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会所的生存之道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20040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所原来是一个舶来品,意思是身份不凡人士聚会的场所。北京最早的一家会所“皇家俱乐部”成立于1990年,由境外投资,引进国外高档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模式。1994年,北京出现了会员制俱乐部:长安俱乐部、京城俱乐部。他们的特点是都在城市的中心位置,俱乐部内豪华、高档,休闲娱乐一应俱全。1996年至1997年,以俱乐部为主的会所开始转型,大型的高档社区出现了私家会所,会所的设计以及经营管理方面受港式会所的影响较大。
  如今各式各样的主题会所让人有了更多休闲放松的选择,有养生会所、健身会所、餐饮会所……当然也包括茶会所。
  茶会所,顾名思义,供人喝茶休闲的场所,它们大部分是集茶文化交流、茶品交易、休闲品饮、商务洽谈、茶餐茶宴为一体,时下已成为茶人们品茶消遣的时尚之地。大益茶文化交流中心投巨资兴建的中国最顶级的茶会所“皇茶会”,位于清华大学附近,毗邻圆明园,会所面积2400多平方米,内设19间顶级VIP茶室和皇茶厅、大益厅、大益膳房、健身房、艺术长廊及高档茶礼茶具展示厅,为客人提供全方位的品茶休闲娱乐。
  茶会所的主人们都乐于制造茶会所里的品茶意境,茶会所的装饰大多引入中式的山水意境,例如窗花、回字阁、云纹等元素,如此隽永浑然的仿古构造和清静幽雅的禅意空间,成为这些茶会所的最大卖点。有的茶会所依靠评书弹唱、茶艺表演、茶餐茶点来吸引茶客,也有的茶会所凭着特别的古物、特殊的风景位置来招揽人气,如福州的易安居、长沙的白沙源。
  如今,已经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茶会所在全国各地生存着。那么,茶会所因何出现、如何出现、它们怎么生存、带入行业的影响如何,这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和探究。
  
  “馆庄”结合衍生“茶会所”
  
  朋友常去茶会所喝茶,他们告诉我,茶会所里有私房好茶,包厢服务也到位,消费满额还能办一张会员卡,买茶包厢费能积分打折,还能定期参加茶会所里举办的茶友“沙龙”,喝茶也可以成为时尚休闲的聚会。
  这样看来,到“茶会所”去喝茶的确好处多多,而且能买茶能喝茶,这都兼具了茶馆和茶庄的功能。很多人认为茶会所是介于茶馆和茶庄之间的产物,喝茶文化不及茶馆,卖茶竞争不过茶庄,涉及经营的项目多了反而不专。其实,茶会所是茶馆与茶庄功能相互渗透的结果。茶馆里开始卖茶,茶庄里摆了茶桌开了包厢,由此衍生出了“茶会所”。
  
  茶馆与茶庄的“变革”
  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全国茶馆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南地区,而且各具风格。
  北京茶馆种类繁多,就形成而言。分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棋茶馆等。老北京有很多书茶馆,在这种茶馆里,饮茶只是媒介,听评书是主要内容。北京还有专供茶客下棋的“棋茶馆”。北京大茶馆,茶具讲究,一律都用盖碗。一则卫生,二则保温。四川的茶馆多,且具特色。早晨进茶馆可一直坐到晚上关门,照样沏茶而不增加收费。一整天仅收一次的茶费。所以茶馆成天热闹,成了人们休息、娱乐、传通讯息、进行交易的场所,而每个人的活动都是在茶的热气、香味中进行的。这些都是传统形式上的茶馆。
  京城大小茶馆大约有1000家。在激烈竞争中,茶馆只有经营出特色,才能占有市场。不少茶馆经营者开始改变经营策略,许多传统茶馆面临改造和革新。老舍茶馆推出新京调茶餐坊。用历史上京城六大茶馆类别的“大茶馆”形式,集餐茶戏于一体。老字号张一元的茶馆,与以郭德纲为首的德云社签约,打造喝茶说相声的新型“书茶馆”。
  茶庄的“变革”是在不断倡导品位文化和艺术中进行的。早期茶庄多分布在南方,以卖茶营生。闽南和广东一带多乌龙茶,流行泡工夫茶,自创了各式工夫茶艺。为了推广茶道茶艺,茶店经营者开始在狭小的空间里摆放茶桌茶椅,为茶客冲泡工夫茶。工夫茶日渐流行,小茶店的人气与日俱增,一张茶桌已经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茶客。茶店的面积便渐渐扩展,茶桌椅也在不断增加。
  天福名茶最早在他们的专卖店中划分出品茶区,摆放茶桌。部分连锁专卖店里还开设包厢,推广茶艺,引导消费。从琳琅满目的货柜上选上几款茶就可以到品茶区或包厢里试饮。亲身体验加上茶艺小姐的解说,买茶的同时还能了解泡茶品茶的相关知识。
  天福这一套成熟的营销策略被同行争相效仿,有些精明的茶商尝试增加包厢和品茶区的比重,并赋予包厢更多的功能,例如茶艺表演、茶水服务等,收取不等的包厢费用,如此一来。这样的茶店已经开始颠覆传统意义上以销售茶叶为主的概念和功能,占据一半甚至更多收益的包厢消费让经营者越来越倾向于茶店里的包厢服务功能,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茶客选择在包厢里喝茶聊天。甚至招待贵客。
  
  “馆庄”功能互渗
  茶馆与茶庄的“变革”出现了越来越多“馆庄”功能相互渗透的茶店,“馆”与“庄”的概念变得模糊难分,“茶馆+茶庄”的经营方式在各地渐渐普及。一方面,茶馆为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利润,将经营茶叶茶具的项目引入茶馆;另一方面。茶庄为提升品牌形象,给购茶者提供专门的品茶区、包厢等服务。
  以茶馆为前身的“馆庄”多在茶馆内增设茶叶礼盒、茶叶副产品、茶具等商品的柜台,更突出展示性。其内设展示柜台所占面积较小,并不作为主要的创收项目。由于客人往往在品茶前,有挑选茶叶的需要,品茶后,又愿意购茶回家或挑选茶礼给朋友,因此,自然而然就增加了这样的展示平台和经营项目。
  以茶庄为主体的“馆庄”多在茶庄内摆设茶桌,或增设品茶包厢。茶庄的销售人员很多对茶叶知识比较了解,而茶庄的大客户往往相对固定,因此增设的茶桌和包厢为购买茶叶者提供了一个品尝、选购茶叶的更为优越的环境。品牌茶企业直营店和加盟店也引入“馆庄”的营销模式,他们在专营店中开设的品茶区或包厢主要是为产品提供的“导购”和“售后服务”。以“厦门华祥苑”为例,他们从1999年的时候就开始在茶叶专卖店里开设包厢,现在华祥苑的门店不仅仅只是销售茶叶。提供品茗和商务洽谈的空间。还提供了无线上网、打印传真、收发邮件等一系列围绕着高端客户的增值服务,为顾客提供一个工作和生活之外的第三空间。
  茶馆和茶庄的渗透演变衍生出“茶会所”的概念。茶会所出现初期,常常是玩茶客为了招呼茶友而开设的私人会所,经过发展演变,也成为一种特殊意义上的茶庄。有些茶庄则直接以“某某茶会所”命名。茶会所的功能兼具“茶馆”和“茶庄”,销售产品的同时增加了部分服务内容。
  
  茶会所的出现是“品饮的提升”
  
  那么。这种“茶馆”与“茶庄”主体经营功能的互渗是否会成为未来的整合趋势呢?由此衍生出的“茶会所”究竟如何定位?我们采访了几位业界人士,他们对此有各自的一番理解和看法。
  
  詹立锬,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
  现在,一部分茶店往包厢型的“馆庄”转变,这些茶庄也被称为“茶会所”,这是积极的健康的转变。在茶店内设置包厢方便朋友相聚品茶的同时,也方便商家和茶友进行商业活动和茶文 化活动,这是品饮的提升,在品茶之余,学商道,品文化。这些茶会所的出现。代表着全民茶业消费水平的提高。
  此外,金融危机对众多茶店的冲击还较大,因为礼品茶和高档茶的利润空间大,部分茶店以礼品茶为卖点,一旦市场波动,影响最大的就是礼品茶和高档茶。无论对商家还是百姓而言,提倡平价茶、百姓茶,这是茶叶经营的正确途径。
  
  王声度,福百祥茶文化会所董事长
  取名为茶文化会所是因为这里有茶有文化。茶有韵味、香味,茶会所里有茶诗、茶联、茶画,在品茶的同时。欣赏艺术,是品茶的延伸。
  在朋友需要的情况下茶会所里的包厢可以为他们提供私密的空间,这是人性化的服务,让有共同话题和兴趣的朋友能够很快融入到喝茶的氛围中。
  福百祥茶文化会所里,茶与茶画互为表现形成。通过艺术形式来表现茶的文化、氛围和当代文化生活。定期举办书画展和品茶活动,给书画艺术家展示空间的同时,茶人便捷地找到自己欣赏的画作,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设有包厢的茶庄的出现把发源于中国的茶叶能够与文化有机结合,有助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推动茶业发展。
  
  张慧勇,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师
  “馆庄”式茶店的出现是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表现,但是包厢制消费目前还不是大众普及的。部分茶叶专卖店里加入品茶区、设有包厢,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自身的增值,让消费的过程更多元化。“馆庄”式茶店还可植入商务宣传目的。利用品茶区和包厢来举办商业活动,聚集人气,扩大影响。
  在我所接触过的茶庄和茶会所,个人偏爱于易安居茶会所。易安居以经营场所环境为主,不局限于古典的氛围,包厢里的布艺沙发和古色古香的窗花装饰让人心情放松和赏心悦目。我现在是易安居茶会所的VIP成员,经常带客户到茶会所里品茶聊天。
  
  除了茶,茶会所还“实”什么?
  
  曾经和设计装修过“禅香苑”和“茗贵人”两家茶庄的设计师曾昊讨论过关于“茶会所”的话题。曾昊是从2003年开始介入茶店、茶庄的设计装修。他还记得那时的茶店、茶庄在使用功能上倾向于卖茶,在从事茶店设计包装6年之后。他发现越来越多休闲和流行的元素被带入到茶店中,它们正在慢慢变成服务消费的载体。曾昊觉得茶会所应该要利用装修的氛围和自身的特色去吸引客人,而不仅仅是茶叶本身,更多人则把茶会所的装修做成一种自我展示。
  
  易安居,“卖”的是风景
  易安居是福州最早的茶会所之一,从最初的工艺品店。接着在店中摆放茶桌,再到后来工艺品的内容缩小,茶的内容扩大。最后就成了现在的易安居茶会所。之所以是“茶会所”,而不是普通的茶店、茶庄。这还得归结于茶馆主人在开工艺品店时积累的那些文人墨客和高端客户。这些文人艺术家们在工作之余需要安静的有品位的环境来放松心情,就需要装潢古典、富有韵味、隔音效果不错的包厢来迎合他们的品茶心情,因此,易安居从工艺品店到茶会所一步到位。
  易安居掩映于山水之间,整个茶馆与自然景致完美地结合。幽幽阡陌,茂林修竹,碧波数顷。美不胜收。这要从一次黄昏后的散步说起。黄劲榕女士和丈夫散步时路过西湖名胜古堞斜阳。这一处名胜仍保留上世纪80年代所建的仿古建筑,有着福州古典民居的特色,醇香古韵,如此胜地要能与茶结合该有多美!以后每次说起那次偶然的散步,都被戏称为他们邂逅心目中的茶会所的牵引。
  黄劲榕女士和丈夫租下古堞斜阳之后,在维持景点总体风貌的前提下,开始对其进行全面的修缮及维护性开发。而今的古堞斜阳,布局匠心巧思,空间灵动清幽。来易安居喝茶的人可以在幽香四溢、茶禅合一的环境中回归宁静。
  易安居茶会所二期取名为“金鳞小院”。在7.5亩大的空间里,只有20%的建筑面积,剩余的空地就种上花草茶树。有人不明白,这么大的地方,只有几个包厢,太浪费了,茶馆主人黄劲榕女士说,建筑紧密空间就狭窄了,让人感到压抑,这样便违背了茶道的宁静舒展,易安居茶会所是要尽最大的努力给茶客多一些共享空间,让心情开阔放松。
  现在,常常有人逃开工作,撇开朋友,一个人来易安居点一杯茶坐上一天。黄劲榕女士特别嘱咐服务人员,不是客人召唤,别轻易去打扰这些只想为自己留点单独空间的人。
  
  白沙源,“卖”的是好泉
  白沙井位于湘城天心阁东南方约1公里处,井水一年四季,不论长涝久早,都不盈不竭,汲之沏茶,格外芬芳醇爽,成为品茶家的甘露琼浆。
  水为茶之母,白沙井为长沙第一泉,好泉自然配有好茶楼。如今,白沙井旁建了一座“白沙源茶艺馆”。馆舍装修玲珑剔透,名石与名家字画盈室。静坐馆中。白沙全景尽收眼底,品尝沙水名茶,香沁心脾,宠辱皆忘。从回龙山路过。看到这园中翠竹林立、蕉叶蔽日,庭中置藤茶几、围椅数张,颇为雅致。很是神往。确实这座茶楼,就环境而言可能是长沙最唯美最小资的茶楼。
  白沙源茶楼提供有各式中西餐,含煲仔、套餐,并有小资情调的咖啡、红酒等,其主营的茶类除顶级采购的茶类外,另别出心裁地提供适合不同星座的台湾花茶和美国美容调理花茶等,是一方赏泉喝茶的好去处。
  
  家庭式茶会所,“卖”的是亲和力
  在上海,想要到舒适高档且有意思的地方品茶,绍兴路一带自然是不可错过。而在这条路上,还数定位“家庭式茶会所”的草木中人最为让人充满惊喜。
  不起眼的门面并不会马上吸引路过的人。只是安静地等待回头客和老朋友的到来。老板陈志刚爱好周易、八卦,因此还没进店就看到门上太极图案的风铃在风中轻轻晃动,走进店内,更是被随处可见的道教元素所吸引,不论是墙上的挂钟、展示架上的茶玩,还是书架上的丛书,都是老板的得意之作,不时拿来“炫耀”并露出志得意满的笑容。问起开这家茶会所的初衷,他泡上一杯茶娓娓道来:“茶是这个世界上最微妙的东西,每个地方的茶都有不同,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茶也不同,同时同地的茶,采茶或泡茶的人不同,茶滋味也有区别,即使一切相同,品茶之人的心情好坏。也能影响这杯茶在他心中的评价。作为爱茶的我,希望的并不仅仅是将茶销售出去那样简单,与茶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甚为重要。因此,我开这了家家庭式茶会所,希望的是,不论是旧友还是新识,在这里得到的都是非常美妙的品茶体验。”
  也正是这样的想法,让老板在店内装修和功能配备上下足了工夫,进门处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老虎灶。瞬间将人们的记忆就拉回到了上世纪70年代的上海,想必用老虎灶中的水泡茶,定会另有一番滋味。再走进去,揭开过道处的一席门帘,竟别有洞天,天并处设置的一处茶席,已经有好几位老师利用它给学生们上了生动的茶道课。包房内主要接待商务洽谈,因此配备了投影仪、无线上网的服务,更增加了洽谈的私密性。店内没有服务生,提供服务的自然就是店老板,因此最值得他津津乐道的就是“我们最重视随意。你看连店 名都没有任何色彩的渲染,直接取“茶”的解体——草木中人。就是想表达一种简单舒适的饮茶体验。所以店老板亲自为客人泡茶。自然容易博得放松和信任,许多即使第一次来的客人都会被感动,从此和我成为了朋友”,说罢便爽朗地笑开了。
  除了功能齐全的装修和热情的服务,这里的茶品也能体现老板的用心,由于店老板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骆少君是很好的朋友,这里的茶几乎全是经由骆院长把关之后才推荐给客人的,不仅有市面上很大众化的茶品,老板亲自上山考察认同的稀有茶品也会被拿来推荐。于是,在这家茶会所品茶,已然忘记了公务的繁重、劳累的奔波,在这里的幽静和闲适中真正做了回“草木中人”。
  
  今雨轩,“卖”的是独一无二
  1998年,当普洱茶尚未在内地成名,今雨轩已大力投资收藏开发,除自制的“金达摩”有极好口碑。其收藏的陈年老茶,也同样拥有不少粉丝。尽管是一家集栽培、生产、销售以及研习茶道、弘扬中华茶文化传播为一体的专业型企业,但它通常以“私人会所”的性质而被人们所知。
  隐藏在闹市中的写字楼里的1000平方米舒适空间,只为恭候每次最多10位客人的到来,这里曾接待过各级政要和世界各国文化名流。但每次只能接待一席客人的规矩,给这里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原本,这里只接待主人的朋友,可朋友又带来了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再把自己的朋友带到这里,主人一家又十分好客,于是创立伊始,就秉承“蜗居容我寄,愿集名流笠屐。旧雨同来,今雨同来”,朋友们越聚越多。
  为什么每次只接待一席客人?主人告诉我。因为今雨轩只备有一张茶台,因此一旦某个时间段被预订。便无法再接待其他客人。同时也为了能更专注、更周到地为客人服务。想到这里品茶,必须提前预约,这样,主人就一定会在家恭候客人到来。久而久之。这也成了今雨轩的一大特色,使能到今雨轩品茗成为一种机缘,有没有茶缘,就看主客之间的缘分了。
  今雨轩的会所其实就是主人的家所在地,所以尽管这里算得上私人会所。但却每时每刻都释放着宾至如归的亲切感。主人还会很自然地告诉客人,一切请随意,就像在家里一样自然。来这里品茶最不用担心的是埋单,因为主人不仅不会要客人出茶钱,如果缘分到了。主人还会把自家定制的茶和茶具慷慨相送!
  除了浓郁的普洱茶氛围之外,这里颇负盛名的茶艺表演和自身文化品位。也是业内公认的典范。这里的茶艺不张扬,因为主人认为,茶自己不会说话,却又能自己说话!因为茶需要茶艺师为载体,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而同时茶又有它的茶语。品茶,原本就是要品得舒适安逸,这就必须要淡化泡茶人的色彩,突出茶的廉美清寂。让普洱茶的文化,通过今雨轩这个载体,向全世界蔓延。
其他文献
一年多前,中国北京奥运给全世界在21世纪的“零零年代”末画上了一个举世瞩目的惊叹号,让世人切身感受到了正昂首向前的中国那充满活力的呼吸。一年多后,中国上海世博又给全世界在21世纪“一零年代”之始奉上了一场五光十色的“飨宴”。若说历时半月的奥运会是世界体育水准的顶级较量,那么世上博会则是世界各国“综合素质”的顶级较量,它几乎辐射到了世界各国国家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它无论在时间的长度上,还是所
期刊
曾志挥何许人,他是中华总商会驻澳门区域茶誉理事,澳门茶艺协会永远会长,澳门人称其为“普洱茶王”。  认识曾志挥先生是在澳门的茶事活动上,那时他正在表演台上为众多茶人“粉丝”作激情讲演,他站在舞台上并不“安分”,前后左右踱着步,比划着手,说到兴头上,还“灵犀一指”向台下的听众反问,给他们来个小测试。  看着很精彩,听着却不过癌,因为曾志挥的讲座从头到尾全是粤语,让笔者和另一位从云南来的记者很是头痛,
期刊
爱茶的人都有一份“野心”:遍访天下名茶,共品世间好茶。茶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空灵的口感、丰富的内涵,更在于它是“结缘”的良伴,以茶结缘,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便享尽天下名茶。  安徽一位名为“且饮且读”的茶友策划了一个与10位茶友共同分享好茶的活动——流浪的茶多拉盒子,首先由台湾的茶友“莉森”在盒子里放进几款台湾的产区茶,然后寄出茶盒到安徽茶友且饮且读的手上,分享盒子里的台茶之后,他在
期刊
策划/组稿 陈 莹 杨 巍 林更生  60年,对于一个人而言,也许是意味着从呱呱坠地到不断成熟,进而步入花甲;对于一个战后获得新生的国家而言,意味着从百废待举到百业兴旺。无论是人,还是国家,在其成长或是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是荆棘遍布、艰难重重的,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定律。对于拥有着千年历史文化和旺盛生命力的茶业而言,这个定律自然也是不二法门。  回首60年来的新中国茶业,筚路蓝缕地一路走来,每一个深深
期刊
在茶意浓浓、欢声笑语的“闽茶中国行”暨首站台湾行的启动仪式上,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蔡小伟,海峡荼业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光普以及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林义杰、《海峡茶道》杂志社社长梅晓敏先后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为“闽茶中国行”活动送上美好祝福。  福建茶产业历史悠久,茶文化内涵丰富。特别是近年来,海西建设加快推进,闽茶产业和闽茶文化迅速发展,出现了一
期刊
世界多元化的发展及交流的扩大化带给我们无尽的美的享受。现代的我们习惯了与茶相伴,与咖啡为伍,时尚的年轻人已经和自己的父辈们不同了。快节奏的生活使他们钟情于一切拿来即用的事物。他们很少再有充足的时间用精致的功夫茶具精细地泡一壶茶慢慢地品,越来越喜欢拿出自己个性十足的马克杯来冲泡一袋味尚存的袋泡茶或速溶茶粉,抑或还算香浓的速溶咖啡。  马克杯,一个年轻人再熟悉不过的杯具。但是关于它的由来,又有多少人了
期刊
特别喜欢到朋友的茶会所里喝茶,因为可以喝到很多不同于市面的私房茶。小郭和小蔡就是一对把茶会所开在家里的夫妻茶人,他们的茶会所有家的温馨,有茶的风雅,更吸引人的是他们的私房茶。  小郭是福安社口人,对坦洋工夫情有独钟,他所珍藏的坦洋工夫比较特别,不是用特殊茶种制作的,就是用非一般的工艺,还给起了不错的名字,下面就来品味这活色生香的四款坦洋红韵。    01 清荷    得名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期刊
曾几何时,我在一本艺术理论的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艺术世界是相通的,”在璀璨瑰丽的中国艺术殿堂里,细观文学、国画、书法、陶瓷等这些艺术形式,不难发现它们之间虽彼此独立存在,却不相互排斥隔绝,而是五为映衬,互为显彰,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画同源”、“以画入瓷”等,给人以高雅的审美感受,  齐白石是近代中国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的画印诗书,堪称一绝,独步艺坛、其画作尤其是花鸟虫鱼、瓜果蔬菜,无不
期刊
不知为何,第一眼见到这些陶器时,我的脑中就一直浮现着那句诗:“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时美好又淡然的体验,在我伸手去轻轻触摸它们时,就似有股来自生命最深处的感动,连接彼此。  如若说饮茶是我的爱好,那么体会每款不同的饮器带来的不同感觉便是除了茶叶之外,我更加能够对饮茶如此痴迷的原因了。追随着茶器的香气、茶器的滋味以及茶器与唇间那霎时的触碰,引发的是饮茶的另一番乐趣。    雨过天晴云开处    清雅
期刊
曾几何时,随着“斗茶”蔚然成风,有人把茶界比作群雄纷争的江湖,斗茶则是比武,茶王赛更是武林大会。一时间,各路“英雄”,为争夺市场,纷纷出手过招,一比高下,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在以“岩骨花香”闻名武林的岩茶“世家”中,一位卓尔不群的侠士横空出世,其师承武夷“四大名师”之首的大红袍,练就了“岩骨”与“花香”参融的盖世武功。  在喧嚣嘈杂的西营里茶市中,“茶武馆”四处林立,“高手”如云。沿着廊道前行,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