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好莱坞推崇的普世价值观下,在《泰坦尼克号》《拯救大兵瑞恩》等大片对市场的强大冲击力下,《高潮艺术》的成功真像是一朵奇葩。
影片《高潮艺术》是1998年出品,由新锐女导演丽莎·柯洛丹柯自编自导的一部小成本影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好莱坞,算是具有独立精神的影片之一了。
不同于一般好莱坞电影对奇观呈现的表现手法,这部影片既没有豪华铺排的大场面,也没有强大袭人眼球的明星阵容,更没有超越现实的神话色彩,而是用一些琐碎的元素与细节来增强影片的视觉观赏性。
毒品,在这里既是道具又代表一个精神空间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毒品本身就有猎奇色彩。在影片中,更有很多男男女女在女主人公Lucy家里吸毒的场面,着实令人瞠目。影片中舒缓的运镜,渲染了吸毒过后的迷幻色彩,让没有接触过毒品的人也能感受到那个绮丽瑰怪的世界,同时,她将吸毒过程呈现得如此有美感,大大激发了观众的观赏兴趣和审美体验。
相比于《猜火车》中,毒品作为青年一代表达叛逆的方式,为主人公带来的仅仅是一时的快感而言,《高潮艺术》中的毒品更成为艺术家激发灵感和创作过程的必需品,可以说,在Lucy的艺术世界里,没有毒品,便没有其摄影作品的形式和灵魂。毒品,是走出现实困境的途径,但同时它本身就是另一个困境。对于Lucy而言,毒品是幻象的精神世界,是纯粹的艺术世界,却带有极大的危险性;而现实是要面对种种生活困扰和污浊的商业炒作的窘迫世界。她,不得不在这两个困境中游走。影片正好也要表达主人公的尴尬境遇及这个时代纯粹艺术面对商业体制的尴尬,这是一种恰如其分而暗合的表现手法。
只是对于艺术而言,没有所谓的中间地带,非此即彼,否则便会失去个性,也就失去了艺术性。这也是本片所探讨的重点话题。如此极端的尴尬境遇所带来的结局只能是终结,但终究是选择艺术生命的终结还是个体生命的终结,才能真正代表作者最真实的态度呢?本片的结尾,主人公Lucy在最后一次的吸毒高潮中死去,是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态度和对现实的不妥协。
本片对毒品这一元素做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并将其抽象成一种符号,延展成一个精神空间,使其既具奇观效果又不落入俗套,实属高妙。
同性性爱也是本片引人关注的点
柔和暗淡的光感营造出女女爱情的暧昧情调,颓废骨感的女主人公造型符合现代的时尚审美。这种华丽而哀伤的调子渗透出作者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美学观。九十年代的美国正是后现代主义风行的时代,它某种程度上引领了时尚潮流,这部影片的出现无疑给后现代主义的追逐者们带来惊喜。
以同性恋为题材的影片也不少,普遍都是带有作者自己的经历和情感印记在其中。这部影片也不例外。但更重要的是,同性恋者往往比常人更敏感,更具有强大的感受力,在艺术和生活上的矛盾之处会更多,并且精神世界更丰富细腻而自我。这一点对两个女主人公性格的塑造有帮助,Lucy就是一个内心有挣扎并且生活中很自我的艺术家。同时,这样的设定更能增加人物的人格魅力。
以女性的视角切入,这一反好莱坞电影男性化视角占主导的常态,体现出作者独特的思想与时代气息。片中女2号Syd是一个事业型的独立女性,而且她在公司内部的竞争对手也都是女性。这体现出,在这个时代,女性已经逐渐向男性角色靠拢。女性的本质应是和善温婉的,是这个世界相对纯粹的事物。而在此片中,Syd虽然感情上爱慕Lucy,但在现实中却想利用Lucy扶持自己的事业,Lucy最终成了她升职的阶梯。这种冲击力比男性世界的利用与背叛更来得残忍而有力,它挑战了观众以往的观影体验以及对女性传统的道德观念。这里体现了作者的思考,如何平衡女性的本性与时代赋予的社会性,如何平衡艺术的纯粹性与商业性。
如今好莱坞的女导演也不少,但仍旧遵循固有的男性化视角,正如《拆弹部队》这样的大片,战争,暴力,仍是些主流电影元素。在这点上,丽莎·柯洛丹柯具有先锋和独立精神。
“性”的艺术
所谓的 “高潮艺术(High art)”,一听此名,就是吸引人眼球的。观众无疑会联想到“性” “色情”,这也是电影好看的必要条件。性是high art,摄影也是high art,照片就是两种art的结晶。影片中对于性爱场面的把握可谓拿捏独到。虽是高潮,但不露骨激烈,而是唯美魅惑,这与导演的女性视角和对女性渴望浪漫的准确心理把握有关。
在这部影片中,“性”是女主人公Lucy和Syd 以及 Greta彼此交流的方式,更是感受世界的方式。Greta完全不与外部世界交流,在与Lucy的做爱过程中,索取肉体与精神上双重的温暖与爱怜,对于她,这就是与外界交流的方式。Lucy在与Greta的关系中,寻求艺术的美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抓拍美好的瞬间。她们二人没有过多的言语,但仅是身体的交流已足以表达二人的相互依赖。只有在彼此的身体上,她们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真实感。Syd 与Lucy的关系,令Lucy有了另外一种存在感。这种交流不光是肉体上的,更是精神层面的。当Syd说出自己对Lucy作品的看法时,Lucy被震撼了,原来世上还有能读懂自己的人。她对Syd更多是种敬畏感,并且真正享受这一过程。对于Syd来说,Lucy的出现无疑打破了她以往的生活,这不仅仅是 “出柜了”这么简单,更是发现真我,找到真爱的过程。她是本片中少有的与外部世界联系密切的人,对于曾经过多地注重工作与满足事业野心的Syd,这也是她第一次走进自己的灵魂世界,沉溺在堕落随性的生活中。
反传统好莱坞独立精神的发展
这部电影是丽莎·柯洛丹柯的长片处女作,公映后,获得了一鸣惊人的出奇反响,并以很低的成本赚取了不错的票房,因此哥伦比亚公司的制作人们很看好这位年轻女导演。
九十年代的好莱坞早已走向世界,开始享有“GlobleHollywood” 的称号,各种商业大片充斥市场,但与此同时,美国独立电影也开始走向成熟。不少观众已经开始对大片所宣传的普世价值观感到腻烦,在寻求硬件刺激的过程中,好莱坞对创意和故事的探索更加深入。
正如这部影片所探讨的核心问题一样,在美国这样的电影王国,依然存在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平衡问题。对于高智商的观众群,常规的好莱坞电影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观影要求。于是,从九十年代起,美国独立电影人逐渐开始建立他们的世界,正如这个时代的吉姆·贾木许、马丁·斯科西斯等导演的作品。不过这部作品还是采用了好莱坞的常规叙事方法,镜头的运动以及后期的剪辑,也都是好莱坞的常规模式。只是在创意和内涵方面,具有独创精神。
高潮艺术,曾带给了好莱坞电影艺术的一次小高潮。从这部艺术片的票房成绩来看,影片所质疑的艺术性与商业性不能兼容的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起码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较好的平衡。【责编/九月】
影片信息:
片名:High Art
中文译名:高潮艺术
制片地区:美国、加拿大
导演:丽莎·柯洛丹柯
主演:艾尔利·沙迪等
类型:剧情,爱情
上映时间:1998年1月21日 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
影片《高潮艺术》是1998年出品,由新锐女导演丽莎·柯洛丹柯自编自导的一部小成本影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好莱坞,算是具有独立精神的影片之一了。
不同于一般好莱坞电影对奇观呈现的表现手法,这部影片既没有豪华铺排的大场面,也没有强大袭人眼球的明星阵容,更没有超越现实的神话色彩,而是用一些琐碎的元素与细节来增强影片的视觉观赏性。
毒品,在这里既是道具又代表一个精神空间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毒品本身就有猎奇色彩。在影片中,更有很多男男女女在女主人公Lucy家里吸毒的场面,着实令人瞠目。影片中舒缓的运镜,渲染了吸毒过后的迷幻色彩,让没有接触过毒品的人也能感受到那个绮丽瑰怪的世界,同时,她将吸毒过程呈现得如此有美感,大大激发了观众的观赏兴趣和审美体验。
相比于《猜火车》中,毒品作为青年一代表达叛逆的方式,为主人公带来的仅仅是一时的快感而言,《高潮艺术》中的毒品更成为艺术家激发灵感和创作过程的必需品,可以说,在Lucy的艺术世界里,没有毒品,便没有其摄影作品的形式和灵魂。毒品,是走出现实困境的途径,但同时它本身就是另一个困境。对于Lucy而言,毒品是幻象的精神世界,是纯粹的艺术世界,却带有极大的危险性;而现实是要面对种种生活困扰和污浊的商业炒作的窘迫世界。她,不得不在这两个困境中游走。影片正好也要表达主人公的尴尬境遇及这个时代纯粹艺术面对商业体制的尴尬,这是一种恰如其分而暗合的表现手法。
只是对于艺术而言,没有所谓的中间地带,非此即彼,否则便会失去个性,也就失去了艺术性。这也是本片所探讨的重点话题。如此极端的尴尬境遇所带来的结局只能是终结,但终究是选择艺术生命的终结还是个体生命的终结,才能真正代表作者最真实的态度呢?本片的结尾,主人公Lucy在最后一次的吸毒高潮中死去,是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态度和对现实的不妥协。
本片对毒品这一元素做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并将其抽象成一种符号,延展成一个精神空间,使其既具奇观效果又不落入俗套,实属高妙。
同性性爱也是本片引人关注的点
柔和暗淡的光感营造出女女爱情的暧昧情调,颓废骨感的女主人公造型符合现代的时尚审美。这种华丽而哀伤的调子渗透出作者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美学观。九十年代的美国正是后现代主义风行的时代,它某种程度上引领了时尚潮流,这部影片的出现无疑给后现代主义的追逐者们带来惊喜。
以同性恋为题材的影片也不少,普遍都是带有作者自己的经历和情感印记在其中。这部影片也不例外。但更重要的是,同性恋者往往比常人更敏感,更具有强大的感受力,在艺术和生活上的矛盾之处会更多,并且精神世界更丰富细腻而自我。这一点对两个女主人公性格的塑造有帮助,Lucy就是一个内心有挣扎并且生活中很自我的艺术家。同时,这样的设定更能增加人物的人格魅力。
以女性的视角切入,这一反好莱坞电影男性化视角占主导的常态,体现出作者独特的思想与时代气息。片中女2号Syd是一个事业型的独立女性,而且她在公司内部的竞争对手也都是女性。这体现出,在这个时代,女性已经逐渐向男性角色靠拢。女性的本质应是和善温婉的,是这个世界相对纯粹的事物。而在此片中,Syd虽然感情上爱慕Lucy,但在现实中却想利用Lucy扶持自己的事业,Lucy最终成了她升职的阶梯。这种冲击力比男性世界的利用与背叛更来得残忍而有力,它挑战了观众以往的观影体验以及对女性传统的道德观念。这里体现了作者的思考,如何平衡女性的本性与时代赋予的社会性,如何平衡艺术的纯粹性与商业性。
如今好莱坞的女导演也不少,但仍旧遵循固有的男性化视角,正如《拆弹部队》这样的大片,战争,暴力,仍是些主流电影元素。在这点上,丽莎·柯洛丹柯具有先锋和独立精神。
“性”的艺术
所谓的 “高潮艺术(High art)”,一听此名,就是吸引人眼球的。观众无疑会联想到“性” “色情”,这也是电影好看的必要条件。性是high art,摄影也是high art,照片就是两种art的结晶。影片中对于性爱场面的把握可谓拿捏独到。虽是高潮,但不露骨激烈,而是唯美魅惑,这与导演的女性视角和对女性渴望浪漫的准确心理把握有关。
在这部影片中,“性”是女主人公Lucy和Syd 以及 Greta彼此交流的方式,更是感受世界的方式。Greta完全不与外部世界交流,在与Lucy的做爱过程中,索取肉体与精神上双重的温暖与爱怜,对于她,这就是与外界交流的方式。Lucy在与Greta的关系中,寻求艺术的美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抓拍美好的瞬间。她们二人没有过多的言语,但仅是身体的交流已足以表达二人的相互依赖。只有在彼此的身体上,她们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真实感。Syd 与Lucy的关系,令Lucy有了另外一种存在感。这种交流不光是肉体上的,更是精神层面的。当Syd说出自己对Lucy作品的看法时,Lucy被震撼了,原来世上还有能读懂自己的人。她对Syd更多是种敬畏感,并且真正享受这一过程。对于Syd来说,Lucy的出现无疑打破了她以往的生活,这不仅仅是 “出柜了”这么简单,更是发现真我,找到真爱的过程。她是本片中少有的与外部世界联系密切的人,对于曾经过多地注重工作与满足事业野心的Syd,这也是她第一次走进自己的灵魂世界,沉溺在堕落随性的生活中。
反传统好莱坞独立精神的发展
这部电影是丽莎·柯洛丹柯的长片处女作,公映后,获得了一鸣惊人的出奇反响,并以很低的成本赚取了不错的票房,因此哥伦比亚公司的制作人们很看好这位年轻女导演。
九十年代的好莱坞早已走向世界,开始享有“GlobleHollywood” 的称号,各种商业大片充斥市场,但与此同时,美国独立电影也开始走向成熟。不少观众已经开始对大片所宣传的普世价值观感到腻烦,在寻求硬件刺激的过程中,好莱坞对创意和故事的探索更加深入。
正如这部影片所探讨的核心问题一样,在美国这样的电影王国,依然存在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平衡问题。对于高智商的观众群,常规的好莱坞电影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观影要求。于是,从九十年代起,美国独立电影人逐渐开始建立他们的世界,正如这个时代的吉姆·贾木许、马丁·斯科西斯等导演的作品。不过这部作品还是采用了好莱坞的常规叙事方法,镜头的运动以及后期的剪辑,也都是好莱坞的常规模式。只是在创意和内涵方面,具有独创精神。
高潮艺术,曾带给了好莱坞电影艺术的一次小高潮。从这部艺术片的票房成绩来看,影片所质疑的艺术性与商业性不能兼容的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起码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较好的平衡。【责编/九月】
影片信息:
片名:High Art
中文译名:高潮艺术
制片地区:美国、加拿大
导演:丽莎·柯洛丹柯
主演:艾尔利·沙迪等
类型:剧情,爱情
上映时间:1998年1月21日 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