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需要教师采取一系列有效教学策略。
打造有效课堂将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新课改需要、一个没有止境的教学追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有效性;教学策略
当前,正开展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理念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这绝非简单的更换教材,而要求转变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及创造力。高中阶段,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已有一定基础。然而,由于环境、兴趣和意志等影响,学生往往浅尝辄止,不愿深入学习。因此,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需要教师采取一系列有效教学策略。
一、认识课程特性,树立开展有效教学教育理念
信息技术课程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首先,课程知识应用性强、更新快。因此,我们可以在课程标准和教材目标要求下,立足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根据学校现有计算机设备情况联系实际生活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其次,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仍以学科的形态出现,具有相对独立的知识理论和鲜明的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知识理论教学时,以动手实践为主,内容学习生活化。充分认识课程特性,才能因“材”(教材)施教。
二、优化教师教学方法,打造有效课堂
传统信息技术课堂照搬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学生实践探究。与之相对,现今我们充分考虑该学科特性,以开放式教学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如,讲解理论知识时,抽象与形象、理性与感性结合,教师多提供多媒体作品,注重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教师讲解、示范之后,鼓励学生独立钻研、探索尝试,积极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老师尽可能深入学生,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诊断症结错误,及时给予帮助与指导,激励自觉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处理主体和知识的建构者。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现阶段,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寻找最贴近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实效性。因此,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努力促成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促成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经历实践和体悟的过程,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1.主动探究,发掘规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落实到学科教学。高中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信息技术基础,如果教师仍以传授说教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将很难保持积极学习情绪。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激励探求知识的渴望。
2.互帮互学,合作共赢
由于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基础不完全一样,而且计算机操作程序严格,如果在操作上顺序不正确,将导致学习极大困惑。此时,若有同学指正,问题将“一点通”,迎刃而解。同时,计算机的分任务操作功能,以及机房硬件环境,为我们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条件,学生在交流中增进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协作学习,增强了学生间的合作精神,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3.自我展示,分享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把握学生心理特点,为他们展示自我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并给其他同学予分享和启示。如,教师通过局域网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实现成果共享,借鉴启发中改善教学效果。
四、注重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有效性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能否很好的进行课堂管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有效课堂管理表现为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教育教学顺利实施、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保证。
1.把握学习重点、难点,选择自主与合作时机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教师要主动创设开放的时空,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然而,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理解不够深入,教学中往往又陷入另一种误区,即学习方式运用简单化,有名无实。我们认为:学习应先自主而合作;教学内容重难点、学生的学习困难、有争议的内容适合交流,合作学习。
2.做好教学设计,有效把握课堂教学环节管理
美国瑞格卢斯提出:“教学设计是一门连接的科学,它是一种为达到最佳的预期教学目标,如成绩、效果,而对教学活动做出规范的知识体系”。教学各环节因具体目标不同而解决方法各异。教师要及时关注、分析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行为,把握教育机制,调整教学环节,掌控课堂节奏等,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五、丰富课程资源,拓展有效教学实现的时空
《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资源对“课程总目标”、“有效教学”理想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叶圣陶曾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扩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冲破课内约束,向社会延伸,将生活引入课堂,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升课程品质。如,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创作,制作班级网页、用电脑编辑班报、写博客、用“画笔、Photoshop”等软件进行美术创作等等。“课内外结合,拓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时空”成了延伸教育教学的必要途径。如此,“下课”将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学习的开始,是课堂实效展现的端倪。
有效即有效率、有效益。新课程改革,为有效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打造有效课堂将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新课改需要、一个没有止境的教学追求。
【参考文献】
[1]郭会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做法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08)
[2]吉顺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特点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02)
(作者单位:福建省惠安嘉惠中学)
打造有效课堂将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新课改需要、一个没有止境的教学追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有效性;教学策略
当前,正开展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理念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这绝非简单的更换教材,而要求转变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及创造力。高中阶段,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已有一定基础。然而,由于环境、兴趣和意志等影响,学生往往浅尝辄止,不愿深入学习。因此,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需要教师采取一系列有效教学策略。
一、认识课程特性,树立开展有效教学教育理念
信息技术课程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首先,课程知识应用性强、更新快。因此,我们可以在课程标准和教材目标要求下,立足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根据学校现有计算机设备情况联系实际生活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其次,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仍以学科的形态出现,具有相对独立的知识理论和鲜明的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知识理论教学时,以动手实践为主,内容学习生活化。充分认识课程特性,才能因“材”(教材)施教。
二、优化教师教学方法,打造有效课堂
传统信息技术课堂照搬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学生实践探究。与之相对,现今我们充分考虑该学科特性,以开放式教学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如,讲解理论知识时,抽象与形象、理性与感性结合,教师多提供多媒体作品,注重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教师讲解、示范之后,鼓励学生独立钻研、探索尝试,积极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老师尽可能深入学生,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诊断症结错误,及时给予帮助与指导,激励自觉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处理主体和知识的建构者。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现阶段,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寻找最贴近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实效性。因此,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努力促成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促成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经历实践和体悟的过程,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1.主动探究,发掘规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落实到学科教学。高中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信息技术基础,如果教师仍以传授说教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将很难保持积极学习情绪。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激励探求知识的渴望。
2.互帮互学,合作共赢
由于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基础不完全一样,而且计算机操作程序严格,如果在操作上顺序不正确,将导致学习极大困惑。此时,若有同学指正,问题将“一点通”,迎刃而解。同时,计算机的分任务操作功能,以及机房硬件环境,为我们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条件,学生在交流中增进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协作学习,增强了学生间的合作精神,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3.自我展示,分享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把握学生心理特点,为他们展示自我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并给其他同学予分享和启示。如,教师通过局域网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实现成果共享,借鉴启发中改善教学效果。
四、注重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有效性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能否很好的进行课堂管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有效课堂管理表现为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教育教学顺利实施、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保证。
1.把握学习重点、难点,选择自主与合作时机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教师要主动创设开放的时空,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然而,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理解不够深入,教学中往往又陷入另一种误区,即学习方式运用简单化,有名无实。我们认为:学习应先自主而合作;教学内容重难点、学生的学习困难、有争议的内容适合交流,合作学习。
2.做好教学设计,有效把握课堂教学环节管理
美国瑞格卢斯提出:“教学设计是一门连接的科学,它是一种为达到最佳的预期教学目标,如成绩、效果,而对教学活动做出规范的知识体系”。教学各环节因具体目标不同而解决方法各异。教师要及时关注、分析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行为,把握教育机制,调整教学环节,掌控课堂节奏等,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五、丰富课程资源,拓展有效教学实现的时空
《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资源对“课程总目标”、“有效教学”理想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叶圣陶曾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扩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冲破课内约束,向社会延伸,将生活引入课堂,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升课程品质。如,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创作,制作班级网页、用电脑编辑班报、写博客、用“画笔、Photoshop”等软件进行美术创作等等。“课内外结合,拓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时空”成了延伸教育教学的必要途径。如此,“下课”将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学习的开始,是课堂实效展现的端倪。
有效即有效率、有效益。新课程改革,为有效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打造有效课堂将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新课改需要、一个没有止境的教学追求。
【参考文献】
[1]郭会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做法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08)
[2]吉顺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特点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02)
(作者单位:福建省惠安嘉惠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