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特征与实施途径研究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man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向创新创业转型的地方高校,对于自身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尤为重视,这不仅是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地方高校转型必须自身完善的一项必要工作。文章通过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本质特征的梳理,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具体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内涵 特征 途径
  一、引言
  创新创业型大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大学组织结构模式,既继承了传播知识和教学研究的使命,又对振兴区域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地方高校借鉴创新创业型大学的成功经验,既可以培养许多利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同时也可以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让学生具备从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所应有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核心仍未变化,即仍是“教育”本质,“创新创业”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内容。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1.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的树立
  创新思维是创业意识产生的重要思想支持,有创业意识才有创业行为,创业意识是创业行为的发动机。创业意识体现了创业素质中的社会性质,支配着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是创业者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创业自我意识和创业社会意识两方面组成了创业意識。
  2.创新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
  创业未必都能成功,但是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使之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准备。
  3.创新创业知识结构的构建
  创新创业知识是创业者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础,创新创业知识或多或少影响着创业者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影响着创业者的行为方式,创新创业知识的具备程度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改变创业者的发展轨迹。因此,创业者要具备合理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由经济学与法律知识、管理学与企业知识、创新与创业知识、人文社会知识与现代科技知识等构成。当然,根据分类的不同,创新创业知识结构也可以分为专业职业类知识、经营管理类知识和综合性知识等。
  4.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创新创业实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对创业者的创新创业意识有要求,又对创业者的创业能力有要求。创业能力对创业的实践活动有影响,为了保证创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从总体上来说,创业能力包括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但从具体上来说,创业能力又包括了市场洞察、项目决断、人才网罗、资金筹集、创业管理、产品设计和技术开发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5.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相对于素质教育和常规专业教育来说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但三者间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是通过创新教育的延伸和深化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可能,专业教育只强调了学生职业意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可创新创业教育则是开发人的创造力、创新力,在此基础上,付诸于实践;二是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载体和体现就是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拓展受教育者的知识面,深化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及心理素养。因此,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否认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而是更好地继承和发展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
  1.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有着强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具有一定的市场导向。地方高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让学生具有求新、求变、求发展的思维方式,能够拥有勇于创新、敢于求变的行为能力,成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当然,人才培养目标的建立需要有相关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对某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评价体系可以通过教学硬件、教学软件及教学相关外部条件等相关指标的对照评价进行。
  2.系统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系统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从内容上来讲,主要是由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组织架构、机制体制和保障体系等多方面构成。当然,从实施层面来讲的话,可以分为课堂内外、理论与实践、校园内外等各个层面构成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从内容和层次上逐步完善整个体系。
  3.多元化、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创新创业型地方高校使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多元化、开放式的模式。第一,地方高校根据社会、区域的行业、产业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自身教学目标、内容和模式,来适应最新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第二,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创新创业氛围的刺激,高校教师逐渐意识到自身知识、技术的经济转化问题。从目前来看,很多高校教师参与行业实践与项目合作的热情越来越高,与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高校教师其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不仅越来越丰富,还能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第三,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发展到校外的创新创业计划精神、创业模拟训练、创业社团、创业论坛、创业实践和创客运动等活动,使学生得到了锻炼;第四,随着各地方高校依据政策建立各类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逐渐完善且多元化,在吸纳校内师生和社会多种元素参与,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实践指引、实践场所和创业基金。
  4.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学习创新创业基础理论、强化创业意识以及提供创业技能训练三个层次构成。而从内容来看,由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构成三大模块。通过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学生从创新思维、创业意识、专业技能、创业能力等全方面的培育。   5.教学模式展现灵活多样性
  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创新创业实训实践指导和承担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团队。创新创业教育不局限于时间、空间,这一属性势必让创新创业的教学模式展现灵活多样的要求。结合教学论对创新创业教学模式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师生问答的问答模式、学生为中心的自学模式、互教互学的合作模式和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模式。这些模式既有注重教师主导又有兼顾学生主导。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仅有教师队伍彼此相互交叉、融合的,也有师生共同协作、互教互学的,还有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剖析的。这就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教学模式灵活多样,更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6.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的全面统一
  创新创业教育是未来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不管是进行创新创业普及教育还是进行创新创业精英教育,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都是当前高校在应对社会、经济、教育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方法或手段。在国外,比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基本上普遍认同这一趋势。而在中国,即使相关政策公开提出支持、深入推进“双创”活动,大力推动高等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也在不断完善政策和制度加快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事实上,很多地方高校的专业教师不愿面对现实,误会、曲解、不屑于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主动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甚至还有一部分校级中高层领导,同样有着保守思想。这样的高校,学生的思想肯定也存在分歧。另外,还有来自学生家庭的思想分歧。当然,真正转型后的创新创业型高校不会或基本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到时候,将会呈现的是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的全面统一。
  三、地方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地方高校在向创新创业型大学转型过程中,要实施多元化、系统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创业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而地方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一)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融入专业教育
  1.拓宽专业基础,加强教育
  除了要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要让学生拥有丰富的基础知识,是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必备素质。如高校多开设些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这些选修课应该具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基础,能够达到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支撑,进一步拓宽课程的种类和质量,实现真正的教育强化目的。
  2.开设系统全面的创业教育课程
  学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创业型人才必备知识、科学文化与人文素质相结合,对创业教育加强研究,形成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心理、道德、知识、技能能够更好地得到培养。
  3.渗透创业教育的思想
  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渗透到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方法与考核等每个教学环节中。依据学生所学专业不同、创业方向不同来开展不同的创业教育内容。
  (二)提高创新创业素养,改进教学模式与授课方式
  1.不断提高地方高校教师队伍的创业素养。首先,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要将教师创新创业知识结构纳入其中,开展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知识讲座、辅导,以此来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其次,选送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掌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原理和方法。最后,加大资金投入,制订人事政策,可以让教师通过企业挂职或创业实践掌握企业运营管理的经验与方法,获得直观体验,来丰富课程教学。
  2.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教师要精心设计课程教学,使得知识交叉相融、与实践相结合展示教学内容。将学生培养成为善于把握机会、敢于开拓创新、勇于承担风险、乐于团结合作、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三)整合资源,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在校内,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纳入实践教学环节内容,通过创新创业知识学习、计划设计、实践落实等环节,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基本的创新创业知识和初步的创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校外,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优秀专门人才,建立起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拥有了实习锻炼的机会,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在走出校门前可以提前了解企业、了解社会。而企业又可以考察、了解学生情况,能够提前招聘到企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四)支持、引导和保证学生创业
  地方高校可以出台一些政策,对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如实行弹性的学分抵免互换机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分情况完成学业等措施。还可以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搭设桥梁、铺设平台,对学生科技、创业成果的转化提供相关机制等。
  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实践和成果孵化提供资金保障,实施创业公益扶持或投资。为确保资金能用于实际所需,相应地制订审批及使用的制度,更好地提供资金、资助和咨询服务。引入社会或校友资本、项目,搭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接触到社会,接触到企业,从而树立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创造能力。建立专业的创新创业实验室,使得创新创业具有场地、氛围依托,形成创新创业良好氛围,促使教师和学生能充分挖掘创业机会,将科研成果、发明、专利等转化为创新创业项目。
  参考文献:
  [1]冀宏,顾永安,等.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阈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江苏高教,2016(04).
  [2]劉坤,李继怀.创新创业教育本质内涵的演变及其深化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1)
  [3]陈松.地方本科高校向创新创业型大学转型的内部机制和外部保障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6(08)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创新创业型大学视角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6SCG19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松,男,硕士,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创业理论与实务、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及其信息化)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该文运用持续发展的理论、思想,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和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天津房地产业发展的熟化度、市场化不平、产业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和估价;
南北朝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在其著作《文心雕龙·时序》中有云:“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早在一千多年前,文艺理论家已经认识到艺术离不
该文在第一章介绍了质量的重要性,对设备工程质量监理进行了需求分析,论述了在中国开展设备工程质量监理的现状及未来.第二章阐明了监理和设备工程监理的概念,建筑工程监理和
影视剧和小说都是一种艺术创作形式,它们都具有叙事性和文学性的特点。根据金庸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和电视连续剧是中国银幕、荧屏不可替代的热点观赏节目。本文以《笑傲江湖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职生就业成为学生和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对高职生进行有效的职业指导,首先要了解他们的职业心理.主观就业障碍是造成高
本文基于传统文化育人的宝贵经验,分析传统文化缺失对大学生道德素养提升带来的问题,探究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情操美德和价值理想对大学生道德素养提升的途径.
四川清音是我国曲艺中比较重要的艺术曲种,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清音的音乐基因源于我国明清俗曲。本文将通过四川清音的音乐形态,分析四川清音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进入新常态化的局面,供给侧改革理念也由此因运而生.在市场经济日趋复杂的今天,各高校应紧抓此时机,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一次大“洗礼”,将当前的时代
现阶段我国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随着时间推移,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但老年社区室外环境建设与老龄化程度不匹配,依旧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造成室外环境设计效果不理想。 At
作为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的“生”与“死”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社会的含义与警示,通过描写民国时期东北落后农村人民的生活场景与事件,将落后愚昧的社会现状刻画得入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