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山阴县马营乡,一个地处雁北大山腹地的小乡镇,在乡党委书记段国强关于新农村建设与众不同的思路和作为下,正逐渐成为塞外大地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颗明珠。
科学规划,集思广益得民心
2006年初,马营乡乡党委书记段国强刚一上任,建设小康型新农村的紧迫任务便摆到了面前。面对其他乡镇的大胆建设步骤,段书记果断提出:“不急不燥。理清方向。抓准目标。科学发展” 的建设思路。他的想法得到了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的肯定。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他们避免了新农村建设的随意性、盲目性。十分注重科学规划,全盘考虑眼前与长远、生产与生活、基础建设与公共事业的潜在关系。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在充分考虑全乡优势、产业布局、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马营乡班子全员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对马营新农村建设作了科学的安排,逐步形成以工矿型为主、农工贸一齐发展的马营乡新农村雏形。
“万事讲科学,不干后悔事”是段书记常说的一句话。为此,他们投资5万元聘请县城建设设计室对马营村新农村建设进行规划、设计;又出投重资10万元,聘请省级城乡规划设计部门对马营乡全乡的乡村建设、经济发展做出总体规划。
四项重点抓得牢,基础工程见实效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马营乡首先对村集镇道路进行了大手笔的改造,对此,段书记说:花钱不怕多,关键是花到刀刃上,要花的让老百姓满意舒心。根据专家的建议和当地的实际情况,他们把道路框架科学的规划为五横五纵十条干线,完全让当地的百姓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旧光景。为了把好事作好,乡领导干部班子成立了由乡长挂帅的质量监督组,公开招标施工单位,并聘请县交通局有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担任质量监理,进驻施工现场,邀请了懂工程建设的多名群众代表作为各项工程的具体监督员。
乡政府所在地的马营村有一条贯穿全村的河棗滨河,由于多年形成的陋习,老百姓早就把它变成了倾倒生活垃圾的地方,而且河上没有桥,也给当地百姓生活、出行带来诸多不便。段书记和新领导班子成立后,把这一问题摆到了首要位置,他们多次召开有关会议,制定了“河中有水,水上有桥,路边有树,池中有花,街上有灯”的建设计划,立志要打造出马营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滨河桥工程总投资13.4万元,跨度为12米、2孔,宽6米,于2006年10月10日建成并通车。滨河桥的建成通车,彻底改变了人们雨季行路难的面貌。2006年秋冬农建时,乡政府又开始对滨河进行投资投工整治工程,倾倒陈年垃圾8600方,改河道、顺自然,动土方1.8万m3,将河边河床提高,并在沿河两边修两条10米宽的道路,对河床、河墙进行硬化、美化、绿化,浆砌石护墙、水泥栏杆,河道两侧各规划1.5米宽绿化带一条。此举真是大快人心,老百姓都说这是顺民心得天道的好事,城里人也未必能享受如此美的生活环境呢。
由于马营乡地处煤炭地质破坏严重地区,直到2006年,全乡还没有一眼机井,人畜常年共同饮用煤矿井下水,水质不达标,且污染严重,“饮水难”成了当地最难、最突出的问题。
段书记说:“新农村建设建什么?建设老百姓最需要的,解决群众最迫切的。”
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他和干部们带领有关技术人员、设备,经多方研究,实地走访勘察,科学有序地规划,终于在马营村、南河村、张家沟村之间打了一眼深机井,铺设了12公里的自来水管线, 1个建蓄水池, 15个供水点,解决了三村541户、1806口人、990头大牲畜的吃水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乡机关、驻乡单位、学校和马营村经商和流动人口的吃水问题,现在村民已经吃上了安全清洁的深泉水。这个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干群关系,维护了安定团结、积极向上的建设新农村局面。
马营乡出乡的主干道路段是当地的煤炭专用线,在产煤高峰期,一周内至少有五六天经常堵车,百姓生活和出行十分不便。为了解决当地老百姓的出行需要,改变马营乡对外的形象和扩大当地发展的速度,缓解偏玉路运煤车拥挤、堵塞交通现象,减轻交通的压力,乡党委、政府切合实际的决定新修全长2.7公里,按照二级路标准设计的运煤专线,把出行的道路还路于民。同时,作为马营村集镇建设的南环路,对扩大集镇建设范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南河村整体搬迁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新路距原南河村规划的新村地址仅10多米)。
这四项为民、爱民工程的建设投入,体现了乡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思路和为民所系的真情,在实践经济效益的同时,最大化的带来了社会效益。在当地形成了人民拥护新农村建设,积极投入配合的局面。为深化建设和巩固效益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探索创新稳推进 和谐建设新马营
开局的顺利实施,不代表万事皆成,关于下一步的工作,乡委、乡政府早已有了清晰的思路和设想:建立土地储存中心,分年度将规划区域内3平方公里的土地,政府逐年分批收购,用于乡村规划建设。在城乡建设规划计划部门的协助下,在市、县城建部门的指导下,认真搞一个统筹考虑、协调和谐的乡级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今后的各项建设必须按总体规划严格执行;成立乡规划办公室,由一名副职专抓此项工作,凡在规划区域内开工建设的,无论单位或个人必须报规划办批准,经规划办放线后方可开工建设;把因地质灾害严重的南河村搬迁的整体规划搞好;以筹措资金为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体制、新途径。建立“以煤补农”的新体制。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采取政府出一点,农民集一点的办法,引导农民投资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经济效益好的企业、知名人士、在外人士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马营撤乡变镇作出新贡献。用乡党委段书记的话说“未来的马营乡必将成为塞外大地新农村建设中的耀眼明珠”。
编后:整个采访的过程中,我们曾两次与段书记会面,简短的寒暄后,段书记说得最多的是:“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不值得宣传。我们的蓝图才画了几笔,好戏还在后头。到时候再请你们来。”朴实的话语背后是刚毅的精神,多年的农村工作练就了他多干实事,多为农民服务的作风。在因地制宜的规划下,我们看到了马营乡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马营乡能成为塞外大地新农村建设中的耀眼明珠。
科学规划,集思广益得民心
2006年初,马营乡乡党委书记段国强刚一上任,建设小康型新农村的紧迫任务便摆到了面前。面对其他乡镇的大胆建设步骤,段书记果断提出:“不急不燥。理清方向。抓准目标。科学发展” 的建设思路。他的想法得到了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的肯定。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他们避免了新农村建设的随意性、盲目性。十分注重科学规划,全盘考虑眼前与长远、生产与生活、基础建设与公共事业的潜在关系。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在充分考虑全乡优势、产业布局、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马营乡班子全员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对马营新农村建设作了科学的安排,逐步形成以工矿型为主、农工贸一齐发展的马营乡新农村雏形。
“万事讲科学,不干后悔事”是段书记常说的一句话。为此,他们投资5万元聘请县城建设设计室对马营村新农村建设进行规划、设计;又出投重资10万元,聘请省级城乡规划设计部门对马营乡全乡的乡村建设、经济发展做出总体规划。
四项重点抓得牢,基础工程见实效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马营乡首先对村集镇道路进行了大手笔的改造,对此,段书记说:花钱不怕多,关键是花到刀刃上,要花的让老百姓满意舒心。根据专家的建议和当地的实际情况,他们把道路框架科学的规划为五横五纵十条干线,完全让当地的百姓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旧光景。为了把好事作好,乡领导干部班子成立了由乡长挂帅的质量监督组,公开招标施工单位,并聘请县交通局有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担任质量监理,进驻施工现场,邀请了懂工程建设的多名群众代表作为各项工程的具体监督员。
乡政府所在地的马营村有一条贯穿全村的河棗滨河,由于多年形成的陋习,老百姓早就把它变成了倾倒生活垃圾的地方,而且河上没有桥,也给当地百姓生活、出行带来诸多不便。段书记和新领导班子成立后,把这一问题摆到了首要位置,他们多次召开有关会议,制定了“河中有水,水上有桥,路边有树,池中有花,街上有灯”的建设计划,立志要打造出马营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滨河桥工程总投资13.4万元,跨度为12米、2孔,宽6米,于2006年10月10日建成并通车。滨河桥的建成通车,彻底改变了人们雨季行路难的面貌。2006年秋冬农建时,乡政府又开始对滨河进行投资投工整治工程,倾倒陈年垃圾8600方,改河道、顺自然,动土方1.8万m3,将河边河床提高,并在沿河两边修两条10米宽的道路,对河床、河墙进行硬化、美化、绿化,浆砌石护墙、水泥栏杆,河道两侧各规划1.5米宽绿化带一条。此举真是大快人心,老百姓都说这是顺民心得天道的好事,城里人也未必能享受如此美的生活环境呢。
由于马营乡地处煤炭地质破坏严重地区,直到2006年,全乡还没有一眼机井,人畜常年共同饮用煤矿井下水,水质不达标,且污染严重,“饮水难”成了当地最难、最突出的问题。
段书记说:“新农村建设建什么?建设老百姓最需要的,解决群众最迫切的。”
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他和干部们带领有关技术人员、设备,经多方研究,实地走访勘察,科学有序地规划,终于在马营村、南河村、张家沟村之间打了一眼深机井,铺设了12公里的自来水管线, 1个建蓄水池, 15个供水点,解决了三村541户、1806口人、990头大牲畜的吃水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乡机关、驻乡单位、学校和马营村经商和流动人口的吃水问题,现在村民已经吃上了安全清洁的深泉水。这个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干群关系,维护了安定团结、积极向上的建设新农村局面。
马营乡出乡的主干道路段是当地的煤炭专用线,在产煤高峰期,一周内至少有五六天经常堵车,百姓生活和出行十分不便。为了解决当地老百姓的出行需要,改变马营乡对外的形象和扩大当地发展的速度,缓解偏玉路运煤车拥挤、堵塞交通现象,减轻交通的压力,乡党委、政府切合实际的决定新修全长2.7公里,按照二级路标准设计的运煤专线,把出行的道路还路于民。同时,作为马营村集镇建设的南环路,对扩大集镇建设范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南河村整体搬迁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新路距原南河村规划的新村地址仅10多米)。
这四项为民、爱民工程的建设投入,体现了乡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思路和为民所系的真情,在实践经济效益的同时,最大化的带来了社会效益。在当地形成了人民拥护新农村建设,积极投入配合的局面。为深化建设和巩固效益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探索创新稳推进 和谐建设新马营
开局的顺利实施,不代表万事皆成,关于下一步的工作,乡委、乡政府早已有了清晰的思路和设想:建立土地储存中心,分年度将规划区域内3平方公里的土地,政府逐年分批收购,用于乡村规划建设。在城乡建设规划计划部门的协助下,在市、县城建部门的指导下,认真搞一个统筹考虑、协调和谐的乡级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今后的各项建设必须按总体规划严格执行;成立乡规划办公室,由一名副职专抓此项工作,凡在规划区域内开工建设的,无论单位或个人必须报规划办批准,经规划办放线后方可开工建设;把因地质灾害严重的南河村搬迁的整体规划搞好;以筹措资金为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体制、新途径。建立“以煤补农”的新体制。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采取政府出一点,农民集一点的办法,引导农民投资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经济效益好的企业、知名人士、在外人士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马营撤乡变镇作出新贡献。用乡党委段书记的话说“未来的马营乡必将成为塞外大地新农村建设中的耀眼明珠”。
编后:整个采访的过程中,我们曾两次与段书记会面,简短的寒暄后,段书记说得最多的是:“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不值得宣传。我们的蓝图才画了几笔,好戏还在后头。到时候再请你们来。”朴实的话语背后是刚毅的精神,多年的农村工作练就了他多干实事,多为农民服务的作风。在因地制宜的规划下,我们看到了马营乡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马营乡能成为塞外大地新农村建设中的耀眼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