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来源 :中国经贸·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1194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客观总结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同时,用实际案例分析了海外并购上的一般要点,并表明战略性并购应该是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重要方式。针对海外并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了应该相关的解决对策和原则,包括并购前的战略规划,并购中的战略要点以及并购后的整合。全文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海外并购;失败;原因及对策
  根据麦肯锡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过去的20年里,中国有67%的海外收购不成功。因此,总结和研究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的经验教训,将会对未来中国企业更好、更快进行海外并购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存在的问题
  1.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战略规划的误区
  (1)不太注重长期观察和研究。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最大的软肋就是缺乏长远的思维,即没有科学地进行海外并购的长期研究和调查。大部分的海外并购都是在获知某企业希望出售资产的时候而进行的突击性并购。因此,并购从一开始就缺乏考量,失败往往也是注定的。
  (2)忽视企业核心竞争力。许多中国企业都是希望通过并购获得一些关键技术,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并购思维在海外并购中难以得到充分的表现,并购后才发现,这些技术在这个行业中都过时了。最终,不但没有能够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反而落后于行业标准。
  (3)对整体风险的评价不足。海外并购毫无疑问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正确衡量和评价风险,在海外并购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这方面经验是非常欠缺的。当前在理论上较多强调海外并购的优势、时机和必要性,而较少涉及海外并购中风险的大小和后果,这就导致了许多刚参加海外并购的企业倾向于单方面思考如何成功,而忽略了海外并购会为自身带来的风险。
  2.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执行过程中的失误
  (1)忽视相关者的利益归属。海外并购在本质上是对与目标企业相关者利益的重新调整。包括管理层、员工、客户、政府、工会等。所以,能不能合理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将会是海外并购能否完成的关键因素。在上海汽车收购韩国双龙汽车案中,正是由于没有积极面对工会的要求,没有能够妥善的解决其利益问题,造成了上海汽车公司在这次海外并购上的巨额亏损。
  (2)支付手段和并购方式单一。中国企业偏爱以“现金为王”的思路进行海外并购,而海外并购在支付手段上是可以多种多样的,而采取何种并购方式也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并购多采取换股的方式进行,或者是利用资本市场进行支付。较少采取现金支付的方式,因为现金支付,特别是金额巨大的,非常容易造成企业在收购后现金流周转不畅通,从而导致并购后期生产和管理的混乱。另外,在海外并购方式上有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财务性并购,战略性并购。不同的并购方式对应了不同的并购目的,一个企业能否合理有效的采取不同的并购方式不断的壮大自己的规模和实力,是一个企业能否跻身世界级企业的标准之一。纵观国内的企业,大部分都是采取横向或者纵向并购,即大部分都是为了完善自身产业链,而在其他的并购方式上少有尝试。
  (3)无法有效利用国际并购规则。海外并购是一项过程复杂的工程,重要问题之一是对国际上并购规则的充分了解和运用。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国际上认可的并购规则和约定俗成的条约,从而在并购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是中国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在2009年的中铝收购力拓案中,由于中铝在并购条约中将违约金定的太低,同时,将回复时期给予的过长,导致了力拓公司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去和其他的竞争对手讨价还价,也能以较低的成本规避掉违约的风险,最终使中国铝业集团的并购计划付诸东流,这是非常重要的教训,在国际的并购战上,给目标企业太多的空间,意味着压缩了自己的主动权。另外,能否熟悉目标企业本国关于并购的政策和法律,也是并购方占据有利地位的重要方式。
  (4)缺少自己的专业并购队伍。一个专业的并购团队是并购能否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从国内的现状来看,中国非常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和能够负责跨国并购的专业公司。几乎所有与海外并购相关的咨询业务和中介业务都是交由国外的中介机构完成的。
  3.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后整合中出现的问题
  (1)缺乏清晰持续的整合计划和有效的沟通交流。在任何一起并购案的后期整合将是决定并购效果的核心因素。现阶段值得收购的企业大部分处在西方文化的国家,而中国是一个传统的东方文化国家,不论是在管理理念上还是在社会文化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何整合收购企业和被收购企业的人员、业务和市场?这些都是中国企业在成功收购目标企业之后的棘手问题。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过程看,整合工作及其能力都是薄弱环节,常常缺乏清晰和能够持续进行的整合方案。早期的TCL海外并购之路,屡屡因为无法处理好被收购企业的内部人员管理问题,导致预期的并购目标无法达到,反而使TCL集团陷入了危机。而沟通交流能力是整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能否恰当有效的与不同文化和不同管理模式的企业进行交流,实际上就是能否有效对并购的目标企业展开整合。
  (2)难以进行准确的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整合效果的评价标准,一般国际上使用账面价值作为评价的标准,这些标准要求市场发达,会计准则一 致。中国现在的市场仍然不够完善,会计准则与国际上也存在差异,所以,仅仅依靠账面价值来评估海外并购是不合理的。另外,不同的并购目的,是不应该采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也正是这些原因,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或者评价体系,适用于所有的海外并购。这不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上都是瓶颈。因此,中国企业需要制定出一套相对合理有效的评价标准,为中国企业每一次的海外并购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指导,这样才能使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之路走的长远和坚实。
  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对策
  海外并购是一种战略互动活动,不是一种单纯的交易行为,它是一个多阶段的复杂价值分配和创造的过程,它不仅关乎企业也关乎国家发展。针对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上出现的问题和失误,笔者在此提出一些如下建议:
  1.战略性原则
  战略性并购已成为当下海外并购的主流方式,相信也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海外并购思路。因此,为了和国际接轨,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中一定要具备长远的战略性思维,一般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并购目标的筛选和调查,建立相关档案,并进行持续跟踪调查和对其资产、债务及管理进行风险评估。
  (2)了解当地政策、法律的相关并购规定,为后期的并购流程和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2.低调务实性原则
  该原则对于央企的海外并购尤为重要。由于企业的特殊背景,大型的央企进行海外并购,往往会遭遇到带“政治色彩的阻挠”。央企作为国民经济支柱,要成为优秀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是必然之路。对于央企来说最好减少在并购中的“抛头露脸”,尝试寻求合作伙伴或者“中间人”。笔者认为央企可以通过控股某些私有投资公司,间接进行海外并购,也可以通过联合其他有海外并购意图的私有企业,为其提供服务、技术或者资金,帮助其完成海外并购,最终达到联合收购的效果。
  3.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能够经常在海外并购的竞争中取得胜利的企业,背后无一不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美国、欧洲等这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促进本国企业积极参与海外并购,都制定了详细有效的法律。中国在这方面的摸索才刚刚起步,“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政府以及各产业行业政策明确规定要将企业的并购重组作为发展壮大国内企业的重要手段。但是,这些还不能够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充足的帮助和支持,重要的是应根据国际企业发展的态势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4.提高交流沟通的能力
  在海外并购中,进行有效的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
  (1)了解和尊重各方的利益关系,保证并购的顺利。交流的出发点都是利益问题,所以,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将是一次有效对话的出发点。在吉利并购案中,吉利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重视与工会的沟通,每次访问哥德堡都与工会负责人见面,解答他们的疑问,成功地把工会变成了公司建设的合作伙伴,而不是敌对势力。
  (2)尝试与目标企业进行交流,试探对方意图,考察被收购方的意愿。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很多国内企业在准备工作上往往缺失了这一环节。
  5.积极培养核心人才
  中国企业往往是雇佣国际上的中介或者咨询机构来担任并购案中在主要规划和执行人的,这样的做法往往受制于人了。缺乏自己的核心人才,没有自己的专业并购团队是中国企业无法顺利参与海外并购的关键原因。
  通用电气公司(GE),在海外并购上创造众多的记录,根源就是GE 拥有一支专业的并购团队。除有200多人专门从事寻找收购机会的工作以外,集团的每个领导每天早上上班时主要的工作就是思考有哪些潜在的交易机会。也正是因此,GE才能够在过去十年里成功完成总共400多项收购。因此,为将来我国企业能够在海外并购战中走的更加稳健,也为了能够不断的提高中国企业并购的战略规划能力,政府和企业都应及时加大海外并购专业人才和机构的培养工作。
  6.制定完善的整合计划
  所谓并购整合其实是并购双方对各自的生产管理要素进行交换或者重新分配,以求达到一个可以被双方企业都接受的新生产管理体系,保证整体的规模、效益和成长能力进一步增长。显而易见并购整合的工作量大、内容多,没有计划是很难成功的。
  从中国企业的并购过程来看,提前制定详细整合计划的企业较少。但是,在通用电器公司的并购,都是提前制订详细的整合计划,这不仅有利于并购整合的顺利推进,还可以有助于商谈,关键的是可以将后期整合可能面临的风险提前做好应对方案。所以,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中,可以将后期才开始的整合计划提前在并购过程中就开始制定,提高后期整合的成功率。
  7.重在高新制造,兼顾均衡发展
  现阶段,中国企业进行的海外并购集中在资源和能源行业。但是,从发展的趋势看这种并购的行业取向无法长久下去,在这个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度结合的时代,高新制造业才是工业化深度发展的强大动力。而通过海外并购是获得最新的技术或者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为中国的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支持。综合来看,中国企业如果要在未来获得更大的海外并购成功,同时,也为了海外并购更好的服务于中国经济,必须逐步从以能源资源行业为主的并购取向,转移到以高新制造业为主,均衡发展的并购之路上。
  参考文献:
  [1] ]姚文敏: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企业海外并购战略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3):107-108.
  [2]王谦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为研究综述 [J].现代商业. 2009,(11):151-152.
  [3]张 颖:基于跨国公司经验的中央企业海外并购战略的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完成时间:2009.6.1.
  [4]魏 瑞: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分析 [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6):96-97.
  [5]盖方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完成时间:2009.5.1.
  [6]李 琳: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策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完成时间:2010.5.
  [7]李 峰 刘尚亮: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浅析 [J].企业管理.2009,(6):78-80.
  [8]张 欣: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模式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完成时间:2011.5.
  [9]梁榕灵:当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点、趋势及问题 [J].经管空间.2011.(2):34-35.
  [10]张文姝: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综述 [J].东方企业文化?CEO.2010.(3):157.
  [11]李自杰 李 毅 曹保林: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征、问题以及对策研究——基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跨国并购数据库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实证分析 [J].经济问题探索.2010.(4):152-157.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后胃动力缺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中心接受治疗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给予对照组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中黎明现象(dawn phenomenon,DP)与晨峰血压(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的关系。方法对初诊T2DM患者应用24 h
摘要:本文从铁路运输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思考  一、铁路运输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资产管理脱节  铁路运输企业资产管理始终延续传统的经营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资产的价值管理和资金筹集与资产的配置、调控、更新、大修以及报废处置等相脱节。严重影响投资效益。  2.不良资产多 
科技文化软实力功能分析为正在兴起的科技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合理性提供了一个新的阐释视角。通过梳理多元学科中结构-功能思想的发展历程,有利于对科技文化软实力功能进行由维
摘要:为进一步强化对重要岗位人员的管理,提升国库核算与服务质效,建立有效的国库资金风险防范长效机制,晋中市中心支行自2007年推行国库风险防控“整体联动移位管理”工作模式以来,秉承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逐步加入新的元素和理念,先后经历了辖内库库间的横向交流、上下联动,“两市”跨区联动及“三市”推磨式移位管理等模式,经过五年的摸索与实践,该模式形成了具有山西特色、晋中品牌的国库
今年3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推出了专属小微企业的便利化、低成本优惠服务模式--小微企业信保易,目前市场反映良好。截至6月底,有近4000家企业尝试了此项新产
目的:研究脂质体介导CTGF siRNA转染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株B3 CTGF和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5’-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CTGF siRNA与脂质体混合,并转染HLECs,通过荧光转染评
目的:评估马来西亚东西部三级医院感染性角膜炎流行病学及发病因素。方法:收集来自马来西亚西部SungaiBuloh医院、吉隆坡综合医院和东部Queen Elizabeth医院、沙捞越州综合医院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减少血液浪费、招募安全献血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12680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传统“人事管理”的概念已基本被“人力资源管理”所取代,其原先简单的事务性操作也扩展成为对组织内部人员选、育、用、留的全方位的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也从不直接参与企业战略决策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为直接参与组织战略决策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本文就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措施,以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改进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