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普及,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数学课作为学生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是践行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应有之义。本文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经验,浅谈几点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为后来的教育者提供教学参考。
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小学教育阶段各学科的共同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一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如果培养好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将受益终身。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阶段的重要组成科目,新课标体系下,小學数学教育在要求学生掌握简单数学知识的同时,强调了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打破现有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的重点。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很强的学科,因此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育中都特别强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的目的主要集中于提高学生成绩,教师检验学生学习的多数办法就是考试成绩,学生学习的目的也聚焦在成绩提高上。一些学生解题能力强,成绩很高,但是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弱的教学怪象时有发生,如:17岁考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院的魏永康,连冬天加衣服都不知道;13岁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研究生的张炘炀,为逼迫父母在北京买房扬言自杀;四川省以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的女高中生,离开父母连洗澡都不会……这些“高分低能”的学生的出现,就是功利教育模式只注重成绩,不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恶果。
功利模式下的学生培养方式,使教师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反而变成教学的旁观者,显然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不符合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重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途径
1.创设积极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过程,数学学科本身是一门具有复杂逻辑的学科。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重,注意力不集中,在数学课上很容易走神。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例如,在小学数学课《认识钟表》的教学中,提问一些如“谁知道如何确定时间啊?”“谁知道什么是钟表?”“钟表有几个指针呢?”等学生能够回答的问题,激发他们对钟表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非常重,表现在数学教学的整体过程中。这种表现为好奇心的探索精神实际上就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先驱。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教学情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还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教学要联系实际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大都来源于考一个高分,受到家长和教师的表扬。这种功利的思想不利于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长久动力。教师要将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鼓励他们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面对问题独立思考探究的思维模式。如向学生提问“大家在百货店经常看到商品在打折,那么打折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打三折?”“如果给大家10元钱去买书,一本2元,但是书店说每本书5折,那么能买几本书呢?”这些看似简单,但是很实用的数学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将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相融合,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公式、法则、定律等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习数学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下次面对这些生活中的数学,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热情就会高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只围着教材转、跟着教师走,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营造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进行《倍数》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用“数器官”的游戏进行讲解:教师首先举例“1个小朋友有1张嘴巴、2只眼睛”,然后要求学生依次往下接。甲生:“2个小朋友有2张嘴巴、4只眼睛”,乙生则接着答:“3个小朋友有3张嘴巴、6只眼睛”……可见,随着小朋友人数的增加,学生的出错率会逐渐增加,同时学生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最后,老师询问学生:“如果是m个小朋友有几张嘴巴、几只眼睛?”而学生回答:“如果是m个小朋友有m张嘴巴、2m只眼睛”。通过这样一个小游戏,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数学中的主体地位,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结语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不重视对学生注重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只为了追求成绩提高。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小学教育阶段各学科的共同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一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如果培养好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将受益终身。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阶段的重要组成科目,新课标体系下,小學数学教育在要求学生掌握简单数学知识的同时,强调了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打破现有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的重点。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很强的学科,因此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育中都特别强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的目的主要集中于提高学生成绩,教师检验学生学习的多数办法就是考试成绩,学生学习的目的也聚焦在成绩提高上。一些学生解题能力强,成绩很高,但是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弱的教学怪象时有发生,如:17岁考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院的魏永康,连冬天加衣服都不知道;13岁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研究生的张炘炀,为逼迫父母在北京买房扬言自杀;四川省以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的女高中生,离开父母连洗澡都不会……这些“高分低能”的学生的出现,就是功利教育模式只注重成绩,不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恶果。
功利模式下的学生培养方式,使教师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反而变成教学的旁观者,显然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不符合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重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途径
1.创设积极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过程,数学学科本身是一门具有复杂逻辑的学科。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重,注意力不集中,在数学课上很容易走神。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例如,在小学数学课《认识钟表》的教学中,提问一些如“谁知道如何确定时间啊?”“谁知道什么是钟表?”“钟表有几个指针呢?”等学生能够回答的问题,激发他们对钟表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非常重,表现在数学教学的整体过程中。这种表现为好奇心的探索精神实际上就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先驱。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教学情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还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教学要联系实际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大都来源于考一个高分,受到家长和教师的表扬。这种功利的思想不利于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长久动力。教师要将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鼓励他们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面对问题独立思考探究的思维模式。如向学生提问“大家在百货店经常看到商品在打折,那么打折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打三折?”“如果给大家10元钱去买书,一本2元,但是书店说每本书5折,那么能买几本书呢?”这些看似简单,但是很实用的数学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将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相融合,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公式、法则、定律等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习数学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下次面对这些生活中的数学,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热情就会高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只围着教材转、跟着教师走,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营造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进行《倍数》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用“数器官”的游戏进行讲解:教师首先举例“1个小朋友有1张嘴巴、2只眼睛”,然后要求学生依次往下接。甲生:“2个小朋友有2张嘴巴、4只眼睛”,乙生则接着答:“3个小朋友有3张嘴巴、6只眼睛”……可见,随着小朋友人数的增加,学生的出错率会逐渐增加,同时学生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最后,老师询问学生:“如果是m个小朋友有几张嘴巴、几只眼睛?”而学生回答:“如果是m个小朋友有m张嘴巴、2m只眼睛”。通过这样一个小游戏,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数学中的主体地位,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结语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不重视对学生注重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只为了追求成绩提高。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