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描绘“美好江苏”的生态底色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afei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美好江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好江苏”,江苏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还面临哪些严峻挑战?
  许津荣: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突破资源承载力不足瓶颈,实现科学发展、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必由之路。通过十余年不懈努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为实现“美好江苏”愿景奠定了坚实基础,具体来说主要是实现了几个转变:一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转变,实现了工作理念的提升。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到“环保优先”方针的提出,到省十二次党代会把“生态更文明”作为我省“十二五”总体奋斗目标之一,再到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好江苏。这种思想理念的升华,实质上是江苏发展理念不断总结、提升、完善、创新的过程,生态文明逐渐成为新时期江苏科学发展的鲜明导向。二是从单一推进到综合施策转变,实现了体制机制的提升。从环保部门单方推进到各职能部门协同推进,再到全社会共建共享;从各级政府自上而下层层推动,到上下联动、良性互动;从单一依靠行政手段到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组织推进体制机制渐趋完善。三是从试点探索到全面建设转变,实现了总体水平的提升。从经济较发达的苏南地区试点到全省已初步形成梯次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不断深化,逐渐上升到全局性、战略性位置。截至目前,我省累计建成22个国家生态县(市、区),占全国总数的一半,全省自然保护区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20%,林木覆盖率达到21.6%,湿地面积恢复到4232.9万亩,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突破1300万立方米,太湖流域水质连续5年持续改善,PM2.5监测体系实现省辖市全覆盖,20个县3100多个行政村开展了连片整治,850万农民直接受益。
  成绩十分显著,但问题也不容忽视,江苏工业化、城镇化起步较早,在全国较早遇到呈现明显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特点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处在攻艰过坎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四个严峻挑战”:一是生态文明的理念还不牢固。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尚未根除,节约优先、环保优先方针的执行力度,在有些地方受经济形势的影响产生波动。二是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绿色发展”的考核机制还不完善,环保责任追究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还不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等机制没有全面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还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三是生态环境承载力不足的瓶颈制约还比较突出。我省人口密度高、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耗量大、单位国土面积污染物排放强度高,重工业、化工业仍占相当比重,全社会排污总量仍然超过生态环境容量。存在重大环境风险的企业数量不少,环境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四是环境现状与人民群众的需求期盼还存在较大差距。群众对环境的诉求日益增多,环境总体质量仍令人担忧,流域性的水污染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区域性的大气灰霾污染呈现加重趋势,大规模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才刚刚起步,重金属、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电磁辐射等更加复杂的污染问题日益凸现。一些生态环境纠纷与其它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引爆点”。
  记者: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如何进一步丰富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内涵,将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不断引向深入?
  许津荣:新时期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就是要深刻领会和牢牢把握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两个率先”全局。融入经济建设,关键是要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既要倒逼经济转型升级,也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融入政治建设,关键是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融入文化建设,关键是要把生态文明理念作为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来弘扬、把生态文化作为文化的主流来发展;融入社会建设,关键是要维护环境权益。构建良好的环境公共秩序、融洽的环境公共关系,发动全社会力量,建设群众参与、群众共享的美好家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在继续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六大行动”的基础上,突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突出资源节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突出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努力建设美丽江苏;突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记者:我省下一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是什么?
  许津荣:在战略步骤上分两步走,实现两个阶段目标:一是到2015年,主体功能区划基本确立,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和保障功能逐渐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有所提高,基本建立起适应生态文明要求的制度体系。生态省建设80%的指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二是到2020年,实现与“两个率先”相适应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主体功能区划基本形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全面控制;迎来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的“拐点”,实现省定基本现代化的生态环境质量目标;率先基本建成生态省,成为生态质量达标、生态风险可控、生态秩序良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主要任务是加快实施七项重点工程。一是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工程。加快实施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坚持管控结合,落实监管措施,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开发政策,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发展格局、产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推进人口适度向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集聚,形成以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为主体的农业与生态布局。优化空间结构,全省开发强度控制在20%以内,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面积不低于20%。二是节能减排提效工程。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能耗、环保等指标的约束作用,确保我省节能减排工作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三是碧水蓝天宜居工程。始终把太湖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太”,确保饮用水安全,促进太湖水质持续改善。开展长江沿岸化工园区和入江支流的整治。进一步提高淮河流域污水集中处理率,完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污水收集管网,遏制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富营养化趋势。到2015年,全省重点流域国控考核断面水质好于Ⅲ类比例提高到50%。加快推进蓝天工程目标任务和工程项目实施。落实国家《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制定《江苏省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认真组织编制、落实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四是苏南现代化建设生态宜居工程。充分发挥好苏南地区资金、人才、科技创新等发展要素集聚的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为统领,以产业绿色转型为根本,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为重点。加快推进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进程,努力建成全国最大的绿色经济体和最适合人居的优质生活圈。五是沿海绿色发展工程。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贯穿于沿海开发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切实保护好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饮用水源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严把环境准入门槛,努力形成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格局。对主要入海河流水环境开展综合整治。减轻陆域污染,切实改善近岸海域水质,维护保障蓝色海洋经济区。六是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坚持国家连片整治、省级连片整治和村庄环境整治综合推进,全面改善全省农村环境质量。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村庄环境全部得到整治。七是自然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按照绿色江苏建设总体规划,实施次生天然林、重要生态公益林保护等重点工程,加快实施丘陵岗地、荒山、荒滩等地的植被恢复,积极开展矿山、宕口治理等生态修复。   记者: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当前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哪里?
  许津荣:建设生态文明是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也涉及不同群体的利益调整,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加强改革和制度创新。
  一是建立完善生态补偿体系。建立完善生态转移支付制度,设立补偿专项资金,将省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直接挂钩,加大对禁止或限制开发区域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重大生态修复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太湖流域及通榆河环境资源区域补偿机制,强化重点河流上下游水质交接责任。研究建立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湿地保护生态补偿政策。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建立地方森林效益补偿制度,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
  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力度。建立适应生态文明要求的价格政策。在全省积极推进排污权、碳排放权、节能量、水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建设省级排污权交易平台。适当提高排污费和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研究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经费保障机制。探索生活垃圾处理费与垃圾分类、垃圾减量挂钩的征收方式。实施脱。硫脱硝电价补贴并加强监管。建立健全适应生态文明要求的财税政策。强化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主导作用,逐年加大投入,确保财政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支出的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加大对苏北、农村地区生态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落实节能环保项目税收优惠政策。将企业节能减排、环保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与金融信贷政策挂钩,作为信贷评估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适应生态文明要求的金融政策。扩大高环境风险行业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推行范围,加强企业环境风险管理。
  三是积极推进科教创新。着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环保企业,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绿色增长的贡献率。加大环保科技投入,省科技支撑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优先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和成果转化项目,重点攻克工业废水处理、污泥资源化利用、垃圾无害化处理、烟气脱硫脱硝、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等实用技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和使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记者: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离不开有力的制度保障,我省在这方面有哪些新的打算和举措?
  许津荣:省委、省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今年事关全局的四项重点工作之一,省委还将召开全委会专题进行部署,通过出台一系列坚决有力的政策措施加以推进,努力形成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出台《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编制《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加强组织保障,严格落实责任,确保目标实现。
  二是树立正确导向。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健全和完善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结果与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财力补助等挂钩。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境责任审计,对未完成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或发生重大生态损害事件的实行责任追究。
  三是强化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制度,完善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快制定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地方法规,抓紧修订《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出台推行生态补偿等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流域性、区域性地方环境标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健全司法协作和联动执法机制,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
  四是夯实公众参与基础。继续开展“生态江苏在行动”等群众性环保活动,倡导环保生活、绿色消费。扩大环境信息公开,重大项目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推进环保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成立公众参与的第三方调查机构,搭建公众监督、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良好平台。
其他文献
文化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文化为灵魂、科技为支撑的产业形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关注并了解兄弟省份发展文化产业的举措和最新动态,对我们江苏不无裨益。  安徽:构建“多元”的投融资体系  地处中部的安徽省是文化资源大省,近年来,通过引进社会资本、银企对接等多元投资渠道,文化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  把招商引资作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强调,“从严治党的重点在于从严管理干部,要做到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为新形势下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指明了方向。要把从严管理监督干部作为江苏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方面要求,切实强化对干部的严格管理监督,着力造就一支适应“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  一、突出重点与整
期刊
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要牢牢抓住落实从严治党责任这个关键,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  以加强责任意识教育为基础,从严开展思想政治建设。夯实学习平台。每周开展“统一学习日”、每月开展基层党组织“统一活动日”,每季度定期组织县委中心组学习会、集中学习交流会,采取“专家讲座”和“常委讲坛”相结合的形式,深化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党员干部政治立场、责
期刊
刚刚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召开的一次全局性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蕴涵着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凝结着时代精神和全党智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宽广的政治胸襟和深远的战略眼光,是新形势下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的纲领性文献。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于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宣传思想工作
期刊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高水平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目前,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7%,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9.0%。今后,我省基础教育工作将以省定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标体系为引领,紧紧围绕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任务,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解决好布局、公平、质量、队伍、评价、保障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  一、优化学校建设布局  随着计划生育
期刊
编者:乘着文化体制改革东风,近年来民营文化企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依靠自身灵活而富于创新的优势,在各地政府的重视、扶持下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有些领域已成为主力军。据统计,电视剧产业中70%以上投资来自于民营资本。文化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文化行业的增长主要依靠数量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必须进一步加大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破除阻碍其发展壮大的体制障碍
期刊
编者按:2014年12月27日,省社科联、群众杂志社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召开“深化改革与群众实践研讨会”。会上,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群众杂志社、南信大、省信息中心等领导同志和南京邮电大学人口研究院、太仓市、泰兴市黄桥镇、红豆集团等6家群众工作实践基地的负责同志先后发言。现择要刊出第三期发言要点,以飨读者。  依靠群众深化改革改革成果惠及群众  耿元进  近年来,黄桥镇在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中,坚持
期刊
作为“淮北领头羊”、“苏北第一区”,徐州市铜山区站在转型发展的前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建设“国家级生态区”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着力打造生态文明的“铜山样本”。  顶层设计为生态文明“留白”  画里有山有水,不过,山是荒芜的、水是黑色的、天空是灰蒙蒙的。这是20世纪末期在徐州市铜山区广为人知的一个小朋友的画作。当老师问这位小朋友为什么要把画画成这样时,小朋友回答,因为他看到
期刊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做好新形势下的监狱工作,就是要深刻领会新要求、把握新趋势、落实新举措,自觉把监狱工作摆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切实以依法治监为落脚点,全面提升法治化水平,为建设现代监狱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价值规范和行为模式。  一、深刻把握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以多元的视角增强依法治监新认同  更加突出法治的作用和地位,坚持从监狱固有的政治属性、法律属性
期刊
今天,从政府到民间,人们都强烈地感受到了网络舆论的冲击。互联网已成为百姓讨论公共事务、表达意见、进行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平台。中国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网络民意”在中国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政府在对待网络民意观念上也正在出现一种转变:从防范到疏导,再到良性互动。  源起:让网民成为发现线索的“电子眼”  2014年5月,为提升职务犯罪案件的办案质效,洪泽县人民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