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谐教学思想的精彩演绎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之所以生命力旺盛,其根本原因是以“和谐教学思想”为指导,把课堂教学的各种关系看成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系统,并进行了科学的处理,“和谐教学”的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各个方面,最终,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促进了师生又好又快的发展。本文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和谐教学思想”的本质特征、“和谐教学思想”指导下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意义等三个方面予以阐释,特别是对课堂教学中八种关系的和谐辩证处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谐教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8-0008-06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以“和谐教学思想”为指导,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看成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内时时、处处体现着“和谐”和“和谐教学”的理念,从而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促进师生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这是这一模式生命力旺盛的根本原因。
  什么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如何体现“和谐教学思想”的?“和谐教学思想”指导下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哪些意义?本文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诠解
  (一)内涵
  1.“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在教师科学的引领下,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所进行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主学习。
  2.“后教”:就是在“先学”的基础上,学生在教师积极组织、引导下就“先学”中存在问题所进行的相互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习。
  3.“当堂训练”:就是在“先学”与“后教”的基础上,在课堂学习目标的统领下,学生所进行的再次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主学习。
  (二)类型
  1.单一型:即在一节课当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各仅一次。
  2.跨越型:即通过几节课,完成“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3.反复型:即在一节课当中,有几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三)发展层级
  1.引领式:这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初始阶段的教学模式。这一阶段中,由教师示范提出“探究目标”,进行“学习指导”,学生按照教师“指令”进行“学”、“教”、“练”。
  2.互助式:这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发展阶段的教学模式。这一阶段中,由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彼此互动,研讨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自主式:这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提升阶段的教学模式。这一阶段中,由学生个体根据学习任务,全过程完全自主支配课堂学习时间,确定目标,提出策略,解决问题。
  二、和谐教学思想指导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科学实施
  (一)关于“和谐”
  从美学的角度看,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之间的完美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
  《说文解字》解释为“相应、谐调”,《辞海》解释为“思想、大小、颜色、单调等方面各部分彼此之间或者各部分与整体之间均衡匀称,没有什么使人产生不愉快或讨厌的感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赫拉克利特认为,“和谐产生于对立的东西”,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综上所述,关于“和谐”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各种关系的科学处理,达到具有差异性的事物之间的结合、统一、共存、谐调。和谐的本质和好处就是使事物谐调、平衡、共存、发展。
  (二)关于“和谐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和谐教育,就是如何把人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
  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和谐教学法”创始人王敏勤教授的“和谐教学法”是融合暗示教学法和沙塔洛夫教学法而形成的。他所倡导实验的和谐教学就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
  “和谐教学”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各种教学要素配合得合理、恰当,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它们就会形成一种合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素质的健康发展。相反,如果它们配合得不够合理,就会形成一种分力,每种要素不但自身的优势不能发挥,还会抵消别的要素的功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其次,和谐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从不和谐到和谐,又会出现新的不和谐,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一种新的“和谐”。正是这种矛盾运动,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不断发展,使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协调状态。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准确把握各种教学要素和环境的变化规律,及时调整各种要素的搭配关系,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和谐状态。
  (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处处体现了和谐教学思想
  1.人与人的关系
  (1)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诸多关系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关系,只有师生关系达到了真正的和谐,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富有效果。“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在施教中应首先做到师生人格平等,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但又强调,教师与学生毕竟不同,知识不同、阅历不同、能力不同,所以不能因为所谓平等而出现“无师无生,师不成师,生不像生”的现象。教师应像一个教师,学生应像一个学生。即教师应做好教师应做的事——敢于、善于管住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觉地学;学生应做好学生应做的事——树立“我是学生,我是主人,我要学习”的意识,自觉接受老师的管理,在课堂有真正而有效的获得。事实上,无论“先学”、“后教”,还是“当堂训练”,教师都在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的状态、学的行为、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也都在教师的密切关注下积极投入,都在尽责尽力,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与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只有各自扮演了应该扮演的角色,做到各司其职,各谋其事,师生才能都有获得,其关系才能真正和谐起来,师才成师,生才像生,而不是“被和谐”,而不是浅层次、表象化的“和谐”。   (2)生生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也是课堂极其重要的关系,只有处理好了,才能达到各类学生和谐共生。生生关系中特别重要的关系就是“优生”与“差生”的关系,即“培优”与“补差”的关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两句话来处理其关系:“培优不及自培”、“补差不如防差”。所谓“培优不及自培”,就是在优生的培养上,必须采取自培方式,促进其自主成长:无论“先学”、“后教”,还是“当堂训练”中,教师全过程不束缚学生,采取“相信”、“放手”、“引导”、“激励”的施教策略,让优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自主提升。“补差不如防差”,就是在差生的补救上,必须坚持“预防第一”原则,不让学生在课堂上差下来,无论“先学”、“后教”,还是“当堂训练”,教师都在密切关注那些“差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结果,采取积极的措施施以正面、正确的影响,促进其不断改变,不断发展,在课堂上及时“习得”,达到“堂堂清”。这样,针对不同学生,施以不同的教法,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和谐落实了两类学生的不同的发展策略。
  2.教与学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是课堂上两种行为的关系,其处理得是否和谐关系到整个课堂的教学成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从八个方面科学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
  (1)不学不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突出强调了“学”与“教”的先后关系,即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学在教先,教在学后,做到“不学不教”,即如果没有学生的“先学”,就没有课堂的教——“课堂从学生的学开始”,“课堂即学堂”,这是新课改的最为重要的理念。
  (2)以学定教:因为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所以,课堂上不仅要有“学”,也必须有“教”。但教什么,不是教师决定的,是由学生决定的,是学情决定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教”必须遵循“教不会的,会的不教”的原则。那么,什么是会的,什么又是不会的呢?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学生的“先学”来确定——即“以学定教”,以“学情决定教情”,“教情服从学情”,从而使“教”更具有针对性,富有实效性。
  (3)以教促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仅有学生主体的学,还是粗浅的,低层次的,要想提升,必须要有“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也特别强调“教”。从内容上看要有的放矢地精教——教方法、规律、内涵,从方式上看要突出“互教”——兵教兵,从数量上看要体现少教——教不会的。学离不开教,教是学的手段,是服从、服务于学的手段,教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促进学生学到,促进学生学会。
  (4)以教导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学”,但不排斥教师的“教”。但教师之“教”不是一味地讲解,而是“导”——在“先学”时,进行“导学”;在“后教”时,进行“导教”;在“当堂训练”时,进行“导练”。最终,在教师有效“导”的方式下实现真正的“教”,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深层次理解、把握、运用知识。
  (5)以学论教:评价一堂课好不好决不是看教师在课堂的表现如何,而应该看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在课堂上的收获,在课堂上的发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学”来评论课堂的“教”,这就把课堂评价的视角由“教”转向“学”,由“师”转向“生”,这是课堂教学改革最深入的地方。
  (6)以学研教: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含金量?课堂教研是根本。研的核心与重点不在“教”上,而应该着眼在学生的“学”上。只有建立在学生科学、有效的“学”的基础上的“教”才有意义与价值,即通过“学”来研究“教”,从学生学习的层面来研究课堂教学的质量与内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全过程都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研究教、确定教、提升教。
  (7)教学合一:课堂教学是教学双边活动的过程,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中,表面是“先学”、“后教”,似乎“教”与“学”是分离的,是“各自为战”的,但究其实质却是合而为一的:在“先学”中有“教”——教师在引领、在关注、在调查——这是一种“暗教”、“隐教”,为全面的“教”奠定基础,埋下伏笔;在“后教”中更有着“学”——向小组同学学,向全班同学学,向老师学,向一切学。总之,“教”中“学”,“学”中“教”,真正实现了课堂“教”与“学”的一体化、同质化。
  (8)教学相长: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为了学生,发展学生,也为了教师,发展老师。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舞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强调科学处理“预设备课”与“生成备课”之间的关系。为了使学生有效地“学”,教师就必须进行有效地“预设备课”——剖析标准、研读教材、走近学生,提出科学的“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而要进行有效的“教”,就必须在课堂上进行科学地“生成备课”——充分了解“学情”、分析“学情”,正确确定重点、难点、疑点,进行“二次备课”,在学生“学不懂的地方”、“学不对的地方”、“学不透的地方”、“学不到的地方”大做文章,最终“教”得其所,“教”在其位,“教”有收益,这不就实现了教师的成长了吗?“在教中学”、“在学中教”之“教学相长”的思想就得到了充分体现。
  3.人与本的关系:有效的教与学载体是课堂教学有力的抓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认为教材是最好的教与学的载体,是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的最重要的抓手,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充分尊重、运用好“本”——学科教材,必须遵循“以本为本,本是根本”的思想;强调只有老老实实地学“本”,充分而有效地走进“本”,把文本夯实了,才能更好地走出“本”,运用“本”——因为任何走出与运用的“根”还在“本”。鉴此,“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中所设计的“自学指导题”、“课堂训练题”、“巩固深化题”等等往往都是来源于课本的例题、习题、探究题、思考题、研讨题。虽然如此,但这决不就是说教学仅限于教材,而是说“本”是教学的起点、基点,只有把握了“本”的精神与实质,才能真正走出“本”,超出“本”,否则,就出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严重后果。   4.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的关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高度重视现代媒体的建设与运用,但又强调新课改的本质不是运用多媒体,运用多媒体必须切合教学实际,不应在形上求新,应在质上求新,同时更高度重视传统教学媒体——粉笔、黑板等在现代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两者关系的处理上,做到“相互为用,彼此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求有效,不求形式”——因为任何媒体都“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5.分数与素质的关系: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科学实施素质教育,又如何处理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分数问题,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注重素质与分数两者关系的处理,强调必须立足课堂,以课堂为载体实施素质教育,做到“课堂教学素质化”、“素质发展在课堂”——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全过程从学生内需出发,从学生成长出发,采取积极的导学策略,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强调抓分数是应该的、是必须的,分数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外化,素质决定分数,以素质长分数,这样追求的分数是素质型的分数,而不是应试型的分数。所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下追求的是“分数的品质”、“分数的含金量”,做到素质、分数“两不误,两提高”——“高素质”与“高分数”。
  6.动起来与静下来的关系:新课改强调“课堂上要让学生动起来”,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动起来”,“动起来”与“静下来”的关系如何处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充分把握了“动起来”的本质,提出不能因为要让学生“动起来”,就使课堂成为“骚动”、“躁动”、“浮动”的课堂——这样的“动”是身动、形动、外动、虚动、伪动,这种“动”不是“动”的本质,不能促进学生发展,不能促进课堂文化建设。“动”的本质应该是三动:“心动”——心中向往、追求,“行动”——采取切实的行为,“激动”——所学结果令人满意。而要做到“三动”,就必须让学生“静下来”学,“静下来”让学生进行“品、悟、思、习、练、践”,做到“沉思默想”、“冥思苦想”,这时的课堂表面是“静下来”的课堂,实质是“动起来”的课堂,这种“动”,是“内动”、“隐动”、“灵动”、“真动”,是“静”中有“动”,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只有学生内心参与的“动”才真正富有意义与价值。
  7.减负与增效的关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是要“减负增效”。但强调“减负”是减掉不必要的负担,是减掉课后的负担,决不是减掉课堂学习的应有负担。换言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是应该有负担的,没有负担,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就不会有真正的人的成长与变化。只有课堂负担到位,负担恰当,课堂才能“增效”,学生课后负担才能真正减下来,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学在课堂”、“教在课堂”、“练在课堂”、“成在课堂”, 要求学生课堂上必须全过程、全身心投入学习,做到“不让一个虚度,不让一分闲过”,做到“全过程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高效,课后减负”,“课堂紧张,课后轻松”的目标。
  8.三维目标的关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强调,课堂教学必须以知识为抓手,以能力和方法为推进,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内核,通过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双过程实现三维目标。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基本达到“堂堂清”——当堂学会,当堂会学;人人学会,人人会学。为什么能如此?就在于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必须出示“学习目标”,这种“学习目标”是“三维目标”在具体一节课的体现,它贯穿于教与学的始终,贯穿于学生的所有学习活动,无论是“先学”,还是“后教”,亦或是“当堂训练”都是围绕着三维目标在用心、用劲、用情地学习;就在于在这样的课堂上,三维目标体现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之中,虽然有所侧重,有所突出,但绝对不是孤立的,单一的,而是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的,三维合一,以一见三,学生在一维目标得到实现的同时,其它两维目标也同样得到实现。
  三、和谐教学思想指导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实施的意义
  (一)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得到了“高效发展”
  1.全体学生学业成绩均得到提升
  优生因为“信任”、“放手”、“发现”、“引导”而得到提升;差生因为老师的两个“关注”(关注有问题的学生、关注学生的问题)、两个“优”(优待差生、差生优先)、三个“不”(不放弃、不抛弃、不遗弃)而得到改变。两类学生学业基础均得到强化,学业成绩均得到提升,最终在原先的基础上都有长进,实现了“水涨船高”的良好发展态势。
  2.学生的发展更加健康和谐
  教师以“和谐教学”思想为指导,尊重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师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更注重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提升。在教师的“因材施教”、启发引导、爱心关怀下,学生对求知充满了兴趣,对课堂充满了期待,对同学充满关爱,对自己充满信心,自然,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更加健康,更加和谐。
  3.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有了时间保证
  由于做到了“堂堂清”,因此,学生课后就显得特别轻松。学生课后作业时间,包括初三年级也不超过九十分钟,这样,他们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就真正成为了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人”,而不是完全被教师支配的“自然人”。
  (二)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得到了“高效发展”
  1.教师的角色得到了正确定位,教师成为了真正的教者、师者
  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只有角色定位正确了,才能明白课堂上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教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认识课堂,认识教师,认识学生,扮演好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正确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利,不越权,不霸权,不弄权,不耍权。要求扮演好“毛泽东”——做好指挥,全过程关注并指挥学生作战,让学生做“战士”,让学生像战士一样始终冲在战场的第一线;扮演好“张艺谋”——要求做好导演,全过程引导学生做“演员”,做好“三导”(“导学”、“导教”、“导练”)工作,让每一位学生做到“三表”(“表达、表现、表演”);扮演好“袁伟明”,要求做好教练,全过程放手让学生做“球员”,让“球员”在教练的指导下团结一致,努力拼搏,争创佳绩。在这样的角色定位下,学生全过程成为了“战士”、“演员”、“球员”,也就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学习的操作者、实践者、探究者,其才能才会获得真正的发展,教师的意义也就得到体现。
  2.课堂真正成为了教师的研究室,教师成为了研究员
  课堂是师生共同研究、发展、提升的场所。教师要想得到真正的发展,必须有研究的意识,有提高的意识,有创新的意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做到三个“走进”——走进课堂:发自内心的、主动自觉的、高高兴兴地走进,视课堂为研究室、视课堂为生长地、视课堂为加油站;走进学生: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学习实情,把握学生学习脉搏,开掘学生学习潜力,正确评价学生发展,科学实施因材施教;走进问题:“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资源论”(不让学生提出问题是老师的错,不发现学生问题是老师的错,不引导学生有效解决问题是老师的错,不积极运用学生的问题还是老师的错),为使问题成为资源,成为提高与发展的资源,教师就要通过倾听学生言,观察学生行,善于透过问题的表象,积极剖析问题的内质,使问题得到圆满而彻底的解决。这样,“三个走进”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师的教书本领、育人本领、研究本领等都得到真正的培养。
  3.切实减轻了教师负担,使教师感受到了教育与教学的价值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力地解决了教师负担重,包括由满堂灌带来的声音沙哑等职业病问题,因为这种模式要求教师要全过程放手让学生学,“一堂课只讲四分钟”,这样既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我们的教师课堂不再“有为”——讲,讲,拼命讲,而是少讲、精讲、不讲,而是化讲为导,化讲为用,化讲为练,从而使教师充分感受到:教育与教学的价值就在于用最少的时间实现最大的价值,实现了师生课堂教与学的双赢。
  “和谐教学”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和谐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得到了全新的发展。我们会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与和谐教学思想的关系作更深入的研究,使这一模式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科学,越来越高效。
其他文献
摘要: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各类资料给教师的教学预设注入了源头活水。教师需要准确定位备课资料的价值,使之在教学实践中最优化。去末归本、深入浅出、删繁就简、扬长避短,能让备课资料在教师的精选妙用中走向重生。  关键词:备课资料;精选妙用;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9-0072-03  当下社会,信息渠道四通八达。教师的备课资料随之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领域,20多年来,成绩是主要的。党的主要领导人和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的
近年来,随着交通荷载和渠化交通的急剧加重,SMA沥青混合料路面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本文依托2017年湛徐高速公路路面病害处置工程项目,通过两种不同纤维的SMA-13的沥青混合料
<正>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许多高校为适应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将原学校系(部)级建制改为二级学院建制。调整改制后的高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2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在&#39;三个代表&#39;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39;三个代表&#3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39;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政治任务。&#39;这给新的历史阶段的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湖北省襄樊四中党委坚持以&#39;三
长江职业学院地处湖光山色的东湖风景区南畔,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腹地,是一所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享有颁发国家学历资格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直属湖
历经4年建设,乐清湾大桥于9月28日通车.该大桥全长10.088公里,为国内最大跨径变截面节段梁V墩刚构、国内最长节段梁预制拼装跨海桥梁.据悉,乐清湾大桥是连接浙江温州、台州两
无锡市新城中学是无锡新区一所办学质量优良、设施设备先进的全日制初级中学。学校以“信诚”为校训,致力于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有信仰、有信心、讲真诚、讲诚信的“信诚”
“毛毛虫实验”。法国心理学专家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连,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远处撒了一些毛毛虫比较爱吃的食物。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法国心理学家在做这个实验前曾经设想: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