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农地生态化利用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来源 :土壤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文献计量法,利用1992~2020年CNKI和2002~2020年WOS共4931条文献,使用CiteSpace软件,先从时间空间分布和发文期刊分布等角度回顾农地生态化利用研究概况,再基于高频关键词和新近突现词总结归纳研究热点和前沿,最后对农地生态化利用进行研究展望。研究发现:(1)时间分布上,国内外发文量整体上均呈波动上升趋势;(2)空间分布上欧洲和美国是该研究领域主要阵地,而中国在国际上亦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走向了国际化;(3)发文期刊上,国内外发文期刊均较为集中,国外偏向环境科学与生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现阶段迫切需要研究出高效经济的土壤修复技术来修复污染土壤、实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此背景下,绿色且环境友好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解土壤微生物修复领域的研究状况、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采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2001年1月~2020年5月该领域的6171篇文章进行了文献计量研究和可视化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修复领域在全世界的重视程度逐渐升高,发展态势较好,且未来会进一步得到重视。欧洲国家土壤微生物修复研究开展的较早,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研究主
东北黑土地区是世界四大黑土区之一,耕地总面积3584万hm2,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4、商品粮的1/3,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土壤侵蚀和长期高强度重用轻养等原因,黑土地区土壤耕层变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酸化、结构变差、功能退化,导致黑土“变薄、变瘦、变硬”。通过分析明确了该地区耕地后备资源较少、中低产田比例偏高、农田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指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是黑土地区面临的最大机遇,提升黑土地区耕地质量是面临的最大挑战。进一步明确了提升黑土地区耕地质量主要
为明确多层包膜控释掺混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其对大蒜鳞茎、蒜薹产量,不同器官养分吸收及土壤速效养分状况的影响。在总养分减量10%的条件下,多层包膜控释掺混肥处理较当地常规处理的蒜薹和鳞茎产量分别提高了32.74%和10.61%,较单层包膜控释掺混肥处理蒜薹产量提高了23.22%,同时能够提高土壤速效氮含量,收获期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较单层包膜控释掺混肥处理分别提高23.79%和5.79%。在总养分减量30%条件下,多层包膜控释掺混肥处理大蒜鳞茎中氮含量较单层包膜控释掺混肥处理提高了
沿庐山垂直自然带谱对常绿阔叶林(低海拔,L)、落叶常绿混交林(中海拔,M)和落叶阔叶林(高海拔,H)地面腐殖质及大中型土壤动物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使用调查数据探究了该垂直自然带土壤腐殖质与土壤动物分布特征。调查分析的腐殖质指标有剖面各发生层厚度、O-A过渡层厚度以及A层土壤团粒大小和有机质、总碳量、全磷、全氮、全碳含量和pH值等,土壤动物指标有类群数、个体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L、M、H自
铁氧化物及其前体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它既可单独使用亦可与其他钝化剂联用.尽管应用铁氧化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取得了部分成功,但对长期、大规
我国盐碱地分布广泛,总面积达3600万hm2,土壤盐渍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盐碱地治理和改良的关键在于探究土壤水盐运移规律,而水盐模型是模拟和预测农田土壤水盐动态变化最为有效的途径。目前围绕土壤水盐运移的基本理论及模型应用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包括水盐运移机理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和数值模型研究,对其全面分析有助于厘清当前盐碱地水盐运移研究现状,为我国盐碱地改良研究提供借鉴。
宁波市镇海区在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中,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取得成效,为推动农业机械化向着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迈进树立典范.
基于宁波市海曙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产业转型升级,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农机农艺相融合;加强对农机的政策补贴与技术支持;推动薄弱地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专业培训与人才引进双管齐下。
在阐述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农民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建议。
浦江县在葡萄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中,采取强化政府领导、统筹资金、强化机艺融合、完善服务体系、加强技术培训和安全监管等措施,在政策、组织,技术、农作方面积极创新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