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就有了语言的交流,虽然语不成音,虽然时有时无,但它来自心底,是意识形态的外露。同样,作为用语言来表达的写作,也需要这份欲望与冲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一个人头脑中只有空白,无一丝思想空间,无一点个人想法时,不可能写出什么好文章。学生常为写什么而苦恼,教师常为教什么而忧愁,这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普遍现象。谈“文”色变,提“笔”难下,搜肠刮肚,苦不堪言。激发学生来自心底的写作欲望与冲动,是提高写作教学的途径之一。
一、亲近课本,入情入境
低年级课文的趣味性,本身对学生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学习课文的過程,就是故事情节再现的过程。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身临其境的表演,已经让他们沉入角色中,此时的追问学习,会令他们创意无限。
如教学《狼和小羊》,狼为了吃小羊一连找了三个茬,但当小羊一次次揭穿后,狼不想再争辩了,向小羊扑去……结局会怎样呢?一问激起千种思。有的学生说可怜的小羊被吃掉了;有的学生说机灵的小羊逃脱了魔爪,得救了。得救的理由千百种,如韦同学写道:“狼说完,就往小羊身上扑去。一口吞了小羊,然后在草丛中睡着了。这时一个猎人走过来了,他看见狼的肚子在动,就把狼的肚子剪开了。小羊得救了,猎人搬来了一块大石头塞到了狼的肚子里。”韦同学已经把课外阅读中的故事情节串接到此处,合情合理。又如翁同学写道:“狼说完,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这时,小羊的好朋友大象来了,大象用它的长鼻子勾住小羊,先把小羊轻轻放到了河对岸,然后气冲冲地对狼说:‘你怎么能欺负小羊呢?有本事过来!’狼看了一眼大象,心里想:大象的力气那么大,我怎么能比得过它呢!我还是先逃命吧!于是,狼就灰溜溜地跑掉了。”瞧,翁同学已经学会心理描写了。
如此可爱有趣的想法还有很多,学生提笔并未感到困难,相反,他们乐在其中,一气呵成。由此可见,激发心底的表达欲望是多么的可贵。
二、学习句式,模仿创作
低年级的学生语言储备不多,很多情感只能用简单的词句表达,课文规范的语言丰富了他们的内存,当他们学会使用这些内存的时候,书本语言便已经成为他们自己的声音了。熟读儿歌,让学生模仿创作,犹如为学生架起了一座通往文学的桥梁,使他们只要经过小小的努力就可成为“小诗人”,这让他们乐此不疲。
如学完《水乡歌》之后,让学生想想水乡还有什么?你能模仿书中的句式来夸夸水乡吗?唐同学这样写道:“水乡什么多?鱼虾多。千条鱼,万只虾,装满一箩又一箩,渔夫脸上乐呵呵。水乡什么多?树木多。千棵苗,万棵树,树木一片接一片,处处风景美如画。水乡什么多?菱藕多。千只菱,万根藕,装满一船又一船,送给餐馆变美食。”流畅的小诗水到渠成,学生能从中体会到收获的快乐。再如学完《云房子》,书中云房子“高大的楼房”“傻卧的冬瓜”“开放的花儿”等造型,勾起了学生脑海中快乐的童话世界。此时的再创作已是件趣事,令学生津津乐道,笔下生花。时同学写道:“我们的云房子真漂亮呀!有的像大犀牛正望着远方,有的像小白兔在吃胡萝卜,有的像茁壮的梧桐树,有的像摇摆的柳树,有的像散花的仙女,有的像拄着拐杖的老奶奶,有的像翻开的书本,还有的像乳白色的电话机,漂亮极了!”当语言有股力量从脑海中迸出的时候,写作已变得如此简单。
句式训练,是从词到句,从句到段,逐渐递增的过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灵活多样的句式训练,为写作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三、贴近生活,源头活水
文字是无声的生活,细细品味,喜怒哀乐,尽在其中;文字是灵动的生命,一张一弛,酝于笔下。真实的生活给了我们广阔的观察和思辨空间,赋予了我们多方面多角度的亲身感受,那心底的清泉自然会喷涌而出。
熊同学参加了市“经典诵读”比赛,通过一次次过关斩将,最终取得低年级组唯一一个特等奖。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前面的小朋友有的朗诵古诗,有的诵读三字经,还有的朗诵课文,个个实力不凡,表现不错。我在观众席上焦急地等待着……轮到我上场了,我首先做了个自我介绍,接着便朗诵起《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在台上尽量保持自信的微笑,尽可能声音洪亮、字正腔圆。等到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我知道——我是最棒的!”言由心生,当心底的声音呼之欲出时,那写作还会成为一种难事吗?
作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低年级语文教学,我们不追求语句的华丽,不追求文章的巧妙构思,而应激发学生内在的表达欲望,呼唤来自心底的表达冲动,保持表达时那份愉悦的心情。让低年级学生的心灵充实起来,好比在一张白纸上作画,让画面鲜亮灵活起来。这需要我们广大实践者春雨润物般引领学生,使学生走上光明的写作之路。◆(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
□责任编辑:胡波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一个人头脑中只有空白,无一丝思想空间,无一点个人想法时,不可能写出什么好文章。学生常为写什么而苦恼,教师常为教什么而忧愁,这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普遍现象。谈“文”色变,提“笔”难下,搜肠刮肚,苦不堪言。激发学生来自心底的写作欲望与冲动,是提高写作教学的途径之一。
一、亲近课本,入情入境
低年级课文的趣味性,本身对学生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学习课文的過程,就是故事情节再现的过程。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身临其境的表演,已经让他们沉入角色中,此时的追问学习,会令他们创意无限。
如教学《狼和小羊》,狼为了吃小羊一连找了三个茬,但当小羊一次次揭穿后,狼不想再争辩了,向小羊扑去……结局会怎样呢?一问激起千种思。有的学生说可怜的小羊被吃掉了;有的学生说机灵的小羊逃脱了魔爪,得救了。得救的理由千百种,如韦同学写道:“狼说完,就往小羊身上扑去。一口吞了小羊,然后在草丛中睡着了。这时一个猎人走过来了,他看见狼的肚子在动,就把狼的肚子剪开了。小羊得救了,猎人搬来了一块大石头塞到了狼的肚子里。”韦同学已经把课外阅读中的故事情节串接到此处,合情合理。又如翁同学写道:“狼说完,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这时,小羊的好朋友大象来了,大象用它的长鼻子勾住小羊,先把小羊轻轻放到了河对岸,然后气冲冲地对狼说:‘你怎么能欺负小羊呢?有本事过来!’狼看了一眼大象,心里想:大象的力气那么大,我怎么能比得过它呢!我还是先逃命吧!于是,狼就灰溜溜地跑掉了。”瞧,翁同学已经学会心理描写了。
如此可爱有趣的想法还有很多,学生提笔并未感到困难,相反,他们乐在其中,一气呵成。由此可见,激发心底的表达欲望是多么的可贵。
二、学习句式,模仿创作
低年级的学生语言储备不多,很多情感只能用简单的词句表达,课文规范的语言丰富了他们的内存,当他们学会使用这些内存的时候,书本语言便已经成为他们自己的声音了。熟读儿歌,让学生模仿创作,犹如为学生架起了一座通往文学的桥梁,使他们只要经过小小的努力就可成为“小诗人”,这让他们乐此不疲。
如学完《水乡歌》之后,让学生想想水乡还有什么?你能模仿书中的句式来夸夸水乡吗?唐同学这样写道:“水乡什么多?鱼虾多。千条鱼,万只虾,装满一箩又一箩,渔夫脸上乐呵呵。水乡什么多?树木多。千棵苗,万棵树,树木一片接一片,处处风景美如画。水乡什么多?菱藕多。千只菱,万根藕,装满一船又一船,送给餐馆变美食。”流畅的小诗水到渠成,学生能从中体会到收获的快乐。再如学完《云房子》,书中云房子“高大的楼房”“傻卧的冬瓜”“开放的花儿”等造型,勾起了学生脑海中快乐的童话世界。此时的再创作已是件趣事,令学生津津乐道,笔下生花。时同学写道:“我们的云房子真漂亮呀!有的像大犀牛正望着远方,有的像小白兔在吃胡萝卜,有的像茁壮的梧桐树,有的像摇摆的柳树,有的像散花的仙女,有的像拄着拐杖的老奶奶,有的像翻开的书本,还有的像乳白色的电话机,漂亮极了!”当语言有股力量从脑海中迸出的时候,写作已变得如此简单。
句式训练,是从词到句,从句到段,逐渐递增的过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灵活多样的句式训练,为写作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三、贴近生活,源头活水
文字是无声的生活,细细品味,喜怒哀乐,尽在其中;文字是灵动的生命,一张一弛,酝于笔下。真实的生活给了我们广阔的观察和思辨空间,赋予了我们多方面多角度的亲身感受,那心底的清泉自然会喷涌而出。
熊同学参加了市“经典诵读”比赛,通过一次次过关斩将,最终取得低年级组唯一一个特等奖。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前面的小朋友有的朗诵古诗,有的诵读三字经,还有的朗诵课文,个个实力不凡,表现不错。我在观众席上焦急地等待着……轮到我上场了,我首先做了个自我介绍,接着便朗诵起《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在台上尽量保持自信的微笑,尽可能声音洪亮、字正腔圆。等到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我知道——我是最棒的!”言由心生,当心底的声音呼之欲出时,那写作还会成为一种难事吗?
作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低年级语文教学,我们不追求语句的华丽,不追求文章的巧妙构思,而应激发学生内在的表达欲望,呼唤来自心底的表达冲动,保持表达时那份愉悦的心情。让低年级学生的心灵充实起来,好比在一张白纸上作画,让画面鲜亮灵活起来。这需要我们广大实践者春雨润物般引领学生,使学生走上光明的写作之路。◆(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
□责任编辑: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