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职会计专业实施“四情境”教学法的原因
一提起中职学校的新生,人们往往就对他们有一种“在初中成绩上不去,智力不好”的印象。有研究表明,中职学生的智力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也就是说,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论的角度来看,他们只是“数理一逻辑”智能等两项智能不够好,而“自然一智能观察”等六项其他智能可能并不逊色,动手能力还相当不错。因此,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需要依据学生的特质扬长避短,发挥他们的优势能力。这是中职会计专业要建构并实施“四情境”教学法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不同,其最明显的特征是“专业教学”,让学生掌握谋生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培养学生从事特定专业领域所必需的娴熟乃至精湛的技能,是其根本的宗旨。因而,中职学校的技能培养目标要与企业岗位高度吻合,技能培养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紧密衔接。这就需要专业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岗位过程对接。将学生置于职业岗位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境中去学习和历练,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第三个原因则是笔者认为无论以“教育心理学”理论,还是以“隋境认知学习”理论为依据,都能预示在实施中职会计专业“四情境”教学法后会出现这样的愿景: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优化情感功能,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情境活动中获得愉快的心情和成功的喜悦,并以此产生的正面情绪去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形成“乐学一勤学一好学一学好”的良性循环。正如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展示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我就学会了”。
二、“四情境”教学法
以上三个理由驱动笔者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不懈地进行实践与探索,终于归纳形成了以创设“游戏”“问題”“陷阱”和“生活”情境为内涵的中职会计专业“四情境”教学法。
1.“四情境”之一:创设“游戏”情境
“游戏”情境是给学生提供游戏或近似游戏方式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后会快乐地在活动中获得相关会计知识或某种会计技能。例如,在“会计平衡原理”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会计平衡式棋盘”游戏。该棋盘由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三部分组成。当经济业务发生变化时,师生可在棋盘上投掷硬币棋子,用以表达某一部分发生增减变化。如企业向银行借入短期贷款10万元,存入银行,学生即可在棋盘中用总金额为10万元的棋子投掷于短期贷款内,但不能忘记应同时用同等金额的棋子投掷于银行存款中,以此来表达资产与权益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使学生在游戏中熟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的构成内涵,体会经济业务的发生对资产与权益这一平衡关系的影响以及其中的会计平衡原理。又如设置企业招聘的模拟场景,将即时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抢答题,由老师或学生代表担任面试官,每位学生都是应聘者。面试官会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的相关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在略作思考后讲述其完成任务的方法并鼓励其完成相应的操作,争取通过面试。此时,学生一般会在这种愉悦而充满竞争的学习环境中,积极地去完成“任务”。
2.“四情境”之二:创设“问题”情境
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学程序一般是熟悉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然后根据理论知识进行具体账务处理操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抽象到具体的操作,又从具体的操作到抽象理论知识的接受与巩固,与中职学生的思维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矛盾。而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以中职学生比较善于形象思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授课内容和学生求职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一产生悬念一探究一思考一发现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对基础会计课程的“记账凭证的审核”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假设你是公司财务主管,会计、出纳给你报来记账凭证,请你审核,那应审核哪些项目,又该如何对这些项目进行审核?教师便抓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体验成功的需求这一点,将学生分为3人一组,要求学生们按照会计实际工作中的填制、审核过程,进行模拟表演,并从中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眼光分析、思考这些相关问题。又如在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关于“原材料核算”的教学时,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对于规模大、原材料复杂的企业,原材料是否可以采用计划成本计价方法核算?”学生回答:“可以的。”教师再提出问题:“如何反映企业实际成本?”大家讨论:原材料必须借助“材料成本差异”,即将其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最终,学生理解了材料成本差异核算的意义,以此为正确计算成本与利润打下基础,并为企业管理者与相关部门提供了真实的会计信息。
3.“四情境”之三:创设“陷阱”情境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听到“陷阱”一词,这往往意味着诱骗和一旦失足难以自拔的状态。但就教育意义来讲,其也有着积极作用的一面。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因此,对“失足者”而言,他能牢记失足于何处,重蹈覆辙的概率会降到最低。在会计专业课教学中,设置陷阱的意义正在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中的难点及学生解题中常出错的地方,可精心设计“陷阱”情境,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思维的谨慎性。如:在对基础会计课程关于“货币资金清查”中对银行存款清查的教学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如果你是某集团公司的出纳员,当老总问你公司有多少银行存款可以动用时,你应在账上查看什么科目来回答?有学生说:“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本上显示余额有30万。”又有学生说:“银行对账单只有29万。”老师表示都不对,使大多数掉入“陷阱”的学生受到了强烈刺激。随后,教师展示出某集团公司的日记账与对账单的核对清单,让大家学习企业与银行对账及进行未达账项的调节知识。此时,学生的学习情绪便显得相当高涨。此外,在会计职业道德与法规的教学时,又可设置另类陷阱,如对学生说:“如果你在某家私企工作,老板为了少缴税,让全厂员工增加收入,让你做假账,你会答应吗?如果不做假账,你将面临解雇的风险。”大家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列举课前收集到的相关案例与资料,引导学生明白做假账是坑害自己的陷阱。学生才能够牢记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坚守会计职业道德的底线:“会计人员不能做假账,失去了工作还可以再找,但失去了诚信,没有坚守职业道德的底线,就如同失去了生命。”
一提起中职学校的新生,人们往往就对他们有一种“在初中成绩上不去,智力不好”的印象。有研究表明,中职学生的智力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也就是说,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论的角度来看,他们只是“数理一逻辑”智能等两项智能不够好,而“自然一智能观察”等六项其他智能可能并不逊色,动手能力还相当不错。因此,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需要依据学生的特质扬长避短,发挥他们的优势能力。这是中职会计专业要建构并实施“四情境”教学法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不同,其最明显的特征是“专业教学”,让学生掌握谋生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培养学生从事特定专业领域所必需的娴熟乃至精湛的技能,是其根本的宗旨。因而,中职学校的技能培养目标要与企业岗位高度吻合,技能培养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紧密衔接。这就需要专业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岗位过程对接。将学生置于职业岗位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境中去学习和历练,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第三个原因则是笔者认为无论以“教育心理学”理论,还是以“隋境认知学习”理论为依据,都能预示在实施中职会计专业“四情境”教学法后会出现这样的愿景: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优化情感功能,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情境活动中获得愉快的心情和成功的喜悦,并以此产生的正面情绪去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形成“乐学一勤学一好学一学好”的良性循环。正如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展示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我就学会了”。
二、“四情境”教学法
以上三个理由驱动笔者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不懈地进行实践与探索,终于归纳形成了以创设“游戏”“问題”“陷阱”和“生活”情境为内涵的中职会计专业“四情境”教学法。
1.“四情境”之一:创设“游戏”情境
“游戏”情境是给学生提供游戏或近似游戏方式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后会快乐地在活动中获得相关会计知识或某种会计技能。例如,在“会计平衡原理”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会计平衡式棋盘”游戏。该棋盘由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三部分组成。当经济业务发生变化时,师生可在棋盘上投掷硬币棋子,用以表达某一部分发生增减变化。如企业向银行借入短期贷款10万元,存入银行,学生即可在棋盘中用总金额为10万元的棋子投掷于短期贷款内,但不能忘记应同时用同等金额的棋子投掷于银行存款中,以此来表达资产与权益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使学生在游戏中熟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的构成内涵,体会经济业务的发生对资产与权益这一平衡关系的影响以及其中的会计平衡原理。又如设置企业招聘的模拟场景,将即时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抢答题,由老师或学生代表担任面试官,每位学生都是应聘者。面试官会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的相关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在略作思考后讲述其完成任务的方法并鼓励其完成相应的操作,争取通过面试。此时,学生一般会在这种愉悦而充满竞争的学习环境中,积极地去完成“任务”。
2.“四情境”之二:创设“问题”情境
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学程序一般是熟悉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然后根据理论知识进行具体账务处理操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抽象到具体的操作,又从具体的操作到抽象理论知识的接受与巩固,与中职学生的思维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矛盾。而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以中职学生比较善于形象思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授课内容和学生求职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一产生悬念一探究一思考一发现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对基础会计课程的“记账凭证的审核”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假设你是公司财务主管,会计、出纳给你报来记账凭证,请你审核,那应审核哪些项目,又该如何对这些项目进行审核?教师便抓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体验成功的需求这一点,将学生分为3人一组,要求学生们按照会计实际工作中的填制、审核过程,进行模拟表演,并从中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眼光分析、思考这些相关问题。又如在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关于“原材料核算”的教学时,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对于规模大、原材料复杂的企业,原材料是否可以采用计划成本计价方法核算?”学生回答:“可以的。”教师再提出问题:“如何反映企业实际成本?”大家讨论:原材料必须借助“材料成本差异”,即将其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最终,学生理解了材料成本差异核算的意义,以此为正确计算成本与利润打下基础,并为企业管理者与相关部门提供了真实的会计信息。
3.“四情境”之三:创设“陷阱”情境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听到“陷阱”一词,这往往意味着诱骗和一旦失足难以自拔的状态。但就教育意义来讲,其也有着积极作用的一面。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因此,对“失足者”而言,他能牢记失足于何处,重蹈覆辙的概率会降到最低。在会计专业课教学中,设置陷阱的意义正在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中的难点及学生解题中常出错的地方,可精心设计“陷阱”情境,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思维的谨慎性。如:在对基础会计课程关于“货币资金清查”中对银行存款清查的教学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如果你是某集团公司的出纳员,当老总问你公司有多少银行存款可以动用时,你应在账上查看什么科目来回答?有学生说:“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本上显示余额有30万。”又有学生说:“银行对账单只有29万。”老师表示都不对,使大多数掉入“陷阱”的学生受到了强烈刺激。随后,教师展示出某集团公司的日记账与对账单的核对清单,让大家学习企业与银行对账及进行未达账项的调节知识。此时,学生的学习情绪便显得相当高涨。此外,在会计职业道德与法规的教学时,又可设置另类陷阱,如对学生说:“如果你在某家私企工作,老板为了少缴税,让全厂员工增加收入,让你做假账,你会答应吗?如果不做假账,你将面临解雇的风险。”大家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列举课前收集到的相关案例与资料,引导学生明白做假账是坑害自己的陷阱。学生才能够牢记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坚守会计职业道德的底线:“会计人员不能做假账,失去了工作还可以再找,但失去了诚信,没有坚守职业道德的底线,就如同失去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