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灵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儿童时期是发展神经系统的高峰期,因此促进儿童灵敏素质的发展尤为重要,同时有效的儿童灵敏素质测试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某小学进行灵敏素质测试,探究四五年级小学生灵敏素质的发育,分析六角反应球测试与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六角反应球测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小学生灵敏素质测试提供科学的依据。根据分析得出结果如下:六角反应球灵敏测试与15秒立卧撑、15秒反复横跨无相关,与50米跑、5-10-5灵敏测试呈现低相关,相关系数r为-0.209和-0.237,p<0.05,且五个指标无性别上差异;5-10-5灵敏测试与15秒反复跨跳存在显著性差异;50米跑的方差分析显示,年级和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二者间交互作用显著(F=3.679,p<0.05)。得出结论如下:用改进的六角球测试不能准确有效的反映小学生的灵敏素质;五年级小学生的灵敏素质普遍优于四年级;50米跑和5-10-5测试,随着年级的增加,不同性别的小学生成绩提升幅度不同。
关键词:灵敏素质;六角球测试;小学生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灵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儿童时期是发展神经系统的高峰期[1],因此促进儿童灵敏素质的发展尤为重要,同时有效的儿童灵敏素质测试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当前灵敏素质的测试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专项灵敏测试与一般灵敏测试,专项灵敏测试更倾向于与专项所需的灵敏素质结合,体现该灵敏测试的专一性与实用性,一般灵敏测试则与被测试人员的年龄相关,将其分为青少年灵敏测试方法与成人灵敏测试方法。青少年青春发育期是身体素质的快速增长阶段,相关测试方法也应随身体素质的增长做出相应的调整。在2011年,有学者根据灵敏素质的定义,认为已有的灵敏素质测试方法是在预先设定好的情境条件(如路线、通过方式)下进行的测试,属于封闭性的环境,不涉及环境的突然随机变化,没有体现出灵敏素质定义中突然变化的前提条件,因此提出六角反应球抓球测试[2]。六角球相关研究最早出现在2002年,作为一种灵敏训练的器材。国内学者对六角球的使用做出研究并改进,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3]。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某小学进行灵敏素质测试,探究四五年级小学生靈敏素质的发育,分析六角反应球测试与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六角反应球测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小学生灵敏素质测试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某小学124名4-5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每个年级各2个班,其中四年级男生28名,四年级女生32名,五年级男生30名,五年级女生34名,进行多指标测试。测试指标分别为六角反应球测试、5-10-5测试、15秒反复横跨、50米跑和15秒立卧撑协调测试。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六角球与其他四项灵敏测试指标的相关性,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双因素方差法分析性别和年级对儿童灵敏素质的影响,并探讨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
三、研究结果
1.六角反应球灵敏测试与15秒立卧撑、15秒反复横跨无相关,与50米跑、5-10-5灵敏测试呈现低相关,相关系数r为-0.209和-0.237,p<0.05。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六角球的随机性其实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持球者放球的规范性,同时改进的六角反应球灵敏测试缩短了人与球之间的距离,导致测试实际运动距离大幅度降低,因此与50米跑、5-10-5灵敏测试呈现低相关;而协调能力在该测试过程并没有得以发挥。
2.五项测试指标无性别上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现阶段男女生灵敏素质发育水平还未体现出性别差异。
3.对不同年级小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5-10-5灵敏测试(四年级平均成绩为7.24秒,五年级平均成绩为6.94秒,T=2.605,p=0.01)与15秒反复跨跳(四年级平均成绩为17.7次,五年级平均成绩为23.2次,T=-5.087,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
4.50米跑的方差分析显示,年级和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二者间交互作用显著(F=3.679,p<0.05)。男生五年级50米跑成绩优于四年级,而女生相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五年级女生由于课业压力,缺少课外的体育锻炼。5-10-5的方差分析显示,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7.615,p<0.01),二者间交互作用显著(F=4.966,p<0.05)。该测试五年级成绩优于四年级,而将性别纳入时,发现男生随着年级的增加,其5-10-5测试成绩提升幅度更大。15秒立卧撑和六角反应球的方差分析显示无显著性差异。15秒反复跨跳年级的主效应具有显著性差异(F=25.295,p<0.01)。
四、研究结论
1.用改进的六角球测试不能准确有效的反映小学生的灵敏素质。建议研究灵敏素质时,慎重考虑使用六角球作为测试小学生灵敏素质的方法。
2.五年级小学生的灵敏素质普遍优于四年级,男女生间并无显著性差异。小学期间,男女生的身体素质在性别上差异不大,在体育课程设计时不必将其列为重要参考因素。
3. 50米跑和5-10-5测试,随着年级的增加,不同性别的小学生成绩提升幅度不同。在该阶段建议规范学生技术动作,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速度素质与灵敏素质。
参考文献:
[1]运动生理学编写组.运动生理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
[2]柴娇,李林.《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灵敏素质”测试指标完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06):70-73.
[3]李猛.小学生灵敏素质发展水平的测量与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灵敏素质;六角球测试;小学生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灵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儿童时期是发展神经系统的高峰期[1],因此促进儿童灵敏素质的发展尤为重要,同时有效的儿童灵敏素质测试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当前灵敏素质的测试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专项灵敏测试与一般灵敏测试,专项灵敏测试更倾向于与专项所需的灵敏素质结合,体现该灵敏测试的专一性与实用性,一般灵敏测试则与被测试人员的年龄相关,将其分为青少年灵敏测试方法与成人灵敏测试方法。青少年青春发育期是身体素质的快速增长阶段,相关测试方法也应随身体素质的增长做出相应的调整。在2011年,有学者根据灵敏素质的定义,认为已有的灵敏素质测试方法是在预先设定好的情境条件(如路线、通过方式)下进行的测试,属于封闭性的环境,不涉及环境的突然随机变化,没有体现出灵敏素质定义中突然变化的前提条件,因此提出六角反应球抓球测试[2]。六角球相关研究最早出现在2002年,作为一种灵敏训练的器材。国内学者对六角球的使用做出研究并改进,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3]。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某小学进行灵敏素质测试,探究四五年级小学生靈敏素质的发育,分析六角反应球测试与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六角反应球测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小学生灵敏素质测试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某小学124名4-5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每个年级各2个班,其中四年级男生28名,四年级女生32名,五年级男生30名,五年级女生34名,进行多指标测试。测试指标分别为六角反应球测试、5-10-5测试、15秒反复横跨、50米跑和15秒立卧撑协调测试。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六角球与其他四项灵敏测试指标的相关性,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双因素方差法分析性别和年级对儿童灵敏素质的影响,并探讨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
三、研究结果
1.六角反应球灵敏测试与15秒立卧撑、15秒反复横跨无相关,与50米跑、5-10-5灵敏测试呈现低相关,相关系数r为-0.209和-0.237,p<0.05。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六角球的随机性其实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持球者放球的规范性,同时改进的六角反应球灵敏测试缩短了人与球之间的距离,导致测试实际运动距离大幅度降低,因此与50米跑、5-10-5灵敏测试呈现低相关;而协调能力在该测试过程并没有得以发挥。
2.五项测试指标无性别上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现阶段男女生灵敏素质发育水平还未体现出性别差异。
3.对不同年级小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5-10-5灵敏测试(四年级平均成绩为7.24秒,五年级平均成绩为6.94秒,T=2.605,p=0.01)与15秒反复跨跳(四年级平均成绩为17.7次,五年级平均成绩为23.2次,T=-5.087,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
4.50米跑的方差分析显示,年级和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二者间交互作用显著(F=3.679,p<0.05)。男生五年级50米跑成绩优于四年级,而女生相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五年级女生由于课业压力,缺少课外的体育锻炼。5-10-5的方差分析显示,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7.615,p<0.01),二者间交互作用显著(F=4.966,p<0.05)。该测试五年级成绩优于四年级,而将性别纳入时,发现男生随着年级的增加,其5-10-5测试成绩提升幅度更大。15秒立卧撑和六角反应球的方差分析显示无显著性差异。15秒反复跨跳年级的主效应具有显著性差异(F=25.295,p<0.01)。
四、研究结论
1.用改进的六角球测试不能准确有效的反映小学生的灵敏素质。建议研究灵敏素质时,慎重考虑使用六角球作为测试小学生灵敏素质的方法。
2.五年级小学生的灵敏素质普遍优于四年级,男女生间并无显著性差异。小学期间,男女生的身体素质在性别上差异不大,在体育课程设计时不必将其列为重要参考因素。
3. 50米跑和5-10-5测试,随着年级的增加,不同性别的小学生成绩提升幅度不同。在该阶段建议规范学生技术动作,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速度素质与灵敏素质。
参考文献:
[1]运动生理学编写组.运动生理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
[2]柴娇,李林.《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灵敏素质”测试指标完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06):70-73.
[3]李猛.小学生灵敏素质发展水平的测量与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