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一段时间。在盐城市“与新课程同行”主题沙龙活动上,我与两个老师以同课异构形式上了一节研究课——苏教版数学四下的《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用画图的策略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的、有价值的策略,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体验策略的价值和策略意识的培养上。并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现将有关的教学实践及思考与大家共享。
[片段一]激活储备,让学生想画
师:今天我和很多客人老师来到大丰,都想知道美丽的大丰有哪些著名的景点,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有著名的麋鹿保护区,还有大丰港。
师:去这些地方的路怎么走?能简单画个示意图给大家看看吗?(生画图介绍)真的不错,这么复杂的路,画画图大家就明白了。
师:听说我们四(3)班同学语文学得不错,学过哪些成语故事?
生:草船借箭、刻舟求剑……
师: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吗?谁愿意讲给大家听听?(生讲述)真棒!但我们听得不够清楚,田忌究竟是怎么赢了齐威王的呢?你能用示意图把赛马的过程表述清楚吗?(生画图)
师:真不简单。他用示意图把田忌如何用上中下等马赢齐威王的情况介绍得这么清楚。看来,画示意图的作用还真不小,今天我们的数学课上也会用到呢。
认知科学认为。作为承载策略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学生并非一无所有和一无所知。有许多是他们的认知储备和经验储备中已有的,或者是已知的、熟悉的和处于潜在层面的。教师必须在解决问题之前或在解决问题之中,及时、准确、有效地通过适切的问题情境将它们从学生的相关储备中激活、提取出来,予以适当的“预热”,作为形成策略的基础和生长点。对于“画图”策略,不像“倒推”“替换”等策略那样有比较合适的储备可选用。因此,我通过课前与学生聊当地景点和地名的方式。引导学生适当画出有关示意图:并利用“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画图理解更复杂的内容。从而为学生学习画图方法做好铺垫,为进一步构建画图策略奠定基础。
[片段二]体会价值,让学生要画
师:大家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知识学得真不错,老师这里有两道稍复杂的面积问题想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有。(兴奋)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个比赛吧!请一、二组同学做第一题,三、四组同学做第二题。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
课件出示两道题目:第一题是例题图形部分,第二题是例题文字部分。
(学生解决问题)陆续有学生举手示意做好了,大多是做第一题的学生。
师:我们先来交流第一题的解答情况,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解答的?(两个组有15个同学做对)
师:再来看看第二题的解答情况,你们又是怎么做的?(两个组只有3个学生做对)
师:看来这次比赛结果是一、二组赢了。
生1:这样的比赛不公平。我们的题目文字很多,关系很复杂,他们就是图形,多清楚、多简单啊。
生2:我发现其实我们做的题目是一样的,不过他们做的是图形。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我们一起对照一下图形题和文字题,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师:现在如果让大家来选择,你们更愿意选哪道题呢?为什么?
生1:我会选择图形题,因为它表达的意思更清楚。
生2:我也会选图形题,因为从图形里很容易看出数量关系。
师:是呀,从图形中可以更容易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常常需要用画图的方法帮助我们思考,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策略。
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对比效应。就是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产生感觉差异的现象。两种不同的事物同时或相继呈现,比它们各自单独呈现所得到的学习效果要好。为了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画图”的价值,从而认为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对于例题教学。我大胆地进行了处理。让学生进行“比赛”,一部分学生做文字部分,一部分学生做图形部分,引起“不公平”的情境,形成对比效应。特别是用图形做的两个小组大多很快解决了问题。而用做文字题的学生很少能及时完成,这样的结果刺激着学生主动去追寻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画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体验到画图策略的价值。激发学生想画图、要画图的兴趣。接着指导学生了解此图是如何画的,进行图形文字对照,有效地实现数形结合,发挥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同作用,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
[片段三]合理指导,让学生会画
师:再看这一题(课件出示想想做做1.读题)你认为哪句话不好理解?
生:“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这句话不好理解。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生:我认为是“长增加6米,面积增加48平方米:宽增加4米,面积也增加48平方米”。
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长增加6米,宽不变,面积增加48平方米;另一种是宽增加4米,长不变,面积增加48平方米。
师:这句话包含了两种不同的变化,所以老师建议大家用两幅图来表示这题的意思。你会画吗?请大家在练习纸上画一画。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交流学生所画的图。
结合示意图提问:借助长增加可以求出什么?只看着这幅图能求出原来的面积吗?借助宽增加可以求出什么?
学生列式计算,汇报。
会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困难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边的增加或减少引起面积的变化,部分学生不会画,需要教师作适当点拨;另一个是学生对一些复杂的关系或文字理解不到位,不知道如何画,如上例中的“或者……都”那句话就难以理解。因此,指导学生画图,需要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师生共同配合,让学生会画,不仅让学生明白怎样画,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画。有时需要配合课件动画演示,才能更容易理解,如长和宽同时增加引起面积的变化,学生由于思维水平所限,往往无法正确画出图形。这时我用课件动画出示: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增加的面积,同时也对如何画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通过指导画图。体会了画图策略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掌握了画图的方法,并能根据图形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决了问题。
策略是什么?所谓“策略”是“根据事情而制订的方针和对策”,实质是一种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理解、体会和升华。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后,并不是见到长方形面积方面的知识就去画图,而是进行有效的调控和处理,准确地选择画图策略。认知心理学认为,在元认知的作用下,头脑中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调控的是策略。输出后执行的是方法,两者紧密联系。如能看到题目,就能正确决定是否用画图的方法,知道用画图策略去解决。并能正确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解答。这时,学生才是真正理解了策略的本质,达到教学的效果。
[片段一]激活储备,让学生想画
师:今天我和很多客人老师来到大丰,都想知道美丽的大丰有哪些著名的景点,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有著名的麋鹿保护区,还有大丰港。
师:去这些地方的路怎么走?能简单画个示意图给大家看看吗?(生画图介绍)真的不错,这么复杂的路,画画图大家就明白了。
师:听说我们四(3)班同学语文学得不错,学过哪些成语故事?
生:草船借箭、刻舟求剑……
师: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吗?谁愿意讲给大家听听?(生讲述)真棒!但我们听得不够清楚,田忌究竟是怎么赢了齐威王的呢?你能用示意图把赛马的过程表述清楚吗?(生画图)
师:真不简单。他用示意图把田忌如何用上中下等马赢齐威王的情况介绍得这么清楚。看来,画示意图的作用还真不小,今天我们的数学课上也会用到呢。
认知科学认为。作为承载策略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学生并非一无所有和一无所知。有许多是他们的认知储备和经验储备中已有的,或者是已知的、熟悉的和处于潜在层面的。教师必须在解决问题之前或在解决问题之中,及时、准确、有效地通过适切的问题情境将它们从学生的相关储备中激活、提取出来,予以适当的“预热”,作为形成策略的基础和生长点。对于“画图”策略,不像“倒推”“替换”等策略那样有比较合适的储备可选用。因此,我通过课前与学生聊当地景点和地名的方式。引导学生适当画出有关示意图:并利用“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画图理解更复杂的内容。从而为学生学习画图方法做好铺垫,为进一步构建画图策略奠定基础。
[片段二]体会价值,让学生要画
师:大家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知识学得真不错,老师这里有两道稍复杂的面积问题想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有。(兴奋)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个比赛吧!请一、二组同学做第一题,三、四组同学做第二题。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
课件出示两道题目:第一题是例题图形部分,第二题是例题文字部分。
(学生解决问题)陆续有学生举手示意做好了,大多是做第一题的学生。
师:我们先来交流第一题的解答情况,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解答的?(两个组有15个同学做对)
师:再来看看第二题的解答情况,你们又是怎么做的?(两个组只有3个学生做对)
师:看来这次比赛结果是一、二组赢了。
生1:这样的比赛不公平。我们的题目文字很多,关系很复杂,他们就是图形,多清楚、多简单啊。
生2:我发现其实我们做的题目是一样的,不过他们做的是图形。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我们一起对照一下图形题和文字题,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师:现在如果让大家来选择,你们更愿意选哪道题呢?为什么?
生1:我会选择图形题,因为它表达的意思更清楚。
生2:我也会选图形题,因为从图形里很容易看出数量关系。
师:是呀,从图形中可以更容易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常常需要用画图的方法帮助我们思考,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策略。
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对比效应。就是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产生感觉差异的现象。两种不同的事物同时或相继呈现,比它们各自单独呈现所得到的学习效果要好。为了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画图”的价值,从而认为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对于例题教学。我大胆地进行了处理。让学生进行“比赛”,一部分学生做文字部分,一部分学生做图形部分,引起“不公平”的情境,形成对比效应。特别是用图形做的两个小组大多很快解决了问题。而用做文字题的学生很少能及时完成,这样的结果刺激着学生主动去追寻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画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体验到画图策略的价值。激发学生想画图、要画图的兴趣。接着指导学生了解此图是如何画的,进行图形文字对照,有效地实现数形结合,发挥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同作用,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
[片段三]合理指导,让学生会画
师:再看这一题(课件出示想想做做1.读题)你认为哪句话不好理解?
生:“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这句话不好理解。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生:我认为是“长增加6米,面积增加48平方米:宽增加4米,面积也增加48平方米”。
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长增加6米,宽不变,面积增加48平方米;另一种是宽增加4米,长不变,面积增加48平方米。
师:这句话包含了两种不同的变化,所以老师建议大家用两幅图来表示这题的意思。你会画吗?请大家在练习纸上画一画。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交流学生所画的图。
结合示意图提问:借助长增加可以求出什么?只看着这幅图能求出原来的面积吗?借助宽增加可以求出什么?
学生列式计算,汇报。
会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困难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边的增加或减少引起面积的变化,部分学生不会画,需要教师作适当点拨;另一个是学生对一些复杂的关系或文字理解不到位,不知道如何画,如上例中的“或者……都”那句话就难以理解。因此,指导学生画图,需要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师生共同配合,让学生会画,不仅让学生明白怎样画,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画。有时需要配合课件动画演示,才能更容易理解,如长和宽同时增加引起面积的变化,学生由于思维水平所限,往往无法正确画出图形。这时我用课件动画出示: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增加的面积,同时也对如何画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通过指导画图。体会了画图策略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掌握了画图的方法,并能根据图形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决了问题。
策略是什么?所谓“策略”是“根据事情而制订的方针和对策”,实质是一种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理解、体会和升华。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后,并不是见到长方形面积方面的知识就去画图,而是进行有效的调控和处理,准确地选择画图策略。认知心理学认为,在元认知的作用下,头脑中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调控的是策略。输出后执行的是方法,两者紧密联系。如能看到题目,就能正确决定是否用画图的方法,知道用画图策略去解决。并能正确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解答。这时,学生才是真正理解了策略的本质,达到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