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市场上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叫“炒概念”,比如概念手机、概念冰箱、概念汽车等等。炒概念的意思是说,一些企业的产品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改进或者技术上的创新,完全是利用广告等形式把一个人为设计的理念推广出去,以期获得人们对产品的认可。
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所谓的“概念产品”理解为“应用了某种先进的理念或技术创新,并具有某种新功能,或某种性能显著提高的产品”。若抛去炒作成分,概念产品无疑是积极向上的,它代表了产品科技创新上的发展趋势。
2010年7月,在英国的范堡罗航展上,作为民航业巨头的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展示了其最新设计的概念飞机——“工程师之梦”。
什么是概念飞机?航空史上都出现过哪些著名的概念飞机?当代典型的概念飞机又如何?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一一作答。
何谓概念飞机
概念飞机,也被称作新概念飞机,是指尚处于研制或探索中的一类飞机。与传统飞机相比,其设计思想、外形布局和飞行性能可能会存在显著差异。一般来说,概念飞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创新性。飞机在设计理念上有重大突破,蕴含高新技术。第二,高效性。飞机作战效能或经济效率方面与以往的机型相比,有大幅度提高。第三,探索性。概念飞机的高技术含量远比传统飞机大,探索性强,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某一时代的概念飞机有可能在近期或不久的将来最终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
近些年来,美国宇航局、中国航空学会等机构都会面向航空从业人员、航空爱好者定期举办概念飞机设计大赛。每届大赛都会征集到大量的作品,其中不乏优秀的设计。尽管如此,由于理念过于超前、技术可行性欠缺等原因,仅有极少数优秀的设计目后被应用到现实的飞机制造中。
通常,在现实的飞机设计过程中,最初都有一个所谓的“概念设计阶段”,人们也可以把这个阶段通俗地理解为一种新机型的酝酿阶段。在该阶段,人们不需太多投入,无需过多考虑飞机研制的具体细节与技术可行性,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因此,可以吸引广大的航空从业人员甚至航空发烧友参与。事实上,在百年的航空史中,绝大多数概念飞机都仅停留于概念设计阶段,只有少数概念飞机取得过实质性进展或突破。
尽管概念飞机千奇百怪,作品水平良莠不齐,但它们常常也会给专业的飞机设计人员提供某种启发和借鉴。
概念飞机溯源
“概念飞机”或“新概念飞机”一词的最早提出者和提出时间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一个多世纪的航空发展历史中,各时期的“概念飞机”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
在上世纪初莱特兄弟刚发明动力飞机的日子里,由于人们对飞机的“模样”尚未形成定式,因此,那个时代的飞机个个看起来都显得有些古怪,堪称“新概念飞机”。譬如图2中的多翼飞机设计,看上去好像是怪异的未来飞行器,而事实上它是1907年诞生的飞机。该飞机的缔造者是威尼斯工程师霍雷肖·菲利普;飞机左右对称,上下排列25个翼面,各机翼都有弯曲的翼型,展长6米,但终因为飞机重心太高,结构太脆弱,试飞失败。再如1908年,爱尔兰伊夫林侯爵发明的多翼机(见图1)看起来也是颇为奇特。
上述早期的飞机构型各异,试飞大多以失败告终。不过,它们的设计理念与试飞经验却对以后的航空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914-1938年,飞机的发展经历了第一次飞跃。其中,1914-1918年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飞机制造业快速发展,诞生了很多小而快的战斗机和大型轰炸机;在战后20年的和平岁月里,可靠的安全性能也促使了客运航空业的兴起。在此期间诞生了许多非同寻常的概念飞机。其中,在当时最先进的概念飞机要数1924年的容克J-1000了,如图3所示。容克J-1000看上去就像一双翅膀,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这简直像一艘未来飞船。容克公司的创始人雨果·容克早在1910年就开始致力于飞行翼的设计,这款巨大的J-1000可谓是他作品的终极体现,该飞机机翼中包括了26个舱位,可以容纳100名乘客,加上10名机组人员,其燃料可支持飞机连续飞行10个小时。但是,这款飞机过于“终极”了,最终并未飞上蓝天。
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航空业的发展经历了第二次飞跃。飞机的种类、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发动机、雷达和电子设备等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此间,许多稀奇古怪的概念飞机设计均出自纳粹德国。这些飞机在一些资料上也被称为“纳粹稀奇古怪的秘密武器”。
在这些纳粹概念战斗机中,有一款名为“德式美洲轰炸机”的,如图4所示。美洲轰炸机当数德国“幻想武器”中最可怕的,设计者为德国大名鼎鼎的飞机设计师尤金·桑格。令人惊讶的是,桑格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就已经完成了这款轰炸机的基本构造设计。此轰炸机虽然还未能完全离开大气层(极限飞行高度约280千米);但它不应算是轰炸机,更像是洲际导弹,或者应该归类为航天飞机,在太空发展史上具有先驱者的地位。根据尤金·桑格的方案,这款轰炸机长28米,冀展15米,采用直线式机翼。按照原计划,该轰炸机将携带300千克炸药袭击美国纽约和华盛顿,或者攻击费拉特法等海军造船厂。投放了炸弹后的轰炸机要继续朝西飞,到达日本占领的太平洋各岛。但最终这个计划没有付诸实施。
随着“二战”的白热化,美国也急于生产先进的飞机应战。只是当时一些看上去就很怪诞的概念飞机设计方案还未生产,就被当时的领导人否决了。图5这款诺斯罗普XP-79B也是一款非常奇怪的概念飞机。这款被称为“飞槌”的飞机拥有现代化的外形、镁合金材质和双喷气式设计。据说,“飞槌”设计的初衷是希望用它坚固且“锋利无比”的机翼来撞掉(切掉)敌机的机翼或尾翼,而不是通过常规射击的方式击落敌机。不过该款飞机1945年9月试飞失败后,美国随即取消了XP-79B的生产计划。
“二战”之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取得了绝对的空中优势,其中,美国以X字母打头的各项试验技术验证机尤其引人注目。这些验证机包括:1945年贝尔飞机公司制造的超音速验证机X-1、此后不久的核动力飞机X-6、1953年为“纳瓦霍”洲际巡航导弹计划而开发的超音速无人试验机X-10、1954年的喷气式垂直起降试验机X-13、1961年的可倾转翼飞机X-18、1962年波音公司设计的载人航天轰炸机x-20、1971年的升力体飞行器x-24、1977年的前掠翼验证机X-29A、垂直起飞的亚轨道飞行器X-33、可重复使用的无人航天飞行器X-37、高超音速试验机X-43等等。这些飞行器个个旨在验证各时期最新的航空航天技术,面临技术极限的挑战,当然外形也大都和常规飞机显著不同,其中,相当一部分飞机都以失败而告终。
1998年,前苏联解体,标志着世界冷战时期的结束。此后,互联网的推广,使得各种航空资料、图片和航空知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交流。现在,许多国家的航空相关机构都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飞行器设计大赛,集思广益,吸引世界各国的航空发烧友参与。
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所谓的“概念产品”理解为“应用了某种先进的理念或技术创新,并具有某种新功能,或某种性能显著提高的产品”。若抛去炒作成分,概念产品无疑是积极向上的,它代表了产品科技创新上的发展趋势。
2010年7月,在英国的范堡罗航展上,作为民航业巨头的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展示了其最新设计的概念飞机——“工程师之梦”。
什么是概念飞机?航空史上都出现过哪些著名的概念飞机?当代典型的概念飞机又如何?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一一作答。
何谓概念飞机
概念飞机,也被称作新概念飞机,是指尚处于研制或探索中的一类飞机。与传统飞机相比,其设计思想、外形布局和飞行性能可能会存在显著差异。一般来说,概念飞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创新性。飞机在设计理念上有重大突破,蕴含高新技术。第二,高效性。飞机作战效能或经济效率方面与以往的机型相比,有大幅度提高。第三,探索性。概念飞机的高技术含量远比传统飞机大,探索性强,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某一时代的概念飞机有可能在近期或不久的将来最终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
近些年来,美国宇航局、中国航空学会等机构都会面向航空从业人员、航空爱好者定期举办概念飞机设计大赛。每届大赛都会征集到大量的作品,其中不乏优秀的设计。尽管如此,由于理念过于超前、技术可行性欠缺等原因,仅有极少数优秀的设计目后被应用到现实的飞机制造中。
通常,在现实的飞机设计过程中,最初都有一个所谓的“概念设计阶段”,人们也可以把这个阶段通俗地理解为一种新机型的酝酿阶段。在该阶段,人们不需太多投入,无需过多考虑飞机研制的具体细节与技术可行性,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因此,可以吸引广大的航空从业人员甚至航空发烧友参与。事实上,在百年的航空史中,绝大多数概念飞机都仅停留于概念设计阶段,只有少数概念飞机取得过实质性进展或突破。
尽管概念飞机千奇百怪,作品水平良莠不齐,但它们常常也会给专业的飞机设计人员提供某种启发和借鉴。
概念飞机溯源
“概念飞机”或“新概念飞机”一词的最早提出者和提出时间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一个多世纪的航空发展历史中,各时期的“概念飞机”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
在上世纪初莱特兄弟刚发明动力飞机的日子里,由于人们对飞机的“模样”尚未形成定式,因此,那个时代的飞机个个看起来都显得有些古怪,堪称“新概念飞机”。譬如图2中的多翼飞机设计,看上去好像是怪异的未来飞行器,而事实上它是1907年诞生的飞机。该飞机的缔造者是威尼斯工程师霍雷肖·菲利普;飞机左右对称,上下排列25个翼面,各机翼都有弯曲的翼型,展长6米,但终因为飞机重心太高,结构太脆弱,试飞失败。再如1908年,爱尔兰伊夫林侯爵发明的多翼机(见图1)看起来也是颇为奇特。
上述早期的飞机构型各异,试飞大多以失败告终。不过,它们的设计理念与试飞经验却对以后的航空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914-1938年,飞机的发展经历了第一次飞跃。其中,1914-1918年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飞机制造业快速发展,诞生了很多小而快的战斗机和大型轰炸机;在战后20年的和平岁月里,可靠的安全性能也促使了客运航空业的兴起。在此期间诞生了许多非同寻常的概念飞机。其中,在当时最先进的概念飞机要数1924年的容克J-1000了,如图3所示。容克J-1000看上去就像一双翅膀,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这简直像一艘未来飞船。容克公司的创始人雨果·容克早在1910年就开始致力于飞行翼的设计,这款巨大的J-1000可谓是他作品的终极体现,该飞机机翼中包括了26个舱位,可以容纳100名乘客,加上10名机组人员,其燃料可支持飞机连续飞行10个小时。但是,这款飞机过于“终极”了,最终并未飞上蓝天。
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航空业的发展经历了第二次飞跃。飞机的种类、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发动机、雷达和电子设备等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此间,许多稀奇古怪的概念飞机设计均出自纳粹德国。这些飞机在一些资料上也被称为“纳粹稀奇古怪的秘密武器”。
在这些纳粹概念战斗机中,有一款名为“德式美洲轰炸机”的,如图4所示。美洲轰炸机当数德国“幻想武器”中最可怕的,设计者为德国大名鼎鼎的飞机设计师尤金·桑格。令人惊讶的是,桑格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就已经完成了这款轰炸机的基本构造设计。此轰炸机虽然还未能完全离开大气层(极限飞行高度约280千米);但它不应算是轰炸机,更像是洲际导弹,或者应该归类为航天飞机,在太空发展史上具有先驱者的地位。根据尤金·桑格的方案,这款轰炸机长28米,冀展15米,采用直线式机翼。按照原计划,该轰炸机将携带300千克炸药袭击美国纽约和华盛顿,或者攻击费拉特法等海军造船厂。投放了炸弹后的轰炸机要继续朝西飞,到达日本占领的太平洋各岛。但最终这个计划没有付诸实施。
随着“二战”的白热化,美国也急于生产先进的飞机应战。只是当时一些看上去就很怪诞的概念飞机设计方案还未生产,就被当时的领导人否决了。图5这款诺斯罗普XP-79B也是一款非常奇怪的概念飞机。这款被称为“飞槌”的飞机拥有现代化的外形、镁合金材质和双喷气式设计。据说,“飞槌”设计的初衷是希望用它坚固且“锋利无比”的机翼来撞掉(切掉)敌机的机翼或尾翼,而不是通过常规射击的方式击落敌机。不过该款飞机1945年9月试飞失败后,美国随即取消了XP-79B的生产计划。
“二战”之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取得了绝对的空中优势,其中,美国以X字母打头的各项试验技术验证机尤其引人注目。这些验证机包括:1945年贝尔飞机公司制造的超音速验证机X-1、此后不久的核动力飞机X-6、1953年为“纳瓦霍”洲际巡航导弹计划而开发的超音速无人试验机X-10、1954年的喷气式垂直起降试验机X-13、1961年的可倾转翼飞机X-18、1962年波音公司设计的载人航天轰炸机x-20、1971年的升力体飞行器x-24、1977年的前掠翼验证机X-29A、垂直起飞的亚轨道飞行器X-33、可重复使用的无人航天飞行器X-37、高超音速试验机X-43等等。这些飞行器个个旨在验证各时期最新的航空航天技术,面临技术极限的挑战,当然外形也大都和常规飞机显著不同,其中,相当一部分飞机都以失败而告终。
1998年,前苏联解体,标志着世界冷战时期的结束。此后,互联网的推广,使得各种航空资料、图片和航空知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交流。现在,许多国家的航空相关机构都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飞行器设计大赛,集思广益,吸引世界各国的航空发烧友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