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一门艺术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m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是最典型的知识传达,也是极具创造性的思维与行为,应归于艺术范畴。出色的教学活动不单纯是对受众(学生)的知识传授,更应该带给他们美的享受,这正是艺术的功效。本文结合近年来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课堂教学督导组的工作实践,浅谈对此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课堂教学;素质教育;艺术
  通常,人们一提到艺术,马上想到的往往是音乐、舞蹈、影视等等,不会同教学挂起钩来。然而,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的《辞海》关于‘艺术’的释文称“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芬兰希尔恩在其1900年出版的‘艺术的起源’一书中将“原始人类的知识传达”列为六大艺术起源之首;“百度百科”关于艺术的释文有一条更称“比喻富有创造性的语言、方式、方法及事物”。与之相对照,教学无疑可归之于艺术的范畴。因为教学是最典型的知识传达,也是极具创造性的思维与行为。而且,出色的教学活动不单纯是对受众(学生)的知识传授,也带给他们美的享受,这正是艺术的功效。这里,笔者结合近年来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课堂教学督导组工作的实践具体谈谈对这个问题的浅显认识。本文主要是针对课堂讲授,不涉及实验教学工作。
  一、教学艺术的内涵
  1. 学生为本。众所周知,教学是一种表达艺术,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将教师的知识、才华,乃至个人的人格魅力表达给听众——学生;而且这种表达要有效、欣然、积极地为学生所接受。就是说要教学效果好;学生爱听,对老师的课趋之若鹜,觉得不听你的课是他们的损失。无疑,这就要求教师的授课要高水准、艺术化。
  2. 重在语言。这里说的表达当然最重要的是语言(包括肢体语言)表达。学生来上课是来听讲的。现在,有的教师过多倚重于ppt电子文档,不了解ppt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应该也不可能代替教师的讲解。一味像拉洋片似的演示ppt文档,实际上束缚了教师教学的能动性,老师的风格、才华、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力不见了,至少是大大削弱了。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应起的作用就不能充分体现,课堂讲授的作用实际上被否定。大家知道,凡有创造性必有独特的风格,比如不同的歌唱家、画家都要有与众不同的风格才被大家认可。课堂教学的语言也是如此。从近年来督导组接触到的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授课教师来看,大致有两种值得称道的讲课语言风格:一是声若洪钟,抑扬顿挫,慷慨激昂、热情澎湃,有如大江之奔腾;另一种是从容不迫、娓娓道来,犹如溪流潺潺、泉水叮咚。这就是不一样的艺术风格。然而,“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一样的是都要有感染力,都要让听众认可、接受乃至欣赏。
  3. 内容斟酌。上面说的只是表达的方式。要使选修你课程的学生觉得不枉此选,且终生受益,进而钦佩你、崇敬你,更重要的还是表达的内容。就一学期的一门课而言,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哪些章节为主,应该浓墨重彩;哪些可以轻描淡写、简单带过都要预先仔细思考确定。即使一堂课一个知识点也应仔细推敲。如何引入、展开,重点放在何处,以及如何收尾,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都是教师备课的题中之义。
  4. “佐料”相辅。除此之外,课堂教学应有‘佐料’。油盐酱醋是炒菜必备的佐料。好厨师恰如其分地使用佐料可使菜肴色香味俱全,一上桌就令人垂涎欲滴。这里说的教学佐料当然不是油盐酱醋,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其他学科的知识乃至社会现象等等看上去并非课程内容但却有助于说明、理解课程内容的小事例。适当地将这些小事例作插花性地引入课堂讲授会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5. 重视板书。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要素。好的板书让学生赏心悦目,自然就提高了教学效果。板书涉及布局、字体等很多方面。过去,有的教师满黑板乱写,刚写左上角一下子又跑到右下角,凌乱不堪;有的年轻教师写出来还未读完就赶紧擦去;也有的写了满黑板,可字体还不如初中生。所有这些都不能充分发挥板书的重要作用。板书的字形、大小、笔画粗细都有讲究。复旦物理学系有位教师从小研习书法,板书漂亮,课又上得好;学生听他的课感到是一种享受。虽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达到这样的水准,但要求板书布局恰当,字形大方得体,后排学生也都能看清,应该说是应当做到也不难做到的。
  二、优秀教师的素质
  1. 精通专业知识。要做到以上各点,无疑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文化素养。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当然要求教师本身具备出色的优于常人的素质。文化的范围比较广。单就一门课而言,肯定要求主讲教师对课程本身,包括相关课程以及高一级课程的知识有全面、深刻和透彻的理解与掌握。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教学。大学物理的电磁感应部分有个问题常常困扰学生,为何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这两种看上去机理完全不同的现象却由同样的磁通变化率来描述。有的教师对此语焉不详,不少基础物理的教材也常避而不谈。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有位教师由于对电动力学和现代物理都很熟悉,在讲授这一部分的时候便从感应电动势和回路磁通量的变化率的关系这一普遍的实验规律,即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出发,指出磁场变化和回路运动都导致磁通变化。进而结合电动势的定义是电荷受到的非静电力沿回路的积分,而变化的磁场产生的感应电场的力和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都是非静电力,就非常容易理解电磁感应定律的物理内涵。于是纯动生或纯感生都只是普遍情形的特例。进一步指出运动的相对性不可避免地导致不同惯性系里的不同描述,这就归结到狭义相对论的应用。这样,教学水平就有实质性的提高。不过,这样的教学亮点是不易为学生评教发现的,这也是我们认为目前许多学校通行的学生评教的严重局限性所在之一。
  2. 文理兼修并蓄。除此而外,非物理类学科也应广泛涉猎。作为物理教师,数学当然要熟悉,化学、生物学也应尽量多了解。同时,人文学科也应尽可能地多掌握。我们认为做教师的就是要文理兼修并蓄。据说复旦大学数学系有一位82届的毕业生现任一所大学的中文系系主任。我们相信他上的文学课一定别有风味、独具一格。我们觉得无论对哪一学科的哪一级别(大、中、小学)的教师而言,可以说,所有人类的知识宝库都是我们教学的可贵资源。上至天文地理下到鸡毛蒜皮,来自任何渠道的知识或信息,或多或少、或迟或早、或直接或间接、或课内或课外总会用得到。记得有位复旦大学物理学系的教师在国外进修期间偶然听一位神职人员布道,用概率论论证上帝的存在。说是按照传统的进化论出现高等生物的概率要比一个猴子在打字机上蹦蹦跳跳而能跳出一句诸如I love you!这样的有意义的文字的概率小许多许多数量级,因此,万物只能是上帝所造。本来只是随便听听而已,没往心里去,更没想到这布道和物理教学会有什么关系,因为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不过后来这位教师在准备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教学时忽然联想起来觉得可以将这样的“论证”移植过去说明气体自由膨胀的不可逆性,结果很受学生的欢迎,觉得很新鲜。
  3. 厚积方能薄发。知识掌握多了,“佐料”的原料就多。上课时就能挥洒自如、旁征博引、左右逢源,使课程生动精彩。学生听课便如同艺术享受,起事半功倍之效。这样的教学才会体现创造性,也才能形成教师自己的风格。当然,这些都是需要积累的。
  三、物理教学的魅力
  艺术是美的。不仅我们的教学工作是艺术,当然应当是美的;我们教学的内容——物理学也是美的。物理学美得如此简约:从天体到PM2.5都遵循牛顿定律;迄今为止的绝大多数电器、电子设备的原理均逃不脱麦克斯韦方程。物理学又是美得如此丰富、如此绚烂多姿:从北极光到彩电,从磁悬浮到自行车物理学无处不在。就我们日常生活而言,从早晨睁眼到夜晚睡下,无时无刻没有物理现象刺激我们的感官。如果我们能将美的物理学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就能像芝麻开门的咒语一样在学生面前打开物理学知识宝库的大门,引领他们去学习、去收获,以至将来去应用,甚至去研究、发展。这不正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吗?
  艺术是圣洁的、崇高的;教学更是圣洁的、崇高的,因为是培养人的事业。艺无止境,艺术是艺术家终生追求的事业。同样,教学也是永无止境,值得我们每位教师终生追求。套用一句俗话,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然而,我们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会达到一种境界,就是对教学产生“依赖性”,“上瘾了”,不上课觉得难受。这一定是对教学十分热爱,对学生十分热爱,教学水平相当高的境界。如果我们有一大批教师达到这个境界,我们的名师定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们就能一批又一批培养出高质量的栋梁之材。
  [责任编辑:文和平]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物理课堂中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对传统文化弘扬、文理文化渗透、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精神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热含妙理”为例,介绍了物理类通识课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视频公开课;热物理;中华传统文化;文理交融  人类文化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而形成、发展,以后又逐步分裂为两种不同的文化——“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简而言之为“文”、“理”两种
期刊
摘 要:大学课程是整个学生质量培养体系的基本单元,同时又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由具有知识相关性的更小单元组成。每一个课程体系的完整设计,决定了本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的实现。构建以指标体系为基础的层次结构教学模型,是将课程所包含的主要内容系统化、全面化传递给学生,实现“深全并重、点面结合、面向实践”,探索性、研究性、实践性结合;理论生活化、实践化,真正达到培养目标。  关键词:模型;指标体系;检验;关系
期刊
摘 要:当前中国哲学类本科生的选拔和培养面临诸多问题。人才选拔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优秀生源缺乏、第一志愿率下降等方面。在我国现行的招生体制下,通过特殊形式的自主招生,把那些有兴趣学习哲学而且又有能力学习哲学的优秀中学生选拔出来,使他们能够以特殊的方式进入大学哲学专业学习,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突出体现在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和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个性等方面。哲学学科具有综合性和贯通性,
期刊
摘 要:“三大构成”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形态、色彩及空间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感知能力和形式语言的表现能力等,训练学生设计思维的转变、想象力的提升和新的设计思维的形成,为以后的专业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多年来一成不变的课程内容体系,已经难以适应当今基础课程教学的需要,表现出种种问题,亟待解决。余雁、关雪仑主编的《构成》不同于以往的“三大构成”教材,对多年来“三大构成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在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中,如何贯穿工程哲学的思想。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模式和考核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以适应国家中长期教育以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关键词: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工程哲学;卓越工程师;教学实践  一、工程哲学思维能力与高等工程教育  高等工程教育应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
期刊
摘 要:校内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担负着实践训练、创新基地和创业孵化器的三大职能,同时也是学校宣传展示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的优秀平台。本文通过梳理提炼北京工业大学实施近十年的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理念、目标定位和运行管理模式,探索出一条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鼓励研究生全方位参与创新实践及管理、充分放飞创新梦想、展示创新成果的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新路。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2
期刊
摘 要:本文使用结构性问卷,以美国马萨诸塞大学1246名博士研究生作为样本,着重讨论了导师与博士研究生之间的指导关系中的两个核心问题:(1)一对一的指导关系,包括指导教师的角色表现、师生的人际交往和指导教师的专业引领;(2)结构性的指导内容,包括指导教师的选择过程、导师的指导承诺水平和学生的言语歧视性经历。本文还比照了美国本土学生和国际学生在以上维度的指导关系中的人口变量学特征,并进行了差异性分析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课程建设为例,总结了财经院校课程建设的一般经验:在贯彻国家“本科教学工程”的基础上通过课程建设逐步形成“质量立校”的理念和课程建设相应的制度与保障,并搭建了课程建设平台。本文分析了课程建设中面临的教学与科研、课程建设与利用以及教与学的矛盾,并针对这些问题,展望了课程建设进一步开展的方向。  关键词:课程建设;经验;问题  一、财经院校课程建设回顾  早在1995年国家
期刊
摘 要: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旨在培养优秀教师及教育家,塑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教师的专业化是教师职业素养中的核心素养,而专家型教师则是专业化发展的最高水平。本文将专家型教师定位为免费师范生培养的终极目标,根据专家型教师的三个特点分别阐述了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理念及质量保障。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专家型教师;培养理念;质量保障  2007年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由教育部等四部委制定的《教育部直属师范
期刊
摘 要: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基础上,以全省多媒体竞赛等各级竞赛为引领,培养学生的科技竞赛能力。构建了“计算机基础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阶梯推进式三级能力培养体系,初步形成了“多媒体竞赛引领、专业交叉复合、项目学习驱动、虚拟学制组织”的科技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科技竞赛能力;多媒体竞赛;培养体系  浙江树人大学是教学型本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