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学习的起步阶段,是为今后习得更多知识和技能而铺垫的基石性阶段,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无疑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促进各项语文能力的形成,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受益匪浅。
关键词: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自控力差,从幼儿园的孩子忽然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还无法轻易适应这角色的转变,在幼儿教育还非常落后的农村地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更显得十分困难和尤其重要。那么,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一、认真书写的习惯。写字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俗話说:字如其人。养成这一习惯可以从最基本处着手,让学生刚开始学着写字时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划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让学生学习一点书法,让他懂得什么样的字是美观大方的。让学生买一些字帖挂在自己的房间里,营造一种氛围。批改学生作业、试卷时,要检查他们的字写得是否工整、漂亮。有条件还可以带学生去参观书法展览等。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
二、查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难的字词,教师不要马上说出答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以逐步形成习惯。这是素质教育要求“授之以渔”的体现,学生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不懂的字词,能自觉地查一查工具书,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求学生经常带好《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一类常用的工具书,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设法调动学生对工具书的兴趣。许多工具书查阅方法都有所不同,应该教给学生基本的查阅方法。
三、仔细观察、爱好习作的习惯。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学生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能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留心生活,细心观察,方法很重要。例如:为了让学生观察身边常见的小麻雀,我把老舍先生的《小麻雀》一文中描写小麻雀的一个片段拿来引导学生分析,教师指出: “几根长翎拧在一起”,“小黑豆似的眼睛”,表现出来的是一幅失魂落魄、惊慌无助的神情,给人的印象是一只让人爱怜的小动物,黑豆似的大眼睛睁在人们心中,令人难忘。看,作者观察得多仔细,完全把麻雀的神韵写出来了。
还有,要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简单,都要记录,坚持一段时间,就养成习惯了。我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开头时可以非常简单,之后可以逐渐复杂,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文章。日记、随笔,仍然是以片断为主,关键是培养仔细观察、爱好写作的习惯。
四、课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 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教师讲课时才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的接受。坚持不懈地预习对学生来说是件“吃苦”的事,很多学生预习时较难做到自觉,更难做到坚持。因此,要对预习的完成情况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课余时间找个别同学谈谈话,检查笔记本,了解他们的预习情况。同时,从侧面打听一下其他同学的预习情况,并顺便给其鼓励、纠正。这种方法对于学生个人预习习惯的养成最具有积极意义。
五、读书动笔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外,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平时读课本或课外书时,让学生拿一支笔,边读边动笔。动笔,可以用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他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然后进行批注,在课本或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色彩斑斓。”(《九寨沟》)可以抓住“大大小小”和“颗颗”这样批注:体现九寨沟的湖泊多;或者批一个标点符号,如“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山谷中的谜底》)可以这样批注: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雪松很多次积、弯、落、弹的过程,是那样地不屈不挠。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六、定期复习的习惯。小学生学习自制力弱,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复习整理,进而养成定期复习整理的习惯。小学生的短期记忆能力超强,但是长期记忆力差。所以教师要扬长避短,时刻提醒学生进行复习整理,一方面可以“温故而知新”,另一方面可以加强记忆,从而改短期记忆为长期记忆。语文教学是一个融会贯通的学科,如果只是单纯一味地学习,学生脑海中只是零散的片段,如果能够定期复习,零散的片段就会进行整合,从而让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有整体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总之,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对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优化,对学生语文学习情感和态度的升华,乃至对其他各科的学习直至终身学习,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而这些,正是语文教学改革追求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孙云晓等主编.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林洁文.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素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
[4]叶存铃.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J].小学语文教学,2000
关键词: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自控力差,从幼儿园的孩子忽然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还无法轻易适应这角色的转变,在幼儿教育还非常落后的农村地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更显得十分困难和尤其重要。那么,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一、认真书写的习惯。写字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俗話说:字如其人。养成这一习惯可以从最基本处着手,让学生刚开始学着写字时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划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让学生学习一点书法,让他懂得什么样的字是美观大方的。让学生买一些字帖挂在自己的房间里,营造一种氛围。批改学生作业、试卷时,要检查他们的字写得是否工整、漂亮。有条件还可以带学生去参观书法展览等。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
二、查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难的字词,教师不要马上说出答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以逐步形成习惯。这是素质教育要求“授之以渔”的体现,学生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不懂的字词,能自觉地查一查工具书,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求学生经常带好《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一类常用的工具书,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设法调动学生对工具书的兴趣。许多工具书查阅方法都有所不同,应该教给学生基本的查阅方法。
三、仔细观察、爱好习作的习惯。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学生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能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留心生活,细心观察,方法很重要。例如:为了让学生观察身边常见的小麻雀,我把老舍先生的《小麻雀》一文中描写小麻雀的一个片段拿来引导学生分析,教师指出: “几根长翎拧在一起”,“小黑豆似的眼睛”,表现出来的是一幅失魂落魄、惊慌无助的神情,给人的印象是一只让人爱怜的小动物,黑豆似的大眼睛睁在人们心中,令人难忘。看,作者观察得多仔细,完全把麻雀的神韵写出来了。
还有,要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简单,都要记录,坚持一段时间,就养成习惯了。我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开头时可以非常简单,之后可以逐渐复杂,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文章。日记、随笔,仍然是以片断为主,关键是培养仔细观察、爱好写作的习惯。
四、课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 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教师讲课时才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的接受。坚持不懈地预习对学生来说是件“吃苦”的事,很多学生预习时较难做到自觉,更难做到坚持。因此,要对预习的完成情况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课余时间找个别同学谈谈话,检查笔记本,了解他们的预习情况。同时,从侧面打听一下其他同学的预习情况,并顺便给其鼓励、纠正。这种方法对于学生个人预习习惯的养成最具有积极意义。
五、读书动笔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外,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平时读课本或课外书时,让学生拿一支笔,边读边动笔。动笔,可以用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他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然后进行批注,在课本或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色彩斑斓。”(《九寨沟》)可以抓住“大大小小”和“颗颗”这样批注:体现九寨沟的湖泊多;或者批一个标点符号,如“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山谷中的谜底》)可以这样批注: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雪松很多次积、弯、落、弹的过程,是那样地不屈不挠。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六、定期复习的习惯。小学生学习自制力弱,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复习整理,进而养成定期复习整理的习惯。小学生的短期记忆能力超强,但是长期记忆力差。所以教师要扬长避短,时刻提醒学生进行复习整理,一方面可以“温故而知新”,另一方面可以加强记忆,从而改短期记忆为长期记忆。语文教学是一个融会贯通的学科,如果只是单纯一味地学习,学生脑海中只是零散的片段,如果能够定期复习,零散的片段就会进行整合,从而让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有整体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总之,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对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优化,对学生语文学习情感和态度的升华,乃至对其他各科的学习直至终身学习,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而这些,正是语文教学改革追求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孙云晓等主编.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林洁文.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素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
[4]叶存铃.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J].小学语文教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