、行业媒体共聚深圳,探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慧社区建设如何借助互联网创新技术,实现跨界融合发展。  千余物管精英来交流  峰会当日,来自广东深圳、东莞、惠州、清远、顺德等10多个城市的物业管理精英及北京、贵州、湖南、湖北、广西、天津、重庆、山东等10多个省
期刊
小城镇建设热潮中的问题  自2016年7月份,三部委发布文件,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也在广大农村地区轰轰烈烈地展开。但近期各种新闻报道中发现,不少地方推进小城镇建设时出现偏差,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化”。笔者认为,杜绝“房地产化”是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头号原则,也是过去城镇化实践的教训总结,当前三四线城市库存积压
期刊
2019年11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走势总体平稳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9年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孔鹏进行了解读。  一、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各有涨跌,二三线城市涨幅与上月相同或回落  11月份,各地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一城一策、因城施策,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保障了
期刊
摘要:目前,就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而言,必须加快打通银行信贷支持的主通道,降低租赁企业融资成本。这就要求抓紧出台国家及地方的住房租赁条例以及相关的金融、税收等法律法规,金融管理部门跟进制定住房租赁类企业、项目的审批条件及监管方式,创造健康的营商环境。  关键词:住房租赁;房地产市场;营商环境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38-(2020)01-0037-39 收稿
期刊
喀什全称“喀什葛尔”(意为玉石集中的地方),位于祖国最西端,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自古以来就享有“丝绸之路明珠”的美誉。喀什市始建于1952年,总面积1056.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辖9乡、2镇、1场、8个街道办事处,151个行政村,33个社区,總人口70万,有维吾尔、汉、回、塔吉克等22个民族聚居。  喀什市地处南天山地震带,周边及附近地带地震活动非常频繁,房屋大都以土木
期刊
自我国实施商品房预售许可制度以来,商品期房在商品房市场中一直占据绝对主流,伴随商品房预售而生的是烂尾楼问题频发。早在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在《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中指出,很多市场风险和交易问题都源于商品房的预售制度。并提出目前经营良好的房地产商已经积累了一定实力,可以建议取消现行的房屋预售制度,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近几年从地方到全国的各级两会,关于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讨论也常見传媒,也
期刊
摘要:1994年武当山被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何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打造智慧消防救授指挥平台为武当山古建筑群保驾护航是武当山消防救援大队研究的主要课题,经过持续研究和不断改进,武当山古建筑群智慧消防救援指挥平台在紫霄宫投入使用。  关键词:武当山;古建筑群;智慧消防平台  中图分类号:K8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38-(2020)01-0069-
期刊
摘要:近年来,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以问题为导向,以先进扎实的信息技术为后盾,总结多年房屋交易管理经验,于2019年推出了“智·惠”网签系统,为深化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房屋交易;网签备案;“最多跑一次”改革;营商环境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9138-(2020)01-0062-
期刊
摘要:房地产市场的区域特征,使政府在调控时的侧重点不同,但也有其共性。通过对新疆、陕西、重庆和黑龙江房地产市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验证了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程度,指出欠发达地区保障房地产市场稳步发展的关键是大量引进人才、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调整房地产产业内部结构和扩大地方房地产开发企业规模。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实证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