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鹖冠子·世兵》的错简问题

来源 :中国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1984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考察《鹖冠子·世兵》篇的文义不连贯处,尝试用“错简”去解释。所得结论是:现有文本的《世兵》篇可被拆开重排而成两篇相互独立的文章。其中一篇与《鹖冠子》其他篇协调;另一篇则非,可能因错简而与《鹖冠子》相混。
其他文献
2003年上海辞书出版的《盛唐研究丛书》,包括《盛唐政治制度研究》(吴宗国主编)、《盛唐时代与东北亚政局》(王小甫主编)、《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荣新江主编)、《唐代地域结构与运作空间》(李孝聪主编)、《唐宋女性与社会》(邓小南主编)。这是近年唐史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我们在欣喜阅读之后,试就丛书各种所具有的特点、价值、精华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就教于丛书编者、作者和读者诸君。
期刊
2003年初,陕西省宝鸡市杨家村发现一处保存完好的西周铜器窖藏,共出土27件青铜器。其中的逨盘共铸有373字,是1949年后发现的铭文最长的西周铜器。该盘铸于西周宣王时期,其铭文记述了述先祖考的事迹、历代王世的史事,及宣王对他的册命赏赐,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对逨盘铭文作了考释,并初步讨论了该铭涉及的西周历史问题。
眉县杨家村青铜器窖藏的出土,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其中卌二年逨二年逨鼎、卌三年逨鼎铭文对研究西周晚期册命制度、列鼎制度等都有重要意义。卌二年逨鼎铭订正了文献中关于杨国始封者,始封时间的问题,卌三年逨鼎铭中的“官司歷人”对研究《尚书》“歷人”问题也有启发作用。
上博藏四《柬大王泊旱》记载,楚简王时的太宰晋侯是“圣人[虍且又]良长子”。本文旨在证明:1.[虍且又]良即见于经史之叶公“诸梁”,叶公诸梁曾多次向孔子请教,精通儒学,又力挽狂澜,平定白公胜之乱,执掌楚国军政大权,待政局稳定,功成身退,楚国君臣称誉叶公诸梁为“圣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2.楚简王时,叶公诸梁长子袭封为叶侯,简文记为“晋侯”,郭店简《缁衣》“晋公”,今本《礼记·缁衣》作“叶公”,因而可以考虑释简文“晋侯”为“叶侯”;3.《礼记·缁衣》叶公顾命语又见于《逸周书·祭公》,学者遂认为《礼记·缁衣》“
北宋中期,当其“祖宗家法”愈加显露弊端之时,以范仲淹、欧阳修、石介、李觏等人为代表的士大夫,把回向“三代”作为理想的政治目标,掀起了革新运动。其精神被王安石所继承。但是随着熙丰变法的失败,“祖宗家法”却更受推崇,并由此制造出堪与“三代”、贞观相媲美的当朝盛世说——“嘉祐之治”,从而使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目标由推尊“三代”转向效法当朝。赵宋当朝盛世说由“祖宗家法”和“嘉祐之治”有机结合而成,并以“祖宗家法”为核心。此说被南宋所接受,束缚着南宋人的思想和行动,最终使南宋对盛世之追慕成为泡影。另外,赵宋当朝盛世说亦
孔广森是清代公羊学复兴的先驱人物,其《春秋公羊经传通义》为清代首部《公羊》新疏。然自晚清以来,所谓孔广森及其《公羊》著述“不明家法”的论断,几成常识。本文首先对已有论断所依据的主要文本《春秋公羊经传通义叙》作了较详细的逐段解读,试图指出以往研究在引用该《叙》时存在的误读、误解及断章取义之处;其次,则集中讨论了孔广森之所以排拒“王鲁”这一公羊学重要概念的隐曲。本文的结论是:孔广森之所以排拒“王鲁”,实由其圣门后裔的家世、其身历家变的个人际遇、以及乾隆帝与孔府的关系及其有关《春秋》的御制解说等诸因素相互激荡所
期刊
王文楚先生《唐诗“刀州”释》一文(载《历史地理》第18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列举唐诗中多有刀州之名,并云遍查唐代正史与唐宋地理志书,皆无记录。偶阅《晋书·王溶传》王溶任广汉太守,“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濬惊
关于西周金文中所谓“康宫”问题,唐兰先生认为康宫是康王之庙,立论的基点是昭王时期铜器令彝铭文。但对令彝的年代和铭中人物的看法,学术界一直聚讼不已、多有纠葛,致使“康宫说”历来备受质疑。本文通过对令彝及相关钢器铭文和史实的综合考察,认为令彝的年代在昭王时期是可以成立的,因而“康宫说”的正确性也是不容怀疑的。