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数学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教师习惯通过大量练习来让学生学习数学,这是我国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这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涉及具体的学习方法、策略等,还应包括其学习是否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等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要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可以从培养学生“阅读”、“质疑”、“探究”、和“反思”四方面人手。
一、 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阅读能力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学生不可能永远依靠老师,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对我们每一个人提出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要向学习语文那样学会自学。除了教材之外,在平时到的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数学课外阅读书籍。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读书乐趣和良好数学修养的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遵循客观事实的态度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等。例如:在解应用题时,抓住关键的字词进行审题列式解答;数学中一些概念性的教学,学生阅读量大对理解题意就会迎刃有余。随着阅历的丰富,知识的积累,这让学生感到数学不再“乏味”从而愿学、乐学、会学,并终身受益。
二、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鼓励学生质疑,让善于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学贵质疑”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意识,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提问,不要怕出错,鼓励学生多提问,回答结果教师应从多角度加以肯定,不能一棒打死,更不能训斥。其次,应根据具体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提出概括性、质疑性、经验性猜想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解决。
三、 切实注重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教师应注意挖掘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再现数学的产生过程,使生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思考、提问、构造问题,使他们大胆的猜想、实践,学会主动解决问题,将探索性学习向课外延伸,这样做对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例如名师徐斌用一年级学生学习二年级的《乘法的认识》,在新授课结束后,他非常注重知识迁移应用,让学生列举身边关于用乘法可解决的问题,并且谈谈用乘法可解决问题优点,此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整个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佳。
四、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反思
所谓反思,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新课标》指出:“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同时提出,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通过反思,可以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产生新的发现。因此,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积极的反思,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平时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自己的数学反思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建立学习档案。给自己建立学习档案,是养成良好反思习惯的途径。学习档案内容可丰富多样,如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好的习题解法或学习方法,容易解错的习题,学习失败的教训等。
(2)听课反思。没有反思的听课是被动的、肤浅的。反思老师讲解,从中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会捕捉引起反思的问题或提出具有反思性的见解。如对于极坐标系这节课,反思应主要集中在为什么要引入极坐标系、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的特点有何不同,以求顺利掌握极坐标系处理问题的方法。
(3)解题反思。问题解答后对结论的正确性进行检验或提出疑问;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或更佳解法;能否对问题的题设或结论进行变式;能否把当前的命题推广到一般情况;进一步考虑问题题设的完备性(充分性)及结论的精确性等。
(4)写数学周记。反思是一种习惯和意识,不断地反思,才会不断进步。课堂上教师示范解题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到但未与教师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学习情感、体验的感受等,都可以通过写数学周记(或数学日记)的形式宣泄出来、记录下来,它使师生之间有了一个互相了解、交流的固定桥梁。
总之,改进学习方法和更新教学观念是课改的初衷,也是课改的目的,学习方法的改进不是朝夕之事,是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师生同时减负。
(作者单位:新疆库尔勒市三中 841000 )
一、 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阅读能力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学生不可能永远依靠老师,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对我们每一个人提出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要向学习语文那样学会自学。除了教材之外,在平时到的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数学课外阅读书籍。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读书乐趣和良好数学修养的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遵循客观事实的态度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等。例如:在解应用题时,抓住关键的字词进行审题列式解答;数学中一些概念性的教学,学生阅读量大对理解题意就会迎刃有余。随着阅历的丰富,知识的积累,这让学生感到数学不再“乏味”从而愿学、乐学、会学,并终身受益。
二、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鼓励学生质疑,让善于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学贵质疑”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意识,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提问,不要怕出错,鼓励学生多提问,回答结果教师应从多角度加以肯定,不能一棒打死,更不能训斥。其次,应根据具体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提出概括性、质疑性、经验性猜想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解决。
三、 切实注重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教师应注意挖掘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再现数学的产生过程,使生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思考、提问、构造问题,使他们大胆的猜想、实践,学会主动解决问题,将探索性学习向课外延伸,这样做对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例如名师徐斌用一年级学生学习二年级的《乘法的认识》,在新授课结束后,他非常注重知识迁移应用,让学生列举身边关于用乘法可解决的问题,并且谈谈用乘法可解决问题优点,此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整个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佳。
四、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反思
所谓反思,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新课标》指出:“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同时提出,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通过反思,可以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产生新的发现。因此,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积极的反思,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平时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自己的数学反思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建立学习档案。给自己建立学习档案,是养成良好反思习惯的途径。学习档案内容可丰富多样,如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好的习题解法或学习方法,容易解错的习题,学习失败的教训等。
(2)听课反思。没有反思的听课是被动的、肤浅的。反思老师讲解,从中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会捕捉引起反思的问题或提出具有反思性的见解。如对于极坐标系这节课,反思应主要集中在为什么要引入极坐标系、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的特点有何不同,以求顺利掌握极坐标系处理问题的方法。
(3)解题反思。问题解答后对结论的正确性进行检验或提出疑问;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或更佳解法;能否对问题的题设或结论进行变式;能否把当前的命题推广到一般情况;进一步考虑问题题设的完备性(充分性)及结论的精确性等。
(4)写数学周记。反思是一种习惯和意识,不断地反思,才会不断进步。课堂上教师示范解题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到但未与教师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学习情感、体验的感受等,都可以通过写数学周记(或数学日记)的形式宣泄出来、记录下来,它使师生之间有了一个互相了解、交流的固定桥梁。
总之,改进学习方法和更新教学观念是课改的初衷,也是课改的目的,学习方法的改进不是朝夕之事,是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师生同时减负。
(作者单位:新疆库尔勒市三中 841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