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训:行乞兴学第一人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a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训 (1838-1896) ,山东堂邑县(今冠县柳林镇武家庄人)。因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七,所以叫武七。至于武训的名字,则因他终身兴学,后人表示尊敬,特意给他改取的。
  武训七岁时其父亲就亡故了。武训自小和哥哥武让依靠母亲崔氏生活,家庭境况十分窘困。他屡次向母亲表示,希望能够上学念书。但那时只有富户人家为自己的子弟开设的家塾,除此之外,无普遍的学馆,贫寒人家子弟想读书,是不可能的。武训立志要创办义学,让贫苦人家的子弟念书。舂粮食、推碾磨、拉砘子原是牲畜干的,为了办义学,武训就以人代畜,工价则尽量减低,有时甚至随多随少,一点也不计较。往往一日之中,他连做几家,不肯放弃一个机会。
  武训边做工边嚷着要修义学,大家都取笑他,说他患了义学的病症,他自己也以“义学症”的名字自居(后来人们将“症”字改为“正”字以示崇敬)。凡是能引起人的兴趣,叫人出钱的事,他都愿意去干。他抱着一个修建义学的心愿,把赚来的钱积攒起来,却不肯为自己花用半文钱。他到处流浪,从薛店村到柳林镇,从柳林镇到其他地方,举凡堂邑、馆陶、临清等县,无论小村大庄,都有他的足迹。他白天帮工或是行乞,晚间就随便在磨房中或荒废残破的土房里,破庙中歇宿。这时他就点一盏小油灯,把日间随手拣来的一丝半缕和破布败絮拿出来整理,搓捻成线绳和绒球卖钱。大约过了十年时间,到同治初年,他已近三十岁了,他赚来的钱,已有一个可观的数目。有人告诉他放账的办法,他便去恳求财主富户代为存放生息。他把多年积攒来的五六千串积蓄,全数交给了馆陶县塔头村武进士娄峻岭和他的兄弟娄松岭两人;随后他又回到武家庄,把当初母亲去世时自己分得三亩地变卖给人家,得地价京钱一百二十千,一并送到娄峻岭那里代放生息。几年之后,本利已积至四千余缗。这时他又开始买地,并交给娄氏兄弟管理。这中间他曾屡次请娄氏兄弟托代筹备义学,娄峻岭则苦口婆心劝他娶妻成家立业,武训却毫无所动。于是娄氏兄弟把田地税契和现款账目检点交给武训,不再过问。武训无可奈何,只得另外去找堂邑本县大乡绅、进士杨树坊。整整跪了三四天,杨树坊才出来见他。杨树坊查知他兴修义学的事是真心实意,十分惊喜,答应下来。从此,武训赚的钱,只要积满一串,就去交给杨树坊。到光绪十二年,武训已有二百三十多亩地、现款本利共京钱二千八百余吊。这时杨树坊才正式和堂邑县知事谈说此事。知事听说这个千古奇事,极愿赞助,于是,县知事郭春煦和杨树坊出面选择义学位置。柳林镇的一位善士和一位监生听说这件义举,自愿捐助坐落在柳林镇东门外业地各一处,共三亩多地,作为建筑学舍之用,当即动兴土木盖造二十多间瓦屋。义学里的塾师则由武训自己踵门跪求。教师请好后,学生却不甚踊跃。原因就是,富足人家多半自己设有家塾,不愿到这个义学里来,贫苦人家子弟,则又为生活所迫。于是武训又分别到贫寒人家去跪求。请父兄们许送他们的子弟到义学去读书。这样造屋跪请先生和学生,整整忙了一年,直到光绪十四年春季,才把一个义学创办起来,取名崇贤义塾。分蒙学和经学,蒙学约得学童三十余人,由监生某任教;经学约学生二十多人。武训把义学兴修起来后,又继续奔走行乞,每至积蓄到一个相当数目,依旧交给杨树坊,作为补增崇贤义塾基金,以及经费。渐渐,义学学风之佳,冠绝各地。数年之间,学生大大增多。学童达百余名之多。邻近各县的孩子,往往跑数十百里路来上学。这时武训已经五十岁了。
  山东巡抚听到武训的义行,特下示传见。武训当即携带着他的破褡裢步行到济南。张巡抚对其十分敬重,捐送他一笔钱,又赐以黄布钤印的缘簿,并劝他遍求名府州县以及学院庑厅在上面盖印,以作信符,使他易于募化。同时又代奏清朝廷,给他建造了一个“乐善好施”的牌坊。从此武训的名声震动远近。全国各地的人民,无不钦慕其坚苦卓绝的精神,每年都有督学亲自下乡去拜看他,慰问咨询,捐送巨金。光绪十七年,武训又在临清筹设义学。数年之间,规模超过柳林义学。几年间,武训先后在冠县柳林、馆陶杨二庄、临清御史巷兴办了三处义学。但他还不满足,仍旧到处乞化。大家都知道他的义行,加倍地捐钱给他。武训为义学流浪漂泊期间,不曾吃一餐好饭,不曾穿一次好衣,更不曾睡一天暖和的床铺。光绪二十二年四月间,他病倒在临清义塾,当地士绅以及学生们多方请医诊治都无效果,四月二十三日,终于与世长辞,享年五十九岁。
  武训死后,乡民无不悲悼,绅董们协商安葬的地点,结果择定柳林镇义学东侧的空地(他陆续在此购地三百亩)建为墓穴。当时立墓碑,刊墓志,又由山东新任巡抚袁树勋奏朝廷将其生平宣付国史馆立传,并准入忠义祠。1888年春,武训兴办的第一处义学崇贤义塾开学,当年九月,清光绪帝硃批“以捐款倡义学,予山东堂邑县民武七建坊”。1909年,清政府将武训事迹列入国史馆孝义传内,后又将武训事迹编入教科书。1934年,18名临清武训校董发起了武训九十七诞辰纪念活动,当时的山东省教育厅长何思源先生亲自组织征集题词、诗文,引为武训的题词中既有蒋介石、林森、胡汉民、李宗仁等国民党军政要员,也有爱国将领冯玉祥、张学良、傅作义、杨虎城、张自忠等人,并在临清公园建纪念亭一座,内树武训石像。198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据山东省政府、聊城地区行署及冠县人民政府的请示报告,作了《关于为武训恢复荣誉的批复》。
  武训行乞兴学,享誉海内外。武训办学精神在其家乡有着尤为深远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冠县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响亮地喊出了“弘扬武训精神,办好人民教育”的口号。武训精神成为激发人们办学热情,推动新时期冠县教育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1997年底在国家重点贫困县中,第一批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
  在冠县教育的发展中,武训精神也成为“希望工程”的一种强大感召力。至目前为止,希望工程学校遍布冠县境内:黎巴嫩女子学校、贾镇光彩小学、文曲星希望小学……总数达24所,希望工程建校总投资2700余万元,另外,结对资助贫困生达4600余人。
其他文献
青岛的盛夏历来是展会高峰期,这里今年的7月,却迎来了一场非同寻常的高端盛会——SINOCES (2005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作为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重要展会之一,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的博览会,SINOCES首次亮相岛城便以其庞大的声势与盛况空前的规模引起了海内外诸多人士的广泛关注。值得关注的是,2005SINOCES首次与世界最大的美国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CES)合作,联手打造
期刊
不久前,标志着国内穿过表土层最厚、冻结深度最深的龙固矿井副井冻结段施工成功完成。至此,由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开发建设的龙固矿井全面攻克了矿井建设中风险最大的世界级技术难题,创目前国内钻井法、冻结法施工最新记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龙固矿井所在的巨野煤田是中国东部地区已探明资源条件最好的最后一块整装大煤田。但煤系地层被特厚表土层所覆盖,在建井过程中要穿过厚度近600米的特厚表土层,是普通凿井法难以逾越
期刊
e城市之体验篇  网管的e生活    网络管理员是与网络接触比较密切的一个群体,他们工作在线上,网络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对网络的感情自然会超过普通的网民。他们的在线时间、常用网址、对网络的看法,当然也更有代表性。    每天收到1000封E-Mail  姓名:王宁  网名:网宁  网龄:两年半  平时上网时间:一天3个小时左右  浏览内容:在网上查找最新消息,包括时事新闻及游戏类新闻,以及网友相
期刊
2005年10月31日,中国河北省廊坊市。中国维和民事警察培训中心肃穆而紧张,来自联合国海地任务区的联合国官员朱内特·阿斯兰贝先生到达这里,由他主持的对中国第三期维和警察防暴队的甄选即将开始。135名防暴队员历时22天的魔鬼训练,究竟能否合格,成败在此一举。  当日下午,朱内特对防暴队中的25名甄选队员进行了语言测试。25名队员连闯阅读、听力、报告写作与口语面试等四关,角逐包括联络官、后勤官、执勤
期刊
乳山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百姓,实现了经济社会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乳山市午极镇下万口村学生王婷婷,2005年以624分考入天津外国语学院,当她拿到期盼已久的录取通知书时,高兴之余更多的是担忧和困惑,因为父母为了给她治病不仅花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而且欠下8000多块钱的债务。正在她为学费而发愁的时候,乳山市开展的慈善
期刊
2005年11月24日上午,万众瞩目的第二节书画艺术博览会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盛大开幕式,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敏,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道玉,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修智,原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董凤基等领导及著名书画家乍启典、刘宝纯等出席了开幕式。作为本届艺博会形象大使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唐国强也专程赶赴济南出席了开幕式。  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至今,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经济
期刊
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环境。经过多年的经济改革,济南已是山东经济的璀璨明珠。近年来房地产业的发展,使济南更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的逐鹿之地。
期刊
聊城倍受瞩目不仅因为具卓越秀优美的水城景色,还在于它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基础上迅速崛起。自实施“十大百亿产业工程”以来,聊城市经济建设呈现了跨越发展的良好势头。  自2000年开始,中共聊城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地实施工业带动战略,把培植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一条主线,组织实施了“1030”工程,即到“十五”末使全市10户左右的企业集团年销售收入达到或超过30亿元,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
期刊
聊城居鲁西、邻冀豫,辖一市六县一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8175平方公里,人口566万。聊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景秀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山东省卫生城市"、 "山东省级园林城" 、著名的"江北水城" ,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的故乡。   "江北水城"是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鸟瞰聊城,她碧波千顷,有着独特的风韵和迷人的魅力与灵气。她像一颗璀
期刊
聊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较早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远古时期,东夷人就在此地活动。仰韵文化、大汶口文化时期,人们已在这里过着定居生活。龙山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城群和中心城。在之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地处齐鲁、燕赵文化结合部,黄河、运河文化交汇点上的聊城,多次发生文化碰撞、融合与更生,逐渐形成了独特而又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有齐文化崇商敬农的优长,又有鲁文化尚仁重义的特点;既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