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续一)

来源 :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xi2xjp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续一)杨云若二、欧战爆发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关系(1939——1941年)1939年,欧亚两洲形势紧张而复杂。德国在侵占奥地利、捷克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波兰。英、法深知,如果波兰被德国征服,欧洲均势就会发生有利于德国的变化,德国下...
其他文献
本文认为:两极格局终结后至今,以美、欧、日、中、俄五大力量为主体的世界多极格局的框架结构已基本形成;1993年前,各大力量为争取构筑冷战结束后新格局的主导权或主动权,制定和实施了各自不同的战略构想,即美国的“单极世界”战略,欧洲的大“欧洲邦联”与“世界中心”战略,日本的日、美、欧“三极”战略,中国的“多极”战略,俄罗斯(苏联)追随美国以维持其大国地位的战略;1993年后,经过前一时期的较量,美、欧、俄、日相继对各自的战略作了较大调整,唯有中国始终坚持构筑“多极”并为其中“一极”的一贯战略方针。
本文对90年代“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研究状况展开述评,认为:就如何看待社会道德现象而言,“代价论”没能辩证地看待经济与道德的二律背反问题,“滑坡论”与“爬坡论”的分歧在于对市场经济本身伦理向度的认识不同,“道德失范说”则在逻辑上隐含着对道德规范建设与道德制度建设的探讨的可能;就怎样看待市场经济活动中人的特性而言,“滑坡论”将“经济人”与“道德人”分离开来,“爬坡论”则强调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个体公民概念是现代伦理的支柱之一;就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道德准则而言,“外灌”和“内引”两种观点都包含着片面的真理,现
本文围绕“民初政党政治特色的成因”、“民初政党政治中的主角”、“民初政党政治的评价”三个主要问题的研究展开述评,认为:民初政党政治所表现出的多党林立、分合无常等特色,除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历史原因外,还有中国人对政党功能认识上的误差;充当民初政党政治主角的不只是革命民主派的政党,还有立宪派的政党和买办官僚军阀的政党,这样才是完整意义的“民初政党”;民初政党政治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使中国民众初步了解了何为政党和政党政治等问题;民初政党政治失败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97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研究新进展○薛民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研究近年来一直是理论界,特别是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1997年,这一问题研究的新进展主要体现在:研究者依据丰富的文献史料对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实践历程进行了深入考察;结合今天的...
本文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建国初期经济体制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1949~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性质特征、选择依据、运行机制和地位作用等方面的考察;对建国初期经济体制的研究,特别是对经济体制的性质、特征的概括存在着一些分歧,由此引发出对经济体制运行机制、选择依据、地位作用等一系列问题的不同意见;目前,大多数人赞同建国初期我国实行过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体制,分歧仅在于经济体制的标识是社会性质(如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还是资源配置性质(如市场、计划或混合);更多的研究者主张并开
经济增长、投资扩张与通货膨胀王天义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告诉我们,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出现的经济现象。当社会货币供应量过大,超过社会生产力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价值总和时,流通中的货币贬值,就会导致商品价格总水平上涨。通货膨胀实际反映着社会货币的供给...
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李士坤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根据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而作出的创造性的理论概括。这一科学概括,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
《毛泽东年谱(中卷)》苦干史实说明(续八)刘益涛四十五、与赫尔利谈判(本书第551—552,555—560页)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赫尔利于1944年9月6日到达重庆。赫尔利来华的一个使命是“使蒋委员长与美国司令官间的关系和谐”。10月,中国战区参...
日元升值的由来及其影响(续)陈建日元升值对美日经济关系的影响战后半个世纪以来,美日经济关系始终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国际支柱之一。日本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日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反过来,美日经济关系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日本经济变动的影响。如前所述,...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吕绳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加强建设。”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如何加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