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程理论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研究

来源 :职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917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作为判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尺,已成为教育教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不断变革,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也相应更新迭代,教学方式和教育手段日趋丰富多样,现有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很难完全适应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现实要求,急需进行变革和探索.通过过程理论的视角和方法,分析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评价存在的缺少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变迁、教学评估主体、教学中长期发展应有关照等问题,并提出构建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相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从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作为社会共同体重要组成部分的老年人的主体性缺失是导致他们社会参与不足的关键要素.为了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美国老年教育的功能早就从“福利救济”转向了“赋权增能”,将老年教育视为塑造与强化老年人主体性的社会活动.在外部法律政策、教学管理机制以及社会环境的保障下,美国老年教育激发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意识、提升了他们的社会资本与能力,催生了他们持续参与社会的意愿与行动.这也为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有效性,是指共在的时效性和以信任为前提的实效性.从校企关系看,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可分“依附型”“名利型”和“共生共长型”三类,其中“共生共长”是建构校企“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方式.增强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有效性,应重视在研究我国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形成律法与良知的统一;从需求和信任的逻辑前提出发,建立职业院校和大中小微企业的大数据平台;回归职业教育的初心与使命,关注底层大众的职业生活.
国家职业教育政策近年来一直倡导与鼓励第三方介入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这是我国现代职教治理体系构建的需要,是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的需要,是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需要,是客观反应职教办学效益的需要.由于发展时间不长,当前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还存在着评价合法合规欠缺、评价机构成长缓慢、评价指标体系混乱、评价监管监督缺失等诸多掣肘.要推进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立法约束与制度规范并行、树立权威与鼓励参与并行、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并行、严格监管与常态监督并行,强化第三方的内外部治理能力,实现对职业教育的科学、客
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当前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对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职业能力导向课程,根本目标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核心是获得应对工作场景的职业能力,关键是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的结合.在国际教育领域,常用的职业能力导向课程模式有MES课程模式、CBE课程模式、PBL课程模式、OBE课程模式等几种.在分析职业能力导向课程内涵特征和实践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学徒制在实现产教融合、建构职业工作情境等方面的优点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对技能人才评价的改革,提出职业能力导向课程建设的四点策略:结合职业情境,明确职业能
近年来,职业教育学徒制备受关注.我国自2014年开始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来,取得诸多成就,然而问题亦不能回避,尤其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成本问题.基于所面临的重重挑战,欧盟委员会系统梳理各成员国学徒培训投资经验,构建欧盟基础性学徒培训投资机制框架.梳理该框架涉及的利益主体、成本分担及政府资助方式,并分析其特征.最后,提出对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助体系构建的建议:投资体系必须由政府主导,投资体系应以企业为主体;同时,提升我国学生培训资助体系的整合性与广泛性.
当前,学术界对“产教融合”的界定主要采取现状描述法,从事物的外在特征、表面形式去定义“产教融合”,一定程度忽视了“产教融合”的内在本质.从耦合理论视角来看,“产教融合”具有合作内容的关联、合作体系的完整、合作模式的多元、合作机制的协调等耦合特征,其本质是实现产业链与人才链之间全要素、全方位集成整合、高度互补、彼此交融的一体化合作,促进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对接与交叉融合以及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匹配,依托国家的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而形成的政府、行业、产业(企业)、教育(学校)等主体之间的一种教育合作关系
高职“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文章从系统论的视角阐释高职“双师型”教师分层分类培训的内涵要义,点明其生成的逻辑是服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的实践探索,是落实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政策的行动举措,是解决“双师型”教师培训供需结构性矛盾等问题的改革路径,指出高职院校在开展培训过程中存在标准之阙、平台之乏、行动之弊、保障之困的实践困境.文章进而建议:以立定标准为出发点,建立分层分类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标准;以产教融合为落脚点,加大校企合作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力度;以增强实效为着力点,严格“双
张学英教授团队的新著《产业工人技能形成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来自日、新、韩、印的观察》(新华出版社2021年7月版)是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时期产业工人技能形成:农民工的视角”(项目编号:L9FJKB017)的中期成果,全面考察了亚洲四个典型国家致力于促进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为经济发展战略匹配“适销对路”产业工人的实践轨迹.
期刊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是我国高职教育领域中的关键议题,是高职教育与周边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透过教育生态学视域,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教师的知识结构失衡限制其专业发展步伐、定位模糊扰乱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生态环境的“人为壁垒”弱化其专业发展能力、教师发展的“边缘效应”约束着教育生态的“整体效应”等现实问题.因此,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须聚焦教师个体能动作用与其社会实践;厘清高职教育发展规律,明晰高职教师生态位宽度;打破教师发展的封闭圈,完善教师成长的生态环境支撑系统;回归教育生态的平衡,注重系统环境的“整体
网络化发展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便利,但随着互联网在高职教育中的广泛应用,高职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弱化了高职教师的价值感,师生之间交往的虚拟性也加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这就要求每个高职教师反思和正确认知自己的角色定位,使自己成为适应学习的环境创造者、信息资源的筛选整合者、教学场域的营造者、教学共同体的组建者.作为高职教师,要能够真正胜任网络化时代教书育人的职责,则必须回归教育之本真,重新认识师生关系;重构教学新生态,打造教学共同体;凭借互联网技术,提升教学技能;借助互联网载体,构建多元教学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